|
編輯推薦: |
作为五四启蒙话语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解放与女性解放,对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挪威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 1828-1906)及其笔下“娜拉”Nora形象的被译介到中国,在“五四”前后发挥了特殊的推动作用。在中国新文学尤其是现代戏剧的创制中,也有重要价值。无论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娜拉”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本文从思想史与文学史的视野去讨论“娜拉”对于“五四”乃至整个现代文化想象的意义。
本书追踪和重构“娜拉”跨语际进入中国,被传播、被言说、被模仿的历史与文化语境。在此基础上,考察围绕“娜拉”的女性解放和个人主义话语的展开过程,“娜拉”谱系在不同话语场域与文类形式中的嬗变情况及其社会文化内涵,分析它们如何受到现实环境、性别差异、对话机制的影响与制约,探讨作为话语实践的“娜拉”故事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之间的内在关联。
出版价值: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梳理“娜拉在中国”的著作,具有相当的开创价值。论者视野开阔,将现代中国三十年关于娜拉的译介、讨论都纳为考察对象,详尽而清晰地勾勒出了娜拉在中国传播的各种细节,涉及相当丰富的思想文
|
內容簡介: |
《女性解放与现代想象:思想史视野中的“娜拉”》追踪和重构“娜拉”跨语际进入中国,被传播、被言说、被模仿的历史与文化语境。在此基础上,考察围绕“娜拉”的女性解放和个人主义话语的展开过程,“娜拉”谱系在不同话语场域与文类形式中的嬗变情况及其社会文化内涵,分析它们如何受到现实环境、性别差异、对话机制的影响与制约,探讨作为话语实践的“娜拉”故事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之间的内在关联。
|
關於作者: |
张春田,男,1981年生,安徽芜湖人。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博士(2012)。曾在海德堡大学从事访问研究,并曾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著有《思想史视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后的女性解放话语》(2013)等。
|
目錄:
|
自序:通过“娜拉”重探“五四”
导论 “娜拉”与“五四”现代文化想象
第一章 “娜拉”进入中国:跨语际的文化偶像
第一节 易卜生的被译介
第二节 选择易卜生:知识生产的文化逻辑
第三节 《玩偶之家》:翻译的政治与接受的可能
第二章 阐释“娜拉”:在“五四”启蒙话语中
第一节 《新青年》舆论空间中的“女性解放”
第二节 “易卜生主义”:个性解放与女性解放的接合
第三节 现实中的“娜拉”事件与知识者的众声
第四节 “解放”如何表述:“娜拉型”话剧中的出走
第三章 “娜拉走后怎样”:女性解放的继续追问
第一节 从娜拉出走到中国改造:鲁迅的思想光谱
第二节 “女人的发见”:周作人的伦理关切
第三节 “第四阶级女子问题”的提出:《妇女杂志》的变化
第四节 在启蒙叙事之外:“娜拉”们的性别书写
结语 后“五四”与作为“民族寓言”的“娜拉”
附录 《玩偶之家》在中文世界的传播表(1918—1948)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