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信国学大典·古文观止

書城自編碼: 242791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集部
作者: 导读及译注:黄坤尧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45216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6/16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6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算法图解(第2版)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科学的奇幻之旅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9
《 中信国学大典·大学中庸 》
+

NT$ 360
《 中信国学大典 人物志 》
+

NT$ 450
《 中信国学大典 战国策 》
+

NT$ 405
《 中信国学大典 资治通鉴 》
+

NT$ 465
《 中信国学大典·世说新语 》
+

NT$ 419
《 中信国学大典·宋词三百首 》
編輯推薦:
★ 香港中华书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册;跨越经典巅峰、引领国学变革
★ 独一无二的权威创作团队,国学泰斗饶宗颐名誉主编,集结两岸三地空前阵容,全球汉学界的顶尖学者倾力打造
★ 深具国际视野,展现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以现代眼光、世界眼光、未来眼光来抚慰人心的摩登新国学
★ 贴近当代社会的解读,挖掘古代国学经典的当代意义,浮躁社会的醒世箴言,迷茫心灵的治愈良药
★ 老少皆宜,修身必读、学习必备,导读、原典、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名句索引、插图等一应俱全,解读全面专业权威。真正读懂伟大思想、受益一生
★ 诗书传家久,国学继世长,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
內容簡介: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楚辞》和唐诗、宋词一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能使当代读者滋生永恒不变的审美愉悦。
吴楚材、吴调侯选的《古文观止》,与蘅塘退士(孙洙)的《唐诗三百首》一样,流播广泛,历久不衰,可谓诗文选集中的双壁,发蒙养正,初学写作,尤为实用。为配合新时代的阅读需求,本书从原书中精选名作中的名作,重新加以注释及语译,展示现代视野,带出新观点、新思维,以期有益于世道人心,除了鉴赏名家作品,亦可用作中学生学习古文的入门参考书,进而拓展语文的使用空间,做到驭文有术。
關於作者:
黄坤尧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毕业,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硕士、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联合书院资深书院导师。主要研究声韵训诂、古典文学并从事诗词、散文的写作。著有《舟人旅歌》、《清怀集》、《书缘》、《翠微回望》、《一方净土》、《清怀诗词稿》、《沙田集》、《清怀词稿?和苏乐府》、《清怀三稿》、《温庭筠》、《诗歌之审美与结构》《香港诗词论稿》、《新校索引经典释文》(合撰)等十五种。编纂《大江东去——苏轼〈念奴娇〉正格论集》(合编)、《刘伯端沧海楼集》、《番禺刘氏三世诗钞》、《绣诗楼集》、《香港旧体文学论集》(合编)等七种。
目錄
目录
《古文观止》导读   ??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
曹刿论战   ?
宫之奇谏假道   ?
子鱼论战   ?
介之推不言禄   ??
烛之武退秦师   ?
王孙满对楚子   ?
齐国佐不辱命   ?
季札观周乐   ?
周秦 
召公谏厉王止谤   ?
叔向贺贫   ?
虞师晋师灭夏阳   
曾子易箦   
公子重耳对秦客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詟说赵太后   
李斯谏逐客书   
卜居   
宋玉对楚王问   
汉唐 
伯夷列传   
货殖列传序   ?
过秦论(上)   
诸葛亮前出师表   
陈情表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滕王阁序   
杂说四   
师说   ?
祭鳄鱼文   
捕蛇者说   
种树郭槖驼传   
宋明 
书洛阳名园记后   
岳阳楼记   
释秘演诗集序   
醉翁亭记   
秋声赋   
泷冈阡表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
六国论   
读孟尝君传   
阅江楼记   
卖柑者言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徐文长传   
名句索引   ?
