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史实、史才、史德兼备,文化、文思、文笔并行。
未经删减和改写,原貌呈现最权威、最完整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
图文并茂,中国青少年最理想的历史入门读物——几代中国人共同作证。
林汉达长孙林力平先生撰写前言、鼎力推荐。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图文本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经典—三国故事》,以《左传》、《史记》等正史所载为基础,一百多个故事按时间顺序编排,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属,清晰地勾勒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概貌,取材准确、剪裁精当,是青少年读者理想的历史入门读物。
林先生编写历史故事有两个很大的特点。
一是注意史实的准确。他写的历史故事跟演义小说不一样。演义小说虽然写得很生动,可其中有许多虚构的情节。他写历史故事既着重说明历史发展进程,又尊重历史事实,主要取材于《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很多历史故事虽然流传久远、深入人心,但由于未必符合史实,作者就没有写。
二是文字的口语化。林先生是一位语言学家,对普通话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浙江宁波人,虽然只能说家乡的方言,可写起文章来,用的却是地道的普通话。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该书作者林汉达先生,是著名学者、教育家、历史学家。这部作品是林汉达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作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著作,是青少年读者学习历史文化的入门读物,问世后备受好评。
作者写的历史故事取材真实可信,文字通俗晓畅,不但能帮助读者学习历史,而且能熏陶读者,使读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林汉达的历史故事历来是青少年学习中国历史的入门读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
關於作者: |
林汉达1900—1972,浙江慈溪人,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1924年毕业于上海之江大学,1937年赴美留学,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民众教育系获硕士、博士学位。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建国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等。他的通俗历史读物深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读者的欢迎,《春秋战国故事》《前后汉故事》《三国故事》被公认为“中国青少年最理想的历史入门读物”。
|
目錄:
|
上
1 黄巾起义
2 能臣与奸雄
3 屠杀黄巾
4 市侩皇帝
5 宦官专权
6 任命牧伯
7 杀宦官
8 废少帝
9 宁我负人
10 同盟除暴
11 同盟不同心
12 私藏玉玺
13 夺冀州
14 岘山中伏
15 万岁坞
16 凤仪亭
17 叹气惹祸
18 死里逃生
19 青州兵
20 屠徐州
21 火烧濮阳
22 火并幽州
23 坐得徐州
24 窝里反
25 绑架皇上
26 保驾
27 夺地不勤王
28 抢野菜
29 迁都屯田
30 小霸王
31 神亭交手
32 辕门射戟
33 投奔曹营
34 战宛城
35 养虎与养鹰
36 割发代首
37 白门楼
38 让帝号
39 打鼓骂街
40 葛巾迎降
41 论英雄
42 劈颜良
43 古城会
44 于吉不死
45 官渡之战
46 投奔荆州
47 兄弟相争
48 以妲己赐周公
49 抵抗乌桓
50 跃马檀溪
51 三顾茅庐
52 灭黄祖
53 上楼拔梯
54 长坂坡
55 孙刘结盟
56 火烧赤壁
57 夺取江南
58 东吴招亲
59 借荆州
