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西服装史

書城自編碼: 245989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华梅 要彬
國際書號(ISBN): 9787518007196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6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新能源材料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66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服装史 》
+

NT$ 584
《 西洋服装史(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NT$ 283
《 西方服装文化解读 》
編輯推薦:
《中西服装史》从人类共有的服装起源以及基本相同的演化轨迹展开,再结合中西文化风格形成以后的现实,分别叙述其服装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互为影响的结果,最终形成国际化态势。以各时代中西服装发展标志期确立的九章,重点介绍了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有代表性服装,皆在理清人类文化历程的演进和不同民族独有的创作思维与艺术风格。由于涵盖面太大,而教材本身又有局限,故而只能择其重中之重。本书采用的中西并列方式,有助于进行同期比较,符合全球化理念需求。
內容簡介:
《中西服装史》从人类共有的服装起源以及基本相同的演化轨迹展开,结合中西文化风格形成以后的现实,采用中西并列方式,分别叙述其服装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互为影响的结果,重点介绍了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代表性服装,旨在厘清人类服装文化历程的演进和不同民族独有的服装创作思维与艺术风格,有助于进行同期比较,符合全球化理念需求。
關於作者:
华梅,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华梅服饰文化学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原院长。1983年起从事中国服装史教学,1994年创建服饰文化学新学科。至今出版专著56部,代表著作有《人类服饰文化学》《服饰与中国文化》《中国服装史》《华梅看世界服饰——古韵意大利》《新中国60年服饰路》等。多部著作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日文、韩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在国外发行。先后应邀为日本奈良国立女子大学、法国里昂国立时装设计大学、巴黎法兰西时装学院、新西兰服装设计研究院、泰国蓝实大学等讲授中国服饰文化。主持三项国家级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项目,主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西服装史》。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服装起源成因
第一节 人类起源学说与服装成因推论
第二节 人类起源传说与服装成因思考
一、 女娲造人与服装成因的关系
二、 雅典娜披戴盔甲与服装成因的关系
三、 佛洛夏羽衣与服装成因的关系
第三节 人类起源考古与服装成因推断
一、 岩画猎舞与服装成因的关系
二、 出土饰物与服装成因的关系
第四节 当代服装考证与服装成因定论
第二章 服装育成时代
第一节 草裙时期
一、 《旧约全书》中的草裙踪迹
二、 《楚辞》中的草裙影像
第二节 兽皮披时期
第三节 织物装时期
一、 埃及、中国等地的葛、麻织物
二、 南土耳其等地的毛织物
三、 中国的蚕丝织物
四、 早期织物装款式剪影
五、 早期佩饰的人为加工
第三章 服装成形时代
第一节 服装形态
第二节 服装类型
一、 贯口式服装
二、 大围巾式服装
三、 上下配套式服装
四、 首服与足服
五、 佩饰与假发
第四章 服装定制时代
第一节 中国周代的冠服制度
一、 服装制度产生的条件与依据
二、 天子公卿冕服形制
