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書城自編碼: 247966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维尼老师
國際書號(ISBN): 9787555211945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16/340千字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吕著中国通史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汉匈战争全史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896
《 疯狂Android讲义(第3版)(含CD光盘1张) 》
+

NT$ 711
《 一定要学的Photoshop风光人文摄影后期技法 》
+

NT$ 656
《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上完这一课,全世界都会听你的。全球财富500争相给管理人员上的课!) 》
+

NT$ 1121
《 第三帝国的兴亡(全二册,名著名译) 》
+

NT$ 152
《 英语语法练习册 》
編輯推薦:
维尼老师是网络人气极高的家庭教育心理专家,QQ空间和新浪博客访问量超过一千万次。维尼老师有着丰富的家庭教育咨询经验,针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所撰写的文章把心理学的有效方法应用到家庭教育之中,被评价为实用、接地气、可操作性强。本书理念方法新颖实用,而且经过了成千上万位读者的实践检验,大部分内容是实例以及读者的反馈互动,可读性很强,容易理解。
內容簡介:
本书包含了家庭教育的大部分热点问题,有理念,也有实用的方法,适合于从婴儿到大学生的家长阅读:父母如何减少自己的火气?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挫折?面对孩子过多的要求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和脾气?如何去理解孩子?如何去帮助孩子的学习?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何安然度过青春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各种常见心理问题如何预防和治疗?抽动症如何治疗?学校教育如何顺应心理?
本书的理念和方法同样有益于处理好夫妻、家人、同事之间的关系,所介绍的心理学方法适合于个人的心理调节。所以也是一本成人心理成长指导读物。
關於作者:
维尼老师(胡春光),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目前专注于家庭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有效案例。所撰写的家庭教育指导文章,心理学功底深厚,接地气,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受到网友广泛的欢迎,累计访问量超过一千百万次,帮助成千上万的家庭从痛苦走向了幸福。
目錄
第一篇 调节心理的魔法——认知疗法
第一章 读懂孩子心理的秘诀
第二章 调节父母和孩子心理的魔法—认知疗法
什么是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应用:学会三种思维,坦然面对挫折
三种思维的应用:如何应对批评、输赢、压力和焦虑
第二篇 改变家庭教育的理念
第一章 您在压抑孩子吗?
看似爱孩子,实则在压抑孩子
播下压抑的种子,收获苦涩的果实
最常见的压抑方式:严厉或过于严格
第二章 理解、尊重、接纳的中庸之道
理解、尊重、接纳的教育模式
实例:理解尊重的道理我明白,为什么做不到?
第三章 放下对优秀和成绩的过度执着
家庭教育的最大障碍:过于执着
放下对优秀和成绩的过度执着
以幸福为出发点期待孩子优秀
放低期望,降低要求
第四章 家庭教育是一场修行
家庭教育之道在于中庸
家庭教育要讲究策略
因材施教: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顺其自然,静待花开,不要太勉强
避开育儿的陷阱
从检查作业看家庭教育的学问
现在教育孩子为什么这样难?
家庭教育是一场修行
第五章 良好的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有效的前提
先理顺关系,再寻求改变
重视孩子的感受
促使孩子“合作”而不是“听话”
夫妻关系也需要理解尊重和接纳
如何处理与长辈的关系
第三篇 家庭教育的常见困惑
第一章 是坚持规则还是顺应孩子?
应对孩子要求的三个原则
顺应孩子心理,孩子更合作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要有弹性
养育需要学会妥协
育儿新主张:跟随内心,顺其自然
第二章 放下对生活习惯的执着
生活习惯可以随性自在些
按时入睡还是顺其自然?
培养自理能力,但不必太勉强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必着急
第三章 理解、理解、再理解
宽容、接纳的基础在于理解
孩子的某些问题表现很正常,没什么
孩子某些问题表现有原因——找原因,想办法
孩子的某些问题表现是父母造成的
对于道德问题也需要理解和接纳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为什么不要惩罚孩子?
第四章 放下对溺爱和娇惯的恐惧
宠爱孩子危害真的那么大吗?
何妨让孩子撒撒娇
顺应心理与溺爱的区别
第四篇 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第一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
无条件接纳孩子
学会“共情”、同理心
孩子是贪得无厌,不知感恩的吗?
第二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方法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如何形成的?
