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一项出色的研究,绝不止于就事论事,它必然能给人以更广义的启发,引发更深刻的思考。穿过奥运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这一“名中之题”,有心的阅读者,或将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境遇和现实命运衍生更多有益的反思。
|
內容簡介: |
《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以柏林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为例》系统阐述了国家形象、奥运会以及奥运传播等核心概念,辩证分析了奥运会、奥运精神、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关系,确立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研究维度,对柏林奥运、东京奥运、北京奥运三个样本进行了具体分析,归纳了奥运传播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角色与地位,剖析了影响奥运传播角度与立场的因素,为后来的奥运传播乃至全球性媒介事件与国家形象建构的传播策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借鉴。
|
關於作者: |
万晓红 1968年生于湖北孝感,现为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体育新闻传播与实务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湖北省高级教学成果奖2项。兼任中国体育学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委员、中国传播学会体育传播分会常委、湖北高教学会新闻传播分会副会长。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其意义3
一、选题背景3
二、研究意义5
第二节理论背景9
一、理论范式9
二、相关研究背景16
第三节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20
一、研究内容20
二、研究方案21
第二章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27
第一节国家形象概论29
一、国家形象的概念29
二、国家形象的要素30
三、国家形象的主要特征31
四、国家形象和软实力32
五、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形象建构面临的考验34
第二节奥运与奥运传播35
一、奥运发展简史35
二、奥运传播40
第三节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关系46
一、奥运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作用46
二、奥运精神与国家形象的辩证关系50
三、奥运传播对国家社会形象的优化作用52
第三章奥运传播与国家政治形象57
第一节概述59
第二节奥运传播与德国欧洲霸主形象建构62
一、纳粹德国举办奥运会的动机63
二、戈培尔及其宣传思想66
三、柏林奥运传播变相成为种族主义的宣传工具67
四、严酷新闻管制打造纳粹传播“阴谋场”69
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以柏林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为样本目录五、思想控制下的柏林奥运传播实效分析70
第三节奥运传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强国形象建构71
一、励精图治塑造国家软实力72
二、竞技实力展现政府组织能力73
三、电视直播展示全新日本政治形象73
四、国家传播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74
第四节奥运传播与中国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构76
一、奥运前期西方媒体中的中国政治形象76
二、北京奥运传播对我国政治形象的提升77
三、北京奥运传播提升我国政治形象的议程设置实效79
四、外国媒体北京奥运报道修正极端中国形象81
第四章奥运传播与国家经济形象85
第一节概述87
第二节柏林奥运传播:德国制造走向世界90
第三节东京奥运传播:日本经济强势崛起93
一、东京奥运会前日本的经济状态93
二、东京奥运会投资的总体效果94
三、奥运传播打造日本“奥林匹克景气”97
四、品牌塑造成为奥运传播经典案例99
五、东京奥运传播对日本经济的持久影响100第四节北京奥运传播:“绿色”、“科技”理念建构中国经济良性发展形象101
一、北京奥运形成中国“奥运经济”效应102
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104
三、中国媒体:科技解读嵌入奥运报道,提升中国经济形象107
四、外国媒体:体验式报道客观反映中国经济状况108
第五章奥运传播与国家文化形象111
第一节概述113
第二节文化霸权对德意志民族文化的扭曲与消解116
第三节大和文化的全面渗透与展示120
一、东京奥运催生励志偶像121
二、奥运助推大和文化的认可与传播122
三、东京奥运纪录片重燃日本希望123
四、日本国民素质在奥运传播中的展现与提升123
第四节中西文化交融中的古国新貌125
一、“人文奥运”展现中华文化“和”之精髓125
二、开闭幕式——跨文化传播的经典范式127
三、国内奥运报道多元文化议程设置130
四、国外媒体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传播131
五、北京奥运文化传播的深层次认知132
第六章奥运传播建构国家形象的规律总结135
第一节奥运传播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基本价值137
一、奥运传播是宣传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137
二、奥运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力方式137
三、奥运传播是引导受众认知的最佳途径137
四、奥运传播是维护国际传播的透明窗口138
第二节影响奥运传播角度与立场的因素138
一、民族归属的认同138
二、利益集团的压力139
三、社会规范的倾向139
四、体育文化的影响140
第三节奥运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建构140
一、政治传播是奥运传播建构国家形象的表象目标140
二、经济传播是奥运传播彰显国家实力的直接证明141
三、文化传播是奥运传播塑造国家形象的最佳途径142
第七章后奥运时代北京奥运会遗产开发与形象维护的思考145
第一节北京奥运会遗产保护与开发147
一、保护与开发北京奥运会的政治遗产147
二、保护和开发北京奥运会的经济遗产149
三、保护与开发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151
四、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国际152
第二节后奥运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维护与提升153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增强塑造国家形象的现实基础153
二、传播民族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增强国家影响力153
三、扩大传媒话语权,在国际社会营造正面舆论导向154
参考文献155
|
內容試閱:
|
总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新闻传播实践呈现出越来越纷繁复杂的景象,作为积极回应现实的学科,新闻传播学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反过来也成为推动学术研究发展的新动力。
在全国众多的新闻传播院系中,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新闻传播教育富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与研究特色。
从办学特色看,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把自身打造成新闻教育的基地和体育记者的摇篮。从2001年开始,新闻传播学院先后开办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等本科专业,2013年获批成为湖北省省级试点学院,这也是全省新闻传播类唯一的试点学院。2014年,由新闻传播学院牵头,联合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三校的新闻传播院系,与湖北广播电视台共建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