三、 王后贵妇礼服规定
第二节 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
第三节 地中海一带的等级服装
一、 国王及重臣服装
二、 王后及贵妇服装
第五章 服装交会时代
第一节 中国秦汉服装
一、 男子袍服与冠履
二、 女子深衣与襦裙
三、 军戎服装
四、 服装色彩与质料特色
第二节 中国魏晋南北朝服装
一、 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二、 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三、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
四、 服装质料、纹样及色彩
第三节 拜占庭与丝绸衣料
第四节 波斯铠甲的东传
第六章 服装互进时代
第一节 中国隋唐服装
一、 男子圆领袍衫与幞头
二、 女子冠服与妆饰
三、 军戎服装
第二节 中国宋辽金元服装
一、 宋——汉族服装特色
二、 辽——契丹族服装特色
三、 金——女真族服装特色
四、 元——蒙古族服装特色
第三节 拜占庭与西欧战服时尚
一、 紧身衣与斗篷
二、 腿部装束
第四节 华丽倾向与北欧服装
第五节 十字军东征的积极作用
一、 骑士装对常服的影响
二、 东西方服装的必然融合
第六节 哥特式风格在服装上的体现
第七章 服装更新时代
第一节 中国明代服装
一、 男子官服与民服
二、 女子冠服与便服
第二节 文艺复兴与服装更新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早期服装
一、 意大利服装
二、 法国服装
三、 勃艮第公国与佛兰的公国服装
四、 德国服装
五、 英国服装
六、 西班牙服装
第四节 文艺复兴盛期服装
一、 男子服装
二、 女子服装
第八章 服装风格化时代
第一节 中国清代服装
一、 男子官服与民服
二、 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
第二节 服装上的巴洛克风格
一、 男服上的巴洛克风格
二、 女服上的巴洛克风格
第三节 服装上的洛可可风格
一、 男服上的洛可可风格
二、 女服上的洛可可风格
第九章 服装完善化时代
第一节 中国汉族服装
一、 男子长袍与西装
二、 女子袄裙与旗袍
第二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服装
一、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民族服装
二、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服装
三、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服装
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服装
五、 甘肃省与青海省民族服装
六、 西藏自治区民族服装
七、 四川省与贵州省民族服装
八、 云南省民族服装
九、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服装
十、 福建、广东、台湾、湖南等省民族服装
第三节 工业革命与西方服装改革
一、 男子服装
二、 女子服装
第四节 西方各民族服装特色
一、 埃及人服装
二、 波斯人服装
三、 苏格兰人服装
四、 爱尔兰人服装
五、 英格兰人服装
六、 法兰西人服装
七、 奥地利人服装
八、 荷兰人服装
九、 西班牙人服装
十、 意大利人服装
十一、 德意志人服装
十二、 丹麦人服装
第十章 服装国际化时代
第一节 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服装
一、 列宁服与花布棉袄
二、 全民着军便服
三、 时装的涌入与多元
第二节 21世纪初期的中国服装
第三节 西方时装潮流
第四节 时装主要流派与风格
一、 超现实主义派
二、 立体派
三、 古典派
四、 浪漫派
五、 构成派
六、 后现代派
七、 嬉皮士风格
八、 雅皮士风格
九、 朋克风格
十、 中性风格
十一、 解构主义风格
十二、 戎装风格
十三、 波西米亚风格
十四、 混搭风格
第五节 时装设计大师
第六节 时装设计中心
一、 巴黎
二、 纽约
三、 米兰
四、 伦敦
內容試閱
第四章 服装定制时代
本书的定制之“制”,特指有关着装的惯制与服装制度。