体验结果,改变孩子的行为
学会体验式说服
代币法——星星榜
巧用“游戏”改变孩子
多鼓励、少批评、不惩罚
第三章 父母如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如何能减少自己的火气
实例:六字真言让我调节好了情绪
孩子磨蹭时如何不发火?
实例:调节好情绪,就稳住了局面
实例:吾日三省吾身
实例:反省自己,改变认知,就不发脾气了
快要发火时怎么办
发火了,就要及时向孩子道歉
第四章 如何讲道理、沟通
怎样讲道理孩子才爱听
沟通的秘诀
理解心理的不由自主性
奇妙的认知咒语
责怪孩子没有意志力用处不大
第五章 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情绪的奥妙
孩子有情绪时,不要太较真
冷处理还是冷暴力
如何理解接纳孩子的脾气
实例:改变孩子的紧张焦虑从父母的改变开始
第六章 如何调适孩子的性格
改变孩子的性格,从父母的改变开始
实例:我改变了,孩子的性格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改变孩子的性格要顺势而为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有偏颇之处
实例:如何改变孩子倔强、爱发脾气的性格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实例:如何改变孩子脆弱敏感的性格?
如何让孩子做到宽容
如何改变孩子急躁的性格?
第五篇 心理问题早知道
第一章 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何让孩子爱和小朋友玩
不必逼迫孩子克服害怕
孩子口吃怎么办
孩子自慰怎么办
如何预防孩子同性恋的倾向
强迫症的相关行为
实例:孩子抑郁了怎么办?
小心“被”精神病
第二章 孩子貌似“多动症”怎么办
这些是多动症吗?
实例:自我、随性是多动的一个原因
实例:有效沟通有助于改变多动
实例:鼓励和帮助能减少多动
第三章 抽动症的治疗
实例:为了拯救你,我的宝贝,妈妈甘愿付出一切
抽动症是怎么回事儿?
实例:顺应心理,孩子的抽动好了
实例:改变教育方式,改变孩子敏感的性格
第六篇 孩子学习需要我们的帮助
适度帮助孩子学习
孩子不爱写作业,管还是不管?
辅导孩子如何做到情绪平和?
实例:作业从“不管”走向“适当地管”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辅导孩子学习的几个主张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
先考虑兴趣再考虑习惯
努力培养好习惯,但要慢慢来
学习态度不好是因为兴趣、信心等有问题
严格要求要像“热水泡脚”
考试的技巧及心理调节
实例:试卷分析是个宝
实例: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
实例:如何不再为孩子写作业而抓狂?
实例:孩子获得了最快进步奖
第七篇 陪孩子安然走过青春期
警报拉响:孩子进入青春期了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想法
如何进行青春期家庭教育
青春期沟通的秘诀
恋爱的那些事儿
实例:顺应心理,让我们安然度过青春期
实例:走出逆反的漩涡
逆反期:“不管”是为了“管”
实例:尖子、浪子、金不换
用慢慢等待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
给孩子一个不走歪路的理由
第八篇 顺应学生心理,教育更顺利
亲其师,信其道
幼儿教育也需要理解和接纳
有了好的师生关系,管理就容易了
如何让教育不成为一场盛大的暗恋
如何让捣蛋鬼变得合作
內容試閱
认知疗法应用:学会三种思维,坦然面对挫折
维尼育儿经:女儿和同学玩多米诺骨牌。没找到某个骨牌,她说了一句:找不到就找不到吧(顺其自然);摆的骨牌不小心被碰了一下,局部一下子全倒了,她说:没关系,没关系,说明我这部分摆得挺好的(很正常,没什么;坏事变好事)。三种思维已经渗透到她的心里,可以脱口而出,自如地运用啦!
应用认知疗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坦然经受挫折。
一位妈妈的疑惑和担心:如果我们在家里理解尊重孩子,顺应孩子的心理,不去打骂孩子,少发火,让孩子幸福快乐,顺心如意,那么孩子到了学校和社会,别人会一直尊重孩子吗?会顺着孩子吗?遇到同学或同事之间责怪、批评、挖苦,孩子能适应吗?在幸福顺利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能承受挫折吗?
