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編輯推薦: |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并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三十余载,深受帝后两宫宠幸,在朝中威望甚高。 由萧公权所著的《翁同龢与戊戌维新精》论述了翁同龢与戊戌维新运动的关系,对翁翁同龢与有关人物的关系,特别是与康有为、李鸿章等重要人物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戊戌维新的历史地位、历史意义等进行了解读。
|
內容簡介: |
本书原系英文论著,初发表于1957年4月在台湾出版的《清华学报》上。翁同龢,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状元,后以同光两朝帝师久值中枢,对晚清政局影响至巨。萧先生深入分析翁之性格与心术,及其与戊戌变法运动兴亡的因果关系。书中指出,戊戌变法维新时期的政争不仅单纯的新旧思想之争,而且参杂了无关新旧的个人权益之争。翁同龢当然不是唯一利己之人,但他的利己行动却对变法运动影响深远。本书对翁氏野心与隐情的揭露,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
|
關於作者: |
萧公权(1897—1981),20世纪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曾执教于中美各大学。1926年在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后回国,先后在南开大学、东北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任教。1949年底赴美出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直至退休,讲授“中国政治思想”、“中国社会制度”以及“中国政治思想与制度”等课程。
萧公权毕生从事政治学、历史学和哲学研究,其学以政治思想为主,兼及文、史、哲、艺术、诗词等方面,学贯中西,卓然有成,其学术思想之博厚与精深,行文之细密与笃实,对史料的钩沉及其鞭辟入里的分析,在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上是罕见的,因而被誉为“融合中西两大学统菁华之学人”。
|
目錄:
|
导言
第一章翁同龢的学术与心术
第二章翁同龢与时人的渊源及关系
第三章翁同龢与两宫的关系
第四章翁同龢与康有为
一、变法观的异同
二、翁同龢对康有为的态度
第五章翁同龢的罢黜及其意义
一、罢黜的原因
二、对翁同龢的评价
三、翁同龢对罢黜的反应
四、温和改革的继续
|
內容試閱:
|
我希望本文提出的证据可以证实下列暂时性的结论:一、百日维新之所以发生,不仅是由于少数朝臣志士秉爱国之诚,欲救国家之危亡,也是由许多个人动机与制度等错综复杂的因素所促成的。二、支持或反对维新的人,不止是因为他们在思想上有“进步”或“保守”之别,亦因他们感到变法维新与他们切身利益有利害关系。三、变法维新所以未达到其支持者所期望的结果,并不单是受到保守派——包括从思想上及既得利益上反对变法的人——的抵制,而且也是因为受到反对无限制变革当前政治者的强烈反对;换句话说,变法运动面临了无从克服的困难,不但“保守派”反对,即“温和派”亦加以反对。四、包括翁同龢在内的一八九年代温和改革论者代表着自一八六 年代开始而持续至清朝覆亡的一个趋势。而康有为的变法则与此一普遍趋势相背离。因此,戊戌政变虽推翻了康有为的变法,却未中止此一趋势。五、即使翁同龢及其他温和派人士的愿望得以实现,戊戌维新运动也挽救不了摇摇欲坠的帝国,这是历史情势所使然。
在某种程度上,翁同龢是个争论纷纭的人物。他的同代人及后世史家对他的评价殊不相同。有时候,他被视为变法的支持者,有时却被指为保守派。近日的学者对翁氏其人及其历史角色各有不同的解释与评价。 但是,进一步的探讨仍旧是有用的。笔者或无原创性的解释,仅拟透过细节的研究、追溯现有的线索,以期对整个情势提出一套较完备的看法。
翁同龢卷帙浩繁的四十卷手写日记是最重要的原始史料,它或许不是完全正确或可信的纪录;实不能提供历史家所希望得到的全部资料。但是,其大体上可信,则属无可置疑。即令它曾经过原作者的修改;改动的幅度似乎也不太大。翁同龢自己暗示他可能修改了日记中的某些部分。《日记》,卷三八,庚子,页五b一九年二月二十七日云:“检日记至甲午年,枨触多感。”页六b云:“一日只检日记一本,甚厌其烦,多所枨触。”后来所记的日记指示,翁氏只是“看日记”。翁氏或许认为把一八九四年以后那多事的几年中所记的部分重新翻阅并订正一遍,较为明智。从他每日“检”一本看来,他似不可能全面改写。见《日记》,卷三八,页五一b至五二a。当然,翁的日记与当时其他人如康有为、梁启超诸人的著作一样,在使用时仍需谨慎。吴相湘:《翁同龢康有为关系考实》。其中不免含有党派之见、个人恩怨及常有的记忆错误。其他各种不同的记载必须用以与这些事实一一对照,只要处处留心,则翁氏日记及当时其他相关著作应可提供许多重要资料,从而推出有效的结论。不过,有许多资料,笔者未能见及,所得的结论自难能确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