下
60 献地图
61 逆取顺守
62 采用中策
63 收严颜
64 治蜀从严
65 逼宫
66 单刀赴会
67 捉刀人
68 文姬归汉
69 浑身是伤
70 一身都是胆
71 汉中王
2 72 水淹七军
7 73 大意失荆州
74 走麦城
75 献头
76 本是同根生
77 推位让国
78 东征孙权
79 北投曹魏
80 守夷陵
81 火烧连营
82 退守白帝城
83 托孤
84 蜀吴联合
85 骨肉猜忌
86 攻心为上
87 五月渡泸
88 平定南中
89 出师表
90 收姜维
91 失街亭
92 空城计
93 围攻陈仓
94 吴王称帝
95 木牛流马
96 木门道
97 赶集遭殃
98 鞠躬尽瘁
99 吓走活司马
100 立庙
101 大兴土木
102 搬铜人
103 平辽东
104 忍死托孤
105 装病
106 交出兵权
107 牛头山
108 赤膊上阵
109 带酒进宫
110 咬破被子
111 路人皆知
112 竹林七贤
113 退守剑阁
114 争功
115 以敌攻敌
116 此间乐
117 晋王称帝
118 造船
119 争取民心
120 三分一统
|
內容試閱:
|
1 黄巾起义
汉朝帝王的统治,到了东汉后半截,实在太不像样了。朝廷大权经常落在外戚或者宦官手里。他们互相掐着脖子,抢着抓权。谁把对方摁下去,自己掌了权,就横行不法地欺压人民,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在这些方面,外戚也好,宦官也好,简直没有多大的区别。东汉末后的几个皇帝都是宝贝,好像成心要比一比谁最没有出息似的,昏庸到了家。他们让那些掌权的外戚或者宦官要怎么着就怎么着,自己没有骨头,能够活着就是了。那些士人比较敢说几句公道话,谈论谈论国家大事的,就被指为“党人”,严重的,丢了脑袋,轻一点的,下了监狱,或者一辈子不准出头露面。豪强、世族、地主、富商不断地兼并土地,放高利贷,层层剥削农民,逼得他们不是下降为农奴,就是做了流民。再加上连年的灾荒和疫病,更叫老百姓没法活下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巨鹿郡( 在河北省巨鹿县 )出了三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们是弟兄三个:大哥叫张角,二哥叫张宝,三弟叫张梁。他们给人治病,用“太平道”的宗教形式,联络群众。大约十年光景,太平道传遍了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 兖音Yǎn )、豫州等八个州,教徒多到几十万。张角、张宝、张梁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首领。他们还传着四句话,作为内部的暗号,别人听了可不懂得是什么意思。那四句话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是指汉朝,“黄天”是指太平道。张角他们已经很秘密地约定天下三十六方在甲子年( 公元184年,就是东汉的皇帝汉灵帝第十七年,中平元年 )一同起义,那就是“天下大吉”了。
张角要他的弟子秘密地用白土在各地写上“甲子”两个字。字有大有小。大街小巷,店铺住家的门口有“甲子”两个字,不必说了,就连州郡官府的大门,甚至京师各城门都写着这两个字。大方的首领马元义首先召集了荆州和扬州的教徒几万人,准备跟张角商议决定哪一天起义。他亲自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到了京师,把礼物送给中常侍( 中常侍,汉官名,一般由宦官充任,相当于后世的大太监 )封谞和徐奉,约他们作为内应。那时候,汉灵帝最宠用的中常侍是张让和赵忠。他最怕的也是这两个人。自己的命捏在他们手里,偏偏又是怕死,不听他们的话怎么行哪?他曾经向这两个宦官表示过态度,他说:“张常侍是我爸爸,赵常侍是我妈。”这两句话倒是实话,说得很透彻。张让、赵忠的权力,那就不用提了。封谞和徐奉也还得宠,可是跟张让、赵忠一比,简直算不得什么。因此,他们愿意接受马元义给他们的礼物,跟他们联合,作为内应。他们约定甲子年三月初五日全国同时起义,内外夹攻,来推翻东汉腐朽的皇朝。马元义联络了封谞和徐奉,立刻把日期通知张角,自己留在洛阳,暗地里把同党的人布置一下。
万没想到正在这个紧要关头,张角的弟子、马元义的助手唐周,现了原形,他原来是只两条腿的狗,他出卖了自己的老师和全国几十万农民,上书告密!马元义没提防自己的助手会叛变,当时就被逮住了。经过几次廷尉的审问和汉灵帝的“爸爸”和“妈”的“良言相劝”,马元义坚决拒绝了拜官封侯的“赏赐”,咬着牙忍受了各种惨无人道的刑罚,终于慷慨就义了。廷尉得不到马元义的任何口供,可是从唐周的嘴里问出了一些线索,一下子雷厉风行地捉拿跟张角他们有来往的人。光是京师一个地方被屠杀的就有一千多人。
