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注音解词释疑,无障碍读原音。
根据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和各版本教材修订
【无障碍阅读】
让孩子们有兴趣读和读上去不难。丛书将生僻词、重要人物、重点语句、引用内容等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精评,促使孩子们更多、更好、更快地阅读;
【导读】
全书导读使孩子知道所阅读图书的整个故事情节,做到了然于心。独特的导学提示让孩子们知晓名著应该读什么,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学习文学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做到读有所得。
【新课标素质阅读】
丛书所选编目大都是与课本同步的名著,孩子爱看。书中的导读和思考题让孩子读有所思,读有所悟,满足这个年龄段对社会、对人生的好奇与探索的需求,保留了名著特有的认识人生的特点。
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面对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不挠的力量源泉。
本书在展现经典原貌的同时对文中的阅读障碍加以注解和评析,扫除同学们阅读过程中的障碍,更好的理解文中的内容,加深阅读印象,提高阅读效率。
希望本从书能够带领读者重温古文化之旅,感悟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从国学经典中汲取知识,获得文化熏陶。
|
內容簡介: |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四书五经》则是表现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核心载体,其所传承下来的千古名篇,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四书五经》是儒家先哲们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轨迹,涵盖了中国历史中思想文化发展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史料,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被视为古代封建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 《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也是一件十分难堪的事情。“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都具有极高的地位。
本版本的《四书五经》按照权威版本精校而来,在文字的编排上即位用心,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文化的积淀,了解儒家思想。
|
目錄:
|
大 学
第一章 经述
第二章 明明
第三章 新民
第四章 止于至善
第五章 知本
第六章 格物致知
第七章 诚意
第八章 正心修身
第九章 修身齐家
第十章 齐家治国
第十一章 治国平天下
中 庸
第一章 天命
第二章 时中
第三章 鲜能
第四章 行明
第五章 不行
第六章 大知
第七章 予知
第八章 服膺
第九章 可均
第十章 问强
第十一章 素隐
第十二章 费隐
第十三章 不远
第十四章 素位
第十五章 行远
第十六章 鬼神
第十七章 大德
第十八章 无忧
第十九章 达孝
第二十章 问政
第二十一章 诚明
第二十二章 尽性
第二十三章 致曲
第二十四章 前知
第二十五章 自成
第二十六章 无息
第二十七章 明哲
第二十八章 自用
第二十九章 三重
第三十章 敦化
第三十一章 至圣
第三十二章 至诚
第三十三章 尚纲
论 语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孟 子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
內容試閱:
|
大 学
《大学》 是《礼记》中的一篇,是秦汉时期的儒家代表作品,为儒家“四书”之首。“大学”是古代君王、朝中要臣必读的学说,在当时占了一定的统治地位,也是我国国学经典之一。《大学》主要传播的是儒家学说,汲取了儒家学说的精华,要想了解儒家,就不得不拜读这篇著作。
《大学》一篇主要讲述了个人修养和社会的关系,提出的修养的目标为“亲民”“止于至善”“明明”,而社会又可分为: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几部分,并且指出修身为重中之重,是一切的根本。天下人都应该以修身为目的,不管是天子还是平民,都应该遵守修身之道,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主张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前提下,要遵守道德规范,以此来维护社会的治安。
《大学》一篇对统治者的暴敛民财、贪得无厌是极其反对的,它提出了“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的观点,这一点在当时是有着进步意义的,也对中国思想文化体系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信这篇历史巨著也能为我们带来精神文化建设食粮。
第一章 经述
【原文】
大学之道a。在明明德b,在亲民c。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d,静而后能静,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名能得。物有本末e。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
a大学: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代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b明明德:前一个“明”字作使动词用,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字是形容词,明德,即光明正大的德性。
c亲民:程颐说“亲”当作“新”,即革新、自新。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d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e本末:本是根,末是梢,即根本与枝末;引申为始末、主次。这是古代重要的哲学概念。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确定志向;志向确定才能够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神思安稳;神思安稳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同详才能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知道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a;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b;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c;致知在格物d。
【注释】
a齐其家:治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
