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不打不骂教孩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育儿方法家教图书。教您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从沟通教育到赏识赏识,从心理教育到独立教育,一本书助您捕捉孩子的敏感心理,陪他们走过小学和青春期。成长路上,父母陪伴。
|
內容簡介: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本来应该是个比较私人的话题,如何才能与孩子有效沟通;如何把赏识与惩罚适当结合起来,给孩子一颗健康的心灵、一个健全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本书旨在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教育的技巧,家长们一定能够从中领悟到这些技巧背后的内涵与实质,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本书共分为八章,每一章都有一个教育主题,力求帮助家长解开教育的迷局,与孩子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
關於作者: |
鲁芳,知名心理类图书作家,京师心智心理培训师。代表作有《别对我说谎》、《FBI心理术》、《CIA心理术》、《FBI读心术与攻心术》、《FBI识人术与测谎术》、《心理学是本故事书》等。
|
目錄:
|
第一章有效沟通——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第一节 有效沟通的前提
第二节 倾听是沟通的重要桥梁
第三节 信任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石
第四节 尊重才能互相理解
第二章赏识教育——让孩子在爱中成长
第一节 赏识教育开启爱之旅
第二节 母亲,赏识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第三节 表达你对孩子的赏识
第四节 避开赏识误区
第三章惩罚教育——帮助孩子自我醒悟
第一节 赏罚有度,拒绝教育“抗体”
第二节 欲擒故纵,让孩子自食其果
第三节 智慧沟通,给孩子自我反省的机会
第四节 屡教不改,需讲究策略
第四章独立教育——独立是成长的第一步
第一节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0
第二节 不要过度保护你的孩子
第三节 有一种爱叫“放手”
第四节 独立的孩子早当家
第五章心理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第一节 做孩子稚嫩心灵的守护者
第二节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节 没有比坚持更有意义的事
第四节 为孩子储备“人生财富”
第六章解决问题——达成合作的协议
第一节 孩子不听话,家长要先摆正心态
第二节 孩子反抗时,家长要找准对策
第三节 善用技巧,激发孩子的合作意识
第四节 祖母法则,和孩子“签协议”
第五节 专家支招,告诉家长们“怎么办”
第七章语言风暴——建立家庭语言系统
第一节 餐桌上的教育风暴
第二节 别让孩子的幸福终结在你的嘴上
第三节 避开暴力沟通
第四节 用幽默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第八章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第一节 做孩子最需要的家长
第二节 优秀父母应该懂得爱的智慧
第三节 不要做欺骗孩子的父母
第四节 为自己树立威信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 有效沟通的前提
拥有一份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是父母的愿望,也是孩子的期望,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因素,是父母与子女共同的追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双方却经常会感到无奈和痛苦,孩子难以接受父母所谓的权威、唠叨、主观、保守,甚至还有点固执的教育方式,而父母也不能接受孩子的我行我素、不听话、好高骛远、经不起挫折,甚至是和自己对着干的一些言行。于是,在一个家庭里总是会出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矛盾激化的现象,甚至很多父母感叹,如今的孩子就像是脱了缰的野马,难以驯服。
但是,孩子并不是什么野马,更不需要驯服,而父母也完全没有必要去学习如何“驯兽”,因为孩子虽小,可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是现代人。在现如今信息渠道多样化的时代,父母应该做的是学习如何去和孩子沟通,找到与孩子难以顺利沟通的原因,并且积极提升亲子沟通技巧,建立亲子沟通的重要前提。
研究发现,在一个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顺畅,孩子通常不需要父母过多地督促而主动好好学习;但在一个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中,无论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孩子都会出现学习问题,不是这些孩子笨,而是他们有心结。亲子关系紧张,沟通出现障碍,使得孩子出现了逆反心理,进而影响到学习。
心理学家根据长期研究成果,将家长和孩子沟通难以顺畅的原因总结如下:
1.相处时间太少。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常常使人精疲力竭,而为人父母就会更加觉得肩上的压力之大。许多家长会认为,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当他们带着这样的宏伟志向在外面打拼时,孩子却被遗落在孤独的角落里。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太少,这是导致沟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沟通的内容永远都在围绕着“我”。一场以“我”为中心的谈话,偏离了解决问题的目标,是家长自我情绪的发泄途径,最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情绪。譬如,孩子期末考试没有拿到以往的好成绩,家长得知后非常不高兴,于是说:“就凭你这学期的表现,我就知道你的成绩一定会下降!”这句话其实是家长自身不满情绪的表达,不仅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感受,也没有真正做到解决问题。类似的话,家长说得越多,孩子就越厌烦。
