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梳理产业理论、农业安全,建立一套评估农业安全的指标体系;然后,评估我国的农业安全状况,并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是总结与政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刘志雄,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0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应用经济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曾在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从事一年的学术访问。曾在《管理世界》《农业经济问题》《经济管理》《国际贸易问题》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全文转载。出版专著3部。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中国政法大学创新团队项目等。近期主要研究的领域:对外贸易与产业竞争力、产业组织理论、食物与能源经济。
|
目錄:
|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目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开放条件下农业安全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开放条件下“农业安全”的概念界定
二、开放条件下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发展:
总量与结构特征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回顾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贸易的演变
三、中国农业发展的特征
第四章中国谷物安全状况评估及国际比较
一、中国稻谷安全状况评估及国际比较
二、中国小麦安全状况评估及国际比较
三、中国玉米安全状况评估及国际比较
第五章中国棉花安全状况评估及国际比较
一、中国棉花的生产与贸易
二、中国棉花安全各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三、中国棉花安全综合指数
四、棉花安全的国际比较
第六章中国油料安全状况评估及国际比较
一、中国大豆安全状况评估及国际比较
二、中国油菜籽安全状况评估及国际比较
三、中国花生安全状况评估及国际比较
第七章中国糖业安全状况评估及国际比较
一、中国糖业的生产与贸易
二、中国糖业安全状况评估
三、糖业安全的国际比较
第八章中国农业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农业安全面临的机遇
二、中国农业安全面临的挑战
第九章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贸易和投资全球化加剧了全球农业产业的竞争,使各国农业产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农业国际分工格局,并使各国的农业内部分工模式、农业产业发生了相应变化。然而,目前理论界对农业安全的研究局限于农业生产和贸易领域,而对农产品的加工环节涉及较少,这无疑不利于准确认识和把握农业安全。因此,如何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深入研究农业安全问题,尤其是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中国农业安全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是目前中国农业经济分析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本书正是力图探讨这一问题,从而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2、现实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下,各国对农业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进而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而农业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从目前的情况看,确保当前农业安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非常紧迫。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特别强调了“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因此,尽快提出研究中国农业安全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客观评价中国农业安全状况、关键领域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凸显重要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