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編輯推薦: |
国际知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伊恩罗伯逊把“胜利者效应”的适用范围从生物学领域扩大到人类社会。在《权力如何影响我们:胜利者效应》这本书中,他分析了这些问题:是什么造就了胜利者或失败者?为什么毕加索的儿子不成器?为什么得奥斯卡奖的演员寿命更长?为什么有些人更能获得成功?成功有利也有弊?为什么布莱尔比克林顿更强势?世界上最糟糕的独裁者都是男性的事实难道是巧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生活?
|
內容簡介: |
“胜利者效应”(The winner effect)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可以概括为:动物在战胜一些较弱的对手之后再与更强的竞争者较量时,胜算将会比直接面对强敌大得多。伊恩罗伯逊教授揭示,这个效应对人类同样适用。成功会改变脑中的化学效应,使你更能集中注意,更聪明、自信并且更具攻击性。 这个效应如同药物一样效果强大,并且获得的胜利越多,你越能够持续下去。但是这个效应也有负面作用,因为获胜会使人生理上瘾。
|
關於作者: |
伊恩罗伯逊是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心理学教授,伦敦大学学院和班戈大学访问教授,也是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研究院的一名科学家。作为国际知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他在注意和脑部康复领域功劳卓著。他还是爱尔兰皇家学会和皇家艺术学会的成员。罗伯逊教授出版过大量科学著作,在英国医学杂志上拥有专栏,并定期在泰晤士报发表文章。本书译者董理是他的学生。
|
目錄:
|
前 言
第一章 毕加索的儿子之谜
第二章 善变的鱼之谜
第三章 比尔克林顿的朋友之谜
第四章 奥斯卡奖之谜
第五章 飞机上的CEO之谜
第六章 胜利者之心
后 记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出事后,老板愤怒不已。他要求发出一封电子邮件,威胁说,如果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将进行纪律处分。不管怎样,“严厉”都是首席执行者的天职:他得保证员工不把事情搞砸——尤其是作为一个全球最大企业的头儿。
在新成立企业的总部怎么会出这样的事?镶着令人兴奋的玻璃幕墙的办公楼,高耸于周围的小山丘之上,沐浴在山中生出的柔和绿光中。他没少给建筑师添麻烦,甚至还亲自选定了丝绸的墙纸,以保证董事们隔绝在这具有绝佳美学享受的环境中,让其他高级员工难以接近。尽管如此,此类失误还是会发生。
作为处于高层的管理者,他们需要这种隔绝的环境,以显示他们在全球资产第一的企业中,居于显赫的战略领导地位。对他来说,必须尽善尽美。创造这样的企业靠的是传承。这样的老板要求他企业里的一切恰到好处。这就是为什么如他的一个同事在一本书中所写,老板古德温甚至用“纪律处分”公开地威胁员工,只因为员工用廉价的粉红威化饼干作为董事会议室的早餐甜点。好在他已经完成了对那家荷兰大企业的收购,否则——在他看来,这些粉红威化饼干很可能会成为董事会议室谈判桌上的灾难。
老板并不认同对他的批评——这也难怪,企业的股价在他的任期内飞窜直上。他坚持让管理层系上一模一样、印有公司标志的领带。当高级财务分析詹姆士伊登大胆地描述他是一个“自大狂”时,他对此很不高兴。