b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c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d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一说是摒除物欲。
【译文】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第二章 明明
【原文】
《康诰》曰a:“克明德b。”《大甲》曰c:“顾d堤天之明命。”《帝典》曰e:“克明峻德f。”皆g自明也。
【注释】
a《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
b克:能够。
c《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d顾:顾念。
e《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f克明峻德: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通,高大,崇高。
g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译文】
《尚书·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尚书·太甲》说:“顾念上天赋予的光明德性。”《尚书·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话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的品德。
第三章 新民
【原文】
汤之《盘铭》曰a:“苟日新b。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c。”《诗》曰d:“周虽旧邦。其命唯新e。”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f。
【注释】
a铭:刻在器皿上用来称颂功德或警戒自己的箴言。
b苟:如果。
c新民:可证前面说的“亲民”当作为“新民”说。意思就是使人去旧从新,振作自新。
d《诗》曰:此指《诗经·大雅·文王》。
e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
f无所不用其极:这里是指道德的高度自我完善。
【译文】
成汤刻在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做到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尚书·康诰:》说:“激励人们焕发新的风貌。”《诗经·大雅·文王》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有品德的人无时不追求最完善的道德境界。
第四章 止于至善
【原文】
《诗》云a:“邦畿千里,唯民所止b。”《诗》云c:“缗蛮黄鸟,止于丘隅d。”子曰:“于止e。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f!”《诗》云g:“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h!”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注释】
a《诗》云:此指《诗经·商颂·玄鸟》。
b邦畿(jī):古代天子都城及其周围的郊区。止:居住的地方。
c《诗》云:此指《诗经·小雅·绵蛮》。
d缗(mín)蛮:即绵蛮,鸟鸣声。止:栖息。丘隅:山丘的一个角落。
e于止:对于居住的地方。
f可以:何以,为什么。
g《诗》云:此指《诗经·大雅·文王》。
h穆穆:形容文王仪表深沉端庄,道德深远的样子。
【译文】
《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子的都城方圆千里,都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诗经·小雅·绵蛮》说:“绵绵蛮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丘的一角。”孔子说:“就居住的地方来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怎么人却不如鸟儿呢?”《诗经·大雅·文王》说:“深沉端庄、道德高尚的文王啊,不断地发扬他的光明美德,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原文】
《诗》云a:“瞻波淇澳,菉竹猗猗b,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c。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d;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倜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蕴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e:“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f。
【注释】
a《诗》云:此指《诗经·卫风·淇澳》。
b澳(yù):水边。箓:通“绿”。猗猗(yī):美丽茂盛的样子。
c瑟兮僩(xiàn)兮:严谨宽大的样子。。
d道:说,言。
e《诗》云:此指《诗经·周颂·烈文》。
f此以:因此。没世:去世。
【译文】
《诗经·卫风·淇澳》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是那样严谨,胸怀宽大,是那样的光明煊赫。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以忘怀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严谨宽大”,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光明煊赫”,是指他仪表堂堂;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以忘怀啊”,是指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周颂·烈文》说:“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子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人,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第五章 知本
【原文】
子曰a:“听讼,吾犹人也b,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c。大畏民志d。此谓知本e。
【注释】
a子曰:子指孔子。这段话见《论语·颜渊》。
b听讼:听诉讼,审案。犹人:同别人一样。犹,如同。
c情:实。不得尽其辞:不能够巧言辩说。
d民志:民心,人心。
e知本:知道本末次序。
【译文】
孔子说:“审理诉讼,我也跟别人一样,(所不同的是)我要使争讼事件根本不发生。”使无理的人不敢花言巧语,(在平时)用德行道义使民心畏服。这才叫做抓住了根本。
第六章 格物致知
【原文】
(此谓知本a。)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b。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c,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d。]此谓知之至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