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徐迟文集.第九卷.江南小镇(上)(精装)

書城自編碼: 247549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徐迟[1914—1996]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375313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10-19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612/46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4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新能源材料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15
《 徐迟文集.第一卷.诗歌(精装) 》
+

NT$ 351
《 徐迟文集.第五卷.散文(精装) 》
+

NT$ 324
《 徐迟文集.第十卷.江南小镇(下)(精装) 》
+

NT$ 315
《 徐迟文集.第七卷.音乐(精装) 》
+

NT$ 342
《 徐迟文集.第二卷.小说(精装) 》
+

NT$ 551
《 项狄传 》
編輯推薦:
编辑荐语:

一部师法于卢梭《忏悔录》式的回忆录。

评论家唐晓渡:

徐迟先生的创作跨跃不同的时代,前后绵延达六十多年,且涉猎多个领域,毫不夸张地说,其作品不仅是一部连续的的个人心灵史,而且是一部打开的精神现象学,并由此折射着现当代包括文学史在内的历史进程,以及转型期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心路历程;反过来,这些作品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作为精神-语言存在的徐迟,一个饱经沧桑而又始终敞向未来,敏感、好奇、博学、多思、丰富而纯粹的徐迟,一个似乎永远激情充沛,且不失赤子之心的徐迟。这样的徐迟不会随着他肉体的消亡而消亡,恰恰相反,其中蕴含的生命和存在的秘密,正如他笔下曾经感动了一代人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值得我们反复重新认知、品味。
內容簡介:
本书为《徐迟文集》第九卷《江南小镇》上册。

《江南小镇》在1993年由作家出版社初版时,徐迟称之为自传体长篇小说,实际上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自传或回忆录,只是未彻底完成。它本着卢梭《忏悔录》那样无所隐藏、无所粉饰的真实精神,诚实坦率地回忆了自己前半生的生命历程(全书终止于1962年他48岁)。

全书共分为六章,以每八年为分水岭:第一部写了1914—1922的八年,他的家乡南浔,他的父亲毁家办学,他的童年;第二部写了1923—1930的八年,父亲病故后他艰辛而孜孜求学的少年时光;第三部1931—1938的八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如何一腔热血,终于报国无门,转而读大学,接触到西方文学和音乐,写诗,恋爱,结识戴望舒、鸥外鸥等诗人,找到最心爱的女子结婚,直至抗战爆发,是他纯情浪漫的一段青春岁月;第四部1938—1946的八年,是全书篇幅最长的一部,也可以说,抗战的八年是徐迟一生中最重要的八年,经历太多,值得书写的太多。在香港结识乔冠华以及冯亦代、袁水拍等文化界人士,在重庆更是极为活跃,在周恩来因病住院时日日陪护,抗战胜利毛泽东到重庆时被个别接见,与当时在重庆的文学艺术家们日常相处……

第五部1947—1954他人生的第五个八年,初版的《江南小镇》只写到1949年,后面的五年,直至第六部1955—1962的八年,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续写的,“在共和国最初的岁月里”,他如何积极投身于那“火热的生活”。但是晚年的徐迟,在回忆那逝去的火热时光时,也不免充满了迷惘。因为他对当年有了不同的新认识,这需要他进行某种自我否定,这种痛苦的迷惘,使他终于没有完成全部的自传。

徐迟以及他这一代作家,是几乎整个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战争、革命、和平、建设、动荡、浩劫、反思、改革开放……《江南小镇》虽然没有写完徐迟的一生,但内容足够厚重,足以反应中国最苦难的半个世纪中,一个知识分子不平凡的波折命运。
關於作者:
徐迟(1914—1996),原名徐商寿,著名诗人、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和评论家。20世纪30年代开始写诗。抗战爆发后,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中国作家》(英文版),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外国文学研究》主编。朝鲜战争中,曾奔赴前方采访,写出许多战地通讯和特写。五六十年代,写了许多反映国家基础建设工程的纪实文学。新时期,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湖北省文联副主席。

徐迟在报告文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其中,《哥德巴赫猜想》与《地质之光》获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2002年创立“徐迟报告文学奖”,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学会奖,专门用于关注和奖励中国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优秀作家作品。
目錄
第一部(1914—1922)

第一章3

1.水晶晶的家乡;2.在一个英国商人眼中的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丝市;3.江南小镇的三座圆穹形石桥;4.徐一冰创办中国体操学校;5.我的诞生;徐一冰出卖家产,创办贫儿院。

