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編輯推薦: |
《比较》是为读者提供的一个关于比较制度分析的学生性平台。《比较》站在理论前沿,根据中国经济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别国的经验和教训、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以及比较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
|
內容簡介: |
针对中国经济放缓的趋势,为了“稳增长”,中央政府提出了“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微刺激”措施。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竞相出台刺激政策,据中研网报道,一份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 到5 月份,地方项目投资累计已达14.7 万亿元,增长17.6%,增速虽回落0.2 个百分点,但投资绝对额依然庞大,这些表现引发了人们对全面刺激政策的猜测和预期,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们的体制总是在创造各地政府的稳增长竞赛,以及在软预算约束下永远无法根治的“投资饥渴症”。因此,分析当前的增速放缓是短期周期性下滑,还是增长动力的制度递减,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策制定都有重要含义。换言之,我们需要超越趋势性、周期性或结构性这类判断,探讨制度性、政策性原因导致的各种扭曲,这些扭曲到底对经济有多大伤害,以及改变这些扭曲有多大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努力,才能使中国经济走上稳定且可持续发展之路。本辑《比较》探讨的主题即是增长。
|
關於作者: |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
|
目錄:
|
中国当前经济减速的生产率解释 白重恩 张琼
海外特稿
经济增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丹尼罗德里克
收入再分配、不平等和经济增长 乔纳森奥斯特里 安德鲁伯格 哈拉兰博斯昌加赖兹
比较之窗
阿根廷悖论:微观解释和宏观之迷 艾伦泰勒
政策评论
竞争性宽松货币政策:昨日重现吗? 拉古拉迈拉詹
法和经济学
金融监管的域外适用:为什么外星人不能回家 小约翰科菲
历史文本
关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方式 吴敬琏
新书架
托马斯皮凯蒂是对的:关于《21世纪的资本》一书你所需知道的一切 罗伯特索洛
最有效地利用《21世纪的资本》 彼得林德特
皮凯蒂的“资本主义第二法则”是根本性的吗? 佩尔克鲁塞尔 托尼斯密斯
视 界
破解经济增长之谜:一个宏观经济的简单分析框架 范建军
|
內容試閱:
|
开篇白重恩和张琼的文章“中国经济减速的生产率解释”,从生产率角度探讨我国经济当减速的原因和未来走势:首先利用1978 年以来分省数据考察了生产率波动的影响机制,之后对近年来生产效率变动的源泉进行了分解,并模拟了2008 年以来大规模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最后从生产率角度讨论我国经济增长的未来走势。研究发现:首先,从对技术效率改善的影响的角度来看,对外开放程度对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收入水平的影响则显著为负;其次,存货规模和劳动参与率通过影响要素的有效使用量,分别对生产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再次,从对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的角度来看,政府规模对生产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投资率对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为正;最后,没有发现生产效率受到显著的负向周期性影响。综合而言,“后发优势”不断减弱、对外依存度大幅下降、投资率攀升、政府规模不断扩大和劳动参与率持续降低,均是我国2008 年以来生产率下降的重要因素,而周期性影响不是主要因素;2008 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投资率大幅上升,不利于生产率的提升和居民消费增长。文章认为,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将是较长时间内的必然趋势,同时进一步的改革对防止经济过度降速至关重要。
罗德里克的文章“经济增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长期视角分析经济增长,研究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约束力。他认为,经济增长背后的两个主要推动力分别是:以人力资本和制度为表现形式的基础能力的发展;以及结构转型,即新兴(更高生产率)产业的诞生和扩张,劳动力从传统或低生产率活动转移至现代化的生产活动。他构建了一个三部门的分析框架,来说明基础能力改善和旨在推动结构快速转型的政策如何相互作用,带来可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其结论是,如果过分注重“基础能力”,使政策制定者的注意力偏离了能使现代产业起飞的政策,则可能导致增长放缓。同样,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没能构建必要的技能和制度,过分强调工业化也可能最终导致经济崩溃。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未来数十年世界经济提供的阻力要比动力多,但过去成功国家采取的合意政策的很多特征现在仍然通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框架,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多元化的激励,应对不平等和包容性问题的社会政策,持续对人力资本和技能投资,持续不断地加强监管、司法和政治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位研究人员乔纳森 奥斯特里、安德鲁 伯格和哈拉兰博斯 昌加赖兹利用最新的综合性数据,考察了不平等、再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认为,不平等始终对中期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有着稳健和有力的影响;再分配对经济增长的总影响大体上是中性的,一般水平的再分配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平等水平的降低,通常与更高、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相联系。因此,对再分配的过度谨慎,并据此不作为,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并不恰当。不过,作者们也特别提醒,不应对他们的研究结果作过度解读,特别是用于政策目的;即使给定这些结果,促使再分配尽可能有效率依然是重要的。此外,进一步深入研究再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不平等、再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使政策建议更有针对性。
