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NT$
347.0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NT$
857.0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NT$
296.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NT$
439.0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NT$
1326.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NT$
806.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NT$
806.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忽视、冷落、背叛、自尊心受挫,
让你我成为了沉湎过去、沉醉孤独、虚度光阴的人
那么——
只给奋斗找时间,不给空虚留时间
相信自己不比任何人差
相信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
这世上能救赎你的,也唯有你
本书文章由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清华南都、思想聚焦等微博大号第一时间转发并评论,探讨“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这种“只给奋斗找时间,不给空虚留时间
”的精神主旨是否正确。
本书由刘同、苏岑、卢思浩、安意如、特立独行的猫等名家诚挚推荐,是以关注都市白领的情感生活和隐秘心理为主线的文学类散文随笔作品。
这世上不堪入目、不忍直视的成功方法太多了,这本书教你如何保有底线、不卑不亢地站着幸福。
《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中20多个故事里的“普通青年”,就是生活在你周围的怪咖们,就是一个个出现在书里面的人,包括你自己。他们都为爱情或职场所伤,又都伤过别人,但没什么,因为这世上有了他们,才有了美好。
《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不是解决人生问题的书,也不是循循善诱的救世良药,它只是你的心灵寄托和歇脚处,它美化了你的美好,它必将强化你的强大。
|
內容簡介: |
不被世俗肯定,就像被风刺伤一样,疼,却找不到凶手。
忽视、冷落、背叛、自尊心受挫,
让你我成为了沉湎过去、沉醉孤独、虚度光阴的人
那么——
只给奋斗找时间,不给空虚留时间
怀才不遇,更需要逆水行舟,迷茫是才华配不上梦想,
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你还在等什么呢?
这世上能救赎你的,唯你而已。
|
關於作者: |
蓑依,一个值得你认识的美好且有力量的姑娘。
担任过大学诗社社长,也采访过国内一线大咖,但最喜欢的还是通过文字和大家分享成长故事和情感体验,其文字真诚、冷峻,常常一针见血地戳穿世人的伪装。
尤其是《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迷茫就是才华配不上梦想》《女孩子,要过几年一个人的生活》等文章,在网络上点击量过千万,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南方周末等媒体报纸广泛转载,被誉为新生代正能量女王。
目前,她位列豆瓣成长故事讲述者人气第一名,文章正被2600000多万人阅读……
|
目錄:
|
第一章: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
1.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
2.你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3.落荒而逃又如何?
4.你是这样成为普通人的
5.每个人都有别无选择的时候
6.有些成长来自于自我否定
7.理想的生活没有捷径
8.爱好,是可以救命的
第二章:迷茫就是才华配不上梦想
1.贫穷不可怕,贫穷的思维才可怕
2.忙碌并不都能造就强大
3.对不起,我所理解的孝顺就是与你为敌
4.迷茫就是才华配不上梦想
5.别怕,我们都有一段不堪的岁月
6.再艰难,也要笑给人看
7.真真假假,就这样过吧
8.唯一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第三章:即使爱情再千疮百孔,也值得我们奔赴
1.他不会永远做你的“造梦人”
2.他们爱的是心中的理想
3.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4.有多造作,就有多折磨
5.有些爱,就是用来辜负的
6.对爱人保持探索的热情很重要
7.你不知道,那就是无理取闹
8.即使爱情再千疮百孔,也值得我们奔赴
9.数字为你选择的,未必就是合适的
第四章:好的爱情如同泉水洗泉水
1.好的爱情如同泉水洗泉水
2.我们所贪恋的只是习惯而已
3.男人的才华,欣赏欣赏就行了
4.心怀秘密,坦坦荡荡
5.用我十年,换你一生天真无邪
6.梦露说,只有花瓶不读书
7.和大叔谈恋爱,真的好吗?
