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心归何处》是作者胡国昌的一部经历史,它浸染着作者的感情,表达着作者的思想。书中记录他的关于童年的城南旧事、关于青春的启蒙阶段、关于亲情的忆念及故乡人物的素描,是一种心灵的复归与反探;他的关于山水的描画、旅痕的记录,是一种心灵的放牧与历练;而最初在学校教小学、教初中时的那种坚守与孤独,同乡亲的交往、师生的友情以及父母之爱的滋养,成为他人生之路的桥梁。
|
內容簡介: |
《心归何处》是胡国昌的一部散文作品集。
《心归何处》中的亲情文章,是一组最让人感动的文字。如《父爱如山》,写作者对离开十五年的父亲的怀念。胡昌国给予母亲的怀想有三篇文章:《妈妈的念想》、《妈妈的灶台》、《妈妈的唠叨》。他分别从不 同的角度回忆了母亲辛苦操劳的一生、无私付出的一生。作者有一首为汶 川地震而作的《因为有爱》的长诗,这或许是他面对灾害和生命喷薄而出 的一种情感的标记。作者写《走进犹太人纪念碑》,写得十分震撼。胡昌 国在这篇文章里,以历史和数字展现出战争对生命的涂炭。他的《波茨坦 小城遐思》,写在这个小城里的世界三巨头参加的会议,他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及三个人物的命运又拉到了我们的眼前。还有《驻足柏林墙》 ,对柏林墙的修建与倒塌做了深层的解说,写出了一面墙留给人们心理上的印记。还有《洪堡大学故事》,他所讲的故事就是德国人在历史经验教 训中所作出的理性选择,这就是普及全民教育,发展智力,这也是德国投 入的最大资本。他的《祈盼飘雪》,让“飘荡着银色的精灵,飞旋着柳絮 的星云,起舞着游动的鹅毛”漫天飞舞在自己的心绪中。他的《描写孤独 》,是一种精辟的深层次的解说,一种纯粹的思想的精华。可以说,每一 句引出来都是警句,引人思索,让人慨叹……
|
關於作者: |
胡昌国,河南信阳商城人。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现在省直机关工作。主要著作有《当前农村疑难问题研究》、《生活的浮光》、《心归何处》。编辑发表的新闻作品《迎着炸药扑上去》获中国新闻奖,创作的广播剧《常香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本书是作者的第二本散文集。
|
目錄:
|
序 循着心灵的阅读王剑冰
自序 心归何处
一 山那边,有更美的
回望三十年前
山那边,有更美的……
四十抒怀
“战场”归来的思考
路,铺向天边
乡情悠悠
二 乡情悠悠
祝福伏山
绿色幻想曲
过春节
正月十五送灯
难忘你,潢河高中
校门前,那青松,那杨柳
三 亲情香怡
父爱如山
妈妈的念想
妈妈的唠叨
妈妈的灶台
二舅
四 山水情愫
我的草原
九寨沟的水
九寨观“海”点滴
青城山探幽
簪子河边
树苗青青
山楂爷
与黄河对话
五 海外拾贝
洪堡大学故事
波茨坦小城遐思
走进犹太人纪念碑
拜谒马恩雕像
驻足柏林墙
六 故乡人物
余水老师
东绪大哥
惜哉皮匠
同学东金
七 心花几朵
语不惊人死不休
描写孤独
祈盼飘雪
因为有爱
后记
|
內容試閱:
|
回望三十年前
今年,对我这个既是乡下人也是山里人的城市人来说,是特 别值得纪念的。
今年,既是我上大学三十年,也是我进城市三十年。三十年, 人一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三十年,人一生最灿烂的奋斗历程;三 十年,人一生最丰富的德行积累。三十年,虽说只是历史长河中 的弹指一挥间,但却是一个人的漫漫人生路6这三十年,时代和 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多姿多彩的变化。这三十年,我们许多人 的命运可能多彩斑斓,也可能跌宕起伏。但不管是时代还是个人,无论是大开大合,还是沉沦静寂,既已启动,就不会停止;既已 走过,就不应后悔。
今年,回望三十年前那些往事,总是蘸着苦涩、伴着酸甜、含 着希冀的,浮想在脑海和眼前的总是上大学进城市之前那些生活 的片片断断…… 依稀还记得,公社后面的树很高很大,有几人怀抱那么粗。