內容試閱
《古文观止》导读 一、古文与白话
古文,泛指古代的文字。中国文字的书写以方块字为主,称为汉字。古代的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简帛、隶书、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字体,一些古老的字体如甲、金、简帛等,很多现代的专家学者都能大致辨认出来。汉代以后楷书流通最广,到今天还是全民日用的字体。五十年代以后汉字虽有繁、简之分,但只是两套并存的书写形式,所谓繁简由之,基本上并不影响沟通和表达。而汉字更是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有生命力而又鲜活的文字,连联合国都在使用。欧洲的拉丁文相对来说就显得古老陌生,流通不广了。
古文亦指古典的文章,或指古代文体, 又称为文言文。中国古文的历史跟汉字一样,源远流长。可以说,有甲骨文的时候,就有了古文;在甲骨文以前,口说流传,后来记录下来的,也是古文。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反对骈文束缚思想,窒碍性灵;主张恢复周秦两汉的古典文风,自由书写,畅所欲言,具有文艺复兴的意义,同时亦有普及教育的意味, 因此引起了一代文风的改革,由骈入散,解放文体,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到清末民初, 而这也是文言文最辉煌的历史。中国的古籍文献,例如《文苑英华》、《四库全书》等,几乎全部用文言写成;甚至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历代相传的文献,也使用汉字载体及文言书写的系统,以此保存文化,并视为珍宝。
古文跟现代的白话文相对,又称文言文。晚清政府为了救亡,开发民智,面对时代的呼唤,推广国语,提倡白话文。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无锡白话报》创刊,之后杭州、绍兴、苏州、宁波、上海、安徽、广东、西藏、伊犁、潮州、北京、蒙古等地的白话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盛行,文言文黯然失色,也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现在白话文当道,但在个别小众的圈子里,文言文还有很大的活动空间,而且以一种有内涵、有品位而又高雅的方式存在。此外,随着网络书写的流行,现代人喜欢“我手写我口”,导致口语横流,更因为科技发展及新鲜事物的出现,涌现了大量新创的 “潮语”。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看,一旦“潮语” 主导了新闻媒体及书写领域,白话文可能很快也会汇入文言文的系统,成为新一代的古文。没有哪种新文体是永远年轻的,但古文却能够万古长青。
为什么说古文可以万古长青呢?古文也曾年轻过, 随着年代的层层累积,就像树干的年轮不断加密一样,焉能不古?古文本身就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载体,运用吸星大法,鲸吞天下,兼包并蓄,无所不容;然后经过集体的吸收和消化,再通过历代作者的反哺锻炼,渐渐定型为一种稳定规范的文体,更变得易学易用了。此外,除了食古而化之外,古文也不断地汲取当代的新词语、新句法、新观念、新思维。中信国学大典《古文观止》所选的文章,每一篇都深具创意,各有个性,否则陈陈相因,读者早就闷透了,又怎能流传久远,弦歌不绝呢?从《左传》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开始,里面就有很多精彩的对话,例如 “多行不义必自毙”一句, 虽是公元前七二二年的口语记录,距今二千七百多年了,听来还是亲切明白,虎虎有生气。其他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背城借一”,“乐而不淫” 等,都出于《左传》,现代人读来也没有什么隔阂。由此看来,将来的“古文”仍会不断吸收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法,以及外语翻译等,融为己用, 变幻多姿,自然可以万古长青了。
假如说口语是我们的母语,也就是第一语言,那么古文就是我们的第二语言了。第一语言是不学而能的,只要在相应的环境中生活,就不难掌握;而第二语言就得通过学习掌握,例如学好英语要多读多听多讲多写,而学习古文更为简单,古文跟我们有文化上的血缘关系,通过阅读就可以写出简明通顺的文言文。读者不妨做一个小实验,每星期读一两篇中信国学大典《古文观止》所选的篇章,全书不过四十六篇古文,多读几次,弄懂了字词句法, 明白文章大义,那么一年之后,文言文写作自然就会条理清通,而白话文亦得心应手,愈见精进了。至于思维深度、意象芳华、感情意境,那就得看个人的造化和努力的维度了。进一步来说,当代的 “潮语”可以说是第一语言,而白话文就跟文言文一样,可能都是第二语言,我们写文章不可能全依口语直录,否则绝无文采可言,有必要通过学习来提炼和修饰。孔子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其实好的白话文还得从文言文中汲取养分,从而传神写意,挥洒自如,将来我们说不定还会回到文言文的母体之中,或文白兼容,或文白由之。但那是后话了,由于古今语言的质变, 现在两者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不必混为一谈。
