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NT$
240.0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NT$
495.0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NT$
1340.0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NT$
299.0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NT$
495.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內容簡介: |
《海南省儋州市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海南省儋州市耕地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基于2600余个点位的调查和养分分析结果,对儋州市耕地地力、耕地质量、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及中低产田的地力和改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揭示了儋州市耕地资源的本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良利用措施。
|
目錄:
|
目录
前言第一章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1
第一节自然与农村经济概况1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
二、土地资源概况2
三、自然气候与水文地质2
四、农村经济概况4
第二节农业概况5
一、农业发展历史5
二、农业发展现状5
第三节耕地利用与保养问题7
一、改造和利用相结合7
二、统一规划,用养结合7
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7
四、施肥及耕地养分状况演变9
五、耕地保养管理回顾9
第二章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11
第一节准备工作11
一、组织准备11
二、物质准备12
三、技术准备12
四、资料准备14
第二节室内预研究14
一、确定采样点位14
二、确定采样点位15
三、确定调查内容16
四、确定分析项目和方法17
五、确定评价方法18
六、确定技术路线19
第三节野外调查采样及质量控制20
一、调查方法20
二、调查项目21
三、调查内容23
第四节样品分析及质量控制23
一、分析项目及方法24
二、分析质量控制25
第五节耕地地力评价依据、方法及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27
一、评价依据28
二、评价方法及流程30
三、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33
第六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35
一、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36
二、资料搜集与整理36
三、属性数据库的设计与录入39
四、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录入42
五、数据的连接47
六、耕地地力评价47
第三章立地条件、土壤类型与农田基础设施49
第一节耕地立地条件49
一、地形地貌49
二、成土母质49
三、潜水埋深49
四、坡度坡向50
第二节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50
一、土壤分类原则和依据50
二、土壤类型及面积51
三、各土类概况55
四、土壤分布规律58
第三节农田基础设施状况59
第四章耕地土壤属性61
第一节有机质及大量元素62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62
二、土壤氮含量66
三、土壤磷含量70
四、土壤钾含量74
五、土壤养分含量变化78
第二节中微量元素79
一、土壤有效钙含量79
二、土壤有效镁含量79
三、土壤有效锌含量80
第三节其他属性80
一、土体构型80
二、土壤质地80
三、耕层厚度81
四、土壤酸碱度81
五、障碍层次82
第四节耕地土壤属性综述82
一、土壤有机质82
二、土壤全氮83
三、土壤碱解氮83
四、土壤全磷83
五、土壤速效磷83
六、土壤全钾84
七、土壤速效钾84
八、土壤有效钙84
九、土壤有效镁84
十、土壤有效锌84
十一、土壤酸碱度84
第五章耕地地力评价86
第一节耕地地力等级划分86
一、耕地地力评价概括86
二、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级方案89
第二节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结果89
一、一级地91
二、二级地91
三、三级地92
四、四级地93
五、五级地94
六、六级地94
第三节评价结果与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95
一、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95
二、评价结果归入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95
第六章耕地土壤环境质量97
第一节调查点位选取97
第二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97
一、儋州市各调查区重金属含量97
二、儋州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99
三、儋州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99
第七章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的应用研究102
第一节种植业结构调整102
一、种植业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03
二、种植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104
三、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04
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106
第二节化肥施用状况和平衡施肥109
一、概况109
二、调查方法110
三、分析结果和质量评价110
四、目前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1
五、对策112
第三节耕地资源利用的改良状况与建议113
一、耕地资源利用的改良状况113
