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內容簡介: |
本书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本书首先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与主要内容,将其概括为包括人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生态文明要素论、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生态文明经济基础论、现实生态问题的社会制度批判论、人类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相协调的生态文明价值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想与社会进步论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定性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理论品质和重要历史地位,比较分析了苏联传统社会主义、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理论与实践以及历史经验教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视阈中分析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本质与特征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领域中的体现,阐述党的十八大部署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设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以生态导向的现代化为目标统领,促进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转型,建立健全生态政治制度,大力宣传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和谐社会。
|
關於作者: |
刘希刚,男,1973年生,山东莒县人。江苏省妇女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主要研究成果:完成专著2部;发表CS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博士后资助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创新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3项,完成省级课题研究5项。全国妇联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优秀调查指导员,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江苏省青年书协会员。
|
目錄:
|
前言
一 研究的选题由来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与理论体系
一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之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的相关概念观点与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具有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成为学界共识
二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发展的背景与基础
(一)现实基础:资本主义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认知基础: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四)观点启示:生态学的研究成果
三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阶段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阶段
(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成熟阶段
(四)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化阶段
四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在历史发展维度上表现出前瞻性
(二)在篇幅结构上表现出整体性
(三)在思想内涵上表现出综合性
(四)在思想演变过程上表现出统一性
(五)在内容逻辑上表现出系统性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人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生态文明要素论
(一)人、自然与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因素
(二)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与生态和谐
(三)以劳动实践为中介的人与自然关系合理调节论
二 人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生态文明物质基础论
(一)劳动实践中的物质变换思想
(二)自然生产力和自然富源的思想
(三)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思想
(四)科学技术优化物质变换的思想
(五)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 现实生态问题的社会制度批判论
(一)自然异化: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实质
(二)资本逻辑:生态危机的根源
(三)制度变革:规避生态危机的根本措施
(四)全球扩展:对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前景预测
四 人类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相协调的生态文明价值论
(一)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价值主体地位
(二)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优先存在性和本原地位
(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价值目标
五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想与社会进步论
(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人类历史趋势
(二)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进步状态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价值与历史传承
一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理论品质
(一)思考问题的实践性
(二)哲学观的唯物辩证性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
(四)与自然相对人的主体性
(五)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
二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科学生态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解决现实生态问题的重要理论指南
(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启迪
(五)现实生态文明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
三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传承
(一)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生态理论与实践及其历史教训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与历史局限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环境理论和实践探索
第四章 中国生态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一 中国的现实生态问题及其本质与特征
(一)生态环境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
(二)中国生态问题的自然异化与生态断裂本质
(三)自然性和社会性相互交融的生态问题特征
二 中国生态问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中的体现
(一)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
(二)生态问题的政治主流化不足
(三)生态文化与生态伦理的缺乏
(四)生态文明的社会环境支持不足
三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与部署及其特色与意义
(一)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二)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作出全面部署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人类文明向度与中国特色
(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五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设计
(一)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
(二)目标任务:实现生态导向的现代化
(三)基本原则: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统一
(四)建设路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生态化耦合
二 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进程:基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
(一)制定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
(二)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
(三)进行产业的生态化转型
(四)进行生态化的科技创新
三 加强生态政治制度建设:基于生态问题的社会制度因素论
(一)建构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政治建设体系
(二)健全生态法治政策制度和管理体制
(三)推进生态民主建设
(四)推动生态治理的国际合作
四 建设生态文化:基于人的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相统一的思想
(一)繁荣生态哲学
(二)树立生态价值观
(三)倡导生态伦理道德
(四)培育生态意识
五 建设生态和谐社会: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和谐思想
(一)建立健全生态和谐的社会政策
(二)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三)促进城乡、区域和人际之间的生态和谐
(四)建设适合国情的可持续消费社会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