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全新考纲
全新改版
权威执考
全面覆盖
|
目錄:
|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
第三章 中药学
第四章 方剂学
第五章 针灸学
第六章 中医内科学
第七章 中医外科学
第八章 中医妇科学
第九章 中医儿科学
第十章 诊断学基础
第十一章 传染病学
第十二章 西医内科学
第十三章 医学伦理学
第十四章 卫生法规
|
內容試閱:
|
2.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中各种变化的过程。凡在气的直接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以及表现形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
因宇宙万物的各种各样的变化都是在气的不断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故气化理论也随着气的运动理论的产生而形成。古人观察到云气和风气的流动、交感、氤氲而产生闪电、雷雨,推测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运动,氤氲交感,相摩相荡,从而化生宇宙万物。在气的运动的促进作用下,不仅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生长化收藏或生长壮老已的变化,而且人类自身也出现了生长壮老已的变化规律。人体内的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也是气的运动所产生的气化过程。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气别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万物。天地万物既生,它们之间就是相对独立的物体。但它们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由于精气气是宇宙万物化生的共同本原,天地万物之间又存在和充斥着无形而运动不息的精气气,而且这无形之气还能渗透于有形物体之中,与已构成有形物体的气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活动,因而精气气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而且还是宇宙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精气不仅是宇宙万物构成的物质材料或元素,而且还充当宇宙万物之间各种信息的传递载体。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日人”。《淮南子》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综观人上述两段古人的论述,可见人是领先天地之精气而产生,随四时的规律而成长的。天地之精气相合,才会产生人。人是由天地之精气相合而产生的,天地之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1.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
中医学的精,又称精气,泛指人体内一切有用的液态精华物质。既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称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称后天之精,还包括精的衍生物如血、津液、髓等。先天之精藏寓于。肾,成为肾精的主体部分;后天之精输送到脏腑中,称为脏腑之精。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充养下合化为生殖之精,是形成胚胎,繁衍生命的根源;后天之精在先天之精所化之原动力的激发下,化气生神以推动和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中医学所说的精,是指实在的、有形的、常呈液态而藏寓于脏腑之中的精华物质。它是人之形体与精神的生成之源,生命繁衍之本,因而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古代哲学认为精气分阴阳,阴阳和则万物生的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对人体内之精分阴阳,阴精与阳精协调共济则形体康健、精神内守的理论的建立也有一定影响。作为人体生命本原的精,本由父母的阴阳生殖之精相合而成,自然就含有阴阳两种成分。体内阴精与阳精匀平,其化生的阴气与阳气的运动和功能有序谐和,则人体康健,精神内守,因而对病邪的抵抗力强,即《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精是正气化生的内在的物质基础,精不足则正气虚,故《素问·通评虚实论》说:“精气夺则虚。”精若分归于五脏,则为五脏之精,如《素灵微蕴·藏象解》说:“津人于肺,液入于心,血人于肝,精入于肾,是为五脏之精。”五脏之精是化生五脏之气的物质本原,也是支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灵枢·本神》说:“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
P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