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郭沫若在新诗发展上的主要贡献:一方面把“诗体解放”推向极致;一方面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以奇特大胆的想象、瑰丽奇绝的语言、浪漫奔放的情怀,让现代汉语新诗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之上。
欧洲浪漫主义有三大特征:描写大自然、反观内心、赞美宇宙,这些都在《女神》中得以体现。郭沫若喜欢描写崇高壮美的事物,许多意象是亘古至今从未出现过的。《地球,我的母亲!》一诗是郭沫若歌颂自然的代表性篇章,诗人把地球作为人类生命的养育者和人类幸福的创造者这一伟大形象来加以歌颂,把地球呼之为“母亲”,并以神奇的想象力,把宇宙中的一切都看成这位“母亲”的化身。郭沫若作为诗人,通过对自然的伟大创造力的描绘,显示了他对人类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乐观信念。《晨安》中的感情律动,如阵阵飓风和滚滚狂涛,不仅向着“我年轻的祖国”问候,而且向着 “大西洋畔的新大陆”、“太平洋上的扶桑”致意,向世界,向古往今来的伟大人物,向壮美的自然界一连喊出了27个“晨安”,表现了诗人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给世界和祖国带来的“千载一时的晨光”中的狂喜。
|
內容簡介: |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卓有成就的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把现代自由诗的创作推向了思想和艺术的崭新高度,为现代新诗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宽广的道路,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诗歌外,他的散文也别有风采,为中国的新文学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有些优秀之作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散文经典。
本书选收了郭沫若先生经典的五十二首诗歌,五十篇散文。
为了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现代文学经典名著,编选者对原著作了必要的注释,并在每篇作品后附有导读。相信读者朋友翻阅本书时,一定会体验到高效畅达的阅读快感。
|
關於作者: |
郭沫若(1892—1978),中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笔名郭鼎堂等。1892年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卓有成就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把现代自由诗的创作推向了思想和艺术的崭新高度,为现代新诗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宽广的道路,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诗歌外,他的散文也别有风采,为中国的新文学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有些优秀之作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散文经典。此外,他在戏剧、小说、文艺论文创作上都不乏佳作;在翻译和文字学上也有贡献,所译德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深受青年读者喜爱,甲骨文“郭说”对文字学研究影响深远。
|
目錄:
|
00 导论
诗歌
00 别离
0 夜
0 浴海
0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0 鹭鸶
0 火葬场
0 地球,我的母亲!
0 夜步十里松原
0 匪徒颂
0 凤凰涅槃
0 晨安
0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0 天狗
0 沙上的脚印
0 光海
0 新阳关三叠
0 梅花树下醉歌
——游日本太宰府
0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0 笔立山头展望
0 太阳礼赞
0 女神之再生
0 天上的市街
0 星空
0 黄海中的哀歌
0 创世工程之第七日
0 瓶(节选)
黑夜和我对话
诗与睡眠争夕
们
水牛赞
孩子们的衷心话
骆驼
西湖的女神
波与云
玉兰与红杏
归国杂吟
登南岳
登尔雅台怀人
喜雨书怀
和老舍原韵并赠(选一首)
双十一
和金静庵
祭李闻
再用鲁迅韵书怀
游别府
在瑞典首都游米列士园
咏五指山
在昆明看演话剧《武则天》
蜀道奇
满江红·一九六三年元旦书怀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一九六三年元旦书怀》
水调歌头·登采石矶太白楼
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
散文
夕阳
《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
《辛夷集》小引
《雪莱的诗》小引
批评与梦
梦与现实
再上一次十字架
芭蕉花
卖书
生活的艺术化
——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讲
穷汉的穷谈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离沪之前
鸡之归去来
东平的眉目
《铁轮》序
杜鹃
初出夔门
从典型说起
——《豕蹄》的序文
大山朴
由日本回来了
国难声中怀知堂
一位广东兵的诗
螃蟹的憔悴
——纪念邢桐华君
向着乐园前进
龙战与鸡鸣
历史·史剧·现实
芍药及其他
小麻猫
银杏
雨
驴猪鹿马
丁东草(三章)
追怀博多
飞雪崖
甲申三百年祭
谢陈代新
竹荫读画
叶挺将军的诗
梅园新村之行
鲁迅与王国维
鲁迅和我们同在
人所豢畜者
“十载一来复”
四月八日
涂家埠
南昌之一夜
入幽谷
读《随园诗话》札记(节选)
科学的春天
——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郭沫若年表(1892—1978)
|
內容試閱:
|