二、清代《古文观止》的出版
吴楚材(一六五五至一七一一?)、吴调侯选的《古文观止》,与蘅塘退士(孙洙,一七一一至一七七八)的《唐诗三百首》一样,流传广泛,历久不衰,可以说是诗文选集中的双璧,发蒙养正,易于诵读,初学写作,尤为实用。所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章之道,与此相通。读者如果能够精读四五十篇,领略语感,掌握行文技巧,自然也可以驭文有术。
《古文观止》初刻于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五月端阳日吴兴祚(一六三二至一六九八)撰《序》,称赞此书: “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又云:“二子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足见此书的功效,除了选录名篇精品,考订声音点画之外,编者二人更是汲古功深,善于把握运笔技巧。其后康熙三十七年仲冬浙江文富堂刊本,有二吴合撰的《自序》及吴乘权的《例言》,却没有吴兴祚的《序》文。二吴《自序》末段云:
山居寂寥,日点一艺以课子弟,而非敢以此问世也。间有好事者,有所许可辄手录数则以去,乡先生见之者必曰:“诸选之美者毕集,其缺者无不备,而讹者无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宜付之剞劂,以公之于世。”余两人默然相视良久曰:“唯唯, 勿敢当,勿敢当。诚若先生言,抑亦何敢自私?”退而辑平日之所课业者若干首,付诸梓人,以请政于海内君子云。康熙戊寅仲冬山阴吴乘权(楚材)、吴大职(调侯)氏题于尺木堂。
二吴似未及见吴兴祚的《序》,否则何以删除不录?此外二吴似亦未及见康熙三十四年的初刻本,到了康熙三十七年可能也只有稿本而已,而文富堂本可能就是 “付诸梓人” 的始刻本了。其后《古文观止》一纸风行, 版本亦多,但一般都只录吴兴祚《序》,却没有采用二吴的《自序》,究竟原因何在? 或许是吴兴祚官大,名气也大,而二吴只是没有多少人认识的教书先生,说来可能也令人泄气了。《古文观止》集各选本之大成, 分量适中,同时也是两位教书先生平日课业的教材,二人精思抉奥,故有 “观止”之叹。《古文观止》三百年来灌溉后学,到现在还是合用的,可是二吴的生平却比较简略,所知无多了。吴楚材,名乘权,字子舆,号楚材,山阴州山(浙江绍兴巿)人。幼受家教,勤奋好学。十六岁(一六七○)时患足疾,一病数年,仍手不释卷。疾愈,学问大进。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在福州辅助伯父吴兴祚之子学习古文;其后在家设馆授徒,曾多次应考,屡试不中。除了与侄儿吴调侯合编《古文观止》十二卷之外,康熙五十年又与周之炯、周之灿编纂《纲鉴易知录》一○七卷(其中包括《明鉴易知录》十五卷),亦是国史入门的普及读本,流传广泛。吴兴祚《序》云: “岁戊午,奉天子命抚八闽,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之凌云处。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气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兼写他们叔侄二人学力深厚,具有编纂《古文观止》的良好基础, 足以指导后学。
至于吴大职,字调侯,是吴楚材的侄儿、吴兴祚的侄孙,生平资料传世更少。二吴虽工于举业,指导学生,可是自己却未能考中,功名无望,只能寄意于典籍之中,从事编写教材的工作,最后终以《古文观止》、《纲鉴易知录》二书知名于后世。至于《古文观止》的初刻问题,目前尚有疑点,有待深究。
三、中信国学大典《古文观止》
三百年来《古文观止》流传久远,版本众多,选本、注本更不胜枚举,网上数据也很普遍,珠玉在前,实在也没有太多的表现空间。不过为了配合新时代的阅读需要,有必要精选篇章,重新加以注释及语译,希望每篇作品都能展示现代的视野,带出新观点、新思维,衡文审美,古为今用,以期有益于世道人心。除了鉴赏名家作品,同时亦可用作中学生学习古文的入门参考书。此外, 更希望大家认识文言文的写作技巧, 或试笔练习,进而拓展语文的使用空间,深化白话文的思绪神韵,悟识渊微,提升意境。
《古文观止》原书十二卷,选录古文二百二十二篇;中信国学大典《古文观止》选录四十六篇,约占原书四分之一,都是名作中的名作。
《古文观止》所选作品,计有《左传》三十四篇,韩愈二十四篇,苏轼十七篇,司马迁及《史记》十五篇,《国策》十四篇,欧阳修十三篇,《国语》、柳宗元各十一篇,《檀弓》六篇,苏洵、王安石各四篇,《公羊传》、陶渊明、苏辙、王守仁各三篇;其他作者各仅得一二篇而已。可见所谓古文,以周秦古籍为主,唐宋八大家作品次之;其中尤以《左传》最多,共占两卷,自是千古文章的典范。卷十二选明代古文十八篇,而不选南宋、金元及清代的作品,反映编者的衡文观点,重古轻今。惟入选作品多属公认的古典名篇,佳作琳琅,长短适中,采掇英华,精彩动人,自然易于为大家所接受。