第二章15

6.慈荫庵里的贫儿院:概况与院图;7.办院五年;8.贫儿院宣讲团到震泽;沈蛰安先生在平望的讲演;9.父亲的五言古诗《自述四十五韵戊午年作》;10.体操学校迁到南浔;我六岁上学;大姐嫁到苏州;11.徐一冰病逝,终年四十一岁。以上是我一生的第一个八年。



第二部(1923—1930)

第三章33

12.家迁入洗粉兜二十号;父亲身后料理;13.小屋中的生活;14.丝业小学;反抗屠凤台;15.小学毕业后进入精勤学塾;16.“五卅”运动;南浔中学建校与我之考入中学;17.读初中三年级和出任全镇学生联合会主席。

第四章52

18.姐夫在国外重婚;大姐自杀未遂;19.考入光华中学;陪大姐见英国女人;体校停办;见徐志摩,听他谈徐悲鸿的油画;20.入持志中学;学游泳;21.入东吴附中,学习有进步;22.大姐与李大深结婚;二姐大学毕业,三姐执教于天津南开中学;23.东吴一中毕业班之春游杭州西湖;杨公素失踪。以上是我一生的第二个八年。



第三部(193l—1938)

第五章73

24.“九一八”事变,政府不抵抗,学生请愿;25.抗日英雄马占山的江桥之战;26.黑龙江省城失守;上海成立援马团;27.我参加援马团,经无锡、常州、镇江到南京;28.过长江到浦口;29.到北平,学溜冰;到天津看三姐;援马团分裂,30.欲去山海关被阻。

第六章93

31.入燕大借读;32.与沈淑贤通信,未名湖畔相见;写第一首小诗《小月亮》,发表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开演以前》;33.失学;在小镇学诗;与桂丽慧恋爱,并干了两件蠢事;34.施蛰存在退稿信上附言鼓励;开始发表了几首诗;考上燕京大学三年级;35.入燕大英文系;“九一八”纪念会上听郑振铎讲话;36.在《现代》发表《圣达飞之旅程》、在《国闻周报》发表《二妇人》;37.结识严文庄;初次接触现代派文学;38.听韩德尔《弥赛亚》后南下。

第七章120

39.一个家乡的婚礼;40.回东吴,发表意象派论文和意象派诗;41.在《矛盾》发表诗和介绍土耳其诗人希克曼的长文;42.东吴大学的半年,辍学;43.在马家港高小教书;44.二十岁生日,收到王岫云赠烟;45.单恋屠敏和,失望后离浔去广州;46.与鸥外鸥相识;去香港,见三姐,仍回南浔。

第八章146

47.与黄晋元合演一场戏;在《新小说》发表关于沙弗文章;48.追求屠敏和失败后,追求胡文琴,也失败了,在创作上却大有丰收;49.与陈松泛舟、恋爱、订婚;50.陈松家史;51.阿美之求爱与不就;52.陈松母亲之多次自杀;53.陈松母女与父亲的决裂;54.《歌剧素描》完成,听梅百器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55.在莫干山第一次悬崖勒马。

第九章178

56.到上海债券核销处当办事员;57.译海明威《永别了,战争》;出版《二十岁人》及《歌剧素描》;58.结识戴望舒,他与路易士和我办《新诗》月刊;59.沈旭春的插曲;60.三七年元旦与陈松结婚;61.婚后生活;编《明丽之歌》,想要到北平去;然而卢沟桥的炮声响起来了;62.陈松怀孕;“八一三”抗战开始;陈松仍回家乡;63.《辛报》发表《三大都会的毁灭》;64.上海的战事。

第十章204

65.接陈松回上海;66.日军金山卫登陆;小镇沦陷;67.张星堂先生说浩劫;陈松母亲死讯;三七元旦仓皇逃出沪西越界筑路区;68.完成中篇小说《武装的农村》之出版;主编《纯文艺》旬刊四期;69.陈松母亲与长女徐律之交接替换;70.兵荒马乱,举家离沪赴港。以上是我一生的第三个八年。



第四部(1938—1946)

第十一章223

71.乘船到达香港;新结识冯亦代等;进入《星报》,翻译外国新闻社电讯;72.兼《立报》同样工作,感到国际风云变幻莫测;而后进陶记公司工作,方知爱国华侨遍布全球;73.又结识袁水拍;一迁弥敦道,再迁波斯富街;过年;74.三九年三月,《时事晚报》创刊;在中华阁仔茶座上结识乔木;75.乔木关于英苏谈判的社论;76.乔木关于西班牙内战和法国大革命的社论。

