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孩子不愿意说,很可能是父母没有正确地听。
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跟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无法顺畅交流的问题,但往往归因于“叛逆期”,其实,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生理心理飞速成长,需要和周围人特别是父母倾诉沟通的东西很多。
《这样和女儿说话》从男孩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切入,层层剖析,教父母用真诚和理解去打开孩子的心门,读后让人豁然开朗。
|
內容簡介: |
你的儿子十几岁了,即将成人,你还没来得及高兴,却发现儿子变得陌生:和同学、朋友甚至网友侃侃而谈,唯独对父母惜字如金,你问多了,他可能一句话把你顶得哑口无言。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无法知道。明明近在眼前的儿子,却仿佛远在天边。
你会怎么做?软硬兼施,还是悲观失望,索性不闻不问?
此刻,你又多了一个选择:读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儿子不说,恰恰是因为你没有正确地听。让儿子主动告诉你他的心里话,秘诀就在书中。
|
關於作者: |
赵子墨,长期关注儿童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问题,现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著有《培养最棒的女孩》《培养最棒的男孩》。
|
目錄:
|
1 为什么听不到儿子的心里话
沟通的路在哪里被堵
请先低头进入男孩的世界
儿子不是你的麻烦
你了解男孩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吗
男孩更易成“瘾”,是因为无法排解压抑
2 谁让男孩变得沉默寡言
你纠正的问题是否真的需要纠正
如何面对处于叛逆期男孩的谎言
让儿子像大人一样参加家庭会议
让你的儿子学会独立思考
鼓励你的儿子勇于表达
3 帮助儿子学会情绪管理
男孩为什么爱打架
帮助儿子学会疏通负面情绪
让儿子在人际交往中提高情商
4 不要用“最”来要求儿子
不要给儿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学会接纳儿子的弱点
5 从改善你的说话方式开始
对儿子,你能做到零吼叫吗
别拿儿子当自己的出气筒
父母强势,儿子就会怯懦
教育不要有得失心
从体会儿子的感受开始
6 别替儿子设计人生
不要总是替儿子做决定
别把儿子的未来当成自己的未来
怎样引导儿子追赶潮流的行为
是否需要为了高考放弃兴趣
7 信任让儿子离你更近
青春期,男孩很容易关闭自己
你在想控制,他在想对策
给予儿子必要的信任
8 有技巧地谈成绩
只关心成绩会让儿子感到压抑
男孩有个“暂时落后期”
别只要求儿子“刻苦努力”
男孩的脑子在想什么
9 做“哥们儿”型父母
重诚守诺,儿子才会信任你
父亲的影响力能让儿子更强大
如何让儿子理解父母的苦心
|
內容試閱:
|
笨拙的父母,才会有全能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父母身边成长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形成了一定的安全感,在安定的环境下,他能够把精力都投入到对世界的探索中去,这有利于他潜能的挖掘,同时,由于他逐渐深入认识了世界,对自己也就越发肯定,有利于形成健康而积极的心理。
可是,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情况是:很多父母太拿“父母”这个词当回事了,孩子不听话,就会甩出一句“我是你妈(你爸),我会害你吗”,或者“我是你妈(你爸),你居然敢不听我的话”,又或者“我是你妈(你爸),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听我的肯定错不了”……
这时候父母成了什么?显而易见,独裁者!
“我说的话,你必须听,没有理由!为什么?因为我是你妈(你爸)!”
当母亲的怎么想我们暂且不论,那些父亲们,看着儿子留下委屈的泪水,有没有回想起自己当年的心情?被父母强迫着做某件事时,那种压抑、无奈、彷徨甚至仇恨而急欲反抗的心情?有很多父亲,永远忘不了青春年少时的委屈,可是成年之后,他们还是无法控制自己,下意识地按照“老爷子”当年的训诫方式,来训诫自己的儿子。这是一个多么糟糕的恶性循环。
孩子上学之后,会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社会化进程加速。男孩由于语言发展相对女孩缓慢,所以当他们产生好奇心后,会用手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本来的模样。可是在父母的眼中,他们的行为简直就是一种破坏,于是会对他予以训诫。
男孩的探索行为受到压抑后,感到迷茫、彷徨,弱小的他们有一种取悦父母的本能想法和做法,可是父母的行为让他们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怎样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情。受到父母强制行为的暗示,他们也会采用父母的强制方式,没有理由地反抗。当然,这种反抗在年龄小的时候,只是一种弱弱的哭泣或顶撞,比如不吃饭,或者不按照父母说的方式去做。可是到了青春期后,男孩的逆反性爆发,他们开始顶嘴,一些喜欢动手的父母还可能会受到男孩的反击。懦弱一点的孩子,会采取远离父母的形式,不愿意和父母说话,甚至不愿意和父母见面。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是他们会想:“我是当妈的(当爸的),我怎么能向孩子低头认错呢?”于是他们错过了最佳时机,并看着自己的错误在不断延伸下去,直到无法收拾。
很多父母到了这个时候开始一筹莫展,他们觉得自己的儿子变了一个人,不再受自己的控制。他们觉得委屈、难过,自己一片好心,却适得其反,再怎么样,“我是你妈(你爸),你得听听我的解释”。可是没机会了,那些男孩们早就封闭了他们的心门。
有一些父母,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父母会说:“我也想当儿子的朋友,可是他似乎有自己的一套,根本就不愿意搭理我。”没错,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你这时候才想起做孩子的朋友?
