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

書城自編碼: 244635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內科學
作者: 裴正学
國際書號(ISBN): 9787542413796
出版社: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12-01
版次: 0203 印次: 3
頁數/字數: 965/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275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浪潮将至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跨代伴侣治疗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編輯推薦:
西医诊断,中医辩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
众所周知。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西医药相互结合可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两种医药的结合形成了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对这一领域的不断开发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大方针。中西医结合的构思源发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具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裴正学教授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是甘肃省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他提出的“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医界公认的发展中医临床的主要模式之一。由裴正学教授主编的《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一版)自1995年出版迄今已有15个年头了,其间重印过两次。社会反响良好,存书早已售完,但仍有大量读者要求购买此书。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我社和作者经过协商重新修订此书。再版发行。
这是一部当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著,全书190余万字,内容除了通常属于内科学的篇章外,还增加了“急腹症”、“肿瘤”等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的篇章。《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第2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进行了系统地
內容簡介:
这是一部当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著,全书160万字,内容除了通常属于内科学的篇章外,还增加了“急腹症”、“肿瘤”等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的篇章。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阐述了临床上的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此次再版将本书内容重新修订整合,重新增加一些新篇章,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目錄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二章 在内科领域内中西医结合的内涵与模式
第三章 中医脏象概念的现代研究
第四章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
第五章 中医内科方药体系
第二篇 传染病
第一章 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章 流行性感冒
第三章 甲型H1N1流感
第四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第五章 麻疹
第六章 水痘(附带状疱疹)
第七章 流行性腮腺炎
第八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九章 猩红热
第十章 白喉
第十一章 百日咳
第十二章 肺结核病
第十三章 结核性脑膜炎
第十四章 伤寒
第十五章 细菌性痢疾
第十六章 阿米巴痢疾
第十七章 霍乱
第十八章 脊髓灰质炎
第十九章 病毒性肝炎
第二十章 艾滋病
第二十一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二十二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二十三章 流行性出血热
第二十四章 钩端螺旋体病
第二十五章 斑疹伤寒
第二十六章 布氏杆菌病
第二十七章 疟疾
第二十八章 蛔虫病
第二十九章 钩虫病
第三十章 蛲虫病
第三十一章 血吸虫病
第三十二章 绦虫病
第三十三章 囊虫病
第三十四章 包虫病
第三十五章 败血症
第三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急性支气管炎
第二章 慢性支气管炎
第三章 支气管哮喘
第四章 支气管扩张症
第五章 阻塞性肺气肿
第六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七章 肺炎
第八章 肺脓肿
第九章 间质性肺疾病
第十章 结节病
第十一章 尘肺
第十二章 胸腔积液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
第四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章 风湿热
第二章 风湿性心瓣膜病
第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
第四章 冠心病
第五章 病毒性心肌炎
第六章 原发性心肌病
第七章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第八章 慢性心功能不全
第九章 急性心功能不全
第十章 休克
第十一章 心脏骤停与猝死
第十二章 心律失常
第十三章 心脏神经官能症
第十四章 克山病
第十五章 心包炎
第十六章 高血压病
第十七章 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病
第五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六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七篇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第八篇 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
第九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篇 结缔组织病
第十一篇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第十二篇 理化因素疾病
第十三篇 肿瘤
第十四篇 急腹症
內容試閱
三、中、西两种医学的互补是各自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西两种医学各自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到近代,尽管西医的实验研究有着巨大的先进之处,但是当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正以崭新的手段横扫中世纪西方医学的陈迹,开创历史新纪元的时候,在揭开疾病微观奥秘的欣喜之中,在事物发展的另一个侧面,却又孕育着一粒不祥的种子。人们的思路由微观到超微观,由细胞到细胞核、线粒体、核糖核酸……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所有这一切都不能脱‘离人体全身调节作用的客观事实。这一倾向一直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医学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致命伤。于是在西方医学的营垒里,便相继出现了巴甫洛夫的神经反射学说、塞里氏的应激能学说,1937年哈里斯发现了丘脑-垂体内分泌的全身调节作用。他们的研究和观点旨在使西方医学由局部再回到全身,由微观再兼顾到宏观。这种观点通过近30年来免疫学方面的长足发展,同样得到了l进一步加强。再看中医的近代发展史,虽然不像西医那样明显,但隐约中也可看到有识之士试图把认识由宏观移向微观的尝试。吴又可的“戾气说”,王清任的“解剖学”,唐宗海、张锡纯的“中西汇通”,都是这一尝试的具体表现。纵观中西医近百年动态,双方已各自开始了针对自身缺陷的纠偏。一切事物,但凡发展,都是以逐步纠偏、逐步完善为前提的,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西医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中,为了自身完善的需要,向一切可以提供营养的对象全力索取,从而达到壮大自身的目的。近年来西方世界掀起了中医热,虽然临床治疗的需要也是其原因,但是更深层的含义则是西方已开始向中医借鉴,必欲取其精华而用之。可以断言,蕴藏在中医宝库中的整体观点、天人相应观点等当是西医首先掘取的内容,然后加以实验研究,在短期内为我所用,力图出现西医学术的再腾飞。炎黄子孙--当代中医遗产的继承人,已经明确地认识到,时至今日,将中医学术体系由宏观推向微观已是当务之急,这是当前发展中医的唯一途径。舍此别无他途。现代科学技术已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网络系统,中医至今仍被排斥在网络之外,依1日承袭着古训,沿用推理思辨的古法缓缓行进。这种局面的形成前已述及,漫长的封建社会,个体农业和分散手工业没有给中医发展提供向微观进展的机会,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但是时至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中国当代工业已跻身于世界行列,中医向微观推进的条件已完全具备。当代中医工作者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大胆地把思维推向微观,把西医的实验手段接过来,为我所用,发展自身,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期达到保住中医特色,并且开创出现代中医的新局面。中医注重整体的一面和西医注重局部的一面相结合;中医注重宏观的一面和西医注重微观的一面相结合;中医的机体反应观和西医病原致病观相结合,正是两种医学相互取长补短的自身需要,谁能首先掌握主动,取对方之长为我所用,谁将在短期内取得长足的进展。当代中医工作者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一现实,在当前条件下,发展中医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向西医索取,因为西医之长正是中医之短。中西医结合是向西医索取(当然也包括中西医互相索取)的主要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的内涵中,作为中医工作者应该始终把握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展中医的目的。随着我国大工业的发展,前人未曾有过的机遇而今到来,发展现代中医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我辈中医工作者肩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