第十二章245

77.香港文坛的盛况空前,文协工作大有开展;戴望舒主编《星座》、诗刊《顶点》和对外刊物《中国作家》;78.当时时局概况;79.木屋;沈仲章和汉代木简;80.陈松回上海;是日第二次欧战爆发;81.时局和别离引起我的苦闷;82.乔木在银行联谊社演讲:作波兰战败的分析。

第十三章265

83.我和沈仲章作了长夜之谈;还同去一山顶射墅,望星空;并在深水湾海水中,深夜游泳。84.次晚再登山顶;再回木屋,有樊笼之感;85.又作大帽山和新娘潭之游;86.戴爱莲到港,和叶浅予结合;筹备出版同人刊物,定名《耕耘》,由郁风任主编;87.和袁水拍在植物公园中发生了争论;88.乔木述评中说,苏芬战争是一段“报复的历史”。

第十四章285

89.一个小公务员之死;90.应邀到袁水拍家赴宴;91.在宴席上的谈话;92.一句话点破了我的迷津;93.我开始学习恩格斯的两本经典著作;和从战地服务团来港的沈振黄结识,并商定同行,到桂南前线去访问。

第十五章301

94.鲨鱼涌的一段插曲;95.由淡水到惠阳、老隆,而韶关,参加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的一个出征前的誓师酒会;96.在韶关;97.到桂林;《救亡日报》;结识诗人韩北屏,共同合作,开朗诵会;98.昆仑关战役打响,我军失利;99.我随韩北屏到柳州;到一山洞中和参谋部人员谈话,次日到四塘最前线和一位师长谈话;回柳州后,闻桂南大捷,实是一个谎报军情的新闻。

第十六章322

100.回到桂林,夏衍接到港电,要我回去,为我买好飞机票;101.我上了飞机;机上所见的云海风光,飞到香港;102.我的一生飞行的经历;103.我被接纳到一个读书会里去,开始学习新哲学及《资本论》;104.乔木在读书会上谈论了苏芬战争的结束;从东线到西线的欧洲战局展望。105.姚锦新钢琴独奏会,引起的一场音乐路线的辩论。

第十七章341

106.北欧战事、荷比卢战事,接连地发生,盟军节节败退;107.英军被迫撤出敦克尔克;德军进攻了法国;巴黎投降;108.香港文协分会隆重纪念鲁迅先生诞生六十周年大会;109.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来港招聘;丁聪、张光宇和我都应了聘;于是陈松又回沪,我起程赴渝,途经桂林;110.到达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患上疥癣,一二月后始愈;看了一些戏;111.除夕之夜,我朗诵《持久、冷静、坚强》;迁入张家花园文协总会;里面住着史东山、葛一虹、艾青、郁文哉、盛家伦、舒绣文、郑君里和叶以群等文艺家。

第十八章364

112.我听张仃说家史;又结识了马思聪,听他指挥的中华交响乐团,听他的小提琴演奏;新四军事变后,多数人离开重庆;113.我也飞回了香港,陈松母女来归,紧接着马思聪夫妇飞港;马思聪两个独奏会取得轰动一时的成功;114.希特勒终于进攻了苏联,分三路进军,一直打到莫斯科城下,遇到了苏联红军的主力军,115.从戴望舒的日记中看到我那时的生活;我在这年的鲁迅纪念会上朗诵了《铸剑》;116.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香港;117.一次日军炮轰罗便臣道,我们正在那里,马家夫妇为我们举办一次炮火底下的小提琴钢琴合奏会,以安慰惶恐不安的陈松;以后一起躲到坚道的天主教堂里。

第十九章384

118.圣诞前夜,马思聪和意大利管风琴师合奏了舒勃特的《圣母颂》;已知次日英军要向日本投降;119.香港沦陷,疏散回乡开始,我到“兴亚机关”的难民疏散处看了看;居然也有人要向我提供“机会”;120.次日我一家子加入了叶浅予组织的老弱病残者的逃难行列,钱能欣同行,坐船到澳门,出拱北关,经右岐、江门,到棠下,才出了沦陷区;121.到了白土落难,钱用得精光了,竟然行不得也哥哥矣;122.一位同行的老先生早已料到会有这种可能,这时拿出钱来给我们雇船、买菜,上路;到了肇庆,才找到了关系;专员来宴请和发救济金;123.到了桂林,韩北屏来接我,但我还是决定去重庆。

