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NT$
440.0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NT$
490.0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NT$
249.0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师承钱锺书先生,比较文学入门,体量小但内容丰,案例文笔皆精彩)
》
售價:NT$
199.0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NT$
1630.0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NT$
290.0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NT$
340.0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290.0
|
內容簡介: |
《走读京城角落》讲的是与北京这座城有关的一些人物的故事。北京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多年的建都史,曾有无数名人来来往往,岂是一本小书可以容纳的。所以,本书所涉及的,主要还是近百年来曾经在北京留下过特殊的足迹、对北京产生过特殊的影响、在北京有一些特殊经历的名人。限于篇幅,选择的人物不多;不求其全,只为了讲一些特殊的故事。有许多名人,我们似乎很了解,其实未必。比如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百年来始终是国人的骄傲,但很多人被一些虚幻的“业绩”所蛊惑,而热衷于传播讹误——像所谓的“之”字型线路和所谓的“詹氏车钩”等等——以致遮掩了真正应当属于他的光辉。还有一些名人,尽管业绩辉煌,却被如今的人们所遗忘。比如朱启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几乎算不得“名人”,因为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历史实在不公平,居然让一位改造过北京城、开发过北戴河、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研究事业的实干家默默无闻。至于溥仪、蔡锷、邵飘萍、林白水、张自忠、司徒雷登、张允和、梁从诫、侯仁之……他们生活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每一个人的经历,都与北京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采用走读的方式,在挖掘资料的基础上,还亲自走访与他们相关的居所、活动场所,这不仅是对资料的甄别与证实,更产生了一种与人物以及读者交流与对话的氛围。
|
關於作者: |
陈光中,1949年生于大连。当过学生、插队知青、铁路养路工人、蒸汽机车技术员、计算机工程师、文字编辑。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喜文字、好摄影,偶习绘画。写过若干小说、散文、评论,画过些许漫画、插图。发表著作《走读京城角落》、《侯仁之》、《北京胡同》、《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等。部分作品在香港地区和韩国出版。
|
目錄:
|
自 序
01.焦平:袁崇焕墓的永远守护者
佘家十七代义守袁崇焕墓的故事曾广为流传,但其中的许多细节却少有人知。有人说过:他们历经三百八十多年守护的,绝不仅仅是一座坟茔,而是民族精神的家园。而焦平的英灵远行,也绝不是佘家人故事的结尾。
02.詹天佑:军都山中大写的“人”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人非要把京张铁路青龙桥路段称为“之”字形线路?其实无论是就具体形态而言,还是从深层含义理解,唯有称它为“人”字形线路才最为贴切。
03.朱启钤:“改造京城第一人”
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曾是官方政要:主持过市政警务,担任过政府总长,代理过国务总理;也是著名实干家:修铁路,办矿山,经营轮船公司,发展旅游事业,开创古建筑研究……民国初期,由于他主持改造京城街巷,被称为“改造京城第一人”。
04.溥仪:从皇帝到老百姓
中华神州的每一寸土地,都曾归他一人所有,正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曾几何时,天下归公,一代君王变成了自食其力的普通公民。从紫禁城到这个小院,历史演变的轨迹表现得如此清晰,令人感叹不已。
05.蔡锷:潜逃出京之谜
公元1915 年11 月,袁世凯称帝前夕,蔡锷冒险潜逃出京发动护国战争的故事,惊心动魄、曲折无比。其间的秘密,至今未能破解。
06.报坛双杰:“萍水相逢百日间”
1926 年,奉系军阀在北京残杀进步人士,邵飘萍与林白水相继惨遭杀害,前后仅隔一百天。时人悲叹,将这两位著名报人遇难的事件称之为“萍水相逢百日间”。
07.张自忠:抗战军人之魂
他曾是被社会各界以及报刊媒体痛骂不已的“大汉奸”,他也是英勇杀敌以身殉国的著名抗日英雄。作为“二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的国家中阵亡将士军衔最高的将领,北京一条著名的老胡同,被改用他的名字命名。
08.司徒雷登:一个特殊的美国人 ·
说他“特殊”,是因为他出生在中国,大半辈子生活在中国,与中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做了许多特殊事情的美国人。
09.张允和:最后的闺秀
2003 年4 月30 日,是张允和与周有光结婚70 年的纪念日。感谢《北京青年报》的编辑谭璐,在这天发表了我的这篇文章,既作为特殊的纪念,也试图弥补一个缺憾:张允和未及将这甜酸苦辣悲辛交集的70 年走完。
10.梁从诫:悲壮的执著
似乎注定都不能成功─起码暂时看不到成功。这不能不叫人为之长叹。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梁家三代人的独特经历,也许可以用这样一个词:“悲壮”。
