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互联网的开放与博弈:明天被颠覆的是什么 (互联网时代的“惑”与“破” 互联网思维的博弈与共生 互联网成长的“微”机遇与隐忧)

書城自編碼: 248661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电子商务
作者: 人民论坛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811239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2/22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浪潮将至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NT$ 440.0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跨代伴侣治疗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NT$ 9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9
《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迷局: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重构与再生 》
+

NT$ 358
《 新常态改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谈大趋势 》
+

NT$ 405
《 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
編輯推薦: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它为何深受推崇?它如何对各个行业领域发生影响?它将带来怎样的颠覆性变革?它将如何成为渗透人们生活的思维方式?种种疑问,本书将一一解答。
互联网的开放与博弈,不仅止于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这场深入进行的革命还使得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微博微信、移动终端、智能帝国主义、互联网公众话语权都成为个中值得探讨的问题。而由此引发的对于思维领域的革命,更具有颠覆性与开创性的意义。
內容簡介:
在互联网时代,开放与博弈共存的时代。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不断刷新着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不断颠覆着人类改造世界的手段,不断开创着无限的可能性与未知的惊喜。本书将“互联网的博弈与共生”作为时代命题进行发问与探讨,试图剖析这个时代里让人猝不及防的颠覆性变化背后的深层机理与内涵。
本书汇集了张承惠、范以锦、李良荣、沈阳、彭兰等权威专家学者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与研究,瞄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微博生态、互联网话语权、微信运营等多个问题,并实现了如下创新:一是虚实结合,既有建言献策、争鸣探讨,又有现实路径的探索与讨论;二是从更深层面解读互联网思维与路径,涉及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微博微信、互联网话语权等多个互联网时代里的重要命题。力图全方位、深层次解析我们身处的互联网时代,为读者带来新的思考与启迪。
關於作者:
人民论坛创办于1992年,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江泽民同志题写刊名。当前已形成由三刊、三网、三大指数、一调查公司、一研究中心及课题调研、图书出版、移动客户端、视频演播、微博、微信等构成的多业态多元化发展格局,智库型全媒体特色不断凸显,核心竞争力日益形成,“第一政论期刊”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不断向现代智库型政论传媒期刊集团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人民论坛与多家出版社利用双方优势资源、精诚合作,策划出版人民论坛书系40余种:《论剑》(2009年时政类十大畅销书)、《大国的烦恼》(新华网年度时政畅销图书)、《官员“天花板”困局》(2010年最受干部欢迎图书)等受到了广大读者和市场的一致好评。
目錄
写在前面
上篇:互联网金融的思维与路径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在与未来
现代金融产业体系的全新发展机遇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大意义
互联网金融:新的“金融神话”?
金融监管的思维变革与制度创新
美英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镜鉴
中篇:互联网思维的困境与方向
“互联网思维”深受推崇背后
官员群体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实战辨析
警惕 “智能帝国主义”威胁
智能帝国主义的新老两副面孔
大数据竞争前沿动态
数据垄断的困境与隐忧
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版图
颠覆性变化下的商业革命
世界数据化的广度深度限度
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呼之欲出
大数据时代的美国经验与启示
下篇:微时代的智慧与进路
微信PK微博:谁更“凶猛”?
政务系统“微信风”已经蔚然成形
中国互联网语境的现实逻辑
“公共空间”内外和“时间节点”前后
中国互联网公众的话语权感知研究报告
微博时代政府公信力症结
“微博恐惧”成普遍心态,官员最担心什么?