第二十章401

124.到了重庆,去看望了郭老,他给了我油印的《屈原》剧本;我读后很激动地写了一封信给他,几天后,他在《新华日报》上公开了我的信,并写有长信答复了我;125.因避开敌机轰炸,我住到歌乐山乡下的蒙子树,当起专业作家来了,我写出了一部关于诗的理论书;126.书名叫作《诗的诞生,一个美学的尝试》,里面谈到诗的元素和宪章;127.那时我得到通知,让我每天早上到歌乐山中央医院去看望一位因病住院的领导同志,去了方才知道是周副主席;128.我在蒙子树试译了荷马的史诗《依利阿德》等;办起了美学出版社;129.因为不能以卖文为生,年底还回到城里。

第二十一章423

130.第二次大战转折点到来;反攻节节胜利;131.歌剧《秋子》上演,写了剧评,歌剧学校通过叶浅予来聘请了我;132.去北碚歌剧学校;金山来,同游北温泉,并研究剧本《家》;133.谢景兰来歌剧学校执教,我与王泊生在校务会议上争论,愤而离校;134.重庆市的图像和我们的主要活动地点;135.郭老创办《中原》杂志。

第二十二章446

136.《中原》的第一次编委会;137.接受墨西哥大使馆中文秘书聘任;使馆生活;138.《中原》创刊上的郭老发刊辞,139.泰戈尔的《艺术之意义》译文;140.乔木有了伴侣;曾经有过这样纯洁的心灵;141.北非之战结束,前面便是欧洲了,还有一个太平洋。

第二十三章468

142.作为抒情诗人的袁水拍;143.作家兼任厂长的冯亦代;144.瓦叶阁下从印度带回来的书;145.《形势比人还强》和《人创造了形势》,日本的海军终于出动了;146.日军扫荡了河南和湖南;乔木突然病危,进医院用手术抢救;147.日军进攻广西、贵州,马凡陀《山歌》大量出笼;148.陈圣德到渝,我离开了墨使馆。

第二十四章496

149.我到英国新闻处工作,结识金知温(金近);150.我母亲逝世的噩耗传来之后,我三姐来到重庆;151.三姐进了陶行知的育才学校执教;152.不仅希特勒战栗在两大风暴之间,三天海战击沉日舰五十艘;我弟弟飞来重庆;153.血库凶案,李庆杰惨遭谋害;鲁迅祭辰,柳亚子赋《古风》诗;154.陪都各界人士,为罗曼·罗兰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

第二十五章522

155.欧洲的城市一个个地解放,日本的城市一个个地燃烧;156.购一草堂以从事写作;罗斯福逝世;157.柏林解放;158.胡宗南进攻爷台山;内战再起;159.七道闪电七响巨雷,日本投降,抗战胜利;160.《狂欢之夜》。

第二十六章549

161.《怨》;162.毛泽东主席飞抵重庆;发表《颂歌》;去红岩见到毛主席,并得到他的题字;163.发表《在泥沼中》一文。164.先送妻女返回上海,自己却又回到墨西哥大使馆;165.西安之旅以后,飞回上海;166.一家团圆,国事惆怅,吴江查户口,陶老夫子去世。

第二十七章582

167.《田园将芜胡不归》;168.为浔中复校而奔走;169.去马斯南路请示;170.回到故乡办学校,请爱尔兰人讲演;171.止弟结婚,三姐去解放区;浔中增设附小;172.我当时的一些教育思想。以上就是我的一生的第四个八年。
內容試閱


南浔是一个巨富之镇。有不少人认为它可不算小镇,它是中国罕见的一个富镇。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就曾正式宣布南浔升级为市。那时人口五万。镇上庆祝了三天,但后来却并没有成立市的建制。

在这熙熙攘攘的小镇上,有着号称“四象”的四个大家族,以及类如宁国公、荣国公那样的八家公爵似的,号称“八牯牛”的大富之户,以及拥有充满了民间嘲讽意味的,号称“六十四只老黄狗”的这么多的豪门、财主。

其中尚非首富却最有势力的是张家。以丝业盐运业起家的张家,在清代后期已在上海设有运通公司。巴黎和纽约都有他家的分公司。孙中山接受过张家一次三万两白银的捐款,是在纽约付给他的革命经费。就这样张静江取得了信任,当上了国民党财政部长。之后,他动用党费基金,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的第一家证券物品交易所。蒋介石曾在里面混过一口饭吃,因此在一九二六年,他让张静江做了国民党政府代理主席,而后誓师北伐。那时有一张团体照片,所有国民党政府文武官员都站着照相,包括蒋介石都站着,独有张静江却坐在椅子上,因为他是一个残疾人,跛了一腿,不能站立。张家后来大搞建设了,但搞不过蒋、宋、孔、陈这些家伙。他出走到了美国,在纽约的摩天楼里设置佛堂,吃素念佛。而后,他病死于巴黎。