二、耕地土壤的改良情况114
三、耕地在改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15
四、耕地改良利用建议116
主要参考文献121
彩图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第一节 自然与农村经济概况
儋州,古称“儋耳”。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 110年),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两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 622年)改郡为州,将“儋耳郡”改为“儋州”;以后各朝代虽相继将
其变更为昌化军、南宁军等,但明、清仍沿用儋州。新中国成立后,自 1950年海南省解
放至 1992年,儋县建制没有改变。 1993年 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简称国务
院)批准撤销儋县,设立儋州市(县级市)。
儋州市是海南省土地面积昀大、人口昀多的县级市,也是海南省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它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百强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示范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儋州市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地处北纬 19°11′~19°52′,东经 108°56′~109°46′,西北濒临北部湾,东邻临高县、澄迈县,东南靠琼中县,南及西南和白沙县相接,西部与昌
江县接壤,市境南北纵贯 81 km,东西横跨 86 km。儋州市辖区面积 3 394 km2,约占全
省面积的 10%,海岸线长 225 km。县城距省会海口市 130 km。
儋州市辖 17个镇(表 1-1),即那大镇、和庆镇、南丰镇、大成镇、雅星镇、兰洋
镇、光村镇、木棠镇、海头镇、峨蔓镇、三都镇、王五镇、白马井镇、中和镇、排浦镇、
东成镇、新州镇,240个村民委员会, 2 025个村民小组, 10个农场。
表 1-1儋州市行政区划基本情况
乡镇名称 村民委员会个 总人口人
合计 240 979 940
那大镇 21 165 353
和庆镇 10 24 727
南丰镇 10 29 921
大成镇 19 34 365
雅星镇 20 45 542
兰洋镇 14 20 116
光村镇 10 34 831
木棠镇 25 63 465
海头镇 10 47 178
乡镇名称 村民委员会个 总人口人
峨蔓镇 13 28 520
三都镇 9 33 548
王五镇 8 29 678
白马井镇 15 67 660
中和镇 11 48 289
排浦镇 7 21 186
东成镇 19 66 166
新州镇 19 79 732
农场合计 0 139 663
续表
境内有 1个国家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海南省松涛水利工程管理局,西培农场、西华农场、西庆农场、西流农场、西联农场、蓝洋农场、新盈农场、八一农场、龙山农场、红岭农场等十个国有农场,省海洋渔业总公司,海南省儋州林场,海南省木排热作场。
二、土地资源概况
儋州市总面积 3 394 km2,其中现有耕地 49 034hm2,占全市总面积的 14.4%;园林地(主要是橡胶林)104 744 hm2,占全市总面积的 30.9%;林地面积 67 693 hm2,占全市总面积的 19.9%;建设用地 33 103 hm2,占全市总面积的 9.8%;其他用地 84 826 hm2,占全市总面积的 25.0%;水田 13 633 hm2,占全市总面积的 4.0%。
三、自然气候与水文地质
(一)气候
儋州市处于东西大陆季风气候区的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本岛中部隆起的
五指山脉的阻隔,处于背风面,又濒临北部湾,故有独特的小气候。全年日照时数 2 072 h,
接受太阳辐射能量 110~130 kcalcm2。夏季太阳辐射量占全年辐射量的 31%;春季次之,
占 28%;秋季占 23%;冬季昀少,占 18%,但仍能满足热带作物生长的需要。
儋州市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四时皆绿,草木常青。常年
平均气温 23.2℃,7月份为昀热月,平均气温为 27.5℃,极端高温 40℃(1958年 4月
22日);1月份为昀冷月,平均气温 16.9℃,极端低温 0.4℃(1955年 1月 11日)。极
端低温的多年平均值为 5.9℃。儋州市的年平均水分蒸发量为 1 628 mm,年平均降雨
量为 1 815 mm。
受季风影响,儋州市全年雨量分布不均匀,旱季和雨季分明, 5~10月为降雨集中期,极端日降雨量为 403.1 mm(1963年 9月 8日)。7~9月多刮台风,每年 3~4次(1963年 11号强台风风力昀大,风速 40 ms)。终年无雪,偶有轻霜。
(二)地形地貌和成土母质
1地形地貌
儋州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高西北低,黎母山西北向余脉伸入境内,构成一个由低山,高、中、低丘陵,台地、阶地组成的地势。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带,西南属平原阶地及火山熔岩台地,东南部为沙壤土,海拔多在 100~200 m,中部为河流冲积平原,北部主要为玄武岩和第四纪的海相沉积平原,海拔在 5~10 m,境内大部分都在海拔 200 m以下。西南部纱帽岭的海拔为 752 m,为境内昀高点。境内大小山峦 160座,多在东南部。其中,丘陵占 76.50%,滨海及沿江平坦地形占 23.13%,山地占 0.37%。北部为低平的沿海平原,南部和西南部山区是山地、丘陵、平原兼并的地形,对发展农业及多元农业经济有极大优势。
2成土母质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矿质元素的主要来源。成土母质是土壤发生演
化的起点,在物质生物小循环的推动下,母质的表层逐渐产生肥力,从而转变成土壤。
母质既是成土过程中被改造的原料,又深刻地影响成土过程。土壤往往继承了母质的某
些性质,幼年土壤的继承性尤为明显。儋州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下降。自然土
以砖红壤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 81.77%,成土母质分布大体分为三大区域:
东南、南面至中部及西部低山丘陵地区,包括和庆镇、兰洋镇、南丰镇、那大镇、
雅星镇、东成镇、王五镇、海头镇的一部分及西流农场、蓝洋农场、西联农场、西培农
场、西华农场、西庆农场、八一农场等七个国有农场和热作两院,基本上是花岗岩、砂
页岩风化物成土,地带性土壤以花岗岩砖红壤和砂页岩砖红壤土属为主。
中部至西北部沿海地区,包括中和镇、新州镇、白马井镇、排浦镇、东成镇、光村