在讨论中国经济转型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拉美化式的中等收入陷阱”这样的警告,经常被提及的国家往往有阿根廷、巴西、智利等。这些国家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究竟如何,全面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比较》一直注重给读者们引介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本辑的“比较之窗”栏目提供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艾伦 泰勒教授解析阿根廷经济发展的文章“阿根廷悖论:微观解释与宏观迷局”。泰勒试图说明一个世纪前,全球收入水平名列第五位的阿根廷,为什么会在20 世纪初脱离原来的轨道,停滞不前,其目前的平均收入只及西欧12 个核心国家的40%。作者从微观视角分析了阿根廷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的原因:从贸易角度看,贸易保护主义提高了资本品和投入品成本,阻碍了技术转移,拖累经济增长;从投资角度看,则是投资质量低下、投资错配以及投资品多样化不够拖累了经济增长。为什么阿根廷会选择这些拖累增长的经济政策呢,作者对现有文献中有关这一问题的不同解释进行了综述,如地理论、殖民论、法律起源论、外部冲击论等。在他看来,单纯诉诸其中的某个因素,都不能可信地解释阿根廷的逆转,更可取的办法是,既关注外生因素,也要关注深层决定因素(如法律),或者关键时刻来自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强大外部冲击与初始历史条件的相互作用。
印度央行行长拉詹的文章讨论危机后推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否能顺利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有何溢出效应。他认为,长期实行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强烈的激励扭曲效应,加剧非常规政策退出的潜在不良后果。不仅如此,非常规货币政策还会溢出到其他国家,加剧资金流入国的资产泡沫,使一些政策承诺更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有更强的意愿屈服于民粹主义。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持续实行,还导致了现行国际货币政策的无序状态,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金融行业构成了潜在风险。因此,在拉詹看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像是病因而非良药。我们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就会越快到来”。
随着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对域外的金融活动进行监管,防范全球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金融监管的域外适用:为什么外星人回不了家”一文中,对金融监管深有研究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小约翰 科菲从“公共品”和“公地悲剧”的视角探讨了推进域外监管的必要性,他认为欧美应在国际社会尚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下,首先就相关标准达成一致,并引导其他主要参与者认同它们的标准,以此推进域外监管。与此同时,作者利用两个差异很大的国际金融监管的例子:20 国集团达成共识的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基于域外管辖权对跨境互换交易的监管,以及美国独创的“沃尔克法则”,讨论不同的域外管辖权范围可能产生的不同成本与收益,以此来说明域外管辖权的选择问题。
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保障改革的决议,《比较》第72 辑引介了一组讨论养老金体制改革国际经验的文章,受到了读者们的关注。了解国际经验固然重要,了解国内对养老金体制问题的思考及实践对下一步改革更不可或缺,因此,“历史文本”栏目重发主编吴敬琏“关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方式”一文,试图部分还原国内对养老金体制改革的思考。在这篇2010 年写就的文章中,吴敬琏对过去几年社会各界关于养老金体制改革方案的探讨进行了梳理和概括,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时的中国政策界和学术界对研究这一问题所持的开放思维和前瞻性。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 皮凯蒂近700 页的学术著作《21 世纪资本论》在2008 年金融海啸之后出版,探讨资本主义究竟怎么了,不仅引发了欧美经济学家热议,并成为超级畅销书,还是当下经济学界的一件大事。《比较》以引介国际经济学界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宗旨,这样的“大事”当然是我们关注的对象,不仅第一时间获得了此书的中文版权,且在这辑的“新书架”栏目为我们的目标读者提供三篇对皮凯蒂著作的评论文章:1987 年诺奖得主罗伯特 索洛对皮凯蒂书中的财富概念、资本回报率和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和评论;收入不平等和福利经济学专家彼得 林德特则讨论了从皮凯蒂的观点出发,学者们可以沿着哪些路径对不平等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 克鲁塞尔及其同事则从居民储蓄行为的角度对皮凯蒂的预言——资本回报率高于增长率将导致财富越来越集中——提出了质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范建军的文章则从投资、需求、全要素生产率、净出口等方面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