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編輯推薦: |
逐一解剖中国家长的教育场景,解读正确的教育方法:要教得,更要等得;要催得,更要忍得;要给得,更要舍得。
阅读本书,慢慢思考,即刻改变,你会发现,现在还处处让你不满意的孩子,在未来,会处处给你制造惊喜。
孩子只有在轻松的玩乐中自主发展,在时间沉淀下滋润心灵锻炼身体的孩子,才有寻找成功的能力,才能有一个美好而幸福的未来。
教育,是一种慢与等的艺术!
|
內容簡介: |
教育,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生命,或者更直接说,是在塑造一个人的前程。为了给孩子打造出一个多彩而美丽的前程,我们这些父母们,都是拼尽了全力,费尽了心思,为孩子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
我们的愿望,不过是想把孩子送更远一点,让他少吃一点苦头,让他更早发现捷径,让他更快走向辉煌。我们是如此兢兢业业,谆谆教导,鞠躬尽瘁也觉不足,呕心沥血依然胆战心惊。
的确,教育,就是生命工程,从“开土动工”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肩负着一个让天使起飞的使命。我们的确应该尽智竭力,可我们不能蛮干,不能想当然,更不能急于求成。当我们太急于做教育时,反而没有时间去思考教育本身。
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
孩子也有自己的自性,他会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解读来安排自己的生命路线。就一般意义上来说,孩子自己安排的这条生命路线,往往要比父母为之安排的更精彩。
|
關於作者: |
成墨初,著名教育专家,腾讯教育名家博主,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家教作家。
出版亲子教育专著60余种,作品荣入“2010-2011年十大家庭教育图书”,全国读书月推荐书目等。
代表作《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零吼叫成功教子的66个秘笈》。
|
目錄:
|
第一章 “超前教育”:赢了起跑线,输了人生路
谁让神童终成庸子
没有了解,不谈规划
助跑线够长,起飞才能无限高
适当“妥协”效果更好
阶梯教育法:n岁孩子不用m法
连轴转的机器磨损快
成长不跳级,把握当下最好
第二章 孩童的大脑和心理,你到底知道多少
急于灌输,不如抓住敏感期
孩童,有一个短暂的叛逆期
本我、自我、超我,错过一个都不是我
思维发育过程:直观、形象、抽象
安全感,是各种能力的地基
0~6岁,运动就是开智
第三章 三分教,教于孩子的敏感期
语言不是教出来的,是用出来的
立规矩,要趁早更要抓巧
秩序敏感期,“任性”管不得
有教无育非“早教”
开放教育能提高孩子的适应性
第四章 无为而学:过早学知识,容易让孩子厌学
孩子的学习方式你得懂
游戏,是改变孩子厌学的好方法
早入学,是男孩的灾难
五岁前的孩子需要用实景教育
“悦”读第一,阅读第二
大方向,小目标
学不会,等一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第五章 一手经验,二手知识;知识要教,经验要等
停下来,分享孩子的探索经验
以结果为本,不如以过程为重
孩子在探索时,别急于告诉孩子答案
忍耐,不急于纠正孩子的不良选择
打架,也是一种尝试
给孩子一个破坏的天空
第六章 孩子的错误、缺点,要看得、忍得、等得
见错就管,日后纠结
成长是一场实验,没有错误,只有教训
你不知道的孩子不认错的心理诱因
不出格,不自觉;不出格,不成人
孩子惹你生气,其实不是故意的
别急着给孩子下定论,要等读懂孩子的心理
把孩子的缺点看成上天的恩惠
第七章 教育孩子,方法比效率更重要
说话,要说能到孩子心窝里的话
个性是宝,保护孩子的个性
站在孩子身后,和孩子一起独立
善用温水煮青蛙原理
为何惩罚不起作用
弥补先天不足
多用延迟满足,允许即刻剥夺
拉长焦距,解读孩子
第八章 无条件养育,删除过多的愿景和追求
成功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当你面对老师的督促,该怎么办
爱,是永远的动力
真懂孩子,无须忍耐
不用现在的价值观衡量孩子的未来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怪诞教育:赢了起跑线,输了人生路
生命没有快捷键,从来都是按部就班。但整个社会的竞争态势过于激烈,就连教育,都打出了“赢在起跑线上”这样极为功利的旗号。成功可以速成,生命似乎也可以催熟。
“赢在起跑线上”教育工程自开创以来,已经有了几十个年头。不说报纸、电视大肆宣传的各类神童,就是名目繁多的早教中心,也是一片繁荣。
蓦然回首,再看当年那些被顶礼膜拜的神童们,人到中年,却鲜有建树。最让人心疼的是,大部分跑赢了开头的孩子却成了异类,被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折磨,苦不堪言,别说继续书写辉煌,就是生存下去,都举步维艰。
早年的天赋异禀、奇才异能、叱咤风云,如今的平庸少能、事事难成、黯然神伤,这种鲜明的对比,叫这些“仲永”们情何以堪!