微博恐惧凸显官员群体几大软肋
“官博”为何冰火两重天
官员规避微博风险的密钥
微博江湖:话语权垄断之忧
微博话语权力格局的现实图画
结语:互联网语境背后
內容試閱
互联网金融之问
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点亮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5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申了这一点,并明确了互联网金融对资本市场的作用。这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及其意义在国家层面上得到了肯定。
虽然互联网金融颇有星火燎原之势,但业界对其本质及未来的看法却存在很大分歧。乐观者认为,这是独立的金融模式创新,是革命性的力量,将造就“金融脱媒”的前景。怀疑者则认为,这只是金融业务的技术性变革,是暂时的繁荣和阶段性的产物,最终传统金融仍将“收复失地”。尽管如此,各方对于互联网金融在成本、渠道和数据方面的独特优势仍是有共识的,对于其所面临的风险也有着理性的估计。
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其得以服务于被银行所忽略的大量小额货币持有者,拓宽了他们的投资渠道;在通讯技术的配合下,亦可以普及对农村、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基本金融服务。因此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弥补了传统银行业务的空白,体现了一定的普惠性的特征。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互联网金融是一匹黑马,也是一只牛虻。它几乎解决了金融赖以获得超额利润的基本假设(如信息不对称等),从而挑战了金融业固有的服务模式和盈利空间,造成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普遍紧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具有流量和大数据优势,传统金融机构具有风险控制和高端服务等核心能力,如能强化差异化战略乃至进行“合纵连横”,将竞争关系变为竞合关系,未尝不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宏观上,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是在金融市场准入、要素价格改革和强化市场主体方面着手,落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互联网金融一方面拓宽了交易范围,扩大了主体消费、投资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将受管制利率控制的资金集中投放到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同业市场,间接推动了存款利率上限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将银行存款分流到直接融资市场,因应了金融改革的大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一种推动力量,并不为过。
互联网金融诞生于中国金融压抑和监管空白的背景之中,其在监管合规、风险控制以及服务创新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的发展尚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比如,在互联网思维与金融功能之间,互联网企业如何实现完美对接?在风险防范与鼓励创新之间,监管层如何把握平衡?互联网金融面临怎样的创新空间与现实约束?互联网金融引发的变革浪潮提出了更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上篇: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在与未来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在与未来[1]
张承惠张承惠〖*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起于青萍之末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似乎转瞬间便蓬勃发展起来。下起百姓众生,上至中央领导,都对其十分关注。认为是“新一轮互联网泡沫”者有之,认为是“革命性的创新”者有之,认为仅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者有之。从各种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观点的巨大差异,感受到人们纠结的心态。仅仅在一年前,主流金融机构还认为互联网金融难成气候,时至今日,就连大银行也开始感受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监管部门则开始密切关注风险,准备对之加以规范。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背景
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括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两个范畴。前者是指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代替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办理以往需要通过柜台才能办理的业务,实现金融服务的高效率(如24小时无间断服务、异地服务、多种金融产品综合平台服务等)和低成本(例如手机银行的业务成本仅为柜台的15%)。据统计,国外银行柜台每笔业务交易成本为107美元,而手机银行每笔业务交易成本为016美元;我国银行柜台业务成本则约为4元笔,手机银行成本约为06元笔。而互联网金融,则指非金融机构甚至个人,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金融交易;以及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全方位改造,以实现客户关系的无缝对接和深度服务,以及资源使用的最优化。本文讨论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指后者。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联网实时交易,内部管理网络化、交易结算和资金转移互联网化。以后又逐步发展为在网上销售金融产品、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信用评价、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等。尽管互联网金融起源于金融业对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但是真正给互联网金融带来突飞猛进发展的却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上世纪末,以网络运营公司、通讯商、电商等为代表的非金融机构开始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涉足金融业务。从第三方支付开始,逐步向网络筹资、网络投资、个人理财服务等领域拓展。特别是2004年以后,众筹、P2P、网络股权交易平台等多种金融交易工具被创造出来,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向多样化、大众化方向发展。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于第三方支付。2004年12月,前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创立了首家定位于电子商务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背景,则是电子商务在进入21世纪以后的高速发展。