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三余集

書城自編碼: 245906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李观鼎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372541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8-30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DK月季玫瑰百科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为你想要的生活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編輯推薦:
澳门众多的写作人,从语言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里,坚守着文学,坚持文学书写,使文学的重要性在心灵深处保持不变,使澳门文学的亮丽风景得以形成,从而表现了澳门人的自尊和自爱,真是弥足珍贵。



从“澳门文学丛书”看,澳门文学生态状况优良,写作群体年龄层次均衡,各种文学样式齐头并进,各种风格流派不囿于一,传统性、开放性、本土性、杂糅性,将古今、中西、雅俗兼容并蓄,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而又色彩各异的“鸡尾酒”式的文学景象,这在中华民族文学画卷中颇具代表性,是有特色、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学。



这套作家出版社版的文学丛书,体现着一种对澳门文学的尊重、珍视和爱护,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推动澳门文学的发展。就小城而言,这是她回归祖国之后,文学收获的第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和较集中的展示;从全国来看,这又是一个观赏的橱窗,内地写作人和读者可由此了解、认识澳门文学,澳门写作人也可以在更广远的时空里,听取物议,汲取营养,提高自信力和创造力。



——摘自王蒙《澳门文学丛书·总序》
內容簡介:
三国时董遇说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董遇教学生发奋用功,指出有哪些时间可以利用,真可谓用心良苦。如今时代不同了,现代人成了忙碌的机器,“冬者”也好,“夜者”也好,“阴雨者”也好,其“余”所剩无几矣。本书收录了的文章多为作者“三余时”所作,故命名为《三余集》。这本文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又分为五辑。第一辑收录的文章多为感事而作,围绕身边的文学话题展开。第二辑收录的文章多为作者对澳门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反思和批评,第三辑为文学作品读后感,第四辑为阅读方法的研究,第五辑为喜剧、影视作品的研究。下编收录的文章为作者在研讨会等发表的演讲词等。《三余集》意在激励青年人珍惜三余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或与人有益的事。
關於作者:
李观鼎,原籍四川长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定居澳门,曾任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学与研究活动。现为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咨询委员、文化局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澳门笔会理事长、澳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论澳门现代文学批评》﹙作家出版社﹚、《边鼓集》﹙中国文联出版社﹚、《滴水集》﹙澳门五月诗社﹚等。
目錄
上编

第一辑

“春眠”缘何“不觉晓”·003

我看“振兴”·006

庄子的逻辑·009

说说“审智”·011

《论语》的文学性·014

于丹现象·018

两幅童画的启示·021

由“寻找金庸”想到的·024

余虹之逝·027

感谢读者

——《蜀山剑侠传》新版感言·031

说“系统”·034

颠覆:文学书写的基本策略·037

平面化:当代审美符号的意义指向·040

世俗化:当代审美精神追求的嬗变·043

新奇化:当代审美的非精神性取向·046

“边缘”絮语·049





第二辑

澳门文学的“非生产劳动”性·055

澳门散文的倾诉性·058

澳门文学批评一瞥·061

内地澳门文学批评回望·064

由“澳门诗人摄影展”想到的·067

向澳门诗人致敬

——写在两岸四地中华诗词研讨会上·069

澳门诗人的回答

——编诗札记·071

做一个讲故事的人

——致澳门动漫工作者·074

儿童剧《石狮子》的启示

——再致澳门动漫工作者·077

我看《镜海》·080

值得一赞的澳门文学奖·083

感谢与希望

——写在澳门笔会新址启用仪式上·086



一部展示澳门文化积累的好书

——祝贺《澳门民俗大全》出版·088

当春话春联·090

写在新移民文学与文化高层论坛上·093

写在白先勇先生演讲会上·095

写在文怀沙老师演讲会上·099

写在饶芃子老师从教五十周年庆典上·102

一次别样的文学性享受

——艺穗会举办讲故事比赛刍议·105

读《实业诗人第一家——郑观应诗歌研究》·107

第三辑

磨盘山上的凝视者

——读《磨盘拾翠》·113

困惑之美

——读袁绍珊诗集《Wonderland》·116

诗人与诗

——读吕志鹏(一)·119

诗人应成为思想者

——读吕志鹏(二)·122

艺术手法:结构化的生命表征

——读吕志鹏(三)·126

学会“诗意地栖居”

——读《诗人笔记》·129

一株银桦树前的随想·132

寻求多种艺术逻辑的支撑

——读贺绫声《在M城》之一·136

镜头前的凝思

——读贺绫声《在M城》之二·139

贺绫声摄影诗集《遇见》序·142

喜读“三百字的宇宙”·147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读《简陋剧场剧集续篇》·149