8.迟迟无法开始的初恋
9.异地恋才是生活的常态
第五章:女孩子,要过几年一个人的生活
1.女孩子,要过几年一个人的生活
2.有些安全感,只有钱能给
3.性,不比爱低级
4.分手后,还可以是朋友
5.文艺女青年的“极致”爱情
6.女人的“复仇”
7.越是面对生死,越要心手相牵
8.暧昧,暖其肺伤其心
9.你还在原地,只不过参照物变了而已
第六章:女人: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1.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2.危险,意味着诱惑
3.为爱改变的一生
4.男人成为姐妹挽回情感的工具
5.大女人拯救世界
6.但愿时光如初
7.有一种浪漫叫冷浪漫
8.把爱情当战场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9.灵魂伴侣如水中月
第七章:他们的话
1. 我是那个“鸡血女主播”
2.看透自己的青春
3.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4. 许你想入非非
5. 听,身边人的话
6. 后记:这,只是开始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
我相信,无论你的境遇如何,身份地位怎样,都会有这样“走投无路”、“别无选择”的时刻。每个人都是有选择恐惧症的,很多路摆在你面前,你只能选择一条时,我们都会犹豫,都会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我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
努力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不但可以带给你成功的喜悦,而且会让你整个人看上去美好极了。
现在打开朋友圈,每天都有人在遗憾地说“今天又睡到十点,早起跑步的计划泡汤了”,“昨晚一直在刷微博,给自己安排的读书两小时的计划没有执行”,“今天周末,出门踏青去了,本想晚上回来写完明天要交的稿子,但现在浑身无力,明早再写吧”。我相信每个人在做计划的时候,都是有着美好的、激动人心的愿望的,可无论这个愿望多么现实和有成效,比如跑步可以减掉身上的赘肉,都无法改变他们懒惰、拖延的状态。长久观察之后,我发现,这种人一个月里至少得有四五次这样“遗憾”的表达,我甚至能想象他每次向别人诉说时的愁眉苦脸,可不管当时是如何地谴责自己,到头来,还是改不掉身上的坏习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不到。
我大致就把这类人归为不努力的人群。无法想象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每天都活在一种自我谴责中。而纵观周围对生活满意度高的人士,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允许自己一次次地拖沓、无聊和懒惰的,相反他们抓紧了分秒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只给奋斗找时间,不给空虚留时间。
在我的微博上,有一个名叫“每天打鸡血”的分类,开微博三四年的时间,我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会刷一次这个分类上所关注之人的更新。到目前为止,我微博上关注了近千人,但这个分类里最多的时候,也只有五个人,在这五人之中,又只有一个人是我几年里从来没有间断关注的,她就是北京交通广播电台主播、专栏作家麻宁。相比较那些明星大佬,她没有那么风光,但也因为如此,她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普通白领应该有怎样美好的生活状态,她的日常生活距离我们如此之近,以致每个人都可以学习。
她出生在河南鹤壁,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因每年成绩都是第一,顺利地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做了交通台的主播。很多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在她这里,算是有了很好的注解,学习上如此优秀的她,更是生活的好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她写的一条微博,“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坐着23:55的红眼航班回来,一夜没睡。