从研究特色看,新闻传播学院坚持新闻传播学与体育学融合研究,探索融媒时代新闻传播的前沿问题。为此,新闻传播学院设立了媒体体育研究中心这一校级科研平台,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科研型的体育节目数字处理实验室。2012年10月,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获批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从而迎来了学科建设发展的新契机。2014年,张德胜教授牵头申报的“融媒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获批湖北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学科建设是龙头,专业建设是基础,团队建设是关键。“抢机遇,入主流,创特色,出精品”,这已成为武体新闻传播人的基本共识。本丛书即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从科研方面彰显出2013年度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建设的成果。
“新闻传播学重点学科建设丛书”第一批书目收录了五本专著,包括:张德胜教授的《媒体体育与体育媒体》,万晓红教授的《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以柏林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为样本》,付晓静博士的《1990年代以来媒介体育传播中的民族主义话语建构》,姚洪磊博士的《纪录片审美经验现象学》以及周榕博士的《中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研究——以2000—2013年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为例》。
这些著作既有对体育传播现象的深入考察与理论透视,也有对新闻传播学新鲜话题的深入解析与回应;既涉及宏观的理论问题,又涵盖了微观的实践分析。这五本著作,理论视角多元,研究思路丰富,关注问题深入,都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沉淀,经过不断的修改与补充得以问世的。
这套丛书的出版,标志着新闻传播学院学科建设在科研能力提升上进入了快车道,对于武体新闻传播学院师资水平,也是一个全方位的展现。从体育传播学研究来看,本套丛书中的前三部,集中体现了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对于体育传播学前沿问题的关切,展现出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在体育传播学领域的研究水准与研究实力。而姚洪磊博士与周榕博士,均是近年来学院引进的新闻传播学博士,他们都有着较长时间的新闻从业经历,再加之博士期间系统的学术训练,使他们的著作鲜明地体现了理论考察与实践体悟的结合。
“新闻传播学重点学科建设丛书”得以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湖北省教育厅与武汉体育学院对新闻传播学重点学科建设的资助,其次还要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关心与支持。我们期待这套丛书的问世,能从不同视角丰富现有新闻传播学与体育传播学的研究,引起学界的关注与回应,从而进一步推动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
这五部著作的问世,只是新闻传播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起点,不是终点。
张德胜
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东湖学者特聘教授
序
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中,国家形象传播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全球性媒介事件,奥运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举足轻重,世界各国无不高度重视利用这个特殊的场域建构和塑造本国形象,本书正是研究这一重要议题的学术专著。作为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教授,作者的研究充分体现了体育院校的专业特色,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高度进行综合性学理分析,其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做的是小口径专题研究,却能体现胸怀天下的风范,这对一个学者而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想当年,万晓红教授在体育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已颇有影响,但她在学术上仍孜孜以求,虔心攻读博士学位,我们因此结下师生之缘。如今,她的新著邀我作序,我备感欣然。
诚如作者所说,奥运传播给举办国带来的不仅仅是体育层面的意义,其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主要外化为奥运政治、奥运经济、奥运文化等多个微观层面。她的这本新著,援引传播学基本理论、场域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媒介理论和消费社会理论,选择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以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研究样本,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了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关系与规律。其研究非常系统,思考颇为深刻,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其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本著作系统阐述了国家形象、奥运会以及奥运传播等核心概念,辩证分析了奥运会、奥运精神、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关系,确立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研究维度,由此搭建起了全书的理论框架。在此前提下从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政治建构、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的经济建构、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三个层面,对柏林奥运、东京奥运、北京奥运三个样本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出不同历史环境、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背景的奥运举办国,采用不同方略,通过奥运传播宣传政治理念、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播,以达到建构国家形象的效果。在样本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归纳了奥运传播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角色与地位,剖析了影响奥运传播角度与立场的因素。指出政治传播是奥运传播建构国家形象的表象目标、经济传播是奥运传播彰显国家实力的直接证明、文化传播是奥运传播塑造国家形象的最佳途径的结论,为后来的奥运传播乃至全球性媒介事件与国家形象建构的传播策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借鉴。
一直以来,对于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的研究一般都基于微观层面,万晓红教授提出了奥运传播建构国家形象的三个维度,并通过经典奥运案例来进行具体解读,这在相关研究中也是第一次。在研究过程中,她力图从学理的高度,深入、系统地对奥运传播建构国家形象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总结,深刻而准确地揭示了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内涵与实质。
此外,其研究不仅仅是一种解释性的定性研究,也是一种综合性研究,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和框架理论方法,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紧密结合,从塑造国家形象的角度,对奥运传播的议程设置与新闻框架行为以及框架中的要素进行了梳理,并对北京奥运传播建构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一数据的获得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也将进一步夯实体育新闻学研究的理论根基。
一项出色的研究,绝不止于就事论事,它必然能给人以更广义的启发,引发更深刻的思考。穿过奥运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这一“名中之题”,有心的阅读者,或将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境遇和现实命运衍生更多有益的反思。
看完此书,读者会各有各的收获。而作为序言,我不应取代大家,给出单一的结论。所以,就此打住了。
石长顺2013年11月20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喻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