寻找“身份”的诗化过程

——电影《奥戈》漫语·152

喜见舞蹈奇葩绽放

——《心中花园》观后·155

语言文字与文学书写

——读《谈文字说古今》第五集·157

读《曹植诗歌艺术研究》·159

第四辑

阅读刍议·163

阅读要了解背景

——参读法·166

漫步在美的天地间

——美读法·170

在比较中深化理解

——比读法·174



融议论于阅读

——议读法·177

在书写中深化阅读

——笔读法·181

美在吟哦中·184

朗诵与文学阅读·187

苦与乐

——阅读之辨(一)·191

视与听

——阅读之辨(二)·194

字与义

——阅读之辨(三)·197

阅读与生命·200

哲学的抵达

——写在全球华人中学生阅读报告大赛颁奖礼上·202

“边度有书”书店赞

——写在《中西诗歌》创刊十周年朗诵会上·206

关于“边度有书”书店的对话·208

第五辑

徜徉于大山之下

——“鲁迅是谁”断想之一·215

我们是谁?

——“鲁迅是谁”断想之二·218



救救自己

——纪念《狂人日记》发表九十周年·221

蘩漪:道德判断的超越

——重读《雷雨》之一·224

周朴园:未泯人性的开掘

——重读《雷雨》之二·227

鲁侍萍: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人生归宿

——重读《雷雨》之三·231

说“荒诞”·234

荒诞的艺术手段

——以《犀牛》为例·237

值得澳门观众一看的好戏

——写在豫剧《程婴救孤》上演之前·241

关于《鼓猴惊奇》的惊奇

——写在艺术节开幕式上·244

难能可贵的成功

——一谈影片《邓小平》·247

不可不说的缺憾

——再谈影片《邓小平》·250

《另类空间——当代装置艺术展》序·253

《中国力量:当代抽象艺术展》序·255





下编



澳门文学的文化透视

——论庄文永的方法论自觉·259

论陶里的现代诗论·270

论懿灵的后现代诗论·288

“澳门的文化生态与人文精神”学术研讨会开幕词·297

新的开拓,新的进取

——第四届华文戏剧节(澳门)学术研讨会总结报告·302

一个澳门的国际文化品牌

——澳门国际音乐节二十周年·309

沉淀下来的往事

——新版《蜀山剑侠传》代后记·323
內容試閱
“春眠”缘何“不觉晓”

在一次语文观摩课上,一名学生就孟浩然《春晓》一诗向老师请教:“为什么说‘春眠不觉晓’呢?”老师脱口答道:“那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人易发困;加之春分以后,渐渐昼长夜短,天亮得早了。”听后亦喜亦忧。喜的是那名学生善于思考,一问就问到点子上;忧的是这位老师对一首家喻户晓的名诗不甚了了,却颇有些自负。试问,倘若《春晓》传达给人们的只是一些人的生理和时序变化之类的信息,它还能够流传久远、被广为传诵吗?

为了说明问题,不妨分析一下《春晓》的内涵。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一个生活片段,用的是倒装结构。如果按时间顺序,此诗当写作“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就是说,前一天夜里诗人正欲睡去,忽然一阵风雨声引起了他的不安:将有多少鲜花在风雨中凋零啊!于是诗人失眠了。然而失眠并不等于彻夜无眠,经过长时间的辗转反侧,诗人终于入眠了。而这一“眠”便睡过了头,待到他一觉醒来,早已风停雨住,满耳鸟声欢鸣了。诗中传递的诗人因惜花而失眠的情状,一方面概括了诗人一段特殊的经历和体验,一方面抒发了一种普遍的热爱春天的情感和追求。这是由个体生命体现的人类共通的禀性——人性。应该说,这才是《春晓》妙谛之所在。孟浩然这首小诗正是通过对人性的吟咏,才引发了千百年来经久不息的广泛共鸣。

由此说开去,撇开了人性,我们便无从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对话,便无从认知和把握那遥远时空之外的“生活”和“人生”。且请例释之。

《史记》虽以中国古代的治乱兴亡为背景,却是一部既追踪历史又追求人性的巨著。鲁迅所以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乃因其“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写出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的人性。正所谓“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力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也”(茅坤语)——《史记》的阅读过程,乃是一个寻找和发现中国人人性之根的过程。从人性出发,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并理解基于其上的古人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方式。又如莎士比亚的悲剧,全面、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对人性做了具体透辟的剖析,特别是他的“四大悲剧”《奥赛罗》《麦克白》《哈姆雷特》和《李尔王》,分别揭示了人性的四大缺陷:妒忌、贪婪、犹豫、虚荣,给人以巨大的震撼。这些剧作一面热切呼唤人性复归,一面展示这一复归的艰难性;一面彰显保持人性善良的重要,一面揭露人性堕落的社会根源。可以说,解读莎士比亚,脱离了人性便不着边际。