山里的天空很蓝很蓝,蓝的一尘不染。天上飘来的云很白很白, 像白雪,像棉花团。山里的野花很美很好看,引来满山的蜜蜂、花 蝴蝶。山里的水很清很凉,喝上几口很甜。我小学没毕业就赶上 “文化大革命”,初中两年也是经常上山挖药,在教室里练针灸, 在山坡上学唱“样板戏”,在乡里街上看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偶尔 和从十里八乡赶来的人,怀着自己也弄不懂的虔诚和激动,在大 田里观看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电影纪录片,和乡亲一起蹦着跳着 喊“毛主席万岁!”由于穷,深山区的师资不足,初中的文化课少 得可怜,到高中也只上了一年零一个月,而且还要半天上学,半天干活,拉土填坑盖教室。尽管这样,我还是养成了爱读书、好学习的习惯,晨读、晚练,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听说有好书,不管多 远,也要千方百计借来读。那时候,我是家乡少有的看过《三国 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等文学名著的。高中毕 业时,每门功课竞得到了95分以上的成绩,音乐课居然得了100 分,可能是我把一段歌谱唱全的缘故吧。那时候,上学虽然很清 苦,交不起书杂费,带一小瓷坛子菜,准备吃一个星期,前三天就 被同学们抢光了,但很快乐。山沟沟里办起的那所高中,学习的 氛围很好,当我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拿到毕业证的那天,老师告 诉我:“你被推荐到山里初中当老师了。” 回味当老师的经历,感到挺幸运,蛮难得的。那段岁月,苦甜 相伴,一生难忘。苦,是日子清苦,环境艰苦;甜,是心境平和,人 际平等,师生和谐相处。在那个世事纷繁的年代,去山区当一名 教师,倒有一份难得的安宁和自得。说不上有深刻的思考,但有 一块学习的空间,有一个为他人服务、为人师表的平台。高中毕 业后,我一共在三个学校教过书,其中在一个叫石洞村的地方教 书经历最为难忘,小学校设在半山腰一座祠堂里,前后都没有人 家。学校有四个班,一、二、三年级有三个班,四、五年级一个班, 我教四、五年级语文课,一堂课既教四年级,还教五年级。每个年 级有十四五个学生,白天学校将近200多个学生和五六位教师, 热热闹闹,教学相长。中午还有30多位住得远的同学在学校搭 伙吃饭,经常是一碗米半碗菜,虽然有盐少油,但师生在一起说说 笑笑,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倒也恰然。然而就怕夜晚,偌大一个祠 堂,就剩下我一个人,民办教师和学生都回家了,我住在一间矮小 的房子里,点一盏瘦小的煤油灯,借着微弱的灯光,我还要备课和 批改作业,耳际响起的时而是后山的猫头鹰叫,时而是远处传来 的狗吠声,以及山风吹大门的“咯吱”响声。偶尔斗胆步出室外, 看见房檐前或者后山的树枝头上挂着一弯冷月,虽然清亮美丽, 但总有几分凄清冷寂。一阵山风刮来,虽然清爽扑面,但总感到 有几分凉意。可能是当时的心境吧。
在那样的环境下,我坚持了两年。因业绩不错,上级又把我 调到公社所在地的初中任二年级班主任,带毕业班。在带毕业班的日子里,我迎来了改革开放前夕的恢复高考。上大学一直是我 的梦想,因为高中课程没学完,也因为带毕业班的任务重,我带着 忐忑不安的心情在离考试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开始复习。那时理 科招人多,所以开始复习理科,复习一周,感觉到要学的东西浩如 烟海,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提醒我,还是报文科吧,上文科除数学 外,主要靠平时的积累。我听从了这位数学老师的建议,改报文科。
P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