弗雷德古德温爵士的粉红威化饼干事件后不久,他的苏格兰皇家银行报告,损失约240亿英镑,将近500亿美元。此后不久,英国政府花费纳税人535亿英镑,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金,实际收购了他的企业。弗雷德爵士失业了。
苏格兰皇家银行曾经利润丰厚——直到2007年,它不顾财经记者的质疑,不计后果地部分收购了荷兰银行。如果不是这个决定,企业很可能会躲过2008年的危机。在做出这个决定的差不多同一时间,古德温正坐在与公司上下甚至世界隔绝的爱丁堡豪华办公套间里,满脑子都在想着墙纸和粉红威化饼干的事情。
厄休拉是三个同母异父的孩子之一。与她住宅区里的许多孩子一样,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很少在身边。2011年的2月12日,在厄休拉居住过的巴鲁克低收入项目住宅的电梯厢中,人们发现了一个被刺死的42岁女人挤压变形的尸体。
纽约时报记者迈克尔威尔逊被派遣到下曼哈顿罗斯福道555号的现场,发现电梯间相当干净而周围却布满涂鸦,像是尿骚味儿扑鼻的烟灰缸。在报道的结尾,威尔逊引用了一个从门厅匆忙走过的前巴鲁克住户的话——“我从这个鬼地方搬出来了”。这个人只愿意匆匆回来探望一下父亲。
2010年,距厄休拉第一次在施乐做暑期实习整整30年,她被福布斯列为全球最有权力的20位女性之一。作为施乐公司的领袖,厄休拉伯恩斯成为首个被任命为全球500强企业首席执行官的黑人女性。她曾在纽约大学理工学院学习,通过“少数族裔工程学毕业生”项目,施乐资助她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工程学硕士。
厄休拉的母亲省吃俭用,将她送到大教堂高中就读。这是一所位于曼哈顿东区56号大街的天主教女校,也是逃离充斥着贫困的、前途无望的巴鲁克住宅区的一条途径。高中教育让她得以进入哥伦比亚的项目,包括获得在施乐的那个关键实习位置。
1981年厄休拉毕业后,开始为公司做全职。仅仅过了9年时间,一位高管维兰德希克斯就提拔她做自己的执行助理。她尽管担心这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助手职位,还是冒险接受了工作。第二年,她已经成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保罗阿莱尔的执行助理。到1999年,她成为负责全球制造业务的副主席。
2009年5月21日,厄休拉伯恩斯接替退休的安妮马尔卡西成为首席执行官。这次交接不仅意味着伯恩斯成为首位领导世界500强企业的黑人女性,还意味着500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一职首次实现由女性到女性的交接。
这两个故事引出了本书想要回答的两个问题:是什么造就了一个胜利者?像弗雷德古德温这样的人,是天生就该成功,还是环境和机遇使然?如果不是早期的管理权力激发了厄休拉伯恩斯可能被埋没的能力,她是否还能如此成功。
为什么有人如此渴望胜利,有人却畏缩地逃避成功和权力?权力对人们做了什么?无权力呢?成功和权力真的能让你活得更长更好?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权力是否是一种催情药?如果是的话,它为何、如何对人们产生影响?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要面临获胜的问题。“谁取得胜利”比其他任何因素更能塑造我们的生活。获胜的冲动和性冲动一样强烈,不论是否有意,我们都想获胜。不难发现盘旋在每张办公桌上的野心以及围绕提拔晋升产生的情绪和争斗。更露骨的表现还有足球场边的父母为了7岁孩子球队的胜利而大叫。他们在喊什么?当然是获胜。他们为什么拼命想要获胜?又是什么造就了一个胜利者?