赢了开头,却断了后路。
真的伤不起!
可是,功利心理一天不消,父母们的催熟工程就一天不淡。如今依然有大把大把的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把孩子送进“赢在起跑线上教育集中营”,真是可悲可叹。
漫漫人生路,何必急一时。催熟的果子,不甜,催熟的孩子,无成。教育工程需要脚踏实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善于等待,敢给孩子输的机会,我们才能迎来最后的赢。
谁让神童终成庸子
抢跑的孩子没有后劲。因为童年时的快乐和自由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的最好方式,而神童在抢跑时,大多都无法享受童年的快乐,也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1974年,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客座教授琼·弗里曼开始了一项对天赋儿童的跟踪调查。他选择了二百多名在数学、美术和音乐等领域有着不凡表现的儿童,建档跟踪。让弗里曼大跌眼镜的是,到今天为止,这些天才儿童有97%已经成了普通人。
在我国的七十年代,也是一个“神童”潮涌的年代。童年时,我经常听广播、电视里面说,谁谁谁,才华出众,几岁就进了XX科大,谁谁谁,智力超群,受到领导接见。
在我小的时候,记得父亲曾经对我说:“瞧瞧人家的孩子……”羡慕嫉妒恨,溢于言表。我很不服气,觉得自己也很不错。我还暗下决心,要奋发图强,让父亲对我刮目相看。
可是不久,我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了,因为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比如,掏鸟蛋、戳电线、吊铁环、打秋千……
这些游戏,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下,被认为是恶劣行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没少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
受到批评后,我也非常难过,觉得自己已经离“神童”越来越远了,我无法在上小学三年级时把微积分研究明白了。
为了能和神童靠齐,我给一个叫齐翔的神童写过一封信。信中,我表达了对他的羡慕,同时也请求他,希望他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成为神童。
很多天以后,我收到了回信,信纸看起来被揉过很多次,已经褶皱不堪,信的一角,还被撕掉了一大块。有一个残破字,看起来特别像“痛”字。
我仔细读了信,发现那的确是一个“痛”字。齐翔告诉我,世界上没有比作“神童”更恐怖的事情了。神童就是一个可怕的面具,让你永远做不了自己。
我一下子就释然了。
我一直和齐翔联络,因为齐翔很喜欢和我聊天,他说,和我聊天,他可以完全放松。
大约是1998年,齐翔上了某电视台的一个教育谈话栏目。在这场谈话中,他一改往日温文尔雅的形象,不再表现让人叹为观止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反而痛斥“神童”教育。
齐翔说:“我有很多困惑,我有很多苦恼,我有很多不解,我不断挣扎,可是我却不敢表现出来,因为我身上有一个神童的‘标签’。”
“我从来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玩耍,我必须要神神叨叨地坐下来,研究诗作,研究数学,研究物理化学,否则,我就不再是‘神童’。”
看了他的故事,你还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吗?你还愿意给他稚嫩的肩上加上很重的负担吗?