还有一些父母,当无法控制儿子的行为时,会来个大逆转,他们不再强迫,而是听之任之,结果让孩子变成了真正的“破坏王”,不愿意接受任何约束,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做父母的看着儿子,哀叹道:“那是他的本性,我用鞭子抽过,用棒子打过,都没用,现在更管不了。”你或许不知道,你原来的强迫和关键时刻的无限放纵,是孩子蜕变的直接原因。
现实的复杂性使父母的教育变得更加艰难,但找到病根,教育就不会无章可循。教育专家阿黛尔·法布认为:“做父母的,总是昂着头,他们做孩子的指挥者、引导者、殉教者,却不愿意低下头来,看看孩子,听听孩子的心声,感受孩子的感受。”也就是说,做父母,你要能够低下你的头。
以前,人们总是提倡要蹲下来做教育。因为蹲下来,和孩子一般高,你才能看到儿子的视界。这里提倡人们低下头,不在孩子面前当权威,不在孩子面前充能手,不强迫孩子的行为,不否认自己在孩子面前所出现的错误。
向孩子低下头,让孩子来教育你。这听起来很荒唐,但实际上有很多玄机。
第一,父母低下头,孩子才能昂起头。
中国有句古老的谚语:笨拙的父母,才会有全能的孩子。现在教育界也有一句话:父母越全能,孩子越无能。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也许你就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十几岁的男孩,自认为对世界已经认识了很多,有了某方面的控制方式,他们急欲表现自己的能力,这是他们的雄性基因所致。父母如果能够低下头来,听听孩子说的,看看孩子做的,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那么就会激发他的潜能,让他在自认为还不错的那个方面表现得更好。
第二,父母表现得“低能”一点,孩子才有机会自己思考。
在生活中,父母通常会对孩子的话嗤之以鼻,或者对孩子做错的事情进行批评教育,如果方法不当,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伤害。其实,孩子在一般程度上的说错或做错没有关系,何况还有结果作为对他错误的警示。再加上十几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即使他在某个时刻没有意识到,但是随着不断的尝试,他会发现自己的错误。所以无论如何,你得给他发挥自己思考能力的机会,还要允许孩子自己尝试,这样,他才能够迅速成熟起来,而不是简单地成长。
第三,父母要低下头,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
很多父母放不下面子,怎么能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呢?这接下来的教育怎么做?
你大可不必有这样的忧虑,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的父母,反而更容易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而那些用权威来压制孩子对自己不满的父母,常常会受到更多的反抗。父母低下头,儿子不会因此不尊重父母,相反,他们会更加尊重父母,认为父母是值得信赖的。
当然,这里所说的低头,并不是无法控制后的懦弱,不是没有原则的忍让。父母永远有教育的责任,当孩子走上了错误的道路,父母必须提醒他、告诫他、引导他。只是你的方式要委婉一些,效果才会更好一些。
当孩子不想听的时候,你就少说,但是一定要说,而且要一句话说到问题的关键点上,让他受到震撼,至少在他以后回忆起来会说:“当初爸(妈)曾这样告诫过我。”这样,你的低头只是一种方式,是一种受儿子尊敬的方式。受你的暗示,他会自然学会谦虚,自然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高调,在适当的时候低调。
十几岁的男孩,情感发育正处于关键期,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虽然还不成型,但是他们却在慢慢地建立自我的王国,父母的责任就是给他尝试的机会,给他发展的自由。有时候,你有必要低下头来,做孩子的学生,做孩子的孩子,让孩子来“引导”你,你会发现更多的教育机会,也能更好地挖掘孩子的潜能。
儿子不是你的麻烦
如果你把儿子当成你的麻烦,那么你的麻烦真大了。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给妈妈惹了很多麻烦,不过我觉得她也乐在其中。”
男孩顽皮的确是个麻烦,一个7岁的男孩,永远不会让世界有片刻安宁;一个13岁的男孩,就是一颗重磅炸弹,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他会在哪里炸响。在男孩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确会有提心吊胆的感觉,可是有时候,父母又不得不佩服,男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超乎成人的想象。
小男孩乔治很淘气。他的美国爸爸不喜欢管束孩子,认为给孩子自由才是让孩子成长;他的中国妈妈对此不以为然,她认为只有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更好地表达自由。父母的两种观点经常发生冲突,聪明的小乔治很快就发现了端倪。于是,当他想要搞破坏的时候,就会拉上爸爸做“垫背”,而他的爸爸也很喜欢这种游戏。因此,十几年来,妈妈都没能给乔治建立规则。
直到乔治13岁的时候,他的妈妈还是会经常听到老师这样告诉她:
“乔治可能算不上欺负人,但是经常会影响其他人的正常活动。”
“乔治今天发动学生不参加学校会议,因为他认为这违反了人权。”
“乔治喜欢一个女孩,就在班级中宣布了自己的恋爱通告。那个女孩被气哭了。”
“乔治自发组织了一个乐队,一放学,他就带着自己的乐队到学校南门去演唱,还像个乞丐一样在地上摆上一个纸盒,一些家长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还有一位老教师更是干脆,她直接告诉乔治的妈妈:“这是在中国,如果你喜欢美国那一套松垮的教育,那么最好不要送你的孩子来学校。他就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动不动就和老师讲人权,要么就拿学生的尊严说事。老师们根本就没法管教他。”
