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編輯推薦: |
《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文化与工艺》在相关史料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三大渔女——惠安女、蟳埔女和湄州女的服饰文化进行田野考察,针对不同区域渔女服饰的特征,分别对其款式结构、面料、色彩和工艺特点,以及三大渔女极具特色的头饰装扮习俗进行了研究。海洋文化背景下的三大渔女服饰作为海洋文化的一种符号载体,不仅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凝聚了沿海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学、宗教、哲学及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
希望《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文化与工艺》能让更多人了解东南沿海渔女服饰文化的特征,同时能够丰富闽南“非遗”传统服饰民俗文化的内涵。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相关史料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三大渔女——惠安女、蟳埔女和湄州女的服饰文化进行田野考察,针对不同区域渔女服饰的特征,分别对其款式结构、面料、色彩和工艺特点,以及三大渔女极具特色的头饰装扮习俗进行了研究。海洋文化背景下的三大渔女服饰作为海洋文化的一种符号载体,不仅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凝聚了沿海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学、宗教、哲学及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
希望《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文化与工艺》能让更多人了解东南沿海渔女服饰文化的特征,同时能够丰富闽南“非遗”传统服饰民俗文化的内涵。
|
關於作者: |
卢新燕,安徽无为县人,1998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服装艺术设计专业,2007获苏州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副教授,长期从事服饰设计及服饰文化研究工作,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兼任福建省形象设计协会秘书长、福建省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
|
內容試閱:
|
福建三大渔女分别指的是惠安女、蟳埔女和湄洲女,三大渔女都是以地域名称来命名的,同时也以独特的服饰穿戴而著称,其不同时期的服饰记载着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三大渔女常年劳作在海边,生活在同一海岸线上,但是由于区域文化差异,三大渔女服饰各具特色,正如《汉书》里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三大渔女服饰成为闽南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是我国海洋文化背景下海洋民俗风情的一朵奇葩。“惠安女服饰”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蟳埔女生活习俗”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节 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文化背景
一、福建三大渔女服饰地理分布
(一)惠安女服饰地理分布
惠安女服饰,是指生活在惠安县东部海边的一个特殊汉族族群的妇女服饰,主要分布在惠安崇武半岛和小岞半岛上,从地图上看这两个半岛像两个巨大的蟹脚伸进海面。惠安女服饰分布行政区域又划分为崇武、山霞、小岞和净峰四个镇,同时又以这四个乡镇的妇女服饰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服饰形制,一种是以崇武、山霞镇妇女服饰为代表,崇武镇又以大岞村妇女服饰为典型;另一种服饰形制以小岞、净峰镇妇女服饰为代表(图 1-1-1)。
惠安县位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濒临台湾海峡,土地面积6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00 平方公里,海岸线 141 公里,大小岛屿 50多个,境内地形以丘陵为主?。崇武镇位于惠安县东南沿海突出部,崇武三面环海,东临台湾
海峡,崇武镇大岞村是惠安女集中居住点,山霞镇东边与崇武镇接壤,位于崇武半岛的底部。小岞镇位于小岞半岛,三面临海,东望台湾海峡,西与净峰镇七里湖狭长地带接壤,呈半岛地形。净峰镇位于小岞半岛底部,境内
有海内外闻名的唐代建净峰寺,近代名僧弘一法师曾在此幽居。
(二)蟳埔女服饰地理分布
蟳埔女服饰指的是蟳埔村渔女所穿戴的服饰。蟳埔村为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的一个小渔村,地处泉州湾晋江下游出海口北岸,呈半岛形,古刺桐港畔。相传在明代时蟳埔村名为“前埔”,后来由于妈祖娘娘生日,晋江洋埭村民敬奉一幅缎面彩帐,把“前埔”写成“蟳埔”,再由于此地盛产红蟳,村民认为叫“蟳埔”更为妥帖,从此“前埔”便改为 “蟳埔”,并沿用至今,主要经济以渔业捕捞和滩涂养殖为主。
(三)湄洲女服饰地理分布
湄洲女是湄洲岛籍女子的统称。湄洲岛位于福建“黄金海岸”中部湄洲湾口,同时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中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岛屿,在唐代就有湄洲这个名字。全岛南北狭长,形状如秀丽的娥眉,有“水中之湄,海中之洲”的美誉,故称为湄洲。湄洲岛湄洲祖庙被誉为“东方的麦加”,每年都吸引着百万海内外信众竞相朝拜,湄洲岛上妈祖庙后殿石柱上就刻有:“四海恩波颂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的楹联,道出湄洲妈祖庙“祖庙”的崇高
地位。湄洲女高贵典雅的“妈祖髻”相传为妈祖亲自设计,祖庙梳妆楼至今还保留妈祖最初的“妈祖髻”塑像,妈祖是湄洲女的杰出代表,湄洲女善良、勤劳、勇敢、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集中体现在妈祖身上。
二、福建三大渔女所属民族
福建三大渔女虽然服饰特征有别于汉民族,但她们都属于汉族,惠安女、蟳埔女、湄洲女她们讲汉语、写汉字,但其别具一格的服饰特征,却超出了通常意义上汉族服饰的范畴,以及惠安女奇异的婚俗,也与一般的汉族明显不同,这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三、福建三大渔女共同的信仰——妈祖
福建三大渔女共同信仰海神妈祖。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特征。妈祖姓林名默。关于她的生平,说法不一,一曰唐天宝年间生人,另说生于宋建隆年间,据
史料较多的宋代记载,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一个美丽的小渔村——贤良港。在闽南方言中,“妈”是民间对德高望重的女性或女性长者的最高尊称。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福佑众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己任,救助逢凶遇难的民众,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