这张家经营了国营和民营的工矿、电气、交通、运输、食盐等事业,还创建了莫干山的避暑胜地。他家在东栅,有一大片的房屋。一座静绿山庄,有些亭台楼阁还略带西式。有一大片草地和网球场的园林,后来是我许多年的邻居了。我家坐落在静绿山庄的后门,我家后门对着他家后门。不过我们是赤贫之家,似乎是不配写在一起的。

我家本也是书香门第。我是出生在一个近代概念的教育实业家的家庭里。原先我们还比较殷实富足。我曾祖父徐延祺曾在紫禁城内、太和殿旁的军机处行走,在总理衙门担任过相当于内阁中书之职,专司向皇上条陈有关外交政策奏章。可是绵延到我这一代,自我之出生,并且直接因为我之出生,使得我家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巨大灾变,以至于倾家荡产,从此便一无所有了。这场灾变,容我细细道来。

我父亲徐益彬,通常用“一冰”这个名字。他是与鲁迅先生在同年诞生的,本世纪初他二十岁,考取秀才。但在狭义相对论发表的一九〇五年,那年他二十四岁,愤于中国人被讥为“东亚病夫”这一耻辱性称号,出国留学于日本东京的大森体操学校。据说他追随过孙中山,参加过同盟会。这一点我还有所保留。他肯定听过孙先生的演讲,但不一定参加组织。在日本,他接受过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次年毕业回国,执教于上海的中国公学、爱国女校、湖州旅沪公学、民立中学和上海女子中学。正是这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E=mc2的有名公式。一九〇八年,他和他的朋友徐卓呆、王季鲁创办了中国体操学校于上海老西门。王季鲁办理校务,徐卓呆专司学科,我父亲担任校长并兼训育。初时经费奇窘,支持并非易事。大家埋头苦干,头两年都不支薪水半文。但每期学生毕业出来,各学校都争先聘请,到后来全国各地都有体操学校毕业生在当体育教师。后来,徐卓呆因事离沪,王季鲁也无暇兼顾,校务就由徐一冰独立支持。因这件事,他获得了北洋政府颁发的一等文虎章和七等嘉禾章这两枚勋章。大总统黎元洪还颁发给他一只“教思无穷”大匾额。我小时是看到过的。抗战胜利后,我回家乡,还曾看到它高悬在百间楼下,徐家宗祠的正梁上。

我母亲陶莲雅,又名“怜亚”,是念过书的,有文化的。和父亲结婚的头十年中,她生育三次。第一次生下的是女的,第二次又是女的,第三次却还是女的。辛亥革命那年父亲正好在武昌,黄鹤楼下,练兵场旁,受命建一座体育场和一所体育馆。根据他的一个学生回忆,建成后他曾骑马驰奔在体育场上,还在体育馆四周的回廊上跃马小跑数匝,以检验建筑物是否坚固。然后他下马将这体育馆交给了留下来工作的体校学生管理。这地方现在是湖北省省体委所在地。他的孙子叫徐延,八十年代末在省体委体科所,当副所长。在辛亥革命发生,震惊全国时,我祖父闻讯,竟脑溢血发作,“惊遽而死”。中国体操学校也因这个革命大事,而停了几天课,但随即照常复课了。

一九一三年,因袁世凯谋图不轨,发生了第二次革命。上海的讨袁军攻打江南制造局,久攻不下。我父亲一时义愤填膺,曾率领六十名体校学生,勇猛向制造局进攻。他们锐不可当,已经突入制造局的东栅。但那守将郑汝成却是一名战略家。双方激战一夜,相持不下。最后打到天明还是没有攻下来,幸无伤亡,学生军撤回了学校。我的母亲听了一夜的枪炮声,提心吊胆。终于放了心:校长回来了,安然无恙。

我诞生的那一年,是虎年的一九一四年。春天,我父亲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现代的体育刊物《体育杂志》。经过六十五年之后,到了一九八一年,浙江大学体育系重新发现了该刊物的两期:创刊号和第二期。人们才知道了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徐一冰,编辑过这么一种体育杂志。它二十四开本,铅字排印,有铜版纸精印插页。因它是道林纸印刷的,所以过了一个多甲子,纸张还完好如初呢。中有体育论文专著,有体育史和体育教授法,以及体育的游记资料、生理卫生及译文、小说、文苑杂谈等等。这两本刊物证明了并奠定了我父亲是属于我国第一代的,居于第一位的,现代体育家的身份。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