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信息传播位能原理与转化策略》基于10余年的乡村传播实践研究,针对当前对农信息传播低效,即“自下而上”的信息流迟迟无法快速向上流动等问题,将物理学中的“位能”概念移植传播学中,建立了一种新的理论即信息传播位能理论。该理论依据信息流动的自然规律和信息传者与受者因所在的位置不同而具有的潜在能量现象,从理论的层面探讨了信息传播位能转化的原理,并通过可量化的数据和实地研究,以不同地区典型的“自下而上”的农村基层信息传播范式的实例验证信息传播位能理论的效果,回答如何提升脆弱群体信息传播主体地位,挖掘“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驱动力等问题。分析了影响“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内在关键因素;提出了信息传播下位转为信息传播上位传者的策略和途径,提出了完善多元化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组织的建议。对促进城乡信息传播与沟通,增强话语权,农民增收,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提供了决策参考。同时创新地提出信息分量值、信息传播速率值、信息收发信息平台影响值的计算方法,为衡量单条或多条信息传播潜在影响力的评估方法提供了借鉴,丰富和填补了我国信息传播理论。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1.3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 研究设计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问题
1.2.3 研究内容
1.2.4 研究方法
1.2.5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 1 相关概念
2.1.1 “自下而上”语言符号的含义
2.1.2 信息传播上位与信息传播下位
2.1.3 “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
2.1.4 位能、信息传播位能
2.1.5 信息传播位能指数
2.1.6 信息分量
2.1.7 信息收发平台
2.2 理论基础
2.2.1 传播学效果理论
2.2.2 发展学与社会学理论
2.2.3 信息经济理论
2.3 研究进展
2.3.1 “自下而上”语言符号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使用
2.3.2 “自下而上”语言符号的表意与本义、引申义
2.3.3 “自下而上”语言符号成为话语的传播意义
2.3.4 “自上而下”的对农信息传播研究现状
2.3.5 乡村“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范式研究
2.3.6 作为信息上传下达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研究
2.4 存在的不足与发展方向
2.4.1 存在的不足
2.4.2 发展方向
第三章 信息传播位能理论的提出
3.1 信息传播位能理论的内涵
3.1.1 信息传播位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3.1.2 信息传播位能量增强的前提和条件
3.1.3 信息传播位能的要素及其关系分析
3 2 信息传播位能的计算
3.2.1 信息分量测度
3.2.2 信息传播速率的测度
3.2.3 信息收发平台的测度
3.2.4 信息传播位能的计算
3.3 “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位能理论假说
3.3.1 “自下而上”信息传播位能的关键因素
3.3.2 “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位能理论假说
第四章 信息传播位能理论的应用与检验
第五章 信息传播下位转化至信息传播上位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 信息传播下位者转为信息传播上位者的策略研究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