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80.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80.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58.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74.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40.0
|
編輯推薦: |
中国社会有意思的地方其实就在于,一方面,它因高度集权而被严密统制,一旦遭遇突发事变,它可迅速高效地动员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去应对;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每个层面都有可以运作的自由政治空间的社会。
|
內容簡介: |
《缝隙中的改革:黄宗汉与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的破冰之旅》是一个改革先驱者的故事,更是1978年底开始的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
1978年,改革席卷中国大地,其最终目标是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具体怎么走,谁也不知道,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
關於作者: |
杨善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城乡社会学。
阮丹青,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网络、社会会阶层与流动、教育与社会平等。
定宜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史、清史和满族史。
|
目錄:
|
序
导 言
坚冰指的是制度(体制)刚性的一面;缝隙则指的是制度柔性的一面。
第一章 请命
第二章 两个月:扭亏为盈
德才兼备的“德”至少并不全是阶级出身,而是强调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公私分明、不占公家便宜的人品。
第三章 “东电”的悖论
书记和厂长之间出现的问题,正是改革初期党政系统新产生的矛盾的一个缩影。
缝隙中的改革
第四章 螺丝钉引出的新思路
螺丝钉国产化的遭遇让黄宗汉明白了,“东电”的改革决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也不仅是“东电”员工的事。
第五章 结构层面改革的深化
进入调整后的四车间在当时意味着一种荣誉,“也确实累,但是又确实愿意在这儿干”。
第六章 “东风方式”及其现实意义
东风电视机厂的改革方向和具体做法是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肯定的,在国务院的各个部委也得到了不少支持。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请命
一、一个连年亏损的“大庆式企业”
东风电视机厂的前身,是一个隶属于北京市第二轻工业局的蜡纸厂。这个蜡纸厂做的“就是冰棍纸:冰棍一层纸烫上蜡,要不然冰棍进水就化了。糖果纸也是通过蜡烫的,所以这个蜡纸厂,做冰棍纸、糖果纸的,包装纸用”。[1]厂子最初是景山学校的校办企业,所以成员都是景山街道的“老头老太太”。[2]后来这个厂又合并了宣武誊印厂(其实就是一个誊印社,规模很小,但却是收容前国民党政府官员与国民党军队军官就业的单位)。
“1970年2月份,在民族饭店,江青通过陈伯达指示,召开全国电视专业会议,要求全国上彩色电视机,宣传毛主席的光辉形象。五年要把彩色电视机普及到各个生产大队”。[3]陶必德参加了那个会之后,就被派到了这家工厂。当时这个厂已经改叫“东方红无线电二厂”了。
随着工厂的发展,成员也在不断吐故纳新,一方面,是一些
像高峰倩这样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军人转业来到这个厂子,另外上面还安排了一些干部子女在厂里就业。到了1975年和1976年,工厂又接收了一些应届高中生,这样工人就年轻化了。另一方面,1973年工厂又兼并了两个生产收音机与电子元件的小厂,壮大了技术力量。1974年挂出了东风电视机厂的牌子,定性为大集体企业,不过因为在管理体制上几乎与国营企业无异,所以可以称之为准国营企业, [1]在行政上它隶属于北京市二轻局电子公司(该公司后并入北京市仪表工业局)。
工厂一开始是做无线电收音机的,据高峰倩回忆,1969年他刚来到厂子的时候,就参加了研发无线电收音机的工作。到了1970年陶必德进厂的时候,他们厂接受了研制电视机的任务,而且是晶体管的。搞这样的电视机,当时在全国他们厂还是第一家。搞了一年,1971年“五一”之前,终于搞出了三台9吋的晶体管电视机,取名“昆仑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在“从一座破庙起家的东风电视机厂”一文中对这一段也做过报道,特别指出:“五一”北京开庆祝大会时,中央广播事业局把它们安放在天安门城楼上试用。[2]
陶必德曾在访谈中颇为自豪地回忆起这段历史:“咱们送J201给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事业局)。昆仑牌加上别的厂的,一共五台,然后给广播电视(总局)的人看,看来看去上海的那个不行,南京熊猫牌的不行,只有昆仑的能够稳住,他们要
拿着天线来回地转,只有昆仑的才能稳住图像。后来决定把昆仑的送上天安门。”[1]
从陶必德的回忆以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发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那时中国电视机工业真的是落后;工厂的工人们和技术人员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国家电视机工业的发展填补空白”的信念的鼓舞,确实有很高的生产积极性;这种试制强调的是能够做出来,即要“有”,但是不考虑这样的试制会花费什么样的代价,也就是说不计成本。[2]这正是计划经济的特点。
所以,东风电视机厂自开始制造昆仑牌电视机到1978年底黄宗汉要去当厂长的前夕,有七年多的时间,在这样的近乎手工工艺的技术条件下生产各类电视机四万多台(黄宗汉得到的统计数字是44000台),但是却出现了严重的亏损。[3]不过,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亏损被称为“政策性亏损”,被政府认为是合理的,企业的领导也不会因此被问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