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編輯推薦: |
对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市场上有书做了探讨,但是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这“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务方面的探究和探讨,本书在这方面是为数不多的思考和探讨者之一。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而言,实践复杂性和探索性更需要理论上的的指导和研究方面,本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內容簡介: |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这“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书就如何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扩大党的影响力和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特别是针对基层党委开展“两新”基层组织建设、以及“两新”组织的党务工作者如何开展党建工作,如何使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如何针对“两新”组织的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本书内容融指导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可作为各级党组织指导“两新”组织党建的工具书,又可作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的学习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目錄:
|
第一章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党建党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
建设的重要领域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我国国民经济中
最活跃的分子
(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增强国民经济实力
起着巨大作用
(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保障和改善民生
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新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有效的“减压阀”
和“稳定器”
二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
必然要求
(二)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
迫切需要
(三)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有利于扩大党执政的
组织基础
三做好党建党务工作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
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一)党建工作可以有效地推动“两新”组织
经营活动的开展
(二)做好党建工作有利于“两新”组织健康发展
(三)党组织善于协调“两新”组织内部各方面关系
(四)党组织能够为“两新”组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
功能与职责
一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
功能定位
(一)党组织是“两新”组织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
(二)“两新”组织中党组织的基本职责
(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
二求实创新,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党的建设工作
(一)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对“两新”组织党建
工作的领导
(二)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
工作机制
第三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
组建设置
一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
主要因素及其解决思路
(一)制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因素
(二)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合理设置
党组织的模式
(一)“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的六种模式
(二)探索“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的新途径
三严格遵循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程序
(一)基层党委的设置程序
(二)党支部的设置程序
(三)党小组的划分
四设置党组织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明确“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设置的审批权限
(二)明确“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管理
(三)“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内职务设置和职务职责
第四章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
党组织的制度建设
一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应坚持的原则
(一)遵循整体联动原则,完善“两新”组织
党建管理体制
(二)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让“两新”组织的党组织
凝心聚力
(三)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保障“两新”组织党员的
权利和义务
(四)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整体水平
(五)遵循创新创优原则,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的新途径
二健全和完善党的制度,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序开展
(一)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二)扩大党内民主,实行党务公开制
(三)坚持和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四)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三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深入进行
(一)党组织组建机制
(二)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机制
(三)党员发展机制
(四)党务保障机制
(五)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六)流动党员教育机制
(七)流动党员约束激励机制
(八)流动党员党费收缴机制
四推行五种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与
党建工作共同发展
(一)推行任职交叉制,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二)推行流动挂靠制,强化党员队伍管理
(三)推行岗位示范制,激发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
(四)推行活动分散制,拓展党组织活动新空间
(五)推行学习跟踪制,提升党员理论水平
五以抓制度、促管理为目标,在党组织规范运行上
抓落实
(一)建立舆论引导制度
(二)建立工作指导制度
(三)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四)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五)建立督促检查制度
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两新”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加强“两新”组织纪检组织建设
(三)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途径
第五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
活动方式
一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基本思路
(一)创建双向联动“开放型”活动平台
(二)创新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活动方式与活动载体
二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基本形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网络党建活动
(二)实施“五家”工程
(三)积极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
(四)积极推广“十个一”系列专题活动
(五)开展“四好”“六化”活动
三争创一流业绩,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教育党员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业绩
(二)从自己做起,增强党员服务本领和业务技能
(三)开展争创活动,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
第六章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
发展党员工作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
基本要求
(一)发展党员要坚持党员标准,严格保证质量
(二)发展党员必须坚持慎重的态度
(三)抓好发展重点,形成合理的党员队伍结构
(四)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企业出资人入党
二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考察培养工作
(一)严格按照程序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二)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认真考察
(三)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经常性的教育
(四)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五)确立发展对象的基本要求
(六)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
(七)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
三做好对预备党员的教育与转正工作
(一)加强对预备党员的管理
(二)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锻炼
(三)对预备党员进行严格考察
(四)按党章规定程序将预备党员转正
(五)延长预备期与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第七章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的
选配
(一)“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标准
(二)“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方式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关系,提高党组织领导班子的
思想素质
二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
队伍建设
(一)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
(二)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的培训
(三)完善对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两新”组织党的指导员队伍建设
第八章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
党员教育工作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教育的
目标和内容
(一)开展党员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教育的形式
(一)围绕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党员教育
(二)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党员教育
(三)创新教育形式,改进党员教育方式
三抓好分类教育,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一)做好对党员业主的教育培训
(二)加强对管理层党员的教育培训
(三)加强对职工党员的教育培训
第九章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
党员管理工作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管理的
原则、任务、内容与方法
(一)党员管理的基本原则
(二)党员管理的基本任务
(三)党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四)党员管理的主要方法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日常管理
(一)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
(二)党费的收缴与管理
(三)党员党龄的计算
(四)因私出境归国人员的党组织生活的恢复
(五)慎重处置不合格党员
三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流动党员的
管理
(一)对流动党员管理的任务、原则与要求
(二)加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三)实施《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
第十章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党建工作的保障
一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
领导
(一)加强各级党委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
(二)加强组织部门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
统筹协调和指导
(三)加强宣传部门对“两新”组织党建的舆论支持和
思想政治工作
(四)加强统战部门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的
支持配合
(五)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的
协助配合
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
经费保障与场所建设
(一)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党费管理制度
(二)注重实效,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激励机制
(三)加强党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党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手册
一章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
党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写进《党章》,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而十八大再次重申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领域党建的重要性。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指各种社会经济成分中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组织。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的经济组织。这类经济组织是指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归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占主导或相对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所谓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占相对主导地位是指外商、港澳台所占股份虽不足百分之五十,但其股份所占比例最大,相对于其他股东对企业起到控股作用。