服装史上的惯制,指人们在经过服装创作摸索一段时期以后达到服装成形,而成形以后,又逐渐形成一套在各区域、各层次约定俗成的服装穿戴习惯,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国家制度中有服装制度,也就是说,服装形制被规范化,直至形成被政令明文规定的衣冠文物制度,诸如西方国家的“节约法令”,中国周代开始,历代都有对于舆服的规定,以致在“二十五史”中从《后汉书》开始有十部设置《舆服志》专目,以强调车马仪仗和服装制度在国家秩序中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相当于公元前11世纪~前3世纪。中国从商代末年,经西周、春秋、战国、秦而进入西汉。美索不达米亚、亚述王国的版图已由波斯湾延伸到地中海,再向南伸向埃及,处于势力强大期,而后由波斯人取得亚述一大片国土的统治。在欧洲,从丹麦青铜器时代、克里特岛文明鼎盛期、古希腊艺术繁荣期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首都东迁以前。在此期间,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服装已经形成惯制,或被列入国家制度之中,以致形成该区域或文化圈内的服装传统,成为后来多少代人继承的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服装史从这时已经显示出人类在积极地赋予服装全方位的文化表征,而不再单纯地作为穿戴在身上的衣服、佩饰,也不仅仅是民俗仪式中的精神代用品了。服装定制意味着服装与国家制度、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此,服装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息息相关。服装的含意逐渐丰富、深厚了。
第一节 中国周代的服装制度
古老的中国在夏、商、周三代时,正是汉民族文化奠基并走向成熟的时期。这种体制一直延续到汉代并形成规模。其中周代所确定的仪礼,赋予后世以重大影响。
一、服装制度产生的条件与依据
国家政权的确立,需要一种等级制度。当时的统治者希望以此来达到一种稳定的秩序。随着土地所有制的变化,中国在西周时,等级制度已经非常明确。但是,需要以什么来标明并强调这种等级差别呢?于是,注意力集中到服装上来,服装可以起到一种“别上下,辨亲疏”的特殊标志作用,从此,贵贱有差,尊卑有别,上自天子公卿,下及士庶百姓,在衣着上都被规定出一套完整的体制与礼法,任何人不准僭越。
在制定这些服制时,依据什么去创造帝王百官的威严,以对外威慑诸邦、对内规顺百姓呢?如果没有一些可以令当时人信服的依据,是很难起到这种作用的。
首先说,当时人认为黄帝、尧、舜统治天下时,所以天下太平、耕作有序,是因为他们顺乎了天意和民意。黄帝、尧、舜穿着的衣服是上衣下裳,主要是象征乾坤秩序。服饰形制顺从这种意向,社会才不发生纷乱杂错。这种秩序在以后发展为“天道”、“天理”,并延伸到人世间的君臣、父子、夫妇。乾坤显然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秩序的原本模式,也是中国服装制度起源的主要依据。
中国人按照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设计出一系列“合乎天意”的服饰,这些服装被后代长期沿用而且有增有减,一直到民主制诞生,才随着封建制退出历史舞台。
二、天子公卿冕服形制
冕服是服装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从孔子“服周之冕”来看,周代冕服十分规范。从最典型的形制分其服饰种类,即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等。
(一)冕冠
头戴冕冠,是帝王冕服的最大特征,其具体形制,主要是冠顶一块平放的木板。据汉代叔孙通所撰《汉礼器制度》所讲:“周之冕,以木为体,广八寸,长尺六寸,上以玄,下以纁,前后有旒。”这块长方形木板被称之为綖板,上面黑色,下面绛红色。綖前端略圆,后部方正,以隐喻天圆地方。戴起来时,前方略比后面低一寸,以提醒君主俯就之意。
綖板的前后两端,则垂以数条五彩丝线编成的“藻”,藻上穿以数颗玉珠,名为旒。一般为前后各十二旒,但根据礼仪轻重,官职大小,也有九旒、七旒、五旒、三旒之分。每旒多为穿玉珠九颗或十二颗。其中十二旒为最贵,每旒十二颗玉珠,专用于帝王。(图4-1)
綖板之下的冠两侧各有一个小孔,冠戴到发髻上以后,要以笄从一侧小孔穿进,穿过发髻,再从另一侧小孔伸出,以固定冠体,免得歪斜坠落。在玉笄的顶端,结有冠缨,名“纮”,使用时绕过颌以下,再上提固定在笄的另一端。