即使你的孩子在童年就表现出了天赋异禀,也请你放过他,给他自由发现和探索的快乐,而不要为了开发智能,给他过重的学习负担。
智商高是神童的一个重要标志。可是,人的生理和心理不会因为智商高而发育快。在需要玩乐的童年,就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只会损伤孩子的智商和心智,影响他健康成长。
齐翔在英国有一个伙伴,叫安德鲁。安德鲁6岁时,就能读懂《时间简史》;8岁时,自己谱曲,并一曲成名;9岁时,办了自己的画展。
对于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神童,他将有怎样辉煌的未来,人们都不怀疑。可是齐翔告诉我,直到现在,安德鲁还是一事无成,穷困潦倒。
事情是这样的:
安德鲁的母亲为了让他到伦敦大学学院学习,强迫他放弃了音乐和美术,专心学起了科学。
可是让人震惊的是,安德鲁在大学期间,居然没有通过数学这门必修课,而且补考之后,还是没有通过。
安德鲁没有获得学位就离开了学校。
万分沮丧的安德鲁只好靠绘画为生,可惜,他的画作入不了画院派的法眼,无奈只好自辟蹊径,只是人们欣赏不了他的画,最后,他自己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安德鲁说:“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我不知道我要干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的人生到底有什么价值。”
孩子的自我成长极其重要。如此聪明的孩子,都因为没有找到自我而失去了人生的方向,那普通孩子的灾难,就更可以想象。所以,我不得不强调,在孩子开始学习各项知识之前,父母更应该帮他建立自我。
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如果把教育早早放在发展各方面的技能上而忽略了这两个项目的培养,就是本末倒置,耽误孩子的成长。
齐翔告诉我,和他同一个时期的著名“全国第一神童”宁铂,在2003年落发出家。
齐翔说:“宁铂算是聪明,终于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或者说,找到能想明白事情的地方了。”他接着愤愤地说:“我当年是怎样的战战兢兢,是怎样的孤立无援,谁能理解?就因为我是神童,就把我置于这样一个境地,太不公平了。”
我想,齐翔的痛苦,别人不知道,宁铂却一定知道。
童年,应该是建立安全感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成为神童,就意味着要一个人独自去闯世界,要一个人面对所有的问题。这样孩子缺乏有安全感,很难健全发展,而且他们还会变得激愤,心理失衡。
太多太多“伤仲永”的故事让我们心痛,也让我们警醒。童年,应该是享受玩乐的时候,童年,应该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只有在轻松的玩乐中自主发展,在时间沉淀下滋润心灵锻炼身体的孩子,才有寻找成功的能力,才能有一个美好而幸福的未来。
成墨初老师的教育秘籍:
1.永远不要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神童。
2.如果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敢于面对,冷静面对。开头的输,不为输,最后的赢,才是赢。
3.学会等待,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没有了解,不谈规划
所有关于孩子的规划,都应该以孩子为本。因为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想要让孩子成为人才,先不要逼着他学习技能,家长先要了解他。
我做教育到今天,虽然已经能为家长解惑,但我还是不敢说,我的哪一套教育方案是完全对的。因为,所谓的对,必须是对适合的孩子。所有的教育,必须以孩子为本。
可我发现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讲效率的父母,往往在孩子还没有出生时,就已经为孩子做好了几个“五年规划”。
妻子的同事小美,一直痛恨自己小时候接受的教育不够格。在孩子出生之前,她就已经憋足了劲,想要在孩子的教育上大展身手。
小美有一个著名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早教和幼儿园的阶段。第二个五年规划,是“小学阶段”,以此类推。
每一个小美的同事都有这样一份五年计划的电子文件。小美想让同事们给出一些意见,当然,更主要的是获得表扬。她也的确获得了很多赞誉。
我看过这份电子文件,是采用表格的形式阐述的。在这份表格里,时间已经被精细到了分钟,比如,两岁三个月的第一天的第七个小时,即早晨七点——
这个时间点,是孩子开始学习认字的时间点。
我大为惊叹,妻子笑了,说:“虽然时间过于具体,但是这样提前规划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是我们学会计的人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你们,不懂!”
我没有理会妻子的嘲讽,一本正经地对她说:“什么都可以提前准备好,唯独对孩子教什么,这个无法提前准备。”
“为什么?”
“因为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在学习——听、看、感觉,然后思维。在所有感官调动的过程中,他完成对自己的认识,然后才开始探索世界。如果在两岁三个月就开始教孩子认字,只会打破了孩子学习的方式,让孩子失去对自我的认识机会。”
看了小美的故事,你还想提前为你的孩子做人生规划吗?