中信国学大典《古文观止》选录《左传》九篇、周秦文十篇、汉唐文十三篇、宋明文十四篇,合共四十六篇。《左传》载录春秋列国的史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观点鲜明,议论深刻,重视理性精神,反映人性的复杂,跟我们现实社会还是息息相关的,实乃千古常新,令人难以割爱。周秦、汉晋、唐宋各代文章各有精彩表现,只能尝鼎一脔而已。明代文只选四篇,表现时代的风神,亦足以跟古代的名家争胜,限于篇幅,有些无奈。当然,如果不以《古文观止》的作品为限,大家重新选编及评鉴历代文章,可能就不一定是这样的格局了。不过大同小异, 很多名篇还是会出现的,只是互有取舍而已。如果真能精读这四十六篇作品,认识文章写作的入门之道,必有进境。
本书所选作品,以古文为主,其他如《滕王阁序》乃骈文作品,对仗工整,流丽华美; 而《秋声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属于赋体作品,音韵铿锵,意象高远。此外《读孟尝君传》则是极短篇的作品,全文只有四句,起承转合,干脆利落,论断精辟,显出力度,三言两语就把问题说清楚了,就像诗中的绝句一样,难度极高,值得读者注意。
四、中信国学大典《古文观止》的题材分类
《古文观止》内容丰富,牵涉很多不同的复杂话题,其中最古老的《左传》、《国语》, 距今二千五百年左右,而最近的明代作品,亦已达四百年以上了。但很多作品都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可以跟现代接轨,跟我们对话。中信国学大典的《古文观止》大概可以分为君道、论战、劝谏、外交应对、史论、史传、德性修养、臣道孝道与师说、抒情写意、名楼与园林、寓言、文艺理论十二项主题。
1. 君道:在《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工于心计,明知弟弟共叔段要夺权,搞叛变,更不断地扩充势力,也要让他一步步跌入预设的陷阱之中,认为对方“多行不义必自毙”,动了杀机;然后又怪责母亲偏帮弟弟,把她放逐,后来幡然觉悟,又把她从大隧之中接了出来,母子和好如初。从这两件事来看,郑庄公最后虽然也能流露出孝思,但心胸狭窄,缺乏国君的度量,史书评论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明显是严辞谴责了。至于《公子重耳对秦客》,重耳在流亡途中听到父亲晋献公逝世的消息,哭出了真情,而且巧妙地回避了秦穆公“时亦不可失也”的建议,不谈私事,不肯借此机会谋夺君位,因此连秦国人也赞他“仁夫公子重耳”。重耳与郑庄公相较,高下立判。
2. 论战: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真考察战场的形势变化,提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的战略,打击敌方的士气,出奇制胜。至于《子鱼论战》,子鱼则主张在楚军尚未完全渡河之际出兵袭击敌人,其后又请求在敌人阵势未成列之时进军,可是宋襄公自称仁义之师,不肯答应,错失了良机,甚至提出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的泥古之论,善待敌人,其实就是虐杀自己的军队,终于大败而回,连自己也受了伤。曹刿、子鱼的战术运用均因地制宜,可惜遇上的国君不同,结果也就一胜一负了。
3. 劝谏:《宫之奇谏假道》与《虞师晋师灭夏阳》说的同是假虞伐虢、唇亡齿寒的故事。前者是宫之奇向虞公分析晋人不可信赖,不应为贪图小利而牺牲邻国,自取灭亡;后者则通过荀息和晋献公的对话来析论虞公的性格,荀息认为虞公一定会为了礼物,不听宫之奇的劝谏,并且直言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可见虞公为人愚不可及,人所共知,最后害人害己, 至死不悟。而宫之奇面对这位昏君, 只能提早率领家族逃亡到曹国去了。《召公谏厉王止谤》中,召公提出了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警告,希望厉王尊重民意,但暴君又怎么会听到人民的声音呢?最后还是被人民赶走了。以上两则都讲不肯听信忠言的下场。《邹忌讽齐王纳谏》由邹忌照镜爱美,希望听到妻妾及友人的赞美,结果一见到城北徐公,即大愧不如远甚,因而悟出世间赞美很多都是谎言;于是以这个故事劝说齐威王, 奖励人民讲真话,结果齐国大治,诸国来朝,原来吏治清明比使用武力更能得到邻国的认同。《触詟说赵太后》写赵太后不肯派遣幼子长安君去齐国当人质,甚至声明拒谏;触詟入朝跟她闲话家常,希望为少子谋求一份差事,如此从关心子女着眼,谈到培育子女不能过于溺爱的问题,从而打动了这位母亲,令她答应放手让孩子走出去,学习成长。以上两文充满戏剧性情节,语言幽默,生动有趣,并表现出不同的游说技巧。