社会组织是指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并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群体。新社会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涌现出来的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各类社区活动团队。新社会组织种类繁多,有工商经济类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会福利类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等等。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一般简称“两新”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新课题。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党务工作,不仅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也是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党的十八大后的新形势对“两新”组织的党建党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断推进这项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这两类组织的日益增多,迫切需要从实际出发,在这些组织和群体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将党的影响和作用渗透到新的经济社会空间,把新的社会力量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有效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一)“两新”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已达9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成为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个体工商户超过3600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国家的税收比重不断增加。2011年,全国500强企业中,有非公有制企业184家。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还提供了我国约65%的发明专利、80%的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以及85%以上的出口贸易,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近几年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同党和政府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踊跃投身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产业、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经济实力的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都对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全国新社会组织年均增长10%以上,我国的新社会组织得到了蓬勃发展。截止到 2010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9万多个,同时,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20万多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健全和规范新社会组织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已成为今天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两新”组织已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力日益凸显。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新领域党建,工作基础薄弱,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很多。如何抓好“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领域。“两新”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加强“两新”领域党建工作本质上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总体上仍较落后,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如不抓紧解决,就难以实现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难以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难以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作用。所以更需要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提高对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分子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由于其自身体制机制的显著特征,成为现阶段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引人瞩目的亮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市场建设,加速了产权、土地、劳务、资本、信息和技术等多种要素市场的形成,推动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建设,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踊跃参与国家一系列大型建设项目,它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在加快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善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它不仅对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多样化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非公有制经济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还是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的就业体系,保持社会稳定,都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发展前景看,由于中央政策明确,地方政府支持,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人们思想观念更新,非公有制经济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快速增长,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也将发挥出更大作用。
(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增强国民经济实力起着巨大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条件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它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财政收入的增加、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稳定的增强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强劲增长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30多年的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率,对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非公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82万亿元,从过去5年的平均数计算,平均增速达216%,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占比超60%,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改革开放初期不到1%增加到现在的60%以上。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的税收在国家总税收中已占到了58%以上。相对于一些国有企业长期亏损为国家造成巨大财政赤字的压力来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更显示出其对国家经济的巨大贡献。
(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所作贡献的最突出表现,是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就业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解决城乡劳动者就业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长期以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安排就业、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安置城乡富余劳动力,成为安排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来自全国工商联的统计显示,目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人数已经达到约15亿人,而且每年还继续吸纳着8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新增就业岗位9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的。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21万人,其中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是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的。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所作的重要贡献,还主要表现在它们积极参与国家扶贫开发,特别是“光彩事业”“温暖工程”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发展的同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不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已成为全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为建设幸福和谐社会,捐款捐物,倾情奉献,令人称赞。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捐款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款项达数百亿元。
(五)新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
新社会组织不同于企业,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模式变革的需要而设立的,具有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又不同于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体系和运作机制,具有自愿参与、中立自主和多样灵活等特点。因此它一方面能够弥补或纠正“市场失灵”,包括可以参与提供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物品(指在消费中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政府失灵”,可以为需求较高的人群提供额外的公共物品,也可以为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特殊的公共物品,还有利于解决只由政府提供时的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在不少领域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
新社会组织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直接服务于民生的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是构建和谐社会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近年来,新社会组织在抗灾救灾和重大活动中,累计募集款物超过1000亿元,动员社会志愿者突破2000万人次,成为推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引领者。新社会组织的发展还吸收了部分就业人员,舒缓了就业压力。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新社会组织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超过1000万个。新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个高度流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让社会组织适当承担公共服务功能,不仅是政府管理创新的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然,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各地还需要完善依法管理和监管机制。在推进新社会组织发展的同时,也提出新社会组织要把贯彻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章程和法律法规作为根本准则,把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会员作为根本宗旨,以诚信为立身之本,以自律为发展之道,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自觉接受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正确处理好自身发展和政府扶持的关系。
二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党建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夯实党的
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
建立和完善党的组织基础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否则,我们党执政的地位和作用就会受到损害,甚至有可能削弱和淡化我们党的政治领导。
据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6686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304万个。传统领域基本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新兴领域党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其中,全国2784个非公有制企业中,有1627万个已建立党组织,占总数的584%,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41个百分点。全国275万个社会组织中,有115万个已建立党组织,占社会组织总数的419%,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68个百分点。
(一)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从来不讳言自己的阶级属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政治优势。在工人阶级中建立和发展党组织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组织路线,也是我们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两新”组织得到飞速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新”组织中的职工在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已占多数,并呈稳定增长的趋势。“两新”组织从业人员同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一样,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我们党的重要阶级基础。
在“两新”组织中的从业人员,既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的生力军,也是维护稳定、巩固政权的重要力量。这些组织中的从业人员,与先进生产力联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文化的潮流,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大,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两新”组织中去,把党的声音传递给广大“两新”组织职工,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通过开展和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可以促使党的力量深入到这些组织之中,加强同这些组织中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有利于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对于党来说,只有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把这些组织中的员工队伍和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并把那些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才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我们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在执政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在“两新”组织中加强党建工作就是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作为执政党,党组织理所当然地要在“两新”组织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党的执政地位主要是通过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领导来体现,党对“两新”组织的领导是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引导,通过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同时也依靠“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引导、监督。随着“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如何加强对这些组织中的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理应受到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
“两新”组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比如,有些企业受利益驱动,违规经营、制假售假、偷税漏税、污染环境;有些企业忽视劳动安全保护和职工人文关怀,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导致劳资关系紧张,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受其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经营管理困难。解决“两新”组织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组织中的党组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事实已经证明党建强的组织,发展得也就好。因此,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凝聚企业各方力量,引导和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