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史铁生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常自窃想,一旦我脱离此世,不管到了哪儿,若被问及我前生何在,最靠谱的回答就还是:我在史铁生。”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略有些拗口的书名的真意,也能让人体会到史铁生老师通达的人生态度。
因此,在几次征求史铁生夫人陈希米的意见后,我们将史铁生老师的散文作品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梳理了一遍。透过这些文章,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史铁生怎样从少年到青年乃至到中年,怎样从双腿残疾的阴影中一点点走出来,重新拥抱友谊与爱情,感恩生命的贫瘠与丰盛。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特殊的身体状况给了他人所不及的感悟力,他所经历的苦难造就了他笔下的坚强与宁静。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现实的残酷和情感的励志元素。这些文字串起了史铁生的一生,我们可以窥视到一颗高尚坚强的灵魂与命运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他的文章中能够深深的体会到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零乱与骚动,真正的静下来走出无人的孤岛。来迎接美好,灿烂的一生。
|
內容簡介: |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特殊的身体状况给了他人所不及的感悟力,他所经历的苦难造就了他笔下的坚强与宁静。
《我在史铁生》精选了史铁生的回忆文章,这些文字串起了史铁生的一生,无论是经典的《我与地坛》,令人动容的《合欢树》《秋天的怀念》,都是年轻的史铁生在残疾之初经历的苦痛与挣扎,以及从苦痛中领悟出的人生之道。作者也充满温情地回忆了插队的日子,包括朴实无华的《黄土地情歌》,反思人性弱点的《"文革"记愧》等。虽然半辈子都在《扶轮问路》,作者却还是高高兴兴地讲述着《我的梦想》。
本书还特别收录史铁生长篇遗作《回忆与随想:我在史铁生》,在这篇类似回忆录的文章中,作者全面地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少年、双腿残疾的青年时期,以及由痛苦中孕育出的豁达与通透,读者从中可以窥视到一颗高尚坚强的灵魂与命运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
關於作者: |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
|
目錄:
|
秋天的怀念
我与地坛003
老家025
故乡的胡同033
秋天的怀念036
合欢树038
我二十一岁那年042
想念地坛056
黄土地情歌
相逢何必曾相识065
黄土地情歌073
“文革”记愧082
扶轮问路
扶轮问路091
人间099
外国及其他102
神位官位心位113
“透析”经验谈120
病隙碎笔2123
我的梦想
我的梦想165
墙下短记169
散文三篇179
随笔十三189
我在史铁生
私人大事排行榜215
复杂的必要230
说死说活232
重病之时240
回忆与随想:我在史铁生243
|
內容試閱:
|
故乡的胡同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
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我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拓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胡同给我带来了阳光与温情,也带来了难以抹去的忧郁。
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地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
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
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
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
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它用。
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
十八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
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
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