冠的两侧,再垂下两条丝绳,名“ ”,天子诸侯用五色,人臣则用三色。在 的末端,即耳部附近,各系一颗玉珠,名“瑱”、又名“黈纩”,也有叫“充耳”的,天子用玉,诸侯用石。这种玉珠悬挂于耳边,意在提醒戴冠者不要听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重要意义。
(二)衣裳
冕服多用玄衣而纁裳。
玄衣,指黑颜色的上衣;纁裳,指绛红色的下裙。上衣下裳取之于乾坤。玄衣纁裳意义在于: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黄昏之地。上衣纹饰一般用绘,下裳纹饰一般用绣。绣绘的手法也因纹饰内容不同而有所区别。
《虞书益稷》中记“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即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绣并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其含义是:绣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之意;绣山形,取其稳重之势;绣龙形,取其应变之能;绣华虫雉鸟,取其文丽之容;绣绘宗彝,取其忠孝之道;绣藻,取其洁净之本;绣火,取其光明之源;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之恩;绣黼斧形,取其决断之气;绣黻亚形或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辨之思。以上纹饰被称之为十二章,除帝王在隆重场合穿着以外,其他可以根据级别、场合而相应递减。(图4-2)
腰间束带,带下佩一块长方形皮子,被称为“芾”,或“蔽膝”。蔽膝初为遮护生殖部位,后来演变为礼服的组成部分,纯为保持贵者的尊严了。
(三)舄屦
《周礼天官屦人》云“掌王及后之服屦为赤舄、黑舄、赤缱、黄缱、青句、素屦、葛屦”。着冕服,足登赤舄,诸侯与王同用赤舄。三等之中,赤舄为上,下为白、黑。王后着舄,以玄、青、赤为三等顺序。舄用丝绸作面,木为底。《古今註》讲:“舄,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似为复底。屦为单底,夏用葛麻,冬用兽皮,适于平时穿用,也可配上特定鞠衣供王后嫔妃在祭先蚕仪式上专用,屦色往往与裳色相同。
三、王后贵妇礼服规定
《周礼天官内司服》中称:“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这说明,周代不仅有掌管帝王服饰的“司服”官职,而且还有专管王后服饰的内司服。一般来说,与之相配的还有大带、蔽膝及黑舄。鞠衣,在后妃贵妇中穿着十分普遍。每年三月,王后要亲自出面主持祭先蚕的仪式,届时即穿鞠衣。各地的命妇出来祭祀先蚕时,也穿鞠衣。九嫔、卿妻还可穿着它用于朝会。鞠衣为黄绿色,其色如初生的桑叶。穿着时,配套的蔽膝、大带、袜、舄等均随衣色。
周代礼服名目繁多,除衮冕之外,还有几种冕服各有特定场合,并有弁服、深衣、袍、裘及副笄六珈等。冕服制度经西周大备以来,历代帝王有增有减,直至与封建王朝一起消亡。
第二节 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一带较发达地区涌现出一大批有才之士,在思想、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学上造诣极深。各学派坚持自家理论,竞相争鸣,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及法家、阴阳家、名家、农家、纵横家、兵家、杂家等诸学派,其论著中有大量篇幅涉及服装美学思想。儒家提倡 “文质彬彬”。道家提出“被褐怀玉”。墨家提倡“节用”、“尚用”。属于儒家学派,但已兼受道家、法家影响的苟况强调:“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镂皆有等差。”法家韩非子则在否定天命鬼神的同时,提倡服装要“崇尚自然,反对修饰”。《淮南子览冥训》载“晚世之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论争纷纭,各国自治的特殊时期的真实情况。