这个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在蜜罐里长大,没大受过挫折、苦难锻炼的孩子,到了外界环境中抗挫折能力可能会差些。
你看,现在很多孩子敏感脆弱,稍不如意就会生气、苦恼、焦虑。参加比赛,一个小失误,当场就哭了;被老师批评一句,马上就哭了;和父母玩游戏,只能赢不能输;字写得不好,课文背不下来都会生气、发脾气……
这让父母很担心:目前引起孩子焦虑、烦恼的都是一些小事、小挫折,孩子就这么脆弱,以后遇到了大的失败和挫折可怎么办?这些年也发生了不少中小学生因为被批评、写检查而跳楼的事件,让人怎能不担心呢?
那么如何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承受能力呢?
一般人的做法是去锻炼孩子,让孩子去经历挫折,经历多了,承受力可能会强一些。这种方法有一些效果。不过,这也成了不少父母发脾气的借口:“我在家里给你气受,你到社会上才能受得了气!”如果实在忍不住发脾气还情有可原,但不去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气了就发脾气,甚至故意发脾气,经常去打骂、训斥、讽刺挖苦、打击孩子,让孩子生活在痛苦之中,就不太合理了,这样做不仅不见得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还可能让孩子留下影响一生的心理创伤。所以,这种过度的挫折教育我坚决反对。经历挫折可能会提高抗挫折能力,但是见效慢,而且效果不确定。
那怎么办?怎样能让孩子坚强些?
1.如何做到真正的坚强
一般人认为,所谓坚强,就是面对苦难、挫折、失败、打压和批评时,虽然痛苦、难过、气愤、压力大、内心煎熬,但是也能忍耐。不过这样虽然“悲壮”,但是既痛苦又难以坚持。我有一个方法,可以轻松做到面对挫折时内心坦然淡定,这样不大痛苦,自然就能坦然面对了。达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就能做到真正的坚强。
真有这样神奇的方法吗?
回顾一下认知疗法的原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认知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所以,改变了对事情的认知,就改变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所以,面对挫折和失败,如果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很糟糕、了不得,严重到让人无法接受,那么沮丧、痛苦、煎熬、气愤等负面情绪自然接踵而来,会觉得难以承受,甚至会被击垮;但是如果能改变自己的认知——发现这件坏事也有好的方面,或经过努力可能会变成好事;或者事情不像想象的那样糟糕,可能很正常,没什么;或者虽然有些糟糕,但应该接受现实,努力之后可以顺其自然,那么,自然会淡定平和些,也就更容易承受了。如果这样的思维模式成为习惯性思维,挫折失败引起的情绪波动就会少得多,我们就会变得坚强了。
这就是“学会三种思维,坦然面对挫折”,对于小事和大事同样适用,对于孩子、成人的自我心理调节都有效。上面所说的三句话就是三种思维。
坏事变好事:发现这个坏事也有好的方面,或经过努力可能会变成好事。
很正常,没什么:事情不像想象的那样糟糕,可能很正常,没什么。
顺其自然:虽然事情有些糟糕,但是只能接受现实,顺其自然。
那么如何使这三种思维成为孩子的习惯性思维呢?首先,父母要能理解、运用这三种思维,争取成为自己的习惯性思维。然后当孩子遇到不顺利、失败、意外时,结合具体事情向他渗透这三种思维,逐渐地,三种思维会成为孩子的习惯性思维,变成口头禅,他就会淡定平和地应对挫折,变得坚强了。
三种思维1:坏事变好事
我们遇到的挫折、不顺利看起来是坏事,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本来就有好的方面,或者经过努力可以变成好事。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通、平常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把它变成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所以在遇到事情时就想不到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道理就没有用了。
我在遇到“坏事”的时候,会习惯于先去想想事情有无好的方面,或者有无可能变成好事,如果能找到,心情自然就轻松多了。比如有一段时间我的腿受伤了,虽然是件坏事,但是想到可以在家里安心地写作,就不沮丧了。
关键是“习惯于”啊!这个思维并不新鲜,但需要多次有意识地去培养、联系,从而形成习惯,才会在遇到挫折时自然想到。
孩子遇到挫折、失败、不顺利时,都是一个渗透积极思维的好机会,善于引导,孩子这时体验到的道理比我们平常唠叨时磨破了嘴皮子还管用。
在女儿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会借机和她探讨,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帮助她分析,或者只是简单说一句:这也是好事儿啊!
一个小朋友常常骗女儿,她不高兴,我告诉她:这也是好事儿,让你这么小就学会识别谎言了。
东西坏了,她有些伤心,我告诉她:坏事变好事啊,可以再买个新的呀!