汉灵帝下了诏书,吩咐冀州刺史( 州有刺史,地位比郡守高,相当于后世的总督或巡按御史 )捉拿张角弟兄。张角只好临时改变计划,火速派人分头通知三十六方提前半个月,于二月某日全国同时起义。他自己称为天公将军,立二弟张宝为地公将军,三弟张梁为人公将军。所有起义的农民头上都裹着黄巾,当作标记。起义军就称为“黄巾军”。没有几天工夫,天下三十六方黄巾军一齐攻打郡县,火烧官府,打开监狱,释放囚犯,没收官家的财物,开放粮仓,惩办赃官、土豪。不到十天工夫,天下响应。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个州的郡守、刺史纷纷向京师告急,急得汉灵帝都快哭出来了。
汉灵帝拜国舅何进为大将军,首先保卫京师,在临近京师的八个紧要关口( 函谷、太谷、广成、伊阙、旋门、孟津、小平津 )设置都尉,加紧防御,再发朝廷掌握的精兵,分两路去镇压起义的农民。一路由尚书卢植带领,拜为北中郎将,向黄河以北进军,去攻打黄巾军的首领张角和他亲自带领的黄巾军,一路由北地太守皇甫嵩( 音sōnɡ )和谏议大夫朱儁( 音jùn )带领,皇甫嵩拜为左中郎将,朱儁拜为右中郎将,这两个左右中郎将向南进军,去攻打颍川一带的黄巾军。为了和缓士族豪强的敌对行动和不满情绪,马上下了诏书大赦党人。被压制多年的所谓“党人”多少透了一口气,又可以出来了。
大将军何进请汉灵帝下了一道诏书,吩咐各州郡加紧防备对付黄巾。有不少郡县怕官兵太少,抵挡不住黄巾军的进攻,有了这道诏书,就招募起民兵来了。各地张贴榜文,招兵买马,闹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有的人认为黄巾起义好得很,大伙儿不如杀了赃官酷吏、地痞恶霸,投奔黄巾。有的人别有用心,只想趁着这个兵荒马乱的机会,浑水摸鱼,讨个出身,通过打黄巾来立功,企图做大官,发大财,碰巧了也许还能封侯封王呢。
招兵的榜文到了涿郡( 涿音Zhuó )的涿县( 河北省涿州市 ),就有一批人窝肩搭背地看着聊着。其中有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看了榜文,叹了一口气。没想到背后一个大汉说话了。他说:“大丈夫应当替朝廷出力,杀敌立功,叹气顶什么事?”
那个叹气的人是个没落的贵族,排起家谱来,还是宗室,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子孙,叫刘备,字玄德。他从小死了父亲,跟着他母亲靠着卖鞋、编席子过日子。到了十五岁那年,他母亲叫他去求学。可是钱从哪儿来呢?族里有个刘元起,见刘备长得聪明伶俐,年龄跟自己的儿子刘德然差不多,就帮助刘备,让他跟着自己的儿子一块儿去求学。他们的老师就是这会儿拜为北中郎将去打黄巾的卢植,跟刘备是同乡。卢植曾经做过九江太守。有一个时期,他辞官还乡,在家里收些门生,教授经学。刘备就跟刘德然,还有一个辽西人公孙瓒,一同拜卢植为老师,学习经书。公孙瓒年长,他跟刘备挺要好。刘备把他当作兄长那样伺候着。可有一件,刘备不大喜欢念书,他倒喜欢结交天下豪杰,尤其是有武艺、讲义气的人。
刘备有不少朋友,其中有两个跟他最亲密。一个叫关羽,字云长,是河东解县人( 解县,在山西省西南部;解音Xiè ),因为在本地代打抱不平,杀了人,逃亡出来,住在涿县。一个叫张飞,字翼德,是本地宰猪开酒铺的一个财主。( 相传刘、关、张三个人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除了关羽和张飞以外,还有一些不愿意种庄稼,倒喜欢使枪弄棒的年轻小伙子,也跟刘备有来有往。他还结交上了中山郡( 定州市 )的两个大商人,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双。这两个人是做贩马生意的,挺有钱。他们跟刘备做了朋友以后,每次到涿郡来,老把大量的金钱送给刘备,让他去结交别的人。因此,经常有不少人环绕着刘、关、张三个人。这一天,刘备看着榜文,叹了一口气,没想到张飞正在他背后。刘备一回头,见是张飞,挺高兴地说:“哦,原来是你。云长呢?”张飞说:“听说上城里买马去了。”
当时就有不少平时喜爱练武的小伙子围着刘备和张飞。他们把张飞的话重复了一遍,说:“张大哥说得对,大丈夫应该杀敌立功。我们正想投军去,就少个头儿。刘大哥带我们去吧。”有的说:“平时练功夫,这会儿可用得上了。”有的说:“瞧刘大哥这副耳朵多么大啊,耳朵垂儿快碰上肩膀了。我奶奶说,那就是贵相。跟着他错不了。”大伙儿正乐着,关羽回来了,还带来了那两个朋友张世平和苏双。他们从北方买了一批马回来,正碰上各地农民起义,他们怕黄巾军没收他们的马,只好赶到涿县,暂时留在城里。这会儿他们跟刘备和张飞行了礼,又跟那几十个青年打了招呼,有的还彼此通了姓名。张飞挤开了众人,说:“这儿怎么能说话呢?还是请哥儿们到我庄里去。酒,现成的,一边喝,一边聊。走吧!瞧得起我的,都去。”