其实,与其过早对孩子的人生进行规划,不如先学学幼儿发展心理学,了解孩子的生命发展规律。在孩子的幼年阶段,有一套自动的学习机制,按照成人经验来规划,会打乱这套机制。
有一个夏天,一位家长,带着一个草编的蝈蝈笼,敲开了我家的房门。
看到他的装扮我不由得一愣。只见他上穿一件深蓝西装,下套一件天蓝色运动裤。在敞开的西装里,是一条长长的摇晃着的红色花纹领带。显得既土,又滑稽。
这个人看我打量他,笑了,说:“您看我这身打扮,肯定说我没品,对不?”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就问他找谁。
他笑了,抚了抚眼镜。我发现,他戴的眼镜,居然是七八十年代那种标准的金丝眼镜,就是有学问的人才戴的那种眼镜。
他说:“成老师,我其实今天是来和您讨论一个教育问题的,不知道您能否让我进家门?”
我当然没说的,请他到屋里坐。
这个人坐下后,对我说:“成老师,不瞒您说,我在进您家门之前,已经敲过好几个搞教育的人的家门了。可是他们一看我这身装束,马上就让我走人。”
“其实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您的意图,您是想和我讨论什么问题?”我委婉地说。
“很简单,我就是想要知道,我是不是应该教孩子早点认清社会。比如,社会的黑暗、不公平,尤其是学校的黑暗。我们女儿刚上幼儿园,她的老师就喜欢收礼。”
我恍然大悟,说:“您认为现在的人都以貌取人,所以故意打扮成这样,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不接受您。然后您就决定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黑暗的?”
“没错,没错。”
“告诉孩子社会现实是没有错的。但是我刚听您说,您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您确定跟她说这些,她能懂吗?”
“能懂,今早,她还说,要给老师准备红包,这样,老师就可以多爱她。”
“您错了!她这样说只是一个本能反应。六岁以前的孩子,思维方式都是直观和形象的,您让她进行抽象思维,她根本就完成不了。而且,这个时候的孩子,都处在自我认识的阶段。如果您在这个阶段告诉孩子社会的黑暗,那么孩子就会压抑自我,产生恐惧心理。”
“不太懂。”
“就像盖房打地基一样,地基还没有牢固,您想要在上面建一层楼都危险。如果地基牢固了,您在上面建十几层,都没有问题。六岁前,孩子正在发展自我,不要让她过多地去了解黑暗。”
社会的确有这样那样的不公平,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幸福,我们的确应提前为孩子做各种社会现象预报,但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来进行。
六岁以前的孩子接触过多的负面社会信息,只能滋长他的消极心理,所以此时不宜。
孩子在发展心智时,首先要分清我和他,然后才能知道本我,他我,群我(这些知识后面有具体介绍)。如果孩子没有分清“我”时,就给他讲解社会,那只会毁掉孩子。
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乐器行。他说,每个寒假和暑假,他的乐器行里都会有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乐器。
朋友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他把生活都当成了一种音乐。在和这些家长聊天的时候,他也是本着一种音乐精神,和他们大谈音乐的美,对孩子教育的好处。
让他难过的是,大多数家长都无法理解音乐的美。他们信奉的是对孩子的“教育”。
据说有一位家长,一进门就对朋友说:“给我找一架最好的钢琴。我的女儿已经开始走路了,我必须要让她先学会弹钢琴,修炼最好的贵族气质。”
朋友好心劝他,让他等等孩子,希望他能给孩子爱上钢琴的时间和机会。
那位家长很生气,说:“你懂什么?一个卖乐器的!女孩要富养,懂不?音乐素养,那是必须的。钢琴,也是必须的。”
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你会不会像这位家长一样,给孩子购买学习工具,只是为了粉饰他?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听我一句劝。你的粉饰,只会封锁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
音乐的教育功能已经有目共睹,是不可或缺的。可是音乐的最大功能,是让孩子愉悦。如果孩子还没有产生愉悦时,就给他一个艰巨的音乐任务,那只能适得其反。
