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从汉代声训出发,提出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结合的观点。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得出存在两个语源的结论。作者抱着严谨的态度,没有自撰和主观分解任何一个单音节词的音义,都是以前人的现成史料作引证,客观,可信。
|
目錄:
|
序
第一章 音义论
一音义联系
二语义的主导作用
三同与异
四分与合
五渐变性和稳固性
六单音节
第二章 解剖单音节
一单音节似乎还是个谜
二声韵结合的过程
三声韵结合的理论根据
四声韵结合的实践基础
五爱护单音节
第三章 语源论
一一个唯物的、智慧的天地
二语源词和本义
三直接语源和间接语源
四一个语源和两个语源
五一字之形而声韵兼备、音义俱全者60例
六追溯语源
第四章 词族论
一词族——语言内部的谱系
二族中有族
三跨词族上
四跨词族下
五第三个、第四个等等的语源
六论752
第五章 谐声论
一七百多个语源词的声韵归属表
二28个上古声母和29个上古韵部相互音义跨越一览表
三三千多两个语源的单音节词声韵跨越与语义对照一览表
四关于上古声母的再陈述
五文字谐声与《诗经》押韵
六关于散字
七关于音转
八又读
九复辅音的历史顺序
第六章 语义论
一引申——语义的运动和发展
二语义演变的过程和语义的细微差别
三义项
四语义向相反方向发展
五语义的分合
六新义是怎样派生的
第七章 释义论
一对现今注释学的评估
二注释学与语义学
三关于义素和义项
四释义的科学性
五释义探讨十例
第八章 语法论
一语法也是音义体
二当今语法研究中的思潮
三单音节词如何构成
四虚词研究
五词法与句法的交织
六新的句法结构的诞生
七自由组合与非自由组合
第九章 方法论
一我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经验
二要强调方法论
三要突破现有语言研究的框架
四试以“的”为例
第十章 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