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科学认知犯罪》是“刑事法学系列通俗读本”之一。本书读者主要是高职相关专业的学生,内容以对犯罪现象和犯罪原因研究为主线,并对防治犯罪的对策进行分析。本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通过链接、小贴士、案例、拓展阅读、图片等形式来丰富读者的感官,拓宽读者的视野,引起读者的学习兴趣。
|
目錄:
|
第一章 什么是犯罪
一、认识犯罪
一什么是犯罪
二犯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二、我国犯罪学的诞生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犯罪学观点
二20世纪中期以前的中国犯罪学
三新中国犯罪学的成长与发展
四当代中国犯罪学研究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三、西方的犯罪学经典理论
一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自由意志论
二犯罪生物学派
三西方犯罪心理学派
四早期的犯罪社会学派
五现代犯罪社会学研究
第二章 什么样的人会犯罪
一、认识犯罪人
一何为犯罪人
二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犯罪者
三犯罪人是天生的吗
二、犯罪人与众不同吗
一人及犯罪人的一般属性
二犯罪人的特殊属性——犯罪人格
三、犯罪人的经验性描述
一犯罪人的性别特征——犯罪是“男性的工作”吗
二犯罪人的年龄特征——犯罪是成年人的事情吗
三犯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犯罪人主要来自社会底层吗
四犯罪的种族、民族分布——特定的种族、民族更容易犯罪吗
五犯罪与智商——低智商者更容易犯罪吗
六犯罪人的其他社会特征
四、犯罪人的分类
一犯罪人分类的意义
二犯罪人的分类
第三章 人为什么会犯罪
一、社会因素影响犯罪
一贫困与犯罪
二社会管理不完善与犯罪
三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
二、自然环境影响犯罪
一地理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二时间季节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三、文化因素诱导犯罪
一文化冲突与犯罪
二犯罪亚文化
四、犯罪的个体成因
一基因与犯罪
二心理因素
第四章 谁是犯罪的受害者
一、认识被害人
一谁是犯罪被害人
二“好人”为什么被害
二、被害人互动与被害现象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基本互动模式
二被害现象
三、研究被害人的价值
一被害人对犯罪问题的意义
二被害人与矫正
三被害人救助
第五章 犯罪人会再次犯罪吗
一、重新犯罪及其现状
一何为重新犯罪
二我国重新犯罪的现状
二、重新犯罪人员的特点
一重新犯罪人以青壮年为主
二重新犯罪人文化程度偏低
三重新犯罪人没有固定职业和经济来源
四重新犯罪人家庭关系不和谐
五重新犯罪人重新犯罪前参加的社会保障少
六重新犯罪罪名以盗窃、抢劫、抢夺和贩卖毒品为主
三、什么原因导致重新犯罪的发生
一社会原因
二家庭原因
三个人原因
四服刑原因
四、预防重新犯罪的措施
一加强社会保障
二强化安置帮教措施
三加强心理健康引导
四循证矫正
第六章 犯罪能减少吗
一、犯罪是可以控制的
一犯罪是不可能消灭的
二刑罚控制犯罪的效果不是无限的
三预防犯罪是控制犯罪的根本途径
二、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
一何为刑事政策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三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三、我国的犯罪预防体系
一打击
二防范
三教育
四治理
五建设
六改造
四、社会治理创新与预防犯罪
一完善社会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公正,防止制度诱发犯罪
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预防犯罪
三重视基层组织、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预防犯罪
四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预防犯罪
五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防治犯罪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