今明两天上直播,同时还要在31号之前完成这么多事……但是居然只用了一天就基本做完了!剩下的两件事也都会在一天之内完成,我真是太感谢自己没有拖延症了!”她所谓的“只用一天的时间都做完的事情”包括:完成《时尚新娘》的专栏稿、《年轻人》的专栏稿、物业费、车险、送衣服去干洗、给爸爸打电话、拷照片、提供父亲节采访资料;“剩下的两件事”是办签证和写《女友》专栏稿。大家可不要忘了,她是坐夜班飞机回国的,第二天没有倒时差、没有躺下休息,竟然还顺利地完成了这么多事情。作为一名作者,我深知写作是一项脑力劳动非常大的工作,她竟然还写完了两篇专栏,于是,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她可以以20多岁的年纪,在北京买了房,有了车。
这当然不是偶然,即便她的微博不展示她今天做了什么,你也会从她的只言片语中看到她勤奋而快乐的生活状态。最近的一条微博,她写道:“7点到8点写专栏,9点到17点上节目,19:30到21:10到东宫看《最后的晚餐》,21:20到22:30到三联采访。”不管工作如何劳累,如果有好话剧,她一定抽出时间来看。
所有看过麻宁照片的人都会觉得她好美,那种美不是五官有多么精致,身材有多么棒,而是她的脸上没有一丝懈怠、一丝无趣,整日都是神采飞扬的。她有一双感染人的眼睛,让每个人都愿意和她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没错,奋进的人都挺快乐的。
如果说,你们觉得麻宁名校毕业的光环,是她最初的优势所在,还不足以激励你那颗已经懒到扔块石子都不会起涟漪的心湖,那么,我就用块石头砸向你,让你稍微摆动一下。
我有一位“忘年交”前辈,他叫周智琛,媒体圈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名字——国内最年轻的社长。1980年出生于福建泉州,2003年7月毕业于华侨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通过各种招聘和考试,进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06年3月,不到26岁的他,离开南方报业,出任东莞日报社执行总编辑;28岁创办《东莞时报》;2011年8月,到云南《都市时报》出任社长、总编辑,时年31岁。
对很多人而言,22岁到28岁这六年,是人生中最黄金的几年,这几年中你的努力程度,会直接决定你的中年和老年将会以一种怎样的状态度过,我想周智琛是深谙这个道理的。2011年,我有机会参加他举办的首届《都市时报》青年记者训练营,从全国4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出20名学生去参加,提供食宿,还有稿费可拿。虽然我早前就听到过关于他的故事,但是当我真正和他接触起来,才知道他之所以成为他的理由。
白天时,他的办公室很少开着门,他要去参加这个会议、那个活动,一天辗转三四个场合是常事儿。你如果想要找他,最好是在晚上十点半之后,八九点是他最忙的时候,他要签版。十点半之后,如果有同事来访,他便泡壶清茶,和他们聊天谈心;如果没事儿,他便关起门来读书,他的办公室里有很多好书,大部分他都读过;如果工作到太晚不能回家,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他经常在飞机登机时间结束的前几分钟才到达机场;有时,在办公室吃顿有红烧肉的外卖,都要在朋友圈里炫耀一下。他完全没有一个报社社长的架子,他的吃穿住行都是围绕着工作进行,怎样方便工作,就怎样做,好多次早上我去办公室时,在楼道里遇到他,他都是头发直立的,脸都没洗。
很多同事建议他,“能不参加的活动尽量不要去了,每天这么累,不值得。”他这样解释:“人哪,总会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你把这件事做好了,就可能件件(事情)都会做好。如果一件事做不好,那么(件件)事情都做不好。如同读书,比如你今年获得了‘三好学生’,可能明年国家奖学金就光临你。工作、做人也是一样。”
他最近做的一件事情是深圳大学邀请他去做答辩委员,按照常规来说,就是在学生讲述完自己的论文思路和写作过程之后,给出一些评价或者指点就可以了。但他却在《深圳晚报》上用8个版,展示了这些学生的毕业作品,他说他要给这些优秀的学生最高的礼赞,为青春加油。他努力把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都做好,当其他的报社同仁都在为某一个选题而兴奋不已时,他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小的环节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个小的选题的光彩,让他这个总编辑也越走越远。