这样的麻烦真是不胜枚举,乔治的妈妈穷于应付,有时为了管教,不得不实行棍棒教育。可是乔治的爸爸却认为:孩子制造麻烦恰恰说明孩子在成长,使用棍棒教育只能说明父母无能。
乔治的妈妈感觉非常无助,不知道接下来怎么教育孩子,是该说服自己的丈夫,还是接受丈夫的观点,任由孩子放任下去。
小乔治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可是就目前的状态来看,你很难判断他的这种聪明会不会被聪明误。因为他在制造麻烦,而且是故意的。
关于男孩制造麻烦,一直以来都有两种矛盾的观点,一个就像乔治的妈妈一样,认为要严加管束;一个就像乔治的爸爸一样,认为应该给孩子破坏的权利。那么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呢?如果一直强加约束,孩子的确会变成“闷葫芦”,对你封闭自己的心,可是不加约束,孩子就会对你敞开心扉吗?也不尽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首先明白,十几岁的男孩,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教育专家唐·埃利姆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思维已经进入了更广阔的空间——抽象思维,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新发现的能力上,这种能力就是批评和分析自己以及周围人和世界的能力。
简单说来,这个阶段的男孩,急于认识自己、表现自己、改善自己,他们希望自己是强大的,外界对他的态度直接决定他对自己的判断。如果周围人用无奈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感到迷茫、踌躇,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为了找到答案,他们会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索”,制造麻烦。如果周围人用十分厌烦的语言和行为对待他们的话,他们就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他们会极其厌恶自己,用各种方式企图来埋没自己。这时候,他们制造麻烦,是想让那种麻烦来毁掉自己。如果父母认识不到这一点,就真的会毁掉一个男孩。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厌烦,要比其他人的厌烦更容易伤男孩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面对儿子不断制造的麻烦呢?
第一,给孩子旺盛的精力找到发泄口。
一般来说,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青春期的男孩已经不像少儿时期那么烦躁不安了,但是雄性激素的发育又让他们变得活跃、精力旺盛。这时候,如果一味压制他,就会适得其反。与其如此,不如给孩子找到一个发泄口,让男孩利用旺盛的精力做一些“正经事”。
1.带儿子去做运动。
这应该是父亲的责任。带着儿子一起玩,你有更多机会听听儿子的心声。这种方法无论对儿子的身体发育还是精神发育,都是非常好的。
2.给喜欢破坏的儿子一个破坏的空间。
儿子喜欢动手,就让他动手做一些制作,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还能促进儿子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当然,还是要遵守原则,不要强迫儿子,要自然地引导他。
第二,要时时注意孩子的情绪。
有些男孩性格内向、懦弱,可是忽然之间会制造一些麻烦,让父母大跌眼镜。其实,这类男孩之所以制造麻烦,是因为他们无法控制情绪的波动。父母要随时关注儿子的情绪,在儿子的情绪产生波动的时候,采取安抚儿子的措施,承认儿子的感受,直到他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第三,让儿子找到一种归属感。
13~18岁的男孩,既被团体吸引又抵抗人群。加入团体会使男孩获得同一感,这会减弱孩子的孤独和焦虑,但同时他又害怕在团队中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因此,有时候又会故意违背团队的规则。但不管怎么说,团队给了孩子一种归属感,这种精神抚慰要比父母的教导更容易促进他成熟。所以,要鼓励儿子参加一些团体,有了归属感的儿子制造麻烦的概率会下降,除非这个团队本身就在制造麻烦。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孩子制造麻烦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也就是说,既不要强调孩子制造麻烦让人感到难受,也不要强调孩子制造麻烦是因为他比别的孩子聪明。父母不要给孩子贴上任何标签,否则,孩子可能就会按照你标签的指向走到一个极端。无论是哪一个极端,对孩子的成长都极为不利。
总之,孩子在制造麻烦时,父母一定要谨言慎行,给孩子自我思考和反省的时间,同时也给孩子破坏的空间,让孩子能充分认识自己,并有意识地去改善自己。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被人讨厌,所以即使你的儿子制造的麻烦让你难以忍受,也不要严苛地打击他,要善于发现孩子制造麻烦的动机,试着去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需要的空间,无论是静止还是发泄,让他进行自我调整,这样他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你了解男孩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吗
没有无缘无故的违抗行为,只有无缘无故的极端教育!