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孩子。不论是教育的理念、教育思维、教育方法,还是教育工具,都必须是适合孩子的。即,所有的教育规划,都必须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建立在等待孩子发展好自我的基础上。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参与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不必什么都等着父母安排。
成墨初老师的教育秘籍:
1.不要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过早为孩子设计人生。把孩子的人生交给孩子,意味着,等待孩子长大,学会自己设计自己的人生。
2.父母需要教孩子的,只是设计方法,而不是设计内容。
3.不要让孩子被各种早教方法绑架。不管孩子学什么,不要逼着孩子出成绩,孩子自得其乐为最好。
助跑线够长,起飞才能无限高
没有积累,就没有发展,没有沉淀,就没有沸腾。因此,不要急于让孩子成功成名,要耐得住寂寞,给孩子一段长的助跑线。
天鹅在飞向蓝天之前,必须要在水面上滑翔一段。如果水路短,天鹅就难以展翅。在不断地滑翔展翅的过程中失败,天鹅就会失去飞翔的能力。孩子也一样,如果过早让孩子展翅,孩子没有得到充分的积累,那么就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对人生有一种无助感。
桐桐六岁时,有一天我带她坐公共汽车去动物园玩。
刚上车时,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喊桐桐:“姐姐,姐姐,你跟我一起坐吧,这是乘务员阿姨刚给我找的座位。”
桐桐摸了摸女孩的脸蛋,小大人一样地说:“乖,真像个小公主,姐姐不累,不坐,你自己坐吧,谢谢你了。”
小女孩高兴地笑了,对桐桐说:“我也要谢谢乘务员阿姨,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乘务员。”
女孩的话音刚落,她身边的一个妇人,看起来像是她的母亲,就嘟囔了一句:“只有没出息的人,才要做乘务员。”
桐桐纠正道:“阿姨,你错了,做乘务员,可不是没有出息。”
女孩的母亲笑了,看了我一眼,说:“小孩子,懂什么。”
我忍不住了,说:“千万可别这么想,有一个做乘务员的理想,并不表示孩子没有出息。”
女孩的母亲有些恼了,嘟囔了一句:“都什么人啊,这么大了,还这么没出息。”
“当科学家,这个理想倒是很好,可是这么小的孩子,她懂什么叫科学家吗?”
女孩的母亲沉默了。
理想,也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逼着孩子早树立远大理想,只会让理想失去它原有的动力。
你发现没有?成人的理想,几乎算不上理想,只是一个赤裸裸的欲望目标。
你想过什么叫理想吗?
虽然理想和梦想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可我认为,孩子的理想,就是一种憧憬,是对未来的一种自我期望。所以——
不要用成人的经验衡量孩子的理想。因为即使是看起来最没出息的理想,也是孩子对生活的一种憧憬,并不表示孩子会降低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会不断修正自己的理想,直到这个理想符合他的自我价值需求。
朋友镇明出身医药世家,但是由于高考失利,没能考上医科大学,上了一个金融专科院校。镇明很高兴,终于摆脱了父母的束缚。
大学生活显得无聊而枯燥,唯一的亮点,居然是他小试身手,治愈了几例不大不小的病症。一时间,镇明声名鹊起,求医问药的络绎不绝。
镇明很是得意。回家后,镇明就管爸爸要一些祖传秘方,并说,自己当下就能扬名立万。
镇明的爸爸听后,马上沉下脸来,说:“就你那三脚猫功夫,怎么能上手给人治病。我警告你,在没有深入学习之前,不得给人治病。”
镇明的母亲不以为然,还暗暗夸赞儿子能干。
在母亲的鼓励下,镇明在宿舍里开起了小型诊所。他很谨慎,只治疗一些简单的病症。因此,在学校里,还算平安,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毕业后,镇明马上背着父亲,和母亲一起,在离家不远的一个村镇开了一间诊所。可是开门的头一个月,就出事了。
镇明为一个18岁的姑娘听诊时,发现她胸骨左缘第3至4肋间有Ⅲ至IV级收缩期杂音,于是,他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还给她用了药。
谁知女孩回家后就休克了,当女孩的家人抬着她来到医院后,镇明一下子傻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给父亲打电话。
镇明的父亲差点气炸肺,但是他一边非常冷静地指挥镇明做一些检查,一边飞速赶到现场。幸亏父亲来得及时,女孩才脱离危险。
女孩平安离开后,镇明的父亲狠狠把他的母亲训了一顿,他说:“咱的孩子咱不知道吗?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训练,你怎么就敢让他来这里开诊所?”