测验错得较多,我说:没关系啊,不出错怎么能找到问题呢?找到问题才能改进啊。
学习暂时落后了,我说,没关系啊,从后面追比被别人追压力要小,成绩越来越好的感觉其实不错啊!
……
在不断地渗透之下,“坏事变好事”就成了女儿的习惯性思维,有时也会冒出一句口头禅:这也是好事啊。自然,面对挫折的时候,就不那么愁眉苦脸,或者过一会儿就高兴了。
有一次,女儿不小心把一个气球搞破了,嘭的一声,她吓了一跳。不过,她接着说:这样也不错,我可以把这块皮当做小娃娃们的地图。
这就是习惯于从负面的事情中看到积极的方面。
三种思维2:很正常,没什么
这是我的六字真言,看似平凡之极,没有任何神奇之处,但却能帮助人淡定。
为什么有些事情让人很难受呢?其实有时不是事情本身严重,而是人们夸大了这个事情的影响,把它看得严重,这自然会感觉很受挫了。这是一种放大的思维模式。
很多父母就是这样。比如一位妈妈,看到孩子上课不举手,或者不肯上台表演,就认为孩子不自信,而想到如果孩子不自信,一生该有多失败!这样放大之后自然焦虑、受挫。家长可能会把这种夸大的思维模式“传染”到孩子身上,即使家长不打不骂,什么也不说,孩子也会从家长紧张的表情和沮丧的态度中体验到。时间久了,孩子也会习惯于夸大事情的后果,心态如何,可想而知了。
其实不举手、不敢表演这些现象都是很正常,没什么的,可能随着成长自然解决了。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如果能够去理解孩子,想想孩子的表现也许是“很正常,没什么”的,就会淡定一些,就不那么容易焦虑、生气了。比如,孩子有时不按时入睡,其实也没什么很大的影响,很正常。
生活中有些挫折、失败的确关系重大,比如中考、高考,但是绝大部分挫折、失败不是那么重要,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糟糕,只是生命长河的一个小波澜而已,很正常,没什么。
如果知道很多事情很正常,没什么,就会淡定很多。我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多大的事儿啊,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大部分事情其实都可以这样想,有这样的认知自然会有淡定的情绪和行为。
同样,也可以给孩子渗透这样的思维方式。在孩子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告诉孩子这件事情没那么糟糕,很正常,没什么。慢慢渗透,会逐渐成为孩子的习惯性思维,成为他的口头禅。
考试成绩有波动是很正常的。题目的难度和临场发挥有偶然性,所以成绩起伏是自然的事情。
有的作业不会做,很正常,没什么啊。
同学中有人捉弄你、骗你也是正常的,也不可能遇到的都是性格那么好的、品质那么好的人。
比赛输,是很正常的。一直赢那才奇怪呢,尽力就可以了。
被批评,是很正常的,有什么了不起的?谁也可能会被批评啊。
老师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老师不喜欢自己,这是很正常啊。谁也不能保证自己遇到的人都是招人喜欢的,也不能期望人人都喜欢自己。
东西会损害,会丢,偶尔摔一跤,磕破点皮都是正常的,不可能万事如意。
……
因为经常渗透,“很正常,没什么”就成了女儿的习惯性思维。她有了这样的口头禅:很正常啊,没什么啊,这又怎么样?所以,有时她也能表现得淡定些。
一位妈妈告诉我这六个字的确管用。上二年级的孩子开始遇到不会写的题目,会很着急烦躁,妈妈告诉他:有不会的题目是正常的,谁也不可能都会啊!逐渐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就平静多了。
三种思维3:顺其自然
我有一个核心思维:努力去做,对结果顺其自然。这和“尽人事,听天命”的意思是相似的。
遇到“坏事”,应该去努力,争取把坏事变成好事。但是自然会有不好的方面,而且可能还有些糟糕,不是“没什么”的。所以,此时需要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之后,心就静下来了,不把精力花在懊悔、自责上,而是面向未来,去做实在的努力,这反而是积极的。
很多大人和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我一定要赢,一定要考好,一定不能做不好……但是谁能保证一定呢?做不到的时候就会沮丧懊恼,显得脆弱。所以,如果想坚强,就要学会在努力之后,顺其自然,只要尽力了就好。
我会在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慢慢渗透顺其自然的思想。
原计划去玩儿,但下雨去不了。我会和女儿说,不去就不去呗——顺其自然。
单词听写,她开始错得比较多,我告诉她:错就错了,我们想办法改进就是了——顺其自然。
东西,我们好好爱护,如果损坏了,孩子会说,坏就坏了吧,也没办法——顺其自然。
老师批评她,她会说:批评就批评吧,我改正就是了。
朋友呢,我们好好相处,但有时小朋友闹点矛盾,会“威胁”女儿不跟她玩儿了,女儿会说:不跟我玩儿就算了——顺其自然。
润物细无声,逐渐地,顺其自然会成为孩子的习惯性思维,那么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后,即使失败,也就可以安心地顺其自然了。
三种思维是阿Q精神吗?
