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內容簡介: |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是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机制研究”批准号:07AJL009的主要成果之一。作 者胡军、覃成林等定义了区域协调发展概念,讨论了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性,重点提出了由市场机制、空 间组织机制、合作机制、援助机制和治理机制所组成 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阐明了各个机制在促进区 域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同时,对各个 机制的内涵做了较系统的阐述,重点分析了各个机制 的构建方式。此外,还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统计测 度和综合评价方法。
|
關於作者: |
蕈成林,湖北省来凤县人,土家族,经济学博士。现任职于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经济地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独立和合作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独立和参与出版《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原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等学术著作16部。
胡军,吉林省梨树县人。现任暨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从事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产业经济与产业组织、广东经济与工业产业竞争力、企业文化与跨文化管理。
|
目錄:
|
第一章 区域协调发展概述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一 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的萌芽
二 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的形成
三 区域协调发展概念的提出
四 区域协调发展概念的发展
五 本书对区域协调发展概念的认识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原理
一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性
二 区域相互依赖与区域协调发展
三 区域群体效应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章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
第一节 由对策向机制的转向
一 国家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重视
二 学术界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探索
三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总论
第三节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概述
一 市场机制
二 空间组织机制
三 合作机制
四 援助机制
五 治理机制
第三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市场机制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一 研究背景
二 市场机制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联效应
三 市场机制构建中的政府作用
第三节 市场机制与区域协调发展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 主要变量设定
二 模型设定及变量描述
三 结果分析
四 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构建市场机制的重点和对策
一 区域市场开放
二 区域要素市场体系建设
三 弓J导企业跨区域发展
四 引导产业跨区域转移
第四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组织机制
第一节 空间组织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 空间组织的概念及其价值
二 空间组织的区域协调发展效应
第二节 空间组织机制的形成思路
第三节 新主体功能区划
一 主体功能区划概述
二 主体功能区划与区域协调发展
三 探索新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
第四节 空间战略规划
一 空间战略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
二 我国空间战略规划的重点
第五节 多极网络空间组织体系
一 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模式
二 中国多极网络空间组织体系构想
三 建设多极网络空间组织体系的建议
第五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
第一节 区域合作的理论基础
一 区域分工理论
二 区域依赖理论
三 区域合作竞争理论
第二节 区域发展竞争与区域合作的内生需求
一 区域分工的形成
二 区域分工优势的实现与区域合作的内生性
三 有效配置要素的区域合作内生需求模型
第三节 我国区域合作的经验与问题
一 我国区域合作的历程
二 我国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区域合作体系
一 按照合作主体划分的区域合作类型
二 按照合作空间层次划分的区域合作类型
三 按照合作内容划分的区域合作类型
第五节 区域合作的制度建设
一 加强区域合作组织建设
二 区域合作的制度建设
第六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援助机制
第一节 援助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 贫困陷阱理论
二 区域公平理论
第二节 区域互助机制
一 对口支援的经验总结和问题
二 对口支援的组织方式
三 对口支援领域的拓展
四 对口支援的重点区域
第三节 国家扶持机制
一 扶持特殊区域发展的经验及问题
二 建立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三 建立公平的区域间税收制度
第四节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一 区域生态效应溢出与补偿
二 生态补偿的对象区域
三 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
四 生态补偿的标准
第七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机制
第一节 治理机制缺陷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困境
一 国家区域协调管理职能沿革
二 现有区域协调管理职能的缺陷
三 区域发展相关政策的体制缺陷
第二节 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职能定位
一 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耦合关系
二 中央政府的职能定位及主管区域发展事务机构设立的必要性
三 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及主管区域发展事务机构设立的必要性
第三节 区域协调发展治理的国外经验借鉴
一 德国经验
二 美国经验
三 日本经验
四 英国经验
五 国外经验总结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治理机制的架构
一 设立主管区域发展事务的国家机关
二 整合现有的分散于不同部门的区域发展相关政策
三 建立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法律
四 建立反映区域协调互动发展要求的地方政府政绩评价机制
五 鼓励区域性协调组织运行
六 自主区域协调的案例研究——环渤海区域协调机制
第八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统计测度与综合评价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协调度统计测度
一 引言
二 分形理论及R/S分析法的原理与模型
三 我国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分形R/S技术为视角
四 我国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分形R/S技术下的分析结论与启示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关联度统计测度
一 空间相关性、空间差异性与区域经济发展
二 我国省域经济空间聚集特征分析——基于空间统计学
三 我国省域经济空间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
四 我国省域协调发展关联度统计测度的分析结论与建议
第三节 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一 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二 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与标准
三 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四 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