深衣是春秋战国时盛行的一种特色服式。《五经正义》中记:“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具体形制,其说不一,但可归纳为几点,如“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扎。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为一体。因而上身合体,下裳宽广,长至足踝或长曳及地。,一时男女、文武、贵贱皆穿。《礼记》中专有《深衣》一篇,详细记述了深衣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深衣多以麻布裁制,腰束丝带称大带或绅带。后受游牧民族影响才以革带配带钩。带钩长者盈尺,短者寸许,有石、骨、木、金、玉、铜、铁等质,贵者雕镂镶嵌花纹。是当时颇具特色的重要工艺品。《史记》载:“满堂之坐,视钩各异。”已显示出这种佩饰的普遍性和工艺装饰的独具匠心。(图4-3)(图4-4)
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胡人,是当时中原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贬称,但在讲史时,必须尊重历史。所谓胡服,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赵国第六个国君赵武灵王是一个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个社会改革家。他看到赵国军队的武器虽然比胡人优良,但大多数是步兵与兵车混合编制的队伍,加以官兵都是身穿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而灵活迅速的骑兵却很少,于是想用胡服,学骑射。《史记赵世家》记,赵武灵王与臣商议:“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肥义曰:“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于是下令:“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后仍有反对者,王斥之:“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于是坚持“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果然使赵国很快强大起来,随之,胡服的款式及穿着方式对汉族兵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都出土的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纹壶上,即以简约的形式,勾画出中原武士短衣紧裤披挂利落的具体形象。从军服影响到民服,这种服装成为战国时期的典型服式。(图4-5)
第三节 地中海一带的等级服装
环绕在地中海的国家,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领先地位,其中尤以埃及国家的帝制成熟最早。因此,就服装来讲,作为等级区分的标志体现,依然首推埃及。埃及远在服装史的服装定制时代前大约两千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象征权力的高冠。自此以后,古波斯的王冠和诸王后的饰件等等,都体现了这种等级服装在各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它特别集中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大量出现,证明了服装定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带有一定的客观印迹。
一、国王及重臣服装
据传,第一个统一上下埃及的人叫纳尔莫,他有权享用两顶王冠,那就是上埃及的白色高大的王冠,外形很像一个立柱;下埃及的红色平顶柳条编织的王冠,冠顶后侧向上突起,也呈细高的立柱形。
从被认定纳尔莫的画面服装形象来看,这个身居国王地位的人衣服与百姓相差无几,也是以布料缠身,腰下部类似胯裙形式。但是他身上系扎的腰带却是带有明显的王服特征。腰带有四条念珠连缀的下垂装饰,每条垂饰上端有一个带角的人头,这是埃及女神海瑟的象征。纳尔莫腰后侧方还垂吊着一条雄狮的尾巴,一直拖到足踝部。最初它显示着王者的杰出才能和本领,自纳尔莫以后历代王朝的君王,无不佩戴这种雄狮长尾,以作为最高级权力的特有标志。