郭沫若本质上是一个抒情诗人,各种体裁的作品都颇具浪漫之情,其散文创作同样表现得思想深刻、文采飞扬、特色鲜明。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和散文传统培育了郭沫若的文学素养,而西方近现代文艺思潮又对郭沫若的个性、思想和文学创作发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他所创作的散文作品内容广泛,有政论时评、写人记事、个人抒怀、游记小品、杂文寓言、文艺论文,等等。郭沫若的散文不仅记录着时代的风云际会,而且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他个人在大时代的思想、生活和情感轨迹。他的散文写得隽永而又浓丽,深挚而又热烈。
“五四”落潮,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的理想回到祖国,希望有所作为。但国内黑漆漆的社会、血淋淋的现实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理想破灭了,使他感到种种苦闷和空虚。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散文,既有对社会黑暗的诅咒,也有对大自然的歌咏,悲愤和痛苦,忧伤和失望纠结在一起。《月蚀》《卖书》通过个人贫困的遭际,向社会发出悲愤的呼叫。《梦与现实》《寄生树与细草》《昧爽》表达了理想破灭的忧愤,以及对吞噬美好生命的现实的控诉。《路畔的蔷薇》等六章小品,牧歌式地抒发青春的欢悦与离乡去国的孤寂。
在流亡日本的十年里,郭沫若除了埋头研究中国的古文字和古代社会历史外,还写下了大量的自传体散文,如《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以及《鸡之归去来》《浪花十日》《痈》《大山朴》《达夫的来访》《断线风筝》《杜鹃》等。这些回忆性自传散文,通过郭沫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展现了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和革命历史风云的生动画卷。
抗日战争期间,郭沫若归国投入抗战文化工作。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无论是论文、随笔、剧作还是小品,都紧紧围绕抗日救亡的主题。激发抗日的热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凶残面目,是他这一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内容。如《长沙哟,再见》,以清新流畅的抒情笔调抒发了坚信抗日战争必定胜利的信心。这一时期郭沫若还写了一些清新隽永的散文小品,那种俊逸的笔致,哲理的闪光,诗的意境,深深地打动着读者。这些作品包括《芍药及其它》《银杏》《丁东草》《雨》《竹阴读画》《飞雪崖》等。这正是作者——作为一个战士——在那艰苦抗战的峥嵘岁月里的生活的另一面记录。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郭沫若写了大量的杂文、文艺和时事论文,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散文。其内容则集中转变为争取民主,反对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及时地揭露蒋介石政府和美帝国主义狼狈为奸,发动内战的种种阴谋,为迎接新中国而高声呐喊。这期间,郭沫若还写了大量的回忆录:《洪波曲》《涂家埠》《南昌之一夜》等。这些回忆散文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记录,而且紧密地配合了当时的现实的战斗。浓郁的诗意,饱满的感情,是郭沫若散文艺术的最重要的特色;表现自我,表现自己的思想、情趣和人格,是郭沫若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郭沫若艺术观和文学创作的局限。郭沫若在强调诗歌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密切联系的同时,提出文艺必须充当政治的“留声机器”,以后又进一步宣称“我高兴做个‘标语人’、‘口号人’,而不必一定要做‘诗人’”,这就从根本上抹杀了政治与艺术的界限。郭沫若还把创作方法、艺术手法与政治倾向联系起来,宣布唯有现实主义才是“革命”的,“对于反革命的浪漫主义文艺也要取一种彻底反抗的态度”,并将创作中的“灵感”、“主观”、“自我表现”不加分析地一律否定,认为“纯粹代表这一方面的作品就是不革命乃至反革命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郭沫若在《恢复》里放弃了最适合自己气质和才情的浪漫主义,从而从根本上失去了自己的艺术个性。直到《屈原》等历史剧作中,郭沫若才重新回到革命浪漫主义道路上来,重新找到了自己,他的创作才出现了第二个高峰。郭沫若部分诗篇艺术水准不平衡,有的形式过于单调,有些诗篇中夹杂败笔。这些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总之,作为开创一代诗风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作为风格独特、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作为中国文坛上的“多面手”,郭沫若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为现代汉语的写作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别离
残月黄金梳,
我欲掇之赠彼姝1。
彼姝不可见,
桥下流泉声如泫2。
晓日月桂冠,
掇之欲上青天难。
青天犹可上,
生离令我情惆怅。
〔附白〕此诗内容余曾改译如下:
一弯残月儿
还高挂在天上。
一轮红日儿
早已出自东方。
我送了她回来,
走到这旭川桥上;
应着桥下流水的哀音,
我的灵魂儿
向我这般歌唱:
月儿啊!
你同那黄金梳儿一样。
我要想爬上天去,
把你取来;
用着我的手儿,
插在她的头上。
咳!
天这样的高,
我怎能爬得上?
天这样的高,
我纵能爬得上,
我的爱呀!
你今儿到了哪方?
别离
太阳呀!
你同那月桂冠儿一样。
我要想爬上天去,
把你取来;
借着她的手儿,
戴在我的头上。
咳!
天这样的高,
我怎能爬得上?
天这样的高,
我纵能爬得上,
我的爱呀!
你今儿到了哪方?
一弯残月儿
还高挂在天上。
一轮红日儿
早已出自东方。
我送了她回来
走到这旭川桥上;
应着桥下流水的哀音,
我的灵魂儿
向我这般歌唱。
1919年3、4月间作
注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