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黄金时代的他们”丛书,郁达夫最完整的回忆性文字首次整理,看郁达夫如何追忆自己飘零的一生,放荡不羁的妒世才华只绽放在属于他的黄金时代。
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是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代色彩纷呈,各色人物轮番登场,虽为乱世,实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盛世。本套丛书选取了这个“黄金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旗手鲁迅、胡适、郁达夫、朱自清、萧红,将他们的回忆集结成册,再次重现那个风雨飘摇又丰富多彩的“黄金时代”。
民国时代最特立独行的才子郁达夫,用文字追忆自己的一生。
|
內容簡介: |
浪漫才子郁达夫的作品自成一派,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本书以郁达夫生前写的“自传”为基础,后加入了他参与创造社,与王映霞的书信和抗战后发表的爱国作品,用郁达夫的作品记录了他的一生,也是喜爱郁达夫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作品。另外,书中所藏的30幅照片,很多都是不可多得的,一定会让读者认识一个更完整的郁达夫。
|
關於作者: |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精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
目錄:
|
1896—1912从富阳到东京
悲剧的出生 / 003
我的梦,我的青春 / 009
书塾与学堂 / 015
水样的春愁 / 021
远一程,再远一程! / 029
孤独者 / 035
大风圈外 / 041
海 上 / 047
1913—1925从东京到北京
日本的文化生活 / 057
雪 夜 / 063
初办创造社 / 069
归 航 / 075
还乡记 / 087
还乡后记 / 109
忏余独白 / 121
一封信 / 129
北国的微音 / 135
1926—1935从北京到杭州
南行杂记 / 145
广州事情 / 157
一个人在途上 / 165
初遇王映霞(日记节选) / 175
鸿雁往来的欢喜(书信节选) / 183
好梦成真(日记节选) / 191
沪战中的生活 / 197
移家琐记 / 205
记风雨茅庐 / 211
1936—1938从杭州到新加坡
饮食男女在福州 / 217
回忆鲁迅 / 227
全面抗战的线后 / 251
平汉陇海津浦的一带 / 257
黄河南岸 / 259
必胜的信念 / 261
在警报声里 / 265
1939—1945从新加坡到苏门答腊
国与家 / 273
“一二八”的当时 / 275
槟城三宿记 / 281
覆车小记 / 285
悼胞兄曼陀 / 291
遗 嘱 / 297
|
內容試閱:
|
“丙申年,庚子月,甲午日,甲子时”,这是因为近年来时运不佳,东奔西走,往往断炊,室人于绝望之余,替我去批来的命单上的八字。开口就说年庚,倘被精神异状的有些女作家看见,难免得又是一顿痛骂,说:”你这丑小子,你也想学起张君瑞来了么?下流,下流!”但我的目的呢,倒并不是在求爱,不过想大书特书地说一声,在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三的夜半,一出结构并不很好而尚未完成的悲剧出生了。
光绪的二十二年(西历一八九六)丙申,是中国正和日本战败后的第三年;朝廷日日在那里下罪己诏,办官书局,修铁路,讲时务,和各国缔订条约。东方的睡狮,受了这当头的一棒,似乎要醒转来了;可是在酣梦的中间,消化不良的内脏,早经发生了腐溃,任你是如何的国手,也有点儿不容易下药的征兆,却久已流布在上下各地的施设之中。败战后的国民──尤其是初出生的小国民,当然是畸形,是有恐怖狂,是神经质的。
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第一,我所经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
生到了末子,大约母体总也已经是亏损到了不堪再育了,乳汁的稀薄,原是当然的事情。而一个小县城里的书香世家,在洪杨之后,不曾发迹过的一家破落乡绅的家里,雇乳母可真不是一件细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