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课外读物为什么是必需的?怎样阅读课外读物?教师应该怎样教课?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怎样教语文课?怎样写作?……
听叶老给我们答案。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的32篇教育演讲,几乎涵盖了叶圣陶一生关于教育的全部思考,饱含着一代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眷爱与忧思,集中体现了他的育人智慧和思想境界。他的演讲风格平易近人,要言不烦,读来别有味道,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违了的民国大家风范。时至今日,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智慧仍闪耀着令人惊叹的光芒,我们能从他当年精彩的演讲中受到感召,且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隔空传来的声音。
本书所选内容贴近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生活,值得广大一线教师阅读借鉴。
|
關於作者: |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等,散文集《小记十篇》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从事教育工作近80个春秋,他既做过中小学教师,也当过大学教师,对教育充满挚爱。他编撰了大量国文教科书,并长期主持教科书的编审,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他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等观点影响深远,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者:王木春,特级教师,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全国优秀教师,现任福建省漳州市东山一中语文教师。著有《身为教师——一个特级教师的反思》等。
|
目錄:
|
前言·历久弥新的声音
第一辑 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教师应该怎样教课
——在某师范学校周会上的讲话
文字并不可靠 教本少用为妙
——在《文汇报》“抢救在学青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有志青年何必一定要高攀学府的门墙
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
——教育播音演讲记录稿
升学和从事劳动
——答初中毕业生问
不应单纯追求升学率
还要呼吁
——在教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
从辅导少先队员们读书说起
——跟《辅导员》编辑的谈话
教育杂谈
——在民进外地来京参观教师茶话会上的讲话
第二辑 “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教学举例
——语文教师讲习会上的讲稿
文学工作和语言教育
——在第二次文代大会上的发言
怎样教语文课
——在呼和浩特跟语文教师的讲话
认真学习语文
关于编教材(节选)
——跟江苏农村教材编辑人员的讲话
当语文教师的准备
——跟北师大中文系学生讲话的提纲
认真写字
重视调查研究
——祝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
——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听、说、读、写都重要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意见
——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第三辑 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来说话
写作什么
怎样写作
谈语法修辞(节选)
形成新文风
作文的练习
——跟北师大女附中语文教师讲话的提纲
向善读善写方面努力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业务学习会上讲话的提纲
写之前和写之后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业务学习会上讲话的提纲
端正文风
——在新华社国内记者业务训练班上的讲话
诚于中而形于外
作文要道
——跟《写作》杂志编辑人员的讲话
作文必须老实
——在“外空探索”作文比赛发奖会上讲话的摘录
附录·叶圣陶答教师的50封信
|
內容試閱:
|
教师应该怎样教课
——在某师范学校周会上的讲话
在民国初年,我也做过多年的小学教师,可惜得很,教书所用的方法是很古老的。现在已经过了三十多年了,看去仍旧用着老方法,老到唐宋以前的方法。现代的学校,科目虽是改变了,而方法仍旧没有改变。
老方法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文字教育,一种是记忆教育。先讲文字教育。从前总是先读《诗经》,因为《诗经》是韵文,容易读,所以开始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地读《诗经》了;也有因为要应举子的考试,先读《四书》,这《四书》就是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加入《论语》《孟子》,并为《四书》,说是儒家的精义所在。
念书并不讲意义,先生读,学生跟着读,同刚才读《总理遗嘱》,全体循声诵读的样子差不多,念到能够背,便算一天的功课完毕了。学生年龄大一点的,先生开讲了,开讲也有次序,有的先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这样照字面地讲下去;有的先讲《左传》,因为《左传》里的许多春秋时代的故事,讲时很有趣味,学生喜欢听。所谓讲,也不过把文字翻译成土话,把文字讲清楚了就完了。这种情形,诸位不要觉得好笑,现在的大学中学甚至小学里都还在这样教。抗战期间我在四川,曾到过二十多个县,参观学校教学的情形,看他们教国文多是如此教法的。
诸位都知道读国文是需要预习的。我们读国文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是学习看书。自己要会看书,便不能专依靠先生来讲,要用自己的力量来看,先要看懂文的内容,再从自己的经验来判别内容,对或不对。上课的时候,好像开一个讨论会,先生是主席,提出许多问题来看学生有没有预习,随后先生再修正学生的见解,改正学生的错误。这样做起来,先生也许要感到太难了,工作太多了。不过,我以为,如果要学生得到实际的利益,先生非要辛苦一点不可!
国文且不说,现在甚至历史地理、数学理化之类,这些是有实在东西的科目,必须依据已得的知识,来作进一步的研究的,决不能同国语国文一样只照着文字读。可是现在大多数的学校也还在用老方法教,一切的功课都变了国语国文:史地的先生讲史地的国文,数学的先生在教数学的国文,一切的东西都变了文字教育,反把实在的东西丢在一边。这种教育,实在应该打倒!
文字是符号,符号要应用在实际的生活里才有意义。譬如说:“学而时习之”这一句,单从字面讲解是不够的,一定要弄清楚假使不“时习之”又怎么样?这便是学习心理的问题;再讲到文言文的句子,这中间有“而”“之”两个字,“而”字是什么口气?是一个连词,再仔细研究,还含有“假如”的意思在里面,同样的句法,也可以举些例子,如:“读而勤攻之”、“爱而久焉”,等等;“之”字相当于现在的“它”字,在这里代“学”字,这种情形在口语里是没有的,在文言文却时常用到,这是文字方面应用方法的研究。
再讲记忆教育。记忆实在是学习的基本问题,如史地里面的人名、地名、朝代,等等,非牢记不可;但不能专靠记忆,来解决教学上的一切问题。从前读儒家的书是不许怀疑的如《庄子》、《离骚》、宋词等是被认为旁门,不许看的,只要记住成了。这记忆教育,到了现在还是不能改良,只要学得很多记得很多,便算成功。其实这种记忆之学便是杂学,自己没有东西的,所以是真真有学问的人所看不起的,可是直到现在还在援用。有许多学校还禁止看课外书,据说他的理由是:一来,看了课外书,学生的思想容易引起转变;二来,读了课外书,便要疏忽课内的书了。
还有像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必须要用某书局的教本为标准,只要记好这些课本的内容,便可以应考了,这种办法,对于学生,实在不是要他好,而是要他坏,不要学生的脑子活动。于是这些学生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十六年的光阴,浪费在记忆里;等到毕业以后,要用自己的脑子应付实际的生活了,却已经来不及了。
现在我所要提出的,文字教育实在就是内容问题,记忆教育实在就是方法问题。将来诸位毕业以后,出去教书,千万不要再用老方法了,更不要受了人家的熏染,仍旧走到老路上去。最好还要劝劝人家,希望大家来把教育的方法改良一下。
1947年1月14日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