他说:“我这个人有个小习惯,闲下来的时候会找出以前的照片,看他的眼神,看他的脸,你会发现有一阵子你的状态非常好,眼神会比较清澈、平和,有一阵子又会比较涣散,眼神就比较乖戾。从眼睛里面是可以看出东西的,相由心生。这也是我一个绝不会放弃努力的原因,我希望我整个人都能由内而外地拥有号召力,感染我的同事。”
我相信他每一天的“挑战自己工作极限”的努力,便是他成为周智琛,而不是三四十岁还在做“媒体民工”的普通记者的原因。倒不是说鼓励大家不顾家庭和身体条件,甚至牺牲生命去工作,而是要我们多考虑一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之内把事情做得更好,重要的是这个“更”字。
人有很多本性难改的东西,比如只有当失败、不如意时,才会放眼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而当生活如常、平静如水时,总是混混沌沌,每日上班、下班而不再去反思当下的自己能否做得更好。
有数据显示,玩微博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月工资3000元以下的普通白领和身无分文的学生。倒不是说微博不好,而是倘若一个人花费很多时间刷新微博、沉浸于微博的各种段子时,也就意味着很可能这部分时间没有得到高效率的利用。
我有一个理论——“低端的人”都偏爱输入(输入: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去吸收各种信息),而“高端的人”更偏爱输出(输出:把自己的思想和所收获的传递出去),因为输出比输入要累很多,它多了一个反刍、咀嚼和表达的过程。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懒散惯了的朋友,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的目标:每天在“知乎”上回答三个问题,周遭的朋友都恨不得给他点32个赞。不管目标大小,只要我们不把时间荒废在长时间的睡觉、整夜的打游戏和数个小时的聊天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善用时间和努力的力量。
所以,每当无所事事的时候,你可以在心里默念一遍“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我相信,你立马就可以找到要做的事情。对我来说,还挺管用的,希望你也是。
试读二:女孩子,要过几年一个人的生活
我想,女孩子一定要过几年一个人的生活。不是一个月、半年,是至少一年以上,如同训练一样。让女孩子一个人生活,不是为了锻炼她做家务、整理房间、烧菜的能力,而是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而在女人的一生中,没有比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再重要的了,它是女人的命根。
如同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别人一样,只有过好一个人的生活,才能过好两个人的生活。
多多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即便读大学,也是在本地读的,虽然学校安排了宿舍,但她从来没有住过一天,每天宁愿坐两个小时的地铁,也要回家。大学毕业后,她在上海找了一份文秘的工作,薪水不高,但因为离家近,便欣然接受。谈恋爱谈了两年之后,男友央求她从家里搬出来,过两个人的小日子,她不舍那个如鱼得水的家,迟迟没有回复。直到有一天晚上,心情郁闷的她夜里十点多,打车去男友的家,一进门,看到男友怀抱里有另一个女人。
第二天,她决定从家里搬出来,她觉得就是因为自己不愿离开家,所以才造成男友的劈腿。趁这个教训的热气正旺,她一定要跟家做一次告别,否则,以后会更难走出这一步。
于是,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租了一间十平方米的单人间,和三个人共用厨房、洗漱间和卫生间。最开始的一个月,为了不狼狈地去和室友争抢着洗漱,她一直用湿巾擦脸,然后化妆;遇到尿急,也要憋着去公司;从来不做饭,在路边随便找家便利店买点零食将就一下。虽然没有家里的热汤热饭,她想着只要能渐渐适应一个人的生活,也是值得的。
不幸的是,她遇到的舍友们“志同道合”。除了她以外的那三个女孩子,时不时地带男友回来过夜,或者请一大堆朋友来家里喝酒唱歌,或者就这三个女生,搓麻将到半夜。就像多多无视她们的存在一样,她们也无视她的存在。利用公共空间时,从来不和她打招呼,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但多多是狠了心地要住下了,付了半年的房租,不能说走就走。撑,往死了撑!
