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所谓艺术创造的主体性。是说艺术创造的过程始终都是艺术家主体发扬其主观能动性,将其“内在的尺度”运用到作为体验和精神生产之对象的客体世界和作为人本质力量对象化之结果的艺术作品的过程。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决不是如镜子和照相机那样机械地再现客观世界,而是对浩瀚芜杂的客观表象进行能动的提炼、加工和改造……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语),也唯如此,方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最后创造出成功的艺术作品。
|
關於作者: |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导师。1982-1987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读本科,1987-1991浙江丽水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91-1994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1994-1997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1997-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任教,任职讲师,1999-2003任职副教授,2004任职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高教影视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电视家协会高校艺术委员会理事、《诗探索》杂志编委、常务编辑;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特邀评委。开设主要课程有《影视鉴赏》、《电影史专题》、《美学艺术学名著精读》、《当代文化与艺术研究专题》、《艺术概论》、《影视艺术概论》、《影视学专题》。
|
目錄:
|
第一讲 艺术与艺术学导论
一、艺术:人类文明的尺度与象征
二、艺术学的基本对象与学科历程
三、艺术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第二讲 艺术的发生
一、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
二、艺术起源的辩证分析
三、艺术自觉的历程:“人的主题”与“文的自觉”
第三讲 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学说
二、艺术活动的要素与环节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
第四讲 艺术的功能与价值
一、艺术功能的三个方面:认识、娱乐、认同
二、艺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需求
三、艺术:永恒的人类精神家园
第五讲 艺术创作主体
一、艺术家
二、艺术思维
三、艺术创作心理,83
第六讲 艺术创作过程
一、艺术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
二、艺术体验:“自然的人化”
三、艺术构思:“搜尽奇峰打草稿”
四、艺术传达: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第七讲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一、艺术风格概论
二、艺术风格要素分析
三、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第八讲 艺术作品
一、形式与内容
二、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
三、典型与意境
第九讲 艺术接受
一、艺术接受之维
二、艺术鉴赏、艺术传播及艺术消费
三、艺术接受的意义
第十讲 艺术接受心理
一、艺术接受中的共鸣、期待视野与召唤结构
二、艺术接受中的程式与惯例
三、艺术鉴赏心理阐释
四、艺术接受心理描述
第十一讲 艺术批评
一、艺术批评的作用与标准
二、艺术批评的角度与方法
三、艺术批评的流派l
第十二讲 艺术的分类之一
一、艺术分类的方法与角度
二、文学:语言的艺术
第十三讲 艺术的分类之二
一、美术:图画天地品类群生
二、音乐:最纯粹的艺术
三、舞蹈:人体的艺术
第十四讲 艺术的分类之三
一、戏剧:现场表演的“冲突律”
二、影视:艺术、传媒与文化
第十五讲 艺术的发展与匾临的新问题
一、艺术的发展与变革创新
二、当代艺术现实与艺术观念的变异,234.
三、当代影像文化暨视觉文化转型对艺术的影响
四、结语:艺境无涯艺术永恒
主要参考书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