人性的表现之于文学是如此重要,即使作家使用了一套我们习惯之外的技巧和方式,描述我们习惯之外的生活和世界,也仍然逾越不了人性之域。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写的是小职员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荒诞经历,揭示的依旧是人性的自私和冷漠,人与人之间,包括亲子之间、手足之间的关系莫不如此。可见,不论阅读对象多么陌生、怪诞和难以理解,只要我们从人性的视角切入之,便可得其要领而窥其底里。

文学史告诉我们,优秀作品尤其是那些经典之作,无一不以人性的揭示为天职。我们面前的书山文海,其终极指向竟如此这般一致:人性。正是这种人类共通的人性,奠定了上下古今、东西中外的审美交流的基础。



我看“振兴”

我喜欢听相声,尤其是语言大师侯宝林的相声。一次去北京开会,获赠侯宝林相声CD一盒,真有点儿喜不自禁。白天没有时间听,便在晚间躺在床上欣赏。翻过来倒过去,也不知听了多少遍。起初的那些日子,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迷,《醉酒》的幽默、《卖布头》的吆喝、《关公战秦琼》的荒唐、《戏剧与方言》的说学逗唱,让我再三捧腹,听后兴奋得难以入眠。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段子里的笑料竟相互掺和起来,鲜明的形象也渐渐模糊不清了。再后来,侯大师的声音干脆成了催人入眠的信号,他那里说不上几句,我便昏昏然进入梦乡了。

听经典相声竟敢昏昏睡去,固然是对大师的一种失敬,但仔细琢磨,其中确乎包含着一个道理。这一由“入迷”到“入眠”的逆反心理的形成,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就是同类对象反复刺激人的审美感官而导致相关神经的抑制和某种接受上的饱和,其结果即是对审美对象的厌倦、逆受乃至抵制心理状态的发生。“入眠”,不过是对过度反复的无声拒斥而已。山珍海味不可餐餐吃,神曲仙乐不可时时闻,这大概是一个普遍真理。《红楼梦》曾这样归纳人们用茶的经验,叫作:一品、二喝、三饮(读去声,意指人喂牲畜饮水)。反复饮用同一杯茶,最后就同牲畜“饮”水相去不远了,哪还有精神去品鉴茶之香、水之醇、碗盏之美呢!

由此,我想到社会上的“振兴”热。爱诗的要振兴诗歌,迷戏的要振兴京昆,各类遇到危机的艺术品种,都有其爱好者、迷恋者、推崇者站出来高呼“振兴”。但是,究竟如何振兴呢?国家出资么?社会捐助么?加大宣传力度么?推广普及艺术教育么?这些自然是必要的,但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创作出好作品、好节目,将广大读者、观众从由于太多的重复而产生的审美疲顿中解放出来。

好作品尤其是那些堪称精品的好作品,具有一种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足以吸引并征服众多的欣赏者。记得上世纪50年代,苏州昆剧团推出新戏《十五贯》,一炮打响,红遍大江南北,于是其时已渐趋式微的南方昆曲也随之“复兴”;到了60年代,浙江绍剧团的新编剧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甫一出台,便迎来好评如潮。在接下来的全国展演中,广大观众欣喜地接受了他们本不熟悉的绍剧,于是这一濒临消亡的小剧种终于“起死回生”。难怪有人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这实在是道出了“振兴”的要义——一切面对挑战和危机的文学艺术样式,必须拿出新作品、好作品来,拿出精品来,这是迎接挑战、化解危机的最佳途径和根本方法。而拿不出这些东西,则是某些文艺品种费了很大气力而终于难以“振兴”的症结所在。

还须要指出的是,一出戏虽可“救活一个剧种”于一时,却无法永葆其青春,因为观众不可能天天看《十五贯》或《三打白骨精》。不断地求新、求精、求美,这是欣赏心理学的核心话题。凡不能满足这一审美追求的文类、剧种,其结果都不甚美妙。南昆、绍剧在一时兴旺之后复归于式微,恐怕就是这个缘故。艺术史告诉我们,长盛不衰是靠不断涌现的大量精品乃至经典来确保的。就拿著名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来说,它的长期保持极高上座率,绝不仅仅是因为它有一出《茶馆》。在人艺的保留剧目里,光是经典剧作便有数十个之多,其中,不但有《蔡文姬》《雷雨》《日出》《龙须沟》这些出自一代编、导、演大师的神品,而且有《绝对信号》《狗儿爷涅槃》《古玩》《天下第一楼》这样的后起之秀的杰作。持续不断地以精品和经典馈飨欣赏者,这是北京人艺得以在戏剧的重重困难和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惟其如此,我们的“振兴”事业,不是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