4. 外交应对:《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挑起秦国和晋国的利益冲突,希望保留郑国作缓冲地带,对秦国自然有利无害,其中“邻之厚,君之薄也”一句,一语中的。《王孙满对楚子》则责以大义,指楚庄王不能窥伺国家神器,所谓“在德不在鼎”者, 表示周朝仍然得到民心的支持。《齐国佐不辱命》一文中,齐国佐宾媚人跟晋国谈判, 拒绝晋国不合理的要求,义正词严,最后更表明如不得已只能“背城借一”,拼死一战,除了以武力保家卫国,更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宾媚人在处于下风时仍能说出道理, 该文自是一篇精彩的外交辞令。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批评蔺相如外交手法过于拙劣,容易得罪秦国,更予人出兵的借口;最后得以成功,只能说是天意, “天固曲全之哉”,有些侥幸了。
5. 史论: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上》及苏辙《六国论》,专论秦国的兴衰及跟六国的关系。李斯反对秦国驱逐六国的人才,建议应善用人才,以史为鉴,成就霸业。所谓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消除褊狭的民族及地域观念,天下一家,有容乃大,尤能发人深省。贾谊探讨秦国由秦孝公变法崛起,经历长期的艰苦经营,及至秦始皇统一天下, 威权达于顶峰,却又迅即覆灭的原因,在于倒行逆施,迷信强权和诈术,以致民心尽失,实乃自我摧毁。本文最有意思的是在末段将陈涉抗秦的武装力量,跟六国的整体国力、人才作比较,发现二者根本不成比例, 前者却又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巨人推倒了, 因而得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的结论,令人信服。苏辙认为六国的整体力量加起来比秦国大得多,不应该输掉这场战争的,因而推论当时六国之士“虑患之疏, 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其实六国只是一个很松散的组织,有时采用合纵政策,联合抗秦,只是为势所逼,大家各有盘算,根本就不具备长期合作的条件;苏辙以韩、魏作前线,齐、楚、燕、赵“四国休息于内, 以阴助其急”,即作后方的支持,相信只能短期奏效而已。最后唇亡齿寒,看来六国的覆灭跟假虞伐虢的故事有点相似。
6. 史传:《伯夷列传》中,伯夷批评武王伐纣, 反对以暴易暴的政权更迭方式,最后以不食周粟表明立场,坚持个人的志节,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司马迁借题发挥,流露抑郁不平之气,说出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志士仁人的心声。《货殖列传序》纠正传统重农轻商的观念,刻意为商人立传, 指出商人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也是一篇深具史识意义的杰作。《释秘演诗集序》写的是北宋的一位和尚诗人,也是欧阳修心中“隐于浮屠”的奇男子, 可惜他不遇于时,只能老病以终。《读孟尝君传》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王安石并不认同孟尝君“得士”的观点,末尾只轻轻的点出一句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可见“士”不等同于 “鸡鸣狗盗”之徒,其实也呼吁社会要珍惜人才,跟欧阳修的观点更有冥合之处。《徐文长传》写的是一位奇才的悲剧,徐渭(文长)多才多艺, 在诗文、书画、戏曲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甚至精于谋略,在抗倭战斗中屡建奇功,可惜困于科场, 仕途不济,只能远引而去;晚年精神失常,杀妻入狱,我行我素,也就无法融入现实的社会了。史传五篇刻画各式的人才,带出不同的观点。
7. 德性修养:《介之推不言禄》中,介之推批评现实社会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因而有遁世之意,难得连母亲也认同介之推的价值观念, “与女偕隐”,自是天下贤母的典型。《叔向贺贫》认为当政者累积财富并不可恃, 修德才能庇荫子孙后代, “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是灭亡的先兆。《曾子易箦》写曾子临死前都要换上适合自己身份的床垫,所谓“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言教身教,至死不渝。这几篇都是妙文,表明人要坚持原则和操守,没有任何妥协余地。
8 . 臣道、孝道与师道:《前出师表》中,作者为国效忠,叮咛告诫, 希望光复汉室,没有半点私心。《陈情表》中,作者感念祖母抚育之恩, 希望照顾老人,所谓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坦然指出自己的困境所在,因而婉拒出仕,徐图后报。《泷冈阡表》记录父母的嘉言懿行,弘扬家教,自是有益于世道人心。《师说》提出不同的教学理念,强调终身学习;同时更认为老师和学生永远处于相对互动的关系中,只要努力,相信学生也有机会超越老师的。
