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认知·传承·融合:广州乞巧文化论坛文集》是2013年广州乞巧文化论坛的论文集。主要涉及广州珠村的民俗节日七夕即乞巧节的。全书收集了来自中国内地及港台和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内外的相关人士的三十多篇论文。内容从乞巧节的历史演化、文化内涵、人文意义、国际合作等角度进行了探讨。此次论坛是由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旨在将广州乞巧文化节打造成国际性文化艺术交流平台。
|
目錄:
|
天上人间,乞巧同乐
从广府七夕风俗演变看当代乞巧的功能
关于七夕乞巧节的依法保护与科学保护——以国家级非遗广州天河乞巧节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的转换——以广州珠村乞巧文化的“活态”传承为例
七夕传说考虑
城隍重临:广州城隍庙的历史演变及近年的重修与保育
论七夕乞巧,谈“认知·传承—融合”
广州城建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宋都城临安及附近地区、广州乞巧节风俗略论
充分利用非遗资源,大力发展岭南特色文化产业——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开发对策研究
当代节庆对岭南传统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从天河乞巧节看民俗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广东乞巧节中的水元素
从黄埔的摆七娘活动谈乞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七娘妈生做十六岁”——台湾府城七夕最有意义的生命庆典
乞巧节、情人节的思考
乞巧节的前世今生——从“牛郎织女”的传说到广州乞巧文化节
传统乞巧节可以变身为中国式情人节吗?——基于广州乞巧文化未来发展的一种新思考
广州乞巧民俗特色及当代传承
岁时风俗知识的记录传统及其多重记述形态
西和与广州珠村两地乞巧文化的比较——以传承为核心
传统文化节庆保育与开发的互动观察——香港长洲抢包山与广州珠村乞巧节的初步比较
附录全城同巧展岭南民俗九载传承开乞巧新篇——2013年广州乞巧文化节工作总结
编后记
|
內容試閱:
|
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年)大阪的交野原(即现在的大阪府交野市)在天野川河流两旁设置了祭拜织女星的织女神社,并有牛石意指牛郎星,俨然天上星座的布局,有天文学的风貌,到底如此有天文知识的人是谁?也是重要的研究题目。交野原在平安时代那样的环境被留下来,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如现在已成世遗的日本熊野古道高野山。交野原七夕史迹在近代之后,造了很多人工建筑物,使成为世遗的环境破坏殆尽,是一件很可惜的事。要问破坏环境的犯人是谁呢?全部依照现代法律所建合法的建筑物,无所谓非法性。要说犯人乃“教育不足导致无知”,也就是说七夕传说及史迹环境被破坏的原因是——“全然无知或没有人告诉我们”。如此事例,在世界各国都会发生。
二是被美化的传说
前项所说“无知所导致的破坏”,在此我们比照现代法律把不可以的事情(亦即犯罪)相当于把犯罪正当化来告诉一些正常的小孩,谈论这样的不合理的事来合理化,相当于犯罪的事合理化。我想谈一谈这样的事。如按法律,藏起天女的衣服这种行为是盗窃罪,又有通奸罪的嫌疑,从此怠忽职守是旷职罪,为何要把一些故事正当化后一直讲到今天呢?
三是劳动赞歌
前项中说到织女跟养牛的人的罪行,但天女很会织布且比任何人都热衷织云锦,牵牛比谁都会养牛、有功于农耕。二人皆专业技能人士,应该会在国际技能大会得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