三种思维有一个顺序,面对挫折,先想想有无可能变成好事。如果有好的方面或能变成好事,自然平静些了;如果变不成好事,再看看这件坏事是否很正常,没什么,不像想象的那样糟糕,这样可能会进一步淡定;如果确实是件较大的坏事,顺其自然就是了。
三种思维看似平淡无奇,但是按照这个顺序去思考我们遇到的事情,大部分都会淡然处之。三种思维,也就是放下过度的执着,学会淡定。
儿子同学昨天不跟他玩了,他不高兴。我用三种思维给他分析了一下:妈妈知道同学不和你玩很难过(理解),不过,你自己也想想是不是哪些地方做得不太好,比如:想玩小朋友的玩具,先要征得别人同意再玩;如果你的玩具别的小朋友上来就抢,你愿意吗(换位思考)?
你觉得这是坏事,我反倒认为是好事,这样你可以想想怎么样能更好地和小朋友交往(坏事变好事)。如果小朋友还不想和你玩,那就不玩呗,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也许过几天他又主动来找你了。实在不想玩就算了,我们做好自己就行了,我们不可能喜欢所有的人,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很正常,没什么;顺其自然)。这样一说,他高兴了。
几点质疑:
Q:三种思维是否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呢?
A:阿Q精神与认知疗法的道理是一样的,也是通过改变对事情的认知而调节情绪。不过阿Q精神是自欺欺人的,分明挨了打,他却想:这是儿子打老子。这是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
而三种思维则是实事求是的:坏事本来就有好的方面,或者经过努力可以变成好事;人容易夸大事情的负面影响,其实事情本身并不见得像想象的那样糟糕;有时也只能面对现实,顺其自然。这里饱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一位妈妈这样讲:维尼老师说得对!记得我小时候,遇到困难和不顺,我爸总对我说:“没关系,找到问题的原因,努力解决就好!客观因素改变不了,也只能顺其自然。”现在我爸也经常在我女儿遇到小困难时对她说“没关系”,这句“没关系”也成了我对女儿的口头禅。正巧前天在班上我给孩子们讲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当讲到鲁滨逊死里逃生流落荒岛时,我同样引用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结合孩子们身边小事,讲述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有了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将使孩子们受用终身!
Q:三种思维会让孩子淡定,但是否也会让孩子没了上进心,不思进取?
A:孩子自身的上进心是很蓬勃的,谁不希望自己好啊?而且这是一种平衡的上进心,是要“努力去做,对结果顺其自然”。这是一种适度的执着。
有的孩子过于执着,考不好就痛哭,被老师批评了就难过得要命,试卷少了一分也非要争回来……这是一种病态的上进心。长此以往,心理容易出问题,性格也会变得脆弱,小挫折对他来说也是打击,这会阻碍孩子前进。比如,有的人给孩子灌输:你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说得多了,孩子也真心想一定要考上名牌,认为考不上糟糕至极。这样的上进心应该说是很强的,但有的孩子因此考试会紧张得手发抖,有的孩子因此压力很大,从而直接影响了学习,甚至厌学。
维尼育儿经:我用三种思维影响女儿,所以遇到老师批评、考得不理想等事情她都能平静对待,不会影响学习兴趣、信心和动力。当女儿考得好、被表扬时还是很高兴的,她向往在各方面做得好,那份上进心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蓬勃了。
越早“渗透”越好!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改变认知相对容易。如果孩子大了,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已经根深蒂固,改变就难了。所以越早向孩子渗透三种思维越好,当然这需要父母改变在先。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成绩紧张焦虑,就没办法让孩子相信成绩波动也是好事,没什么,就设法做到顺其自然。
Q:有的专家说我们不要用自己的观念去影响孩子,您怎么看?