9. 抒情写意:《卜居》写于作者人生最低迷的时候,他面对一个价值观混乱、是非颠倒的世界,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看来永远都无法解答了。《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世界,大家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看来更不受政治干扰了。《五柳先生传》中,作者向往自然的生活,充分划画内心渴望,跟《桃花源记》互为表里。《醉翁亭记》中,作者与民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追求山水之外更为广阔的人文世界。《秋声赋》众声交响,作者百感交集,将流动的心绪化为生命的乐章,最后回复澄明自在,摆脱哀伤。《前赤壁赋》中,作者将渺小的自我与无穷的浩宇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意境壮阔。《后赤壁赋》距写作前赋才三个月,而国家在对西夏的战役中却遭遇了重大的挫折,“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苏轼独自摸黑登山,划然长啸,气氛诡异,抒发了悲愤激动的情绪;其后托意于梦境之中,化为孤鹤,高飞远引,显出超越自由的意趣。
10. 名楼与园林:《滕王阁序》描绘秀丽风光,摇曳多姿,江山人物,撑起了大唐盛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句,更是千古佳制。《岳阳楼记》揭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旨,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政府官员的典范。《阅江楼记》写于明朝肇建之初,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期望寻求长治久安之道,善颂善祷。过去阅江楼只是空中楼阁,纸上烟云,直至二○○一年落成之后,矗立于南京长江边上的狮子山巅,很快就跻身江南四大名楼之列。《书洛阳名园记后》著录北宋官员及名流府第十九处,所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可以借此反映天下兴衰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11. 寓言:《杂说四》以马为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呼吁社会珍惜人才,更强调伯乐的重要性。在《祭鳄鱼文》中,韩愈以刺史的身份,奉天子之命来到潮州,守土安民, 因此要驱赶鳄鱼远离民居。中唐以后藩镇割据,违抗中央政府,本文更似一篇讨贼的檄文,宣示主权,义正词严。《捕蛇者说》跟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主旨相似,带出“孰知赋敛之毒, 有甚是蛇者乎”的主题,抨击现实,发人深省。《种树郭橐驼传》借种树专业户之口,提出“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的经验之谈,由此说明要顺其自然,关怀民生。《卖柑者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说形象鲜明,掷地有声,柑子烂了是小事,而国家、社会病了才是大问题啊!不过更严重的,是大家都选择麻木,不肯发声,就更为可怕了。
12. 文艺理论:《季札观周乐》中,季札在观看演出之后,发出 “观止矣”之叹,誉为盛观。《宋玉对楚王问》明确指出阳春白雪的曲调,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都是不同凡响之作。中信国学大典《古文观止》选录精品中的精品,希望也能带出相同的理念,指出向上一路,提升阅读的精神境界。
本书正文全依《古文观止》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版,同时参考其他不同的版本及古籍原文加以校订,改正若干字句,并清楚交代其中的情况。注释力求简洁明白,而语译则讲求准确流畅。而且上下二三千年之间,人物辈出,我们都尽量注明生卒年份,作为时代的定位,可供对照参考。至于地理区域,则全部依据当前的行政区划,注出准确的县巿名称。典章制度方面,古今的差异较大,只能简单叙述,点到即止,以免繁琐。至于读音方面,为了方便读者需要,我们标了普通话读音。古文源远流长,个别的字词往往会有异读出现,也就是传统的读书音,跟现代普通话的审音不尽相同,我们随文注出,读者可以自行选择,不喜欢旧读的,可依《新华字典》选读今音。中国幅员广大,南北语音差异太大,《古文观止》原书所注的直音,以汉字注汉字,只能反映清初江浙一带的官话读音,现在读起来不见得准确。至于本书其他不足之处尚多, 期望读者诸君不吝匡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