这就是我在本书中试图回答的问题。在第1章——毕加索的儿子之谜中,我讨论了人们是否觉得自己天生就该获胜。这并不是抽象的问题,而是一件关系到每个人自身甚至子女生活观念的事。相信自己天生就该获胜,或者说,相信自己具有胜利者的特质而无需努力争取成功,会让一些人感到气馁甚至心理受挫。换句话说,能不能成为一个胜利者取决于你对于获胜的看法。这些看法通过改变你脑细胞的激发方式,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将让你分析自己如何看待已经取得或者尚未取得的成就的根源,从而评估你对于成功的驱动力是什么。我还会鼓励你考察自己对成功——更重要的是对失败的反应。这些将解释你的脑如何协调这些关键的心理特质。
第2章给出了另一个困惑——善变的鱼之谜,紧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获胜是机遇和环境的产物吗?厄休拉伯恩斯不会理直气壮地否认她在施乐的成就与她的性别和背景相关。 然而,如果不是开明的雇主给予她机会,她的成功会如此光鲜么?她在施乐获得的职位和权力,事实上创造或至少激发了她的能力,让她一路成为全球最有权力的20位女性之一。
这些是我在第2章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回答它们,我会拜访拉斯维加斯的拳击台,搏斗中的加利福尼亚鼠,以及实力相对较弱的奥运选手们。我会证明,获胜的机会由许多因素决定——从主场优势到身体姿态。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与性别、种族或年龄相关的无意识细节能够建立或摧毁我们内在的胜利者之心。
第3章提出了第三个谜团——比尔克林顿的朋友(布莱尔)之谜,并且抛出了这个问题——权力对我们做了什么?作为全球最有权力的人,弗雷德古德温爵士对待员工的行为模式放在大多数职位和权力较低的人身上,就会显得古怪。这两者有关么?权力是否会改变我们的个性和行为模式?权力能否让人栽跟头——比如让弗雷德古德温从通常概念上的巅峰跌至产生负面行为的境地。如果是这样,这是不是“权力使人腐化”的现代形式——腐化必然发生么?
我们大多数人都遇到过不能很好运用权力的老板——试想一下你的前任或现任老板。如果你是一个老板、家长、老师、警察、监狱官,哪怕作为哥哥或姐姐,你曾经如何运用这些角色所包含的权力?权力有没有让你改变?是变得更正面还是更负面?或许你现在仍难以回答这个问题。即使你还无法准确评价自己运用权力的能力和对权力的需求,但是毫无疑问,你的弟弟妹妹、子女、下属、被监护人、学生或囚犯们,对这些——无论好坏——却都感受颇深。读完这一章,你或许会对自己的权利需求有一个更好的评价。
第4章——奥斯卡奖之谜,针对的是我们为什么拼命想要获胜的问题,也就是权力有什么吸引力。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自身以及自身的弱点,还有我们怎样不同程度地受到压力的影响。我们必须考虑那些塑造了自身适应力的、关于未来的关键展望,以及最后,对自己寿命的期望。
第5章则探讨获胜是否包含负面作用的问题。成功获得的权力会让一些人“头脑发热”,做出异常并且往往有害的举动吗?权力真的如亨利基辛格主张的那样,是一种催情药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性和权力相互联系呢?
男性和女性对权力的回应是否有所不同呢?世界上最糟糕的独裁者都是男性的事实难道是巧合?或者仅仅只是因为很少有女性能够手握政治大权?权力和道德怎样互相影响?权力使人道德崇高还是败坏?
在第6章,我们从个人的角度近距离地看待权力,在原始和私人的层面讨论:是什么造就了一个胜利者。几乎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会掌握一些权力——所有的人类关系都包含权力互相博弈的成分。在权力不平衡的关系中,比如父母和子女,或是兄弟姐妹之间,是不是只有扮演权力更大的角色才会改变一些人的行为?人品极好、对待朋友十分友善的姐姐,是不是在更多地服从权力的基本法则,而不是表现自己的伪善?为什么人类会表现出如此明显不一致的和矛盾的行为?他们的脑部是怎样处理这些矛盾的?如何解释婚姻或政治体系中的变化无常甚至残忍行径?
成功和权力的问题与个人十分相关,并且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甚至能够瞥见它们在脑中的作用。在本书中,我将不时地要求你完成一些测试和问卷,让你看见这些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运作。
什么造就了一个胜利者?权力怎样影响我们?对它们的解答,不仅对个人的一生很重要,对人类的集体前景也是这样。这不光是一个伦理或理论上的结论,也是我们自己与周围环境互动的实质产物。了解权力和成功的这些实质根源,我们能学会更好地控制权力对自身以及周围人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