母亲小声说:“我看他在学校里干得挺好的。”
父亲这才知道镇明在学校里也开过诊所,更是火冒三丈,他大喝道:“不会走,就想跑,你是不想活了吗?”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各方面都表现得特别好,你可千万不要得意,你需时时清楚,赢在开头,不是好事,只有笑到最后,才算成功。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偶尔遇到一些能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就会以为自己成功了,于是就会停留下来,不停显示这种“成功”。作为父母,一定要能保持清醒,真正的成功,必须靠不断的积累。
平安是他们家的小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说,就连学习,旁边也有不少助手。
平安的妈妈是一个相当宽容的妈妈,她常对平安说:“以我家的条件,你即使学习不好,将来也会有一个好前途。所以,你不用太累,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好了。”
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平安的成绩一直是中下等,但他一点也不急。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为了学习愁眉苦脸,他还觉得不可思议。
到高中了,平安的父母一改往日的强调,开始催促平安了。他们说:“平安啊,如果你能依靠你自己,考上一所好大学,那么你将来的路就会更好走一些。”
平安信誓旦旦道:“放心吧,我不依赖你们,我要自己学。”
说是这样说,可是平安的学习惰性已经养成,一遇到困难,他就退缩,没有一点奋斗的激情。
虽然平安也觉得愧疚,但是一想到未来也没有什么好忧愁的,他就放下心来。
平安没有考上大学,回家后,他继承了父亲的企业。可是进入公司,平安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太浅薄,根本就没有能力支撑起整个企业。
不过,此时平安已经毫无退路,他必须要选择承担。因为父亲已经渐渐衰老,而平安的周围,却有很多精英对他的企业虎视眈眈。
有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平安是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的。不过十年之后,当平安真正从父亲手中继承了企业时,他已经信心满满。
从平安的故事里,我们又得到什么启示呢?
平安走了一个弯路,在少年时,父母不给他压力,但这压力,在成年以后,却以十倍百倍的力量卷土而来,使他的奋斗之路变得格外艰辛,也格外漫长。
我们的确可以给孩子一个很长的助跑线,但太长了,同样是问题。小孩子不应该有太大的压力,但适当的压力还是必要的。一个一直没有压力的孩子,长大之后的压力必然会格外多。所以,给孩子的助跑线到底留多长,父母们一定要仔细斟酌。
浮躁的年代,很容易滋生“出名要趁早”的思想。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屡屡出现一些早飞的现象,孩子还没有学会跑,家长就想让孩子去飞。当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准备好时,就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和追求目标,只会让孩子不断碰壁,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奋斗激情。
成墨初老师的教育秘籍:
1.对于孩子的任何想法,都不要嘲笑、讥讽、纠正,哪怕是错的。只要能永远欣赏和鼓励他,他就会从错到对,从幼稚到成熟。
2.过早成功的孩子,父母要警惕,这样的孩子一般抗挫性差,还会因骄傲封锁自我成长的空间。
3.儿时不优秀的孩子,父母要有些耐心,能容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欣赏的目光,就是孩子起航的动力。
适当“妥协”效果更好
孩子需要教育,也需要尊重,管教孩子不能武断,要运用智慧。很多时候,不用管教得那么严格,孩子反而会更好。
前段时间,我去一所家长学校演讲,演讲完毕之后,家长各自散去,可是一位家长却走到我面前,欲言又止。我请他坐下,端给他一杯水,让他和我说说遇到什么问题。
“成老师,我的儿子明年就要升高中了,他的成绩不好,如果这一年再不好好努力,就真是没希望了。”
“你所说的希望是指什么?”
“当然是升入重点高中啊,那样,才能三年后考上重点大学啊。”
我点了点头,让他继续说下去。
“我怕他考不好,就给他请了家教,帮他补习功课,可是,孩子不但不领情,还说我和他妈妈不理解他。其实,是他不理解我们父母啊。他喜欢体育,回家后只要有体育节目,他就想看,我为了让他安心学习,把有线撤了。没想到,不让他看电视,他又迷上了电脑……”
他抬起头,说:“成老师你说,我对他管得严点,时时监督和提醒他,还不是为了他好啊!”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可是,你这样严格要求,有效果吗?”