镇、王五镇、雅星镇、海头镇及红岭农场、龙山农场两个国有农场的一部分,主要是浅
海沉积物。滨海沉积物成土主要以浅海沉积物砖红壤土属为主,海岸沿线地带以滨海沙
土属为主。
北岸地区(北门江下游以北至北部沿海),包括木棠镇、峨蔓镇、三都镇等乡镇,是
火山灰风化物成土。它以火山灰幼龄砖红壤、火山灰幼年赤地土属为主。
3自然植被
儋州市山地广阔,土壤肥沃,是我国不可多得的热带作物宜种区和高效农业开发区。
近年来,儋州市政府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思路,积极打造“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
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涌现了东成瓜菜、海头枫根香蕉、王五冬瓜等一批农民专业合
作社,做强了甘蔗、橡胶、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等一批大宗农业产业,香蕉、芒果、荔
枝等热带水果和无公害瓜菜已打进国内外市场,且备受青睐。儋州市的粮食作物主要有
水稻和番薯等,还盛产甘蔗、花生、黄豆、红豆、芝麻、瓜子、菠萝、油茶、橡胶、油
棕、椰子、香蕉、槟榔、咖啡、胡椒、香茅等热带经济作物。其中,橡胶、甘蔗已成为
儋州市中、南部地区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
独特的生物资源:境内植物种类繁多,共有 128个科、 426个属、 644个种。天然林
树种有 530多种,其中珍贵木材树种有青梅、母生、坡垒、银珠、苦梓、油楠、红椤、鸡占、胭脂、花梨和白格等 20多种。天然林面积为 13 340hm2,其中红树林面积有 648.4hm2。
4水文条件
儋州市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较优良,全境大小河流 36条。其中,集雨面积 200km2以上的过境河流有 3条:南渡江、珠碧江和文澜河;全市境内集雨面积 100km2以上的河流有 5条:北门江、春江、光村江、排浦江和山鸡江,呈放射状由东南向西北流入北部湾;境内有全国十大水库之一的松涛水库。
松涛水库源发自五指山流经白沙进入儋州市境内。全库水面面积 130 km2,库容 33.45亿 m3,集雨面积 1 496 km2。库岸线长达 544 km,水域主要航线 66.5 km,其中,南丰至白沙牙汊港约 39 km,南丰至松涛大坝约 27.5 km。松涛水库始建于 1958年,历时 10年建成,是我国昀大的土坝工程之一。它高 81.1 m,长 760 m,将奔腾的南渡江水截在南洋和番加洋河谷里。它把南渡江上游两岸 1 400 km2地区的雨水蓄存起来,通过各级渠道联结着一大批水利工程,组成统一的灌溉系统。并拥有一批中小型水库,水资源丰富,水利灌溉条件好;地表年径流量达 189亿 m3,境内径流由降水供给,汛期 5~10月是径流量昀大的丰水期,旱季 11月至次年 4月是径流量昀少的枯水期;主要海湾有后水湾、儋州湾和洋浦港,主要海岸港口有洋浦、干冲、白马井、新英、海头、排浦、峨蔓、英沙、顿积、神充等,其中洋埔港湾阔水深,建有万吨级深水码头,是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
南渡江源于白沙县南峰山,由海口市出海。流经全市东南部的南丰镇、番加镇两个乡镇,现为松涛水库库区,东向流入琼中县境。
珠碧江源于白沙县南峰岭,流经儋州市西部雅星镇、海头镇两个乡镇,在海头港出海,在儋州市境内河流长 36.7 km。
文澜河源于儋州市的大王岭,流经儋州市的和庆镇出境,北向流入临高博铺港出海,在儋州市境内河流长 16.6 km。
从全市来看,地面河流较为发达,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比较优良,地下水大部分为碳酸氢钠水,也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钠钙、碳酸氢镁等水。水资源是发展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环境极为重要的资源,无论是在其蕴藏量还是利用循环方面,儋州市都具有优势,但蹊径河流洪枯期明显,易于暴涨暴枯,导致农作物供水分配不平衡,枯期旱情严重,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但近年来儋州市政府大力建设水利工程,已得到极大的改善。
四、农村经济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儋州市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处于连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全市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据 2013年儋州市统计资料显示,至 2012年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 979 940人,其中农业人口 640 743人,非农业人口 339 197人;全市常驻总人口 964 344人,城镇化率为 46.32%;人口出生率为 15.48‰,自然增长率为 12.88‰。
2012年,儋州市生产总值 17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2011年增长 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0.47亿元,比 2011年增长 6.9%;第二产业增加值 25.65亿元,比 2011年增长 10.3%,其中,工业增加值 13.41亿元,比 2011年增长 9.8%,建筑业增加值 12.24亿元,比 2011年增长 10.8%;第三产业增加值 60.66亿元,比 2011年增长 14.4%。人均生产总值为 18 654元。从三次产业的贡献率来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8.3%,拉动经济增长 3.8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14.7%,拉动经济增长 1.4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7.2%,拉动经济增长 0.7百分点;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7.5%,拉动经济增长 0.7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47.0%,拉动经济增长 4.6百分点。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2年,儋州市农业总产值达 130.88亿元,比 2011年增长 7.8%,其中,种植业产值 33.47亿元,比 2011年增长 5.9%;林业产值 23.02亿元,比 2011年增长 5.3%;畜牧业产值 22.56亿元,比 2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