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沉静下来以后,才能真正面对问题,于自己对望,与佛与天地与古今圣贤交谈,才能最终达到“身心安泰”的平安境界。
——星云大师
你可曾安静地坐着,既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费力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详地坐在那里?你会听到远处的喧闹声以及近在耳边的声音,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声音都听进去了;你的心不再是一条狭窄的管道。
——克里希那穆提
动若不止,止水皆化波涛;静而不扰,波涛悉为止水。水相如此,心境亦然。不变随缘,真如当体成生灭;随缘不变,生灭当体即真如。一迷即梦想颠倒,触处障碍; 一悟则究竟涅槃,当下清凉。
——弘一法师
滋润亿万心灵的年度暖心之作!
再浮躁的世界,终战胜不了强大的内心。
这本书并不是针对不同烦恼的对症疗法,而是帮你探寻烦恼根源的根源,为你放松绷紧的心灵“神经”,这才是对付烦恼的不二法则。
有一种境界叫淡定
有一种力量叫从容
有一种智慧叫舍得
保持淡定,从此人生不再寂寞;内心从容,从此找到一份心灵的沃土;学会舍得,从此青春不再迷惘。
|
內容簡介: |
有一种境界叫淡定
有一种力量叫从容
有一种智慧叫舍得
生活是一场任凭我们如何努力,都不会停下的旅程,其实,我们无需强求什么,更没有必要怨天尤人。也许坐车跑得快些,却可能没有你走得充实;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怎么比怎么幸福。我们对事要学会从容,对各种遭遇要保持淡定,为人处世要学会舍得之道。
不要抱怨环境的浮躁,有时候其实浮躁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学会放下,以一颗淡定从容的内心面对这个纷扰的世界,做到众人不定,我独淡定;先天下不定而定,后天下之定而更定,才能真正拥有淡定的人生……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
關於作者: |
王光波,男,生于南方,打拼在北方。自幼爱好文学,曾留学日本,著有《每天读一点日本史》等著作。
|
目錄:
|
【淡定篇】
第一章 丢掉包袱,轻装前行——淡定,是一份学会释然的放空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4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6
把握分寸,凡事淡定 8
有一种幸福叫“忘怀” 10
为活着的每一天喝彩 13
第二章 世事变换,不必圆满——淡定,是一份拂去浮华的坦然
失意也是一种经历 16
失误,同样美丽 18
阴晴圆缺常有,美景只是刚好 20
你不必太完美 22
不圆满才是真圆满 24
第三章 理解和爱,云淡风轻——淡定,是一份悦纳错误的宽容
给别人以宽容,自己也轻松 28
得饶人处且饶人 29
不要纠结于他人的毁誉 31
多几分理解,多几分感激 33
第四章 随缘自适,无需计较——淡定,是一份放过自己的心安
已经失去,计较何用 36
命运不是用来埋怨 37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心转 39
不必做到让每个人都满意 40
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42
第五章 经得住诱惑,扛得住寂寞——淡定,是一份成就大器的沉淀
欲速则不达,宁静以致远 46
不看他人,安心做最好的自己 48
沉住气成大器 50
要有耐心和恒心 53
第六章 前生不怕,后生无悔——淡定,是一份笃守信念的坚定
一步步走,直到胜利 56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60
有心、有愿,就会有念力 62
成功喜欢不甘平凡的人 64
第七章 花开花落,来去欣然——淡定,是一份领悟生死的姿态
要执著于充满希望的生 68
为你的人生寻找一个意义 70
生死有时,不如喜悦经过 72
不被死遮住生的视线,就能体验生的快乐 73
易朽的是生命,永存的是生的激情 74
【从容篇】
第一章 修自然心,从容一生——从容,是一种笑对人生的旷达
随心随遇,怡然处世 80
苦乐都是生活 82
别用过长的尺子衡量生活 85
顺其自然莫强求 86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89
第二章 内心简单,世界简单——从容,是一种看淡荣辱的自在
你纯真,世界就不复杂 94
持一颗童心生活 95
任风起云涌,一朵海棠独自香 98
学会给自己做减法 101
第三章 淡点世味,多些快乐——从容,是平心静气的源头
不要刻意讨好别人 106
去除世俗的包裹 108
走慢一些,可以更快乐 110
活在当下,珍惜拥有 113
独处,让内心更强大 116
第四章 寡欲知足,无恼无忧——从容,是一种淡泊常乐的心智
不要把富贵看得太重 120
简朴的生活也有乐趣 123
不多奢求,身心自然 125
别让诱惑扰乱宁静的心 128
第五章 凡事想开,学会看开——从容,是一种豁达开朗的胸怀
对自己说“不要紧” 132
想开便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134
无法改变,就学会接受 136
苛求是一把双刃剑 138
生命有限,不要纠结小事 140
第六章 进退沉浮,都是云烟——从容,是一种看透名利的恬淡
不做名利的奴隶 144