可第三个月刚开始的时候,她就一句话没说地搬回家去了——她可以与别人斗,可以与生存环境斗,但斗不过自己,斗不过自己的无聊、寂寞和无所事事。
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公司的职员,没有过多的日常应酬,从小到大,家里总是有一个人陪伴她,她没有一个人吃过饭、一个人睡过觉,连逛街都会叫上妈妈一起,所以,从未尝过一个人生活滋味的她,从家里搬出的那天晚上,在房间里看着墙上自己的影子,第一次感受到了形单影只的落寞。那一刻,她恍然明了:长久以来自己贪恋的不是家里舒适的床、可口的饭或者随时可以洗澡的热水器,而是总有一个人在身边的小热闹。
为了对抗一个人的无聊,工作日下班后,她就趴在床上看美剧,直到看得眼睛酸疼,才倒头就睡,两个多月的时间,她几乎把近五年错过的美剧看了个遍。只不过,每到周五晚上,她就没有看美剧的心情了,总在打算周末两天怎么过?想着在十平方米的天地里,站着、坐着、躺着,都是一个人。她也想过去逛街,给朋友打了几个电话之后,就放弃了,人家都忙,没有时间陪她,后来,她便打消了外出的念头。她觉得一个人站在街上,所有人都能看到是你一个人,而一个人在屋里,只有自己知道是一个人。
于是,看美剧、发呆和躺在床上无聊地翻网页,成为了她最日常的生活。有时,想到下班后要回到那个一个人的房间,还要和三个女人斗争,她就想在办公室多待些时间。可看到那些格子里的人一个个散去,空荡荡的办公室只有她一个人时,又会迫不及待地收拾东西走人。
孤单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没有觉察到就不存在,而一旦觉察,它便如影随形。后来,多多在上下班的路上,都会觉得路人在看她,似乎在说“瞧,一个人呢,多可怜”;以前她无比讨厌合租的那三个女人,觉得她们生活粗糙得让人受不了,可某一天,她回家时,看到三个人围在一起吃热气腾腾的蔬菜火锅,便羡慕不已;两个月里,她没有回过一次家,因为害怕一旦回去,就再也没有勇气出来。
日子越过越像是一场战役了。她尝试各种办法让自己忘记是“一个人生活”这个事实,但总是忘记之前先想起,反而是一遍遍地强调了自己的孤单。甚至,这影响了她的工作,如果办公室的几个女同事一起出去吃午饭而没有叫上她,这顿饭她就不会吃了。以前也有这种情况,但她会屁颠屁颠地跟上她们,但现在,她不会了。
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歧视孤单的人。
一切都变得乏味了,她几乎忘掉了快乐的滋味。于是,大哭一场之后,她决定搬回家,如同搬出来一样决绝,第二天,她就搬了回去。她想,“过不了一个人的生活,不过就是了。结婚之前住在父母家,结婚之后,有了丈夫和孩子,到老都不会是一个人了。为什么非得把自己逼进死胡同呢?”
回家后,多多又过起了天堂般的生活,早上起床后就有母亲准备好的热腾腾的早餐;晚饭后,会和父母一起去散步,聊着彼此在工作中发生的趣事儿;周末窝在家里,和母亲一起看韩剧,吐槽这个男人帅那个男人糟,或者牵着手,一起逛街。细水长流的日子和过去没有什么两样,这让多多更加坚信搬回家的选择是对的。
一年多以后,父母给她安排了一次相亲。由于父母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认真的挑选,多多只见了一面,便觉得很是合适。男人成熟稳重,在一家网络公司做销售主管,在上海有房子,这一切都符合多多想要拥有一个安稳的家的愿望。两个人年龄相对来说都比较大了,而且双方家长和彼此之间也都挺满意的,半年后,两个人就结婚了。多多为此兴奋不已,像是完成一个任务一般,大松一口气,她终于要有属于自己的家了。
初为人妇的她,对家里的一切都感觉格外新鲜,似乎有干不完的活儿在等着她。每天下班后,她会第一时间冲回家,打扫房间、洗衣服,然后进厨房精心准备晚餐。倘若她做的这些再能得到丈夫的赞美,那就再好不过了,甚至于,相比较工作而言,她更喜欢待在家里,一整天一整天地待在家里。丈夫对她也非常满意,因为工作比较忙,回家之后,就有干净整洁的家和热腾腾的饭菜等着他,一天的疲惫也就缓解了很多。
可这种美满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长久。半年之后,男人被安排去统筹和策划一个新的部门,加班的时间渐渐多了起来,有时,加班到半夜,为了方便,就不回家了,在办公室睡一会儿起来再继续工作。丈夫不回家吃饭、不回家睡觉,多多突然之间就变得没有激情起来,似乎她做的所有家务都是为了让丈夫看到,而一旦他不在,她觉得自己做的这些没有人欣赏和肯定,也就没有意义了。
