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编者按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汉字的书体经过多次演变,从诡谲奇崛的甲骨文逐渐发展到苍茫浑厚的金文、再到规整匀净的篆书、严整肃穆的隶书、端庄成熟的楷书和连绵飞动的草书、不拘不放的行书等多种书体。每种书体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行草书具有更为广泛的实用价值,能快写,又易识别,同时优秀的行草书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孙过庭的《书谱》就分别是用行书和草书书写的,它们不但形体优美、而且意境高远。书家以娴熟的用笔技巧、精妙的笔法、塑造出完美多变的字体造型,营造出幽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行草书在我国的书法艺苑中和书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各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的行草书名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艺术技巧是书法创作的必要条件,它不仅是书家自身本质力量的一种外化和对象化,而且能充分体现创作者才能智慧的高低和创作能力的大小,影响着作品整体美的构成。书法学习的主要任务,一是学习范本的用笔技巧,二是学习范本的结字布白方法。我们学习笔法不仅仅是起、行、收笔处的运笔程式,笔法的目的是塑造线条质量,体现
|
內容簡介: |
本套碑帖精选历代著名碑帖,纵观中国书法史,适合于专业书法临习及收藏鉴赏之用。碑帖清晰的还原了历代传世碑帖的原貌,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的结合,是广大临习书法者的首选之贴。
|
關於作者: |
衡方碑
《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碑高二点四米,宽一点一米,厚零点二五米。东汉建宁元年一六八九月立,碑阳二十三行,行三十六字。碑阴存题名二列,字甚漫漶。碑额阳文隶书“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两行十字,两行之间有竖格线。碑原在山东汶上县西南十五里郭家楼前,清雍正八年汶水泛滥,碑陷卧,后重立,现存山东省泰安市岱庙,上海图书馆藏明拓本。
碑主人衡方字兴祖。官至兆尹、兵步校尉,有政绩。门生故吏朱登等乃镌石以颂其功德。碑文末行有两行小字“门生平原乐陵朱登字仲希书”。 此碑自宋欧阳修以来,迭经著录,为著名汉碑之一。
《衡方碑》用笔极为有力,笔画丰润,转折以及撇、捺处尤见功力,形成外方内圆的效果。其结体方正,波、磔、撇、捺均不张扬外露,字体方整严峻,呈下紧上松之势。通篇章法紧凑,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留白很少,但又不显局促壅塞。清人姚华《弗堂类稿》跋此碑曰:“《景君》高古,惟势甚严整,不若《衡方》之变化于平正,从严整中出险峻。”何绍基称其“方古中有倔强气”。此碑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杨守敬评价“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