心中风平浪静,满眼青山绿树 146
只吃七分饱 149
第七章 顺境逆境,都是心境——从容,是一种逆势胜出的修炼
用乐观的心态引导自己 152
在低谷短暂停留,向更高峰攀登 154
人生可随时开始 156
给沮丧卸妆,还自己阳光 159
【舍得篇】
第一章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舍得,是一种不再迷惑的清朗
择优而选,人生没有后悔 164
拿得起的是勇气,放得下是魄力 166
求名心太重,容易走歪路 169
第二章 先予后得,和谐处世——舍得,是一种伸屈有道的方式
要得到回报,先满足他人 174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175
风光不可占尽,当分他人一杯羹 176
似予实取,不争反而能为先 178
第三章 善待自己,接纳缺憾——舍得,是一种抛却浮躁的清醒
人生当有不足 182
张开手掌,笑纳残缺 184
包容一切,接纳一切 186
不追求最好的,只追求最合适的 187
苛求生活,徒增烦恼 189
第四章 包容万物,吃亏是福——舍得,是一种学会共赢的智慧
明处吃亏,暗处得益 192
主动让利,才能得到长远利益 193
径行窄处,留一步予人 195
要舍得吃眼前亏 197
生气不如消气 198
第五章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舍得,是一种看淡得失的自如
提放自如,万般自在 202
常怀一颗平常心 204
放下仇恨,放生自己 207
人生无常,得失是生活中的内容 208
第六章 舍小取大,着眼未来——舍得,是一种放眼长远的睿智
不要吃独食,双赢才是真赢家 212
比别人多做一点,收获多一点 213
舍得小利,着眼未来 214
只看重输赢,不懂得双赢 216
第七章 舍弃执著,得到更多——舍得,是一种懂得糊涂的妥协
不过一念间,何必太执著 220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221
让小事随风去 223
另辟蹊径,步入新境 225
轻轻放下,然后轻装上阵 226
难得糊涂才是福 228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丢掉包袱,轻装前行——淡定,是一份学会释然的放空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白了少年头;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未老先丧生。”在代表作《德鲁德疑案》里,英国作家狄更斯如此表达了人们应对烦恼持有的正确态度。生命是一辆轰轰隆隆不断向前行驶的列车,沿途会经过一望无际的碧绿原野,会越过清澈见底的美丽河流,也会穿过荒无人烟的荒野、黄沙漫天的戈壁。又如自然尚有阴晴晨昏,月亮尚有圆缺,喜怒哀乐的共存才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有甜有苦,有喜有忧,有快乐亦有烦恼,这才是生活最真实的样子。嘴里的苦涩终会淡去,内心的忧愁也会消散,只要把烦恼卸下,轻装前行,我们与快乐的距离就不会太遥远。英国人约翰的经历,或许能够启发那些深陷烦恼泥淖不能自拔的忧伤者。
约翰年轻时整日忙忙碌碌,为了事业与家庭奋力打拼,虽然辛苦但也觉得生活充实且精彩。渐渐地,他事业小有所成,有房有车有存款,然后娶妻生子,可谓事业、家庭两不误。在亲人与朋友眼中,他算得上是一位成功人士了。但是,已到中年的约翰却整日闷闷不乐,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在妻子的劝说下,约翰不得不向心理医生求助。
描述了自己的经历与现状之后,约翰苦闷地对医生说:“当我拥有了很多,反而觉得生命空虚,无论做什么,我都感觉没有意义。”
医生思索一番,开了四张处方。他告诉约翰:“你不必吃药,只需要明天一早就到海边去,然后在上午9点、中午12点、下午3点和5点按顺序分别打开一张处方。”
“这样就可以了吗?”约翰难以置信地问。
“是的。”医生说,“只要按照我所说的去做,一定会有效果。不过,切记你要独自去海边,而且不要带手机,不要带报纸,不要听广播。”
第二天,约翰来到了海边。凉爽的海风与一望无际的广阔海面让他心情大好。9点,他准时打开了第一张处方,上面的“倾听”二字让约翰大感意外,不过他还是遵照医嘱专心聆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海鸥欢快的歌唱、轮船起航的长鸣,还有静心才能听到的海风声音,都让他内心浮躁的情绪渐渐止歇了。
12点一到,他打开了第二个处方:回忆。往事一幕幕涌上约翰的心头:无忧无虑的童年、意气风发的少年、激情澎湃的青年……这些难忘的事以及过程中难忘的人重新点燃了约翰内心的激情。
到下午3点,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第三张处方,只见上面写着“动机”两个字。“不论是经营事业,还是经营家庭,我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呢?”约翰这才猛然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地闯荡多年,却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难道不是为了让自己活得快乐,让家人获得幸福,并服务于其他人吗?”至此,约翰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意义。