他们到了张飞的庄上,准备坐下来喝酒。屋子倒不小,就是人多,太挤了些。张飞庄后有个桃园,正赶上开着花。有人提个头,张飞就叫手底下的人把酒席搬到桃园中去。刘备出了主意,他要借着这个机会,祝告天地,作为起兵的仪式。大家都同意了。当时愿意跟着刘备一块儿去投军的就有好几十人。这个消息一传出去,不到两三天工夫,就有两三百人到张飞的庄上来投军。中山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挺慷慨地送给刘备他们五十匹高头大马,五百两银子,外加一千斤钢铁作为打造兵器之用。三个头头原来就有自己练功夫的刀枪:刘备使的是两把宝剑,叫“双股剑”;关羽使的是长柄大刀,叫“青龙偃月刀( 偃音yǎn )”;张飞使的是长矛,也有个名儿,叫“丈八蛇矛”。那几十个平时练武的小伙子都有自己使惯了的家伙。可是还有好几百人没有兵器。当时就请了工匠打造刀枪。
一切准备好了,那两个大商人告别走了。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和三百多个青年去见涿郡的校尉邹靖。邹靖正担心着本地的兵马太少,见了这一队人马,把他们当作救兵看待。恰巧警报传来,说黄巾军打到涿郡来了。校尉邹靖带着刘、关、张三个人和五六百名官兵、民兵出去抵抗。这批参加黄巾军的农民还没碰到过像刘、关、张那样能打仗的对手。双方一交锋,黄巾军就败下去了。刘备就这么第一次帮着邹靖镇压黄巾,立了一个大功。
邹靖把刘备打败黄巾的功劳逐级报上去,正想重用他。可是刘备听到他的老师中郎将卢植正在广宗( 在河北省威县东 ),把黄巾军的首领张角围在那儿,就要去投奔他。人家要往上爬,你也没法留。邹靖只好让他带着原来的一些人马到广宗去了。
2 能臣与奸雄
刘备他们去广宗的时候,南边的皇甫嵩和朱儁他们在颍川打了败仗。他们碰上了黄巾军的一个将军叫波才,带领着大队人马横冲直撞地过来。两个中郎将的军队怎么也顶不住。他们打了几阵败仗,只好逃到长社城里,守在那儿。波才就在城外扎营,围住长社。因为天热,太阳毒,他们移到树林子里,结草为营。白天攻城,晚上乘凉。他们认为赶到长社城里的粮食接济不上,这些官兵非出来投降不可。
黄巾军的将士们因为没有打仗的经验,碰上了像皇甫嵩那样狡猾的刽子手,不免吃亏。波才的结草为营给了皇甫嵩一个火攻的巧劲儿。皇甫嵩和朱儁把火烧军营的办法布置妥当,半夜偷营,各处放起火来,风大火大,一霎时烧得黄巾军四面奔跑,死伤了不少人马。波才只好带着一部分人马离开长社。一直到了天亮,才跑出了皇甫嵩的包围。他们正想缓一口气,歇歇乏儿,忽然瞧见迎面来了一队兵马,挡住去路,急得黄巾军不知道往哪儿跑才好。
那个带头的军官是沛国谯郡人( 沛国,就是沛郡,在安徽省宿州市西北 ),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他父亲叫曹嵩,本来复姓夏侯,叫夏侯嵩。因为做了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所以改了姓。曹操年轻的时候,喜欢玩老鹰和猎狗,一出去玩,就没完没了的。他叔父看不惯,老在他哥哥曹嵩面前责备曹操,曹操就使了一个计,叫他父亲别听叔父的话。有一天,他一见叔父过来,故意倒在地下,口吐白沫,好像发了羊癫疯似的。他叔父赶快去告诉曹嵩,曹嵩慌忙出来,一看,曹操已经跟没有事的人一样。曹嵩起了疑。他私底下问曹操:“你叔父说你中了风,这么快就好了吗?”曹操愁眉苦脸地向他父亲诉委屈。他说:“我从来没有这种毛病。只因为叔叔不大喜欢我,有时候他可能在父亲跟前说我不好。我就是受点委屈,还是感激他老人家的。可是好端端的说我发羊癫疯,那就未免过分了。”打这儿起,曹嵩一听到他兄弟提起曹操怎么不学上进,他连听都不爱听。曹操就更没有人管了。
曹操听说汝南( 在河南省 )有个名士,叫许劭( 音shào ),他喜欢评论当时的知名之士。一被他评论过,不但更加出名,而且人家简直把他的话当作定论。曹操就去见他,谈了一次话。末了,曹操问他:“许先生,您看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许劭微微一笑,可不回答他。曹操连着又问了几回,一定要他说出个名堂来。许劭就说:“你呀,你是个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曹操听了,哈哈大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