你的儿子长大了,你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却突然发现,他已经变成了一个陌生的男人,他的许多行为,你都难以理解。他可能会听非常吵闹的音乐,可能为了打篮球放弃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可能会参与某个打架活动,可能会爱上网络游戏而且不能自拔……
疏于观察的父母总是会对儿子的蜕变莫名其妙,其实,孩子的任何反常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可理解的原因。如果你没有看到那个原因,却一味指责孩子的错误,纠正孩子的行为,那么你有可能错过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机,甚至可能错怪一个善良而聪明的孩子。
不知你是否看过《小抄写员》,这是意大利作家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的一个经典感人的亲情故事。
叙利奥的父亲是一位铁路职员,由于收入微薄,他不得不靠给人抄写来贴补家用。可是他的视力越来越坏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因此经常抱怨。懂事的叙利奥决定帮助父亲,当请求被拒绝后,叙利奥就在暗地里帮助父亲。
每天晚上12点之后,听到父亲回卧房休息,叙利奥就会起来帮助父亲抄写。几天后,父亲高兴地宣布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强了,可糟糕的是,他紧接着发现叙利奥学习时没精打采,不停打盹,似乎非常厌倦学习。
父亲本是一个宽容的人,但是也忍不住骂了叙利奥,并要求叙利奥改变这种状态,因为家人的希望都在他身上。受到责骂的叙利奥非常难过,他几度想要放弃,可是一听到父亲说每天又多增加了多少收入之后,他就放不下了。
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叙利奥的糟糕状态再也无法被增加工资的喜悦弥补时,父亲去了学校。从老师那里了解来的情况一样很糟,老师说:叙利奥不像以前那样专心了,总是打呵欠。
父亲发怒了,他开始指责叙利奥:“你知道我为了养活一家怎样地劳累?你不知道吗?我为了你们,拼着命地工作!你竟什么都不想,也不管你父母兄弟怎样!
“你应该知道家里的境况。一家人要刻苦努力才可支持得住,这是你应该早已知道的。我不是那样努力地做着加倍的工作吗?本月我原以为可以从铁路局得到二十元奖金的,已预先派入用途,不料到了今天,才知道那笔钱是无望的了。”
本来打算停止的叙利奥,听到经济状况紧张之后,选择了忍受父亲的责骂,继续坚持下去。可是父亲对他越来越不理解,不但责骂他,甚至在叙利奥看起来很不舒服时,父亲这样说:“即使有病他也是自作自受,我早就不管他了。”听到这样无情的话,小叙利奥难过极了。
由于习惯使然,半夜12点叙利奥又起来了,坐到了父亲的书桌旁,开始抄写工作。可是他一不小心把一本书打落到地上,叙利奥屏住呼吸,听到父亲没有起来,这才继续抄写,但其实父亲已经醒了。在叙利奥抄得起劲的时候,父亲来到了他的身后,一下子抱住叙利奥,老泪纵横。
显然,这是一个粗心的父亲,他没有及时去探究孩子行为变化的原因,而是采取了极端的方式——责骂孩子。他的责骂和抱怨,成为让叙利奥既想说出原因又没有说出的机缘,致使误会不断加深。好在这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孩子,他没有反抗,没有责怪父亲,他一心只为了帮助父亲——他深爱的父亲。
问题出现了,很多家长认为:现在,哪还有这么好的孩子了?别说替父亲承担养家的责任,就是替父亲捶捶背,也恐怕求之不来。要说叙利奥的父亲,教育方式也没有什么值得提倡的,可人家就是遇到了一个这么好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