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京华烟云:林语堂的故都岁月》
国学大师、文化巨匠林语堂的诗样人生、智慧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
林语堂,我们惊叹于他简单朴实却又情深似海的爱情,我们殷羡于他放荡不羁而又自持慎重的作风,我们臣服于他轻写淡出但又底蕴绵厚的笔调。回首那些或萧落,或瑟幽的冷风细雨、狂风暴雨,不过既无风雨,也无晴。这悠远绵长的81载,终究成就了谦谦君子的千树万树梨花开。
浮生若梦,世事如云,悠忽难寻的尘网本就蕴含了不可强夺强取的从命而欲不苛求的运势。只是烟云若华的春光好梦中,早已注定我们不能只停留于他一手建构的流光溢彩,却忘记回首眺望他满心营造的朴实无华。
|
內容簡介: |
《京华烟云:林语堂的故都岁月》
最真挚的态度,最细腻的笔触,最平实的语调,轻松自然地将属于林语堂无尽跌宕起伏却又归于“幽默”的一生,娓娓道来。林语堂生活过的地方处处彰显出他文中的世界,他文中的城堡也时时映衬着他生活的角落。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书中字里行间徐徐流淌着的脉脉温情,将林语堂自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的年华都以完美的姿态盛开在世人面前,然后毫不掩饰地散发出诱人、温馨的芬芳。
|
關於作者: |
康薇,平素喜欢色彩、线条与文字。当形色与文字达到相辅相成时,人生亦觉完美。于是善画、善写。曾出版《数民国女子独领风骚》和《漫画中国戏曲人物》,亦在杂志上发表数篇文章。
|
目錄:
|
序 言 1
第一幕 童年
基督与孔子 4
少年游,乐无羁 9
初接触,味无穷 17
第二幕 求知
“把圣经像文学来读” 26
锋芒初露难自弃 34
初爱即已成伤 41
清之华章的双琴齐鸣 48
行路辗转难消弭天生我材 55
第三幕 微埃
枯荣幡然 64
喜其相和,不悔如初 73
书生本色 81
看文人的妙语生花 88
以相知的名义对簿公堂 95
第四幕 转身
心念祖国,事必躬亲 104
京华萧萧,烟云寥寥 112
续写春梦,已然鹤唳 120
将抗日进行到底 128
啼笑皆非的政坛 136
中立?忠利? 142
养心阁外本归真 154
智慧三讲 161
第五幕 酒酿
旧地重游 170
遇见南美洲 178
他乡知生活为艺术 184
《苏东坡传》 191
走进“唐人街” 197
《武则天传》 204
辉煌的北京映照下的红牡丹 210
第六幕 回首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218
金婚,精诚以待 225
文人相亲不相轻 233
赖柏英,你还好吗? 242
忆如斯 249
《无所不谈》 256
《当代汉英词典》 262
人生的盛宴 269
第七幕 最别离
一捆矛盾的自叙 278
来自诺贝尔的邀请 285
阳明山曾铭记了谁 292
我曾来过,自开自落 299
且遗青山照明月 306
参考文献 314
林语堂相关作品参考 315
|
內容試閱:
|
你是否来过闽南,遇见一片海滩,岸线蜿蜒,迤逦漫开;你是否来过闽南,遇见一城山峦,起伏叠翠,峰岩跌宕;你是否来过闽南,遇见一世阳光,绯色绚烂,碧空苍茫;你是否来过闽南,遇见一路青树,繁盛恣意,郁郁葱葱。沙滩卷着海浪,侵蚀而来,却止步于树的纠葛,山的留守。那些或明或灭的日光,让记忆随着长河,埋葬你我不曾窥视的璀璨年华,或许只是为了纪念他年年岁岁淡淡的感伤。
武夷山优美舒展的棱线,似有似无,混在云里淡淡地浮现,似乎也在向我们诉说,山下的风采早已一寸一寸地拼接,宛如岁月沉淀后的山虚水深。
在福建省的东南面,台湾海峡不惧南海的阻挠,一朝伴随,便永世相佐着那片土地。这里少了江南青山隐隐水迢迢的闲情逸致,却让西北的山脉将东南的海洋连绵成不可一世的仰望。
海风咸凉,峰翠山陡,江急水润,奈何早已鱼米满乡,花果倾城。于是,我们知晓,此为漳州。屈辱、哀伤、国耻、家仇……似乎都还不足以倾诉国民在19世纪末,那一场巨世浩劫中的伤悲苦痛。《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割地、赔款、开埠、通商,杀虐、抢夺、烧毁、侵略,善良而保守的中国人终于在那段惨不忍睹的岁月中,一败涂地,满目疮痍。
而那个与漳州只有一峡之隔的宝岛台湾,终于抵不过清政府的无情抛弃,凭一纸《马关条约》的肆意割让,从此天涯无故人。既然遭遇抛弃,又怎能心生放弃,那些浴血奋战的日子,那群为独立揭竿而起的人们,最终没能让鲜血书写新生的华章。
城春草木深的另一岸,感时花溅泪的这一年,即1895年。林语堂,便诞生在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龙溪镇板仔村一个基督教家庭里。这里的灌木、藤本植物竟为他遮掩了满城的喧嚣与战火,赠予他无忧无虑的自得童年。那些即使极目遥望,也难于晴日阴天分辨出云雾之形的山峦险峰,也为年幼的他塑造了一番安静祥和的天地。所以,直至十岁时跟随其三哥一同外出求学,在这之前的童稚时光,注定是要为林语堂所毕生怀念的。当然,那时候的林语堂还叫和乐,平和安乐,似乎也恰好吻合了他那一段似水无波的童年时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