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最长、最古老的大运河终获认可,大运河申遗成功。如今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国惟一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的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它和长城一起,被视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项工程。作者用时19天,骑行3000里,用车轮见证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翟越带领18人骑行队伍,从大运河北京通州漕运码头启程,历时19天,骑达终点杭州拱宸桥,用车轮见证京杭大运河的前生今生......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始凿于春秋战国,历隋、元二代而全线贯成。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带领骑行队骑行京杭大运河的事迹有点类似古人从北京坐船到杭州,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风光养眼,这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一路上,骑行者们倡议开拓出一条“大运河遗产绿道”,使其成为中外闻名的骑行、徒步大道,世界上最长的多功能运河遗产大道,它将是历史、文明、休闲、旅游和体育运动的完美结合。在这条通道上,感受地质植被的变化和历史人文的变迁:感受小麦到水稻,感受京剧到评弹,感受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感受千年前的春秋时期遗迹,也感受现代的南水北调,这也是运河文化的复兴。
|
關於作者: |
翟越
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体育博览杂志社社长,步轮客户外运动联盟秘书长,“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总评评委。
祖籍山东日照,1971年5月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
1989年至1993年,就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1993年至1995年,任当代体育杂志社记者、编辑;
1995年至2014年,任体育博览杂志社记者、编辑、副主编、主编、总编助理、副总编辑、社长;
1998年出版专著《世纪末中国体坛热点扫描》;
1999年出版合著《女足,中国的骄傲》;
2000年出版合著《CCTV体育人》;
2006年主编《奥运项目规则和礼仪》;
2006年至2008年,组织百讲“奥运大讲堂”;
2007年主编30集动漫片《奥运项目规则礼仪》;
2008年、2009年策划组织全国六城市健康跑;
2008年策划导演15集电视片《光耀五环——北京科技奥运巡礼》
2009年主编动漫片《全民健身路径锻炼法》;
2011年策划组织北京体育世纪十佳评选;
2012年策划组织骑游京津冀及环京赛主题展览;
2013年策划组织骑行京杭大运河。
|
目錄:
|
引子
流过三千行过三千
第一章寻寻觅觅通惠河
两访白浮泉
长河观柳:颐和园到白石桥
高梁桥:辽宋古战场
积水潭、什刹海:城中第一佳山水
玉河、明城墙:修复的与无法修复的
大通桥东看二闸
八里桥之战:敲响帝国的挽钟
日落张家湾
第二章南北运河汇天津
初访三教庙:满天风雨下余杭
漕运码头:谁曾弄舟荡绿水
津门首驿河西务
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城
镖不起沧州:一文一武一国宝一人祖
德州:德水安澜九达天衢
临清:繁华落尽总关情
第三章行在山水圣人间
裁弯取直会通河
聊城:凤凰城、东昌府
将军渡口过黄河
梁山:站得下那么多好汉吗?
“运河之都”寻李白
黄昏独上凤凰台
南阳:南四湖上一明珠
第四章大美江苏:从徐州到扬州
徐州:初拜东坡
行至下邳访窑湾
项羽:这江是过还是不过?
美酒飘香洋河镇
逛河下,游淮安
盂城驿:华夏第一驿
途经邵伯
无运河不扬州
有功无德话杨广
第五章恋恋江南:湖山佳处可堪眠
何处觅瓜洲?
北固山上怀稼轩
西津古渡正黄昏
毗陵驿:贾家父子诀别地
青果巷边忆“二杰”
舣舟亭里祭东坡
雨访七里山塘
半河半街平江路
戈春源:运河最早在苏州
烟雨迷离访二桥
寒山寺:暮烟疏雨过枫桥
留憾桃花坞、横塘驿
走马观花过嘉兴
雨游六和塔
众咏杭州,谁是“TOP10”?
拱宸桥罢访塘栖
跋
2014?我指着大漠的方向
鸣谢
|
內容試閱:
|
两访白浮泉
京杭大运河共分七段,最北一段是通惠河,通惠河的源头在白浮泉。
2013年3月18日,踏上新车,开始探访白浮泉。过颐和园后沿京密引水渠而行,正是初春,柳色刚泛青,大地方回暖,心绪亦上佳,我就这样开始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考察。过稻香湖时,远眺西山,竟然有了诗兴,口占一绝:“春过西山入画图,驱驰百里向白浮。吟到豪情心事涌,轻车飞过稻香湖。”
驱车百里,寻找白浮泉。一路遥想着,大运河到底意味着什么?