3.满足自身控制欲的谈话。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应该是能够更好地促进其成长,关心孩子的成长所需,而并非是达到家长对孩子的所谓控制。譬如,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对家长说:“妈妈,我又是班级第一名。”此时孩子无非就是想听到家长的一些鼓励和认可的话语,但有些家长偏偏会这样说:“嗯,不错,争取下次拿个年级第一回来。”既没有充分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努力,还将自己的意愿年级第一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方向。
4.不懂得倾听、急于表达的传统谈话模式。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向都是权威的代表,是长辈,认为孩子还小,应该听从家长的安排,不容许他们有自己的意见。所以,这类家长通常都是急于表达而不懂得倾听的类型,不倾听又怎么会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呢?沟通自然就成了问题。
另外,家长要知道,有效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当你在不停地说话时,应该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成功沟通的先决条件是和谐的氛围,在和谐的气氛中,孩子不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当然就更加乐意“听话”。因此,沟通的重点不是控制孩子,不是强调的过程,也不是你说得多么有道理,而是沟通的效果,也就是你说的是否能够被孩子接受。
心理学家认为,双向沟通是一方在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另外一方给出了回应;而有效的双向沟通应该是另一方给出的回应是对方期望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的双向沟通,应该是父母说的话孩子愿意听,并且也乐意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即使不是完全接受,但也非常乐意进一步沟通,或者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与你一起讨论,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有效沟通。
那么,在气氛和谐的基础上,家长还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
1.及时改变沟通方式。在你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观察和体会孩子的情绪变化和思想变化,并及时更换沟通的方式。比如,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心境下听到,内心的感受就会完全不同。
2.沟通不能控制,也不能推动。当父母基于爱的动机,代孩子做决定或要求孩子去做一些违背他们意愿的事情时,会认为孩子必须并且理所应当地要接受,一旦孩子表示拒绝时,家长就会埋怨,甚至生气,觉得孩子辜负了自己的一片苦心。
但事实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定位,孩子也不例外。当家长认为对他更好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定位时,便难以接受;况且家长的某些决定也只是站在一个家长的位置上,而并非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因此,家长如果希望做到有效的双向沟通,强迫的做法是没有用的;更有效的做法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和做决定,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和发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接受你的观点。
3.不要强调对或错,而要看重沟通的效果。不好的沟通方式是,你一直在强调自己是如何正确,而对方却如何不知好歹,这种沟通只会浪费时间。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并适时变换说话的方式和语气,直到孩子给出了你期望的回应。
4.不要猜测,如果不确定,可以主动找孩子谈谈。没有人能够真正懂另外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作为父母,你也同样不会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当你无法确定时,不要做无谓的猜测,应该主动地找孩子聊天,不仅可以加深感情,还会令你更为了解自己的孩子。当你真正了解了他们时,相信你的每一个关于他们的决定都不会让孩子们失望。
5.坦诚的关心。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存在千真万确的关爱的,但很多父母却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将它忽略了,而一味地带着目的性,不管怎样都要求孩子一定要听自己的。这无疑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是要我这样,我就偏不”,最终导致沟通失败。但当你带着一颗关怀的心去与孩子交流时,他们就会感受到。
6.寻找同孩子一致的信念。两个陌生的人为什么会成为朋友?还不是因为大家趣味相投。兴趣爱好类似,价值观一致,这样的人就很容易交心。那么父母与子女之间呢?不妨试着寻找你与孩子之间存在的一致信念,当孩子发现你们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时,就会产生合作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沟通,会有更好的效果。
第二节 倾听是沟通的重要桥梁
有一位年轻母亲带着她那十岁的儿子来到了心理咨询中心,在与心理医生交谈的过程中,这位母亲一直都在数落着孩子如何如何不对,哪里哪里错了,等等。连旁人看在眼里,都为小男孩感到委屈,而心理医生则在他的脸上看到了“习惯”二字,显然,男孩在家中就经常性地被数落。
“这孩子总是不好好学习,我和他爸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可他就知道玩。这不,最近一次珠算测试才考了3分,他爸爸一气之下又打了他,他倒好,现在连声‘爸爸’都不叫了……还有上回,他和同桌打架,还把人家胳膊给扭伤了,害我们给对方家长赔礼又道歉,还支付了全部医疗费,你说这孩子将来可怎么办……”