于是,她又恢复了单身时的生活,虽然家里有整体厨房,但她还是会在外面买了快餐带回家吃,丈夫不在家,她就不想开火做饭。下班后,也没有精神气儿打扫房间了,就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一堆衣服落在洗衣机里,就是不愿按动按钮,让它滚动。“整个人像死了一样”,她说。这时,她会想起之前搬出家的两个月时的状态,和现在的无聊、寂寞没有什么两样。
最让她受不了的是晚上。刚开始时,丈夫偶尔不回家,她虽然心里不愿意,但还是想着要体谅他的工作,又不是他不想回来,只是工作迫使而已。可慢慢地,她养成了如果丈夫某一天不回家,她就一晚上都睡不着的习惯。一整夜一整夜地失眠,昏昏欲睡,却就是睡不着。她给丈夫打电话,他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安慰她几句,也就挂了。过上一两个小时,她还是睡不着,再打一次,如此往复,一夜又一夜。直到有一天,丈夫恼怒地对她说:“不要每天晚上都给我打那么多次电话,烦不烦啊,你睡觉就是了,晚上加班,本来效率就不高,你还一个个电话打断我。”她也觉得委屈,哭着说:“可没有你在家,我睡不着啊。”丈夫丢下一句“以后这样的日子多着呢,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连一个人睡觉都怕,那还能做成什么?”就走了。
多多还是幸运的,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丈夫日夜加班,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终于可以以正常的时间回家了。多多欣喜不已,像是忍耐了一冬的春天一样,一下子就朝气蓬勃了。家里的活儿也似乎破土而出了,忙碌的生活也让她充实了很多。丈夫就是她的太阳,瞬间就能把她照亮。
结婚一两年之后,日子开始变得平淡如水,再也没有最初两个人如胶似漆的激情了。最先变化的是丈夫,不管之前工作有多忙,他都会尽量地回家吃饭,而现在呢,他有事儿没事儿就在外面和朋友一起吃,一周之内,至少有三天的时间是在外面吃。多多不高兴,说:“外面的饭有什么好吃的,连材料都看不到,多不健康,回家吃多好。”丈夫安慰她说:“整天在家里吃是好,可我一个做销售的,如果不和朋友保持好联系,怎么可以。看似是在吃饭,其实很多生意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
多多是个明事理的人,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她渐渐地没有了最初的耐心。在家一个人的无聊,比什么都让她感觉痛苦。她一想到今后的几年都要这样孤单地生活时,就变得有些失去理智。她会在丈夫在外吃饭的时间给他打电话,说她身体不舒服,要去医院,丈夫不得已赶紧赶回家,看到舒服地在看电视的她,她解释说:“刚刚吃过药了,好了很多。”或者会在下班之后,直接到丈夫的办公室,等他和她一起回家,这样,有同事看到人家的妻子在等,就不好意思喊他去吃饭了;更或者有一天,她给最经常和丈夫吃饭的朋友打了电话,话里有话地告诫他们以后尽量不要和她丈夫一起吃去吃饭。
没过多久,丈夫的朋友都知道了多多不想让他出去应酬的事儿,所以,为了人家家庭的和谐,朋友也就尽量以后吃饭不叫他了。丈夫先是觉得奇怪,酒场突然就少了很多,某一天,他从朋友的玩笑话里才知道,原来是多多在暗地里做了这么多事情。
男人对朋友这件事的重视超出人的想象,所以,多多这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丈夫甚至撂下狠话,说:“如果再干涉我的生活,就离婚。”而且,他还越发地“叛逆”,多多越是这样在背后操作,他越是增加在外面的应酬。
生活再次变得暗无天日,有时,多多真想着要离婚,两个人这样敌对,还不如一个人来得轻松。可是离婚之后呢,一个人生活,她能对付得了吗?所有的事情,当遇上“一个人生活”这个问题时,多多都会败下阵来。这次也是如此。她坚决不能离婚,即便丈夫晚上有应酬,可是还是回家的啊,周末有时候也是在家的啊,仔细算起来,在家的时间也是挺多的,有个人可以说说话,可是好的嘛。
三四年过去了,因为丈夫喝酒,两个人依旧没有孩子。多多朝思暮想地想有个孩子,一方面有了孩子后,和丈夫的紧张关系可能得到缓解;另一方面,有孩子在,她的生活也会忙碌、充实很多。
只不过,我们朋友谈起多多来时,却说:“还是没有孩子的好。因为在她那里,还不是孩子,而是一个可以让她充实起来的东西,和打扫房间、烧火做饭是一样的。”是的,多多为了摆脱无聊,就想办法拴着丈夫,拴不着时,就想着拴住孩子,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拴住自己,自己陪伴自己,比丈夫和孩子都要长久和容易很多。