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并称,闻名于世,堪称祖先留下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也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它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
沿八达岭高速辅路骑到白浮桥边,问路附近黑车司机,回答说早就没水几十年了,下桥沿河向东,现在那地叫龙山度假村。
下桥后就是京密引水渠,几百年后修的这条引水渠还在走着当年通惠河的路线,只是个别地段小有偏差。
一路向东,终于见到这座山—龙山。此处位于昌平城东南七里,也称神山,又叫凤凰山。山并不高,等高线,还不到百米,本是籍籍无名,只因在1291年遇到郭守敬,这山与泉便被写进了北京史。
我国著名地理历史学家侯仁之写道:“与历史上之北京城息息相关者,首推白浮泉。”当时的大背景是,元朝定都此地,大都对水依赖,无论是运粮还是生活,都要数倍于金中都。能否找到水,关乎城市的兴衰。水利工程学家郭守敬出场了,其当时的职务是都水监。
史上记载,郭守敬“习知水利,且巧思绝人”。他是河北邢台人,1262年被起用“兴俢华北水利六事”,迅速受到重用。1291年发现白浮泉时,他已是须发皆白的60岁老人,官至水利官员的最高级别。这30年间,他提出以海平面为零点的海拔标准,早于德国数学家高斯500多年;换算出一年的长度约为365.2425天,与理论值只差23秒;他还主持修建了北京的天文台,堪称全能科学家。
元定都后,北京每年需粮130万担,而当时漕运只能到达通州,这最后到京的20多公里不得不依靠近400辆大车来陆运,为此“驴畜死者不可胜计”。郭守敬苦寻多时,慧眼识珠,选定了北京北部燕山脚下昌平白浮泉作为北运河源头。这里在昌平城南,沙河以北,有燕山余脉形成的小山,谓之龙山。有两眼旺泉,日夜出水,源源不断,水量丰富,是燕山地下水脉的重要出水口。可以想象,七百多年前,当郭守敬来到龙山发现这双泉的感受。必是欣喜异常,《元史·郭守敬传》记载,在给忽必烈的上书中,他写道:“大都运粮河,不用一亩泉旧源。别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经瓮山泊,自西水门入城,环汇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忽必烈看来也是同样心情,“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果然速行,一年多就建好了。
郭守敬详细勘测地势之后,发现白浮泉海拔55米,水量大而且稳定,就沿50米等高线向西南,在神山筑堰截住向东南流的白浮泉,开渠绕神山先向西行,然后转南下,避开沙河、清河的河谷低地,并在沿途拦截沙清二河的上源百泉、虎眼泉、马眼泉、冷水泉等,注入瓮山泊,设计了一条长达30公里的河渠,这一条渠道,就是著名的“白浮堰”,出瓮山泊后向东南流,经长河(如今昆玉河)经万寿寺、紫竹院、动
物园、高梁河一线注入积水潭。天气晴好,远远地,我就看到了山上龙王庙。修缮一新,阳光下仿佛圣殿。可惜,因没人介绍,被保安挡在龙山度假村门口,说尽好话,尽职的保安坚决不放行,只好悻悻而归。
骑完京杭大运河后,开始写这部游记。到2013年11月底,基本写完初稿,这一页还得补上。请北京文物局文保处介绍,此番便一路绿灯。进来停车场边就见到刻有“龙山”的石碑,几只流浪猫在附近慵懒躺着或踱着,今天天气很好,它们是这里的主人。和摄影师孙亚利还有陪同的保安一道扛着器材上山,保安拿着钥匙,依次打开都龙王庙庙门和正殿龙王殿大门。
这山并不高,站在山顶制高点,四处望望,有心旷神怡之感。我尽力北望,望向20公里外的南口居庸关。中国大地上这两项伟大的人工工程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合成一个人字,而这个人字的交叉点就在昌平。都龙王庙位于龙山之巅,建于元末,明洪武年间重建,明清时是著名的祈雨之所,香火鼎盛。庙坐北朝南,由照壁、山门、钟鼓楼、正殿及配殿等建筑组成。庙前的一口井,早已干涸,应该就是所说的那口白浮泉。殿里正中是龙王像,在中国农业社会里,这是个让人又敬又爱有时也恨的角色。两边有风神、雨神、雷公、电母侧立。雷公的形象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雷震子。
小院不大,殿前立着几块碑,有些碑刻上很多字已风化,内容主要记载当时的民俗风情,还有块新碑则记载了重修经过。这块地后来归了北京一商集团,因念其历史价值,2004年起公司投巨资将庙重修,由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规划设计,修缮都龙王庙一如旧制。
从龙王庙下来就是著名的白浮泉九龙池。白浮泉又名龙泉,建有水池,将水围起,流水出处有青石雕刻的九个龙头,取名九龙池。水自龙口喷出,有“九龙喷水”之称。20世纪50年代,水慢慢减少,到了70年代后就已成为一潭死水。如今“九龙喷水”当然只停在传说中,当年拍《话说运河》专题片拍到的也只是九个空空的龙头。
我们在山上看到有水塔,据说还能使用,偶尔也会往池里放些水来。1989年重建疏浚后,池边另建碑亭一座,仿元代风格。亭内立碑一块,侯仁之先生为之撰文,刘炳森先生为之书丹,镌刻《白浮泉遗址整修记》:“白浮水导引入京,始于元朝。时新建大都城,急需引水以济漕运……”池边最新一块石碑上刻有“大运河遗产”标识,立于2013年7月,也就是我们从杭州回来以后。
我们在周围寻找当年的痕迹,也下到池塘里看看摸摸这九个石制龙头,当年山上的水就是通过这龙头流入池中,然后向南向西开始通惠河的。历史上这一代山泉众多,玉泉山之泉号称天下第一,而颐和园周边还可以种水稻呢。往事悠悠,只可追忆,池边有只大白鹅嘎嘎叫个不停,显然在怪我们闯入它的领地。这白鹅是可以当警卫的,小时候就曾被它拧过。
有北京市政协委员曾建议,借2014年南水北调进京契机,恢复有着北京“母亲泉”之称的白浮泉。“白浮泉是北京水文化的标志,如果景观恢复再现,可以让后人更多地了解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产生的影响,教育意义重大。”我也期待那一天。久站觉冷,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我们也该记之而去,记在相机里,记在摄像机中,记在心底。出来就是原来的白浮堰,现在的京密引水渠,居然也是干涸的。
这条渠起于密云水库,经怀柔水库,过顺义、昌平、海淀,从1961年起,每年向北京输水3亿立方米以上,是北京市如今最重要的水源地。曾路过两次,戒备森严,据说北京奥运会时那儿整整布置了一个团的兵力。至于干涸,是冬天需要清理河道,还是南水北调后,就不再需要往北京运水,不得而知。
从白浮泉往西,这京密引水渠一路也是断断续续,一会地上,一会地下。过了阳坊,直通颐和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