2012年电商交易总额达到8万亿,在全球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13年,电商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数据来源: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在“第七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暨2014年西本新干线会员大会”上的发言。,继续成为新经济的引擎和改变市场格局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3月14日,支付宝宣布其用户数正式突破3亿。2010年6月14日,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给予了第三方支付以合法地位。利用手机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联系起来,为用户提供快捷便利的货币支付、缴费等服务,正在成为近两年的新时尚。2011年,中国发生移动业务247亿笔,金额099万亿元。仅仅两年以后,移动支付业务数量就达到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
2006年以后,中国开始从国外引进P2P模式。近两年,P2P活动迅速兴起,影响不断扩大,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类新型金融业态。2012年末,P2P网络借贷平台超过200家,交易规模约300亿元;2013年末,据估计P2P公司达到上千家,交易规模约1千亿元。部分数据来自《中国P2P借贷服务业白皮书2013》,部分数据为行业内人士估计。可以肯定的是,P2P在中国的热度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目前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
除了支付和借贷以外,近两年来众筹融资、理财、网络股权平台在中国也开始出现,但无论是交易规模还是社会影响力,均远远比不上前两类。究其原因,非股权众筹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社会信用度低、道德风险较高。同时,适合众筹的投资项目如音乐、漫画、游戏等在中国总体上还属于小众市场,投资者范围比较狭窄。对于股权众筹来说,一个突出问题是投资者持有的股权难以变现。由于私募股权流通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机制均不够健全,私募股权的流动性很低,而且道德风险一样存在。至于理财,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有限的制约。有的重要市场如同业拆借市场、外汇交易市场,非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因此互联网机构的理财能力远远差于正规的金融机构。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略晚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但已经后来者居上。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就发展出星火燎原之势,一定有特殊的条件和原因。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为将金融服务拓展到“长尾市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打破现有集中管理模式,推动资源的自我优化配置。追求效率、平等、共享的互联网理念,得以快速吸引公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使互联网金融的市场份额快速增加,并开始汇聚成可挑战主流金融业的市场能量。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与第三方支付有着天然的联系,与财富管理也有着天然的联系(正是支付宝中有大量闲置的周转性资金的管理需求成就了“余额宝”)。在积累了大量客户和交易数据之后,电子商务公司可能比银行等金融机构更了解客户,更有能力用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而不是用抵押和担保)来判断和控制风险。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也为其他类型的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模板和方法。P2P、众筹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电子商务,只不过这类平台上交易的不是实物而是资金而已。
金融管制的长期存在。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尽管是改革开放以后建立起来的,但却在相当程度上延续了行政性管理的思维。监管部门严格控制市场准入(特别是跨区域的大中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同时对获准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又采取了保护性措施,如存贷利差、尽可能避免市场退出等。这种金融管制一方面抑制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动力和创新精神,使得正规金融体系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大量中小企业和“三农”等弱质部门的需求,也不能为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提供足够的支持,造成大量的金融服务空白;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外部人对金融暴利的渴望。在社会普遍认为金融机构很容易挣大钱的情况下,大家挤破脑袋争相搞金融就成为理性的选择。
需要客观评价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都同样突出。从积极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从发展理念、管理模式,到交易特点、客户群体、新技术运用等方面,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对金融交易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其特性所决定,互联网金融一开始就瞄准了被正规金融体系排除在外的群体,将其发展为自己的投资客户和融资客户。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的投融资需求,为解决创新创业融资难问题给出了新的方案。由于将互联网特有的“开放、分享、协同、互动”等理念引入金融交易活动,有效改善了中小微企业的金融生态环境,使金融交易变得更灵活、更便利、更透明,更加大众化。对于优化资金配置,活跃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都有着积极作用。就本质而言,互联网金融更适合成为普惠金融的载体。
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作用是推动传统金融业加快转型。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之下形成的以追求规模为特征、重速度轻效益的金融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但是由于长期处于保护和管制之下,我国金融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均十分有限,往往满足于既有经营方式而对即将到来的变革时代反应迟钝,难以跳出既定框架去思考和创新。必须用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去服务那些没有得到金融服务的企业,这可能是中国未来金融行业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