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的写作缘起于对当今教师职前教育实践课程困境的思考和关注。该书既描述了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制度沿革与模式嬗新,又揭示了两者在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领域的发展现状,从而为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转型性变革提供启示,使教育实践课程真正发挥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大作用。
|
關於作者: |
骆琤(1978-),女,浙江省杭州市人,2000年与2003年先后于杭州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教育学硕士,2009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现任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近年来在《全球教育展望》、《教育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制度研究、英语教师教育、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
目錄:
|
绪论
第一节 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契机的到来
一 国际教师教育“回归实践”,教育实践课程备受关注
二 基础教育进行转型性变革,教育实践课程迎接挑战
三 我国教师培养制度锐意改革,教育实践课程蓄势待发
四 美国教育实践课程具备较高的借鉴价值
第二节 教育实践课程的概念界定
一 广义与狭义的“教育实习”
二 “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之辨
三 演习的概念
四 准教师概念的提出
五 指导教师的分类
六 对“教育实践课程”的初步界定
七 说明
第一章 教育实践课程的理论诉求
第一节 教育实践课程的生长背景
一 准教师的新形象:预备充分的未来教师
二 教师教育革新:从“被动”专业化走向“主动”专业化
第二节 教育实践课程的支撑理论
一 对教师知识的探究
二 教师反思的力量
三 教师专业的社会化进程
第三节 教育实践课程的本质探究
一 职前教育实践的定位
二 教育实践课程的属性与特点
三 教育实践课程的特点
第四节 教育实践课程的价值和作用
一 促进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 提升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化水准
第二章 中美教育实践课程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中美教育实践课程的沿革
一 教育实践课程的萌芽期(19世纪20年代-19世纪90年代)
二 教育实践课程的生长期(19世纪90年代-20世纪20年代)
三 教育实践课程的稳定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
四 教育实践课程的“重构”和“变革”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第二节 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模式嬗变
一 “艺徒”模式
二 “实验”模式
三 “临床”模式
四 “反思”模式
第三章 中美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比较
第一节 中美教育实践课程的总目标
一 中国:培养“适应型”的准教师
二 美国:培养“标准型”的准教师
第二节 中美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领域
一 我国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领域
二 美国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领域
第三节 反思与启示
一 “标准”与“适应”之辨
二 “生长”与“塑造”之别
第四章 中美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比较
第一节 中美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选择
一 见习活动
二 演习活动
三 实习活动
四 各类教育机构提供的实践体验
第二节 中美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组织
一 中美教育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
二 教育实践课程的时段安排
三 教育实践课程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 反思与启示
一 对见习和演习活动的不同态度
二 内容设计的不同视野
三 课时比重差异——背后的原因
四 整合与分割之辨
第五章 中美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比较
第六章 中美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比较
第七章 教育实践课程的变革趋势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