A:孩子总会接触各种各样外来的观念,有的来自老师、同学,有的来自网络、书籍、报刊。所以,我们不必害怕用自己的观念去影响孩子。如果我们有好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有好的理念,可以向孩子渗透。只是要保持谦虚,不要认为自己就是对的,知道自己的观念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强迫他接受,让他自己去思考和体验、检验,也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这样还能提高孩子鉴别理念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种思维的应用:如何应对批评、输赢、压力和焦虑
向孩子渗透三种思维,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批评、输赢、压力。父母学会三种思维,能减少育儿的焦虑。
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批评
维尼育儿经:孩子小时候大都想争第一,不愿被批评。我女儿就是如此,小时候说她几句就要掉泪。我没有通过多批评的方法来提高她的承受能力,而是去改变她看待批评的习惯性思维。
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受不了批评,是因为觉得“被批评”是个大事情,好像天塌下来了,会夸大为:“老师不喜欢我了”,“是不是说明我不行啊”,这样想,自然承受不了,落泪、痛苦是自然的。
所以,我通过平常和女儿聊天,逐步改变她对于批评的认知。那时我经常和她说:“被批评没什么啊,谁能保证自己不被批评呢?你看爸爸妈妈、伯父伯母在单位都会受批评,有时你妈还会批评我呢(很正常,没什么)。批评就批评呗,又怎么样呢(顺其自然)?这只说明这件事我们可能做得不太好,改进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习惯这样想,用一个合理的认知来应对批评,就不会那么难过,就容易承受了。
我也设计了一个游戏:一家三口互相批评。有段时间我们经常玩,女儿掐着小腰,找些理由来批评我们,或者我和妈妈互相批评。我们都会说:批评就批评吧,没什么了不起的,很正常。这给孩子做了直接生动的示范。逐渐地,我们也去批评她。玩这个游戏她常常乐得哈哈大笑。孩子就逐渐体会到,被批评确实不算什么,而我们说的话也成了她的口头禅,形成了合理的习惯性思维。
逐渐把游戏扩展到实际生活中。我不会故意找茬批评女儿,只是利用自然出现的需要批评指正的事情。即使批评她,一般也是态度平和、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只是指出这个事应该注意,以商量的口气让她知道如何做。虽然态度比较严肃,但更像探讨。这样,孩子自然容易接受。所以她也进一步从这样被批评的实践中体验到原来“被批评”不代表什么,只是这个事情需要改进而已。
许多父母出于严格要求的理念,喜欢挖掘事情深层次的意义。孩子出了点所谓的错儿,就上纲上线,提升到影响一生的高度。此时家长批评孩子的表情、态度,自然会让孩子觉得被批评是个很严重的事情,时间久了,就会对批评过度反应了,这还会“传染”,其他人批评他时也会习惯性地反应过度。至于父母那些声色俱厉甚至打骂的批评,对孩子影响更大了。虽然这种批评可能会使孩子习惯于批评,但是结果要么是压抑孩子,要么是表面服从,内心抵触,怎么能做到轻松地承受呢?
Q:孩子能坦然面对批评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每次批评都太无所谓,孩子会不会因为批评“皮”了,不在乎了,错的事情也不改了呢?我有点这个担心。
A:孩子能够淡定地对待批评,并不是让孩子对批评无所谓,而是不要把精力用到沮丧、难过或者反驳上,知道被批评很正常,这样容易接受批评,会更好地去改进。
如何让孩子能够输得起
林志颖反思自己对Kimi的教育有误区:“因为我是一个赛车手,追求的目标是赢得比赛,所以我刚开始教育Kimi的时候也是不断强调一定要赢,但当他发现自己赢不了的时候,会发脾气大闹,那时我才发现我之前的教育失败了。”
孩子天生都是要强的,胜则喜,败则悲。女儿三四岁的时候,玩游戏或者参加比赛也是非要“赢”,输了就不痛快,撇着小嘴就想哭。所以有时和她一起玩游戏时,我会故意输,很放松、无所谓地跟她说:我输了,输了又怎么样!表情也确实是无所谓的。这种体验式的认知改变很有威力,不久她输的时候也很坦然了,“输了没什么”也成了她的口头禅。很多读者采用了这种方式之后告诉我挺管用,以前怕输的孩子,现在会说,输就输呗,有什么啊!这样自然对“输”不敏感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