他摇摇头,说:“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我拿他没办法。他对我和他妈妈,就像对待敌人一样。”
“既然你也知道这样没效果,为什么还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呢?”我问。
“我也是没办法啊,现在社会竞争那么厉害,孩子自己不努力,我们做父母的再不给孩子加把劲,那孩子考学真是没希望了。有时候,对孩子要求严格,也是为了他好。可孩子总理解不了。”他说。
“你对孩子要求严格,孩子反而会觉得束缚,觉得没有成长的自由和空间,心情不好,学习成绩自然也上不去。你不对孩子严加管教,孩子会觉得你理解他,心理上对你存在感激之情,也就会好好学习和加强自我管理了。”我对他说道。
“成老师,您说的有些道理。可能孩子现在就是像你说的那样,根本不理会我的管教。我怎么没想到这个问题啊。谢谢你,成老师。我回家就试试,不管他那么严格了。”
其实,你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才会对孩子要求严格,可是孩子年龄小,他们只清楚自己的哪些权利被你剥夺了,而不会理解你的苦心。
那你就做些“妥协”,放宽对孩子的要求,你也许会发现,缺少了你的严格管教,孩子也能成长得很好,甚至比你期待的还要好。
我的朋友李哥,以前不给孩子一点玩的时间,总是看着儿子小东学习,而孩子的成绩却一直没有提高。
后来,在我的建议下,他改变了教子方式。他对孩子说:“每天放学后,只要你先把当天的作业完成,再把学过的内容弄懂,剩下的时间做什么由你自己决定。”
小东一听,高兴地跳起来说:“爸爸,你怎么不早说。”
但是,李哥并没有给孩子真正的自由,每天还是检查小东的作业,进行测试,过关了才会放小东出去玩。否则,小东还只能继续学习。
这样过去了半学期,小东的成绩照旧。
我了解到情况之后,告诉李哥说:“既然你给了孩子自由,就要做到真正放手,让他自己监督自己,这样才会有效果,他半信半疑地按照我所说的去做了。
半年以后,小东不仅能主动学习了,而且学习效率很高,成绩进步多了,人也变得开朗、活泼了许多。
父母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多留给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有可能会做得更好。
你可能也给了孩子独立的空间,给过孩子自由的时间,但你是否没敲门就走进孩子的房间,在孩子拥有的自由时间内有意无意地多次干扰?我想,你可能做过类似的事情。
但我要说,你给了孩子独立的空间与时间,要落到实处,要做到真正放手,还给孩子自由。
说到让孩子自由成长,我不由得想起之前来咨询的一位爸爸。他进门的时候,我都能明显感觉到他情绪的失落,以及透露出的焦急。
“成老师,我家孩子明年要参加中考,他的成绩在班上并不是很理想,所以他的班主任建议他今年参加个体育特长班。”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顿了顿,期待我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我没有,我想让他继续说下去。
“我和妻子都不想他学体育,要知道,我和妻子当年都是学校里的高材生。如果别人知道,我的孩子是靠特长降分升入高中的,那我脸上多没面子啊。”说完,自己还摇头说,“不行不行。”
“那孩子的意见呢?”
“孩子同意老师的提议。可是我的心里过不了那道坎。”他补充道。
“你不让孩子练习特长,孩子仅靠文化分可以考上高中吗?”我反问他,“孩子考不上高中,那你会觉得有面子吗?”
“你不该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面子,让孩子去做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你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也应该照顾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因为人生毕竟是他自己的。”
这位爸爸似乎也想通了,临走的时候说不再限制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决定吧。后来,听说他的孩子以特长生第一名的成绩升入了本市最好的高中。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越来越独立,想拥有自由的心理也会更加强烈。虽然孩子还小,很多事情需要你去引导,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有权利剥夺孩子的自由。
尊重孩子的意见,有事情与孩子多商量,还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才会拥有更多的快乐,把事情做得更好。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自己的,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能够靠自己的力量突然“开窍”,也是件美妙的事情。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需要父母醍醐灌顶,一个不能自己做决定的孩子,也就难以对自己负责。即使孩子的决定是错误的,那也是对他们的教育,从中,孩子能清楚地学习到什么是对的,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做。
成墨初老师的教育秘籍:
1.父母不用整天教育孩子,可以让孩子对知识产生兴趣。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有目的性地进行提问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引起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从而唤起孩子自我成长的意识。
2.自我教育的技巧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有力武器。如果孩子不懂得如何学习,那么即使他对外界事物感兴趣,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3.现在的孩子多少都有点依赖心理,不想自己学习,总希望有人能够直接给出答案。这样的懒惰思想,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父母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健康的思想,给他们顿悟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