11.侯仁之:“跑”上科学的巅峰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自少年时期开始,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长跑。这已经不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精神的运动。一个以跑步的方式度过人生的人,自然能达到更远、更高的目标。所以,他才一直“跑”上了科学的巅峰。
12.花市印象(代后记) ·
很庆幸自己有过在胡同里生活的经历,所以才对北京这座古城,以及曾经或正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感情。留下这段过去的文字以代替“后记”,作为一个美好的回忆。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1. 袁崇焕:一段惨烈的旧事
在北京城的历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为人们所熟悉,他就是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人,1584 年生,明代万历年间中进士。天启年间,因后金屡犯边关,无人能敌,袁崇焕单骑出关,考察形势后向朝廷请命镇守辽东,在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地筑城御敌,采用以守为攻的战略,重创后金军队。清太祖努尔哈赤征战多年未打过败仗,而在与袁崇焕交战时却多次失利,竟致重伤而死。此后,袁崇焕历任辽东巡抚、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崇祯二年(1629 年),皇太极再次南犯,为避免与袁崇焕交锋,率大军绕道蒙古入长城,进攻北京。袁崇焕带数千士兵火速回援,在京城脚下击退敌军。后因皇太极使用反间计,袁崇焕被诬陷下狱。第二年秋天,袁崇焕在西四刑场被处磔刑。
所谓“磔刑”,也叫“凌迟”,是将犯人身体上的肉一刀一刀切下来的一种酷刑,民间俗称“千刀万剐”。在元朝以前,获判此刑的犯人只不过被剐百余刀而已,而到了明朝,酷刑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竟有连剐三千六百刀、持续三天的事情!史书上对此有十分详细的记载,那种血淋淋的场面,让人不寒而栗。袁崇焕作为朝廷命官、曾在与后金的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的著名战将,居然是一个阴险无耻卖国求荣的奸臣,怎不令人切齿痛恨!因此,当他被押上刑场的时候,无数围观的百姓蜂拥上前,或骂,或打,或用剪刀戳,甚至用牙咬……恨不能把他撕成碎片、碾成粉末!到了行刑的时候,人们竟然争相掏出银两购买从他身上割下来的碎肉,一边痛骂,一边当场吞食,即使如此,仍觉得不能宣泄内心的刻骨仇恨!片刻之间,袁崇焕便只剩下一副骨架,他那血肉模糊的头颅,
被刽子手挂于刑场旁边的高杆之上,“枭首示众”!
以上情节,绝不是我为了渲染气氛而进行的艺术加工。在《明季北略》中就是这样记载的:“……磔袁崇焕时,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皮肉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而那行刑的刽子手在剖心剜胆之后感慨道:我“服侍”的老爷多了,没见过像袁爷这般大的胆!相信当时在场的人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无比惨烈的场面。那天是农历的八月十六,也就是中秋节后的第二天。一代名将袁崇焕身负恶名离开了人间世界。
但是,这一天的故事还有个小小的尾巴。
所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然而据说那年八月十六的夜晚却是阴霾遮天、星月全无。当夜,守卫刑场的兵丁惊恐地发现,袁崇焕那高悬杆顶的头颅居然不见了!朝廷震怒,严令追查,然而毫无结果,这便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不过十余载,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屡经战乱的华夏大地改了国号,名为“大清”。随时间流逝,当年曾目睹袁崇焕受刑并生啖其肉的人们也都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个“失头之谜”也如石沉大海,似乎无人知晓了。
2. 佘家人:代代相传守护英灵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在重修明史的时候,袁崇焕的旧案引起了乾隆皇帝的兴趣。经详细查询,那段历史终于得以澄清:袁崇焕死于冤狱,确是不争的事实。乾隆竟能以大义为重,毅然为其平反,使一桩千古奇冤终获昭雪,听来让人感动。而平反之后,那个神秘事件也被重新提了出来:袁崇焕的头颅究竟到哪里去了?
经明察暗访,很快便有了答案。原来,当年袁崇焕受刑惨死后,有一名姓佘的部下寻机盗走了那颗头颅,掩埋在自家的后院。其后,他辞官回家,隐姓埋名守候着袁崇焕的亡灵。这一藏,居然就是155 年!袁崇焕的头颅既然有了下落,下一步自然就是修墓、建祠;自然就是哀悼、祭奠……袁大将军的英魂终于可以安息了。
而那当年的盗头者呢?
袁崇焕是作为明朝叛将被处死的,而他又是清廷宿仇,盗其头颅并又掩藏多年,官家岂能轻饶。所以,虽经两朝更迭,佘氏始终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否则,不仅会招致杀身之祸并殃及全家,更重要的是袁大将军的遗骸将不复存在。那位佘氏把自己隐藏得如此之深,竟至于始终无人知道他的真实名字──包括他的后代!所以后人只能怀着崇敬的心情把他称为“佘义士”。他自己死后,被葬在袁大将军墓侧。
佘义士与袁崇焕是同乡,也是广东人。据说他在北京广渠门内外有诸多田产,为了保护袁崇焕的头颅,他将田产辟为墓地,称“广东义园”,专为在京谋生的广东人提供一块临终安身之地。在旧时的地图上,还可以查到东花市斜街附近有“佘家馆”这个地名,那里的确曾是诸多旅居京城的广东人最后的归宿。经百年沧桑,墓地不断扩大,以致又在龙潭湖开辟了新园,原来那片墓地则被称为“广东旧园”。时间流逝,转眼又是百余年。时事变迁,朝代更迭,战乱频频,佘家后人始终默默无闻地守护着袁大将军的头颅,守护着自己的先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