心理医生一边听着这位母亲的陈述,一边观察着孩子的表情变化。后来,心理医生要求单独和孩子谈谈,这一谈才知道,真实的情况远非这位母亲说得那样简单。所谓的和同桌打架,是对方先动手,但父亲却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在这个十岁小男孩的心里,其实藏着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心事,男孩说的最触动心理医生的一句话是:“他们根本就不给我解释的机会,没有人理解我。”
经过与孩子长达半个小时的耐心交谈,心理医生这才知道,事实并非他母亲说的那样,而是另有隐情,只不过他们都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罢了。原来,被其父亲打的那天,孩子的母亲在外地出差,小男孩刚巧在那天的算术小测试中得了3分,其父亲一看是3分,与满分5分相差甚远,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拿起皮带就朝男孩的屁股上抽,结果男孩为了躲避爸爸的追打,头磕到了桌角上,不一会儿就流血了。
男孩感到很委屈,当天他在感冒,加上算术测试题本来就很难,班里许多小朋友都只得了三分,可父亲不分青红皂白就拿皮带抽他,屁股疼,头也疼,而父亲却埋头在一堆工作中没有管他。于是,男孩抱着存钱罐,偷偷溜出家门,去了姥姥家。姥姥见孩子额头破皮还流着血,就带着他到附近的诊所包扎了伤口。那次之后,小男孩就觉得姥姥对他最好了,父母根本就不爱他,所以,男孩只愿意和姥姥说悄悄话,而在父母面前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这才使得他们误以为男孩得了心理疾病。
心理医生将小男孩的陈述单独转述给了他的母亲,并建议他们今后在与孩子沟通时,多给其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他说出内心的感受,而不是主观、强势地将过错全部推到孩子的身上。假如孩子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年深日久,便会产生各种消极的情绪,如不听话、过度内向或顽皮等。
家长们应该明确,孩子在成年人的面前不管有多么“不听话,不争气”,但他们始终还是孩子,是弱者。如果身为他们的父母都不能给予其表达内心的机会,那孩子便只能单独忍受这份痛苦和孤独,或者为了逃避来自父母的责怪,甚至打骂,他们就会求助于他人,而一旦求助他人失败,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各种极端行为,譬如离家出走、在外遭遇不测、甚至是犯罪等。
孩子每一个看似不正常的行为背后或许都有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理由。他们可能在因为精神与身体上的创伤而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也可能是在呼唤父母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而作为父母,一定要正确地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心声,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可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而一个顺利、有效的沟通更是决定孩子言行的关键。但前提是,父母必须改变以上不利于有效沟通的方式,从现在开始,去鼓励你的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吧,多听听发自孩子内心的声音,然后再与他们进行沟通。
亲子沟通不是指父母对孩子说了多少,而是父母究竟听了多少,倾听是所有沟通的重要桥梁,可以说没有倾听就没有理解,而没有了理解,沟通也就失去了进行下去的意义。因此,身为父母的你只有理解了孩子的心声,才能够架起你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事实上,父母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即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说了算,孩子必须按照父母设定好的路子走,听话的孩子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但越来越多的实践证实了该观念的错误性和脱离时代,因为现代孩子的需求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家长只有像朋友一样和他们相处、交流,他们才会对家长敞开心扉,愿意与之进一步交流,听从父母的说教。
1.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当然可以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说给孩子听,这会拉近你们的心理距离,同时也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去关注别人的内心世界,去分享对方的欢乐,分担对方的忧愁。在此基础上,孩子也会很乐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2.坚持每天与孩子进行10
~20分钟的聊天。譬如在散步时、在共同打扫房间时、在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时、在睡觉之前等,这些时间段都是相对比较轻松的,在温馨而放松的氛围里,孩子会更加愿意吐露心声。
3.应鼓励并认可孩子表达不同情绪。当孩子表达欢快情感的时候,家长要充分给予肯定,而当孩子表达内心不好的情绪时,家长也应该表示理解与尊重,并且教他们如何使用正确的方式宣泄这些不好的情绪。
4.鼓励、支持孩子对艺术的追求与爱好。各类文娱活动、艺术鉴赏等都可以转移,甚至是升华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应该支持孩子的爱好,不在言语间对其爱好进行否定,甚至是贬低,要知道,支持他们的兴趣爱好,就相当于认可了他们,在此基础上发表家长自己的意见,孩子也比较会听得进去。
5.父母要做好良好沟通的榜样。父母在交流中如何表现,将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譬如,父母吵架是背着孩子,还是当着孩子的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当着孩子的面吵,然后再在孩子的面前改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沟通范本。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对自己的父母非常敏感,他们的领悟能力也远远超出大人的想象,父母之间如果不能好好交流和沟通,孩子就会模仿,并不知不觉受到影响。父母之间正确的沟通方式会让孩子从小就学习到爱与支持,这样的精神力量要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要重要;而且父母之间的爱会使一个孩子的心处在平和的状态,更加有利于其心智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