纳尔莫由于佩戴两种王冠以出现完美结合形式,被称为“神灵的化身”。神圣的伏拉斯神安详地立在国王王冠的正前方,成为国王掌握生杀大权的象征,也是为国王自身驱邪除恶的守护神。当时的国王被看做是埃及霍鲁斯神的儿子,后来又被当作埃及太阳神大拉的儿子。因此,历代国王都被认为是诸神中的一位。只有国王才有特权佩戴诸神形象的装饰。在这些装饰中,有代表埃及神阿门的两根直竖的羽毛;有代表埃及主神奥希雷斯的卷曲了的鸵鸟羽毛;有代表科纳姆神的公羊角;有代表太阳神大拉的红色圆球面。所有装饰这些诸神形象的王冠,后来都被人们称为“诸神的桂冠”。(图4-6)
帝国时期的国王,有时穿着专门的蓝色铠甲临朝登殿,以向众人显示国王的威严和权势。蓝色的铠甲里面,穿着羽毛式胯裙或类同其他王室成员的较长裙衣。几条索带由前身衣襟中伸出来,在腰间缠上几周,最后牢牢地系在身前。这些索带光泽耀眼,装饰华丽,上面有打褶的皱纹,好像神圣的雄鹰极力张开双翼,在保佑国王天下无敌。不仅这样,国王整体着装形象中还有其他代表权力象征的随件,如曲柄手杖和梿枷等象征着他对耕田者的统辖。(图4-7)
在人们发现的克里特岛的壁画中,有一位被认定是国王的着装形象,格外引人注意。国王的彩虹色石英王冠上,插着三片羽毛,分别为红玫瑰色、紫色和蓝色。较大的一串项链镶有百合花式的花纹。红、白两色的腰带上方有一个很粗的蓝色卷套。他的胯裙很小,一部分呈切开状态,后侧则露出长长的一条饰带。
著名的历史人物——罗马恺撒大帝,从称帝为王开始,一直穿着一种款式的长袍。以致这种虽属人民大众普遍穿用的基本服式,却一度成为名副其实的帝王服装了。它满身都是宽褶,自然地产生出一行行很深的凹沟,腰间饰有一个被称为“安博”的荷包袋,双肩饰有层层叠起的凸露皱褶。只有帝王才有权穿用紫色的宽松长袍。这种泰雅紫,不仅是最奢华的颜色,同时也是各种艳丽色彩之首,因而无疑成为帝王服装的主要色调。
帝王穿用的紫色宽松长袍,到底是采用什么纤维织成的呢?经欧洲服装史论家推断,是用最细腻、最轻软的羊毛制成的,或是用羊毛和丝混纺的面料做成的。人们认为后者的可能性较小。羊毛和丝在当时是很少在一起混合纺纱或混织的,因为这两种动物纤维的性质 长度、弹性、缩水率并不容易一致。可信的是外袍表面布满了金丝刺绣,这在刺绣服装已经出现的当时当地,作为至尊至贵者外衣还是很自然的。
国王之外的王室或贵族的其他成员,可以穿用紫色镶边的白色外袍。如果普通人想穿着这种标志特殊身份等级的紫边白袍,那除非要争做元老院的议员或其他高级官员,否则根本不能获得穿用的权力。而罗马的平民百姓只能穿白色外袍。后来白袍就成了罗马普通百姓的标志了。
罗马帝国的皇帝,大都有华丽的王冠,而且王冠上大都饰有金质的月桂树叶拼制的花环。尼禄大帝的王冠,是一顶金光闪闪的珠宝桂冠,庄重豪华。他认为只有这样,他的王冠才可以和太阳同放光芒,共发异彩,以此达到他可以和日月争辉的理想。海利欧格巴拉斯大帝是第一个佩戴珍珠王冠的人。他戴着一顶镶有三串珍珠的环形桂冠,每一串珍珠都由一块宝石连接固定于正前方。蒂欧克莱娄大帝的王冠,镶有一个宽宽的金箍,金箍上再镶上无数的珍珠宝石。这个王冠竟成为后来很多王冠的参照模式。
二、王后及贵妇服装
在埃及中期王国时,标志王后权威的头饰是一只兀鹫的形象。兀鹫被塑造得安详端庄,双翼展开垂下,紧紧地护卫着王后的头部,并一直贴到前胸。尾羽略短,平行并向上翘。相传,王后的兀鹫头饰是国王外出时对王后的神灵保佑,也是远离家门的丈夫赐给妻子的护身符。(图4-8)
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收藏的阿莫斯诺佛雷特利王后的雕像,为我们研究西方服装提供了资料。阿莫斯诺佛雷特利是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一位王后。她的服装表面有鳞状图案,看上去很像是层层叠叠的羽毛布料。是将羽毛贴附在布料之外呢?还是用布料做成的羽毛流苏效果?目前还难以做出准确的推断。尽管这样,王后着装形象还是能够震撼后人的,那居于王后衣装腹部中央的母狮头像,圆圆的护肩和宽松的臂饰使得她异常绚丽多彩而又威武不凡。
罗马帝国时期的王后和贵妇等级服装,主要不在衣服,而在饰件。罗马贵族妇女的饰品极尽奢华。罗马人在征服了许多地区和民族以后,将掠夺来的财富大量投入到制作佩饰品上,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珍贵金属和珠宝。这样一来,贵重首饰成了上层妇女的典型等级服饰品,无形中推动了珠宝饰品制作工艺和技巧的蓬勃发展。这时,孟加拉的宝石,近东以欧洲为中心形成的说法,在世界上沿用至今的珍珠成了人们爱不释手的饰品,其中尤以琥珀最为昂贵。贵族妇女常常佩戴琥珀饰品,用以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
罗马帝国时期的佩饰工艺,至今看来还是高级而精湛的,那些杰出的佩饰艺术品,因标志贵族身份而做得精益求精,从而在服装史上熠熠生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