我身边的“多多”不止一个,而是队伍庞大。他们只能生活在人群中,一旦一个人,就生不如死。有人说,这也是现代人的通病——害怕独处、害怕孤单、害怕一个人。所以,很多“聪明”的女孩子,从家里出来之后,赶紧找个人嫁了,实现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的完美过渡,中间不给自己留一点“独处”的缝隙。可她们不知道的是:你可以不强迫自己过不喜欢的生活,可生活会强迫你;你以为婚姻可以让你觉得不再孤单,殊不知,两个人的孤单才更孤单。企图用婚姻来“逃避”自我的方法,最终还是会毁了自己。一个不会与自己相处的人,也一定不会和他人相处。
我想,女孩子一定要过几年一个人的生活。不是一个月、半年,是至少一年以上,如同训练一样。让女孩子一个人生活,不是为了锻炼她做家务、整理房间、烧菜的能力,而是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而在女人的一生中,没有比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再重要的了,它是女人的命根。
一个人独立生活,尤其是女人,关系到一个底气的问题。它会带给你一种不依傍的自信。这种来源于自身的能量,可以让女人在恋爱,或者是婚姻中留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听过太多女生一深爱,就忘了自己的惨痛故事,女人失去自己,断断不会是因为爱上了一个人,而是在此之前,就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存在,只不过,之后被更深地淹没了而已。在很多年里,同学、同事、朋友前拥后抱、热热闹闹,让人误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但其实,孤单才是永恒的状态。
学习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与孤独相处,如何与时间为伴,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而且它如同养分,对人的滋养,是缓慢渗透的,所以这堂课,越早上越好。可一个人生活总是难的,更多的空闲时间扑面而来,无聊也随即铺天盖地,还要战胜来自内心和外界的恐惧,只是想想,就觉得坚持不下去,刚开始,我也这样认为,但真正做起来,完全不是这样。
因为某些原因,我曾经有两年多的时间在外地独自生活。每天都很规律,上午写稿、下午准备考试、晚上读书,除了偶尔的身体不舒服和心情不好,七百多天都是这样过来的。
最开始也是很难。二十多年,每天都和钟表相伴,却在那一年,第一次清清楚楚地听到了钟表的嘀嗒声;洗了上万次的脚,那一年,第一次知道用盆接洗脚水的声音会把暗夜都吵得沸沸扬扬;第一次体会到一天24小时是如此的漫长,自觉做了好多事儿,时间却只走了一点点。那时,我甚至担心:如果长时间不和别人说话,会不会得失语症?我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答案,但之后,为了避免自己真的失语,只能过几天,就给朋友打一次电话,聊聊天。
因为有很多书要读,有很多稿子要写,渐渐地就忙了起来。虽然还是一个人,但状态变了很多。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样,我想了很多的办法。以前早上都是在路边吃点豆浆油条凑合一顿就行了,后来,我便要求自己,早上六点多起床,步行去市场买菜,置办够一天的新鲜食材,回家自己做,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就是能接触到很多人,遇到比较爱说话的商贩,可以聊上那么几句,心情也会好很多;傍晚时,开始规律地到附近的大学操场慢跑,每天半个多小时,累了就坐在一边,看大学生们打球的打球,牵手的牵手。有一次,看到有瑜伽工作室招生的广告,便报了个周末的瑜伽班,和十几个女人,由陌生到熟悉,最后,竟觉得在这个城市也有很多朋友了。
就这么一些微小的改变,就把我除了写稿、读书的时间全部占满了,一个人也能变得忙碌起来,一天天下来,竟然也毫无察觉,等到过年回家时,才意识到已是一年过去了。人都会有恐惧,并且会自觉放大恐惧,但事实上,把那些恐惧分解到一天天里,就没有了。
两年的时间,让我知道:即便有一天,全世界都抛弃我,我也会活得很好。这是发自内心的坚持,是七百多个日夜所给予我的最大财富。女生都渴求来自男人的安全感,倘若她们有过一个人生活的经历,就知道自己给予自己的安全感,更实在。
所以,不论现在独自生活的你有多么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直到自己能够享受这种生活,并真正获得它的滋养,与它握手言和,才能去过另一种热闹纷扰的生活;倘若此刻,你虽在人群里狂欢但仍觉孤独,那么给自己一个独居的机会吧,你不知道它会有多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