第四张处方的字迹映入眼帘中时,约翰只是笑了笑,然后就径直走向蔚蓝的大海。在松软的沙滩上,他写下了“烦恼”二字,然后看着海浪慢慢地涌上来,把“烦恼”淹没。等到浪潮退下去,海滩上只留下了几粒贝壳,哪里还有“烦恼”的痕迹。
生活中,很多人都像约翰一样被烦恼困扰。其实,任谁都不可能一直无忧无虑地生活,只吃甜品的人更容易长蛀牙,没有烦恼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种烦恼。所以,烦恼就像是生命餐桌上的一道野菜,虽然苦涩,但却有一定的存在价值,只是它需要我们用平常心去面对,该承担时勇敢承担,不退缩不排斥;该放下时利索行动,不拖延不纠结。
烦恼不是生活的常态,但与烦恼相伴相生的疲惫与彷徨却很寻常。你不需要每个时候都做好准备拼死一搏,但是在更多的时候,要学会聆听,聆听自然的美妙与他人的心声;要偶尔回忆,从过去或美好或坎坷的经历中汲取养分,以壮大自己的根基;要时常反省,反省自己是否在某一刻已经改变了奋斗的初衷;最后,还要把思想的包袱丢掉,把生活的烦恼抹去,轻轻松松面对以后的生活。
生命是一场漂泊的漫旅,卸下疲惫,抹去烦恼,自有花好月圆,草绿花红。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人。”这是很多人从日常生活里得出的结论,那些战胜了坎坷的人,越战越勇,通常都成为了生活里的强者与胜利者;而那些“过不去”的人,只能成为困难的奴隶、失败的囚徒。
****集团的创始人马云说得好:“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就很美好了。然而,很多人死在了昨天晚上。”想抵达美好的后天,就必须先经受住残酷的今天和明天,困难是一道坎,两侧境遇天差地别,以勇气和恒心为垫脚石,即便困难如山高如海深,也能越过去。
38岁的艾尔萨生活在德国的慕尼黑。她在一家酒店做清洁工作,丈夫是一名司机,两个人本来赚得就不多,还要养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特别艰辛。生活在底层的人,一般对生活都没有太多的要求,即使是在仅能维持温饱的情况下,艾尔萨也觉得很知足了。为了能够在以后送两个孩子去比较好的学校,她和丈夫商量好了,两个人都要更努力的工作,争取为家里多添点积蓄。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命运永远都不可能让我们自行设计它的轨迹。一场车祸,带走了艾尔萨的丈夫,从此,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艾尔萨觉得非常地痛苦,可是为了孩子,她不得不振作起来,一个人顽强地撑起这个家。然而厄运并未因为她的孤立无援就停止降临在她的头上,不久之后,她的大女儿在学校里不慎跌倒,脸上留下了很大一块很明显的疤痕。她找到学校理论,可是学校拒绝做任何赔偿。艾尔萨觉得他们一定是见她们孤儿寡母,好欺负,才会那样的。可是她除了觉得心痛和生气,想不出任何能够解决的办法。
很多人都对这个可怜的家庭充满同情,他们都担心艾尔萨会崩溃。但是,艾尔萨却比所有人想象得更加坚强。在丈夫的墓前,她回忆着过去的甜蜜生活,不由得泪流满面,但擦干眼泪之后,她还是清醒地意识到,痛苦并不能带来丝毫转机,只会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
于是,她没有沉浸在痛苦里,而是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不时地安慰大女儿不要因脸上的疤痕而自卑。她向女儿保证:“宝贝放心吧!妈妈一定会找到最好的医生把你脸上的伤疤治好。”她在做清洁工作的同时,还找了一份在餐厅打工的兼职。
一天,她在餐厅打工时,发现了一个迷路的孩子。艾尔萨费尽周折,终于帮助孩子联系到了她的父亲,而孩子的父亲刚好是一位律师。得知了艾尔萨家中的情况后,这位律师决定帮助她度过难关。后来,律师不仅帮助艾尔萨拿到了学校的赔偿,还联系了一位知名的整容专家,为她的女儿做了手术。
挫折与不幸总是不期而遇,很难完全避免。一帆风顺的生活固然令人向往,但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大多数人还是要面对各种沟坎。千百次的挫折与不幸,堆砌起来就是一架通向美好生活的阶梯。有人说得好:“逆境时还要往上爬,要把绊脚石当做垫脚石!”艾尔萨不就是一路踏着绊脚石前行,才迎来了柳暗花明的一天吗?
倘若能够将坎坷的“负性刺激”转化为催人上进的正能量,就能把悲伤、沮丧、失望、自卑等负面情绪全部当作砖石瓦砾,对其进行敲打锤炼,再用来修补或填埋前行路上的沟沟坎坎,这条路必然会走得轻松许多。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这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对生命强者的讴歌。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也说过:“痛苦是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开了生命的新起源。”当这把犁开始在一个人的心田耕耘,不要第一时间就被它挖掘出的沟壑吓倒,而要以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勇气去跨越这些坎坷,甚至主动去把陷落处填平,把凸出处平复。经历了烈火的煅烧之后,泥巴尚且能被铸炼成陶瓷,我们也一定能够发生质的飞跃,跨过坎坷,度过阴霾,见到一个灿烂的明天。
把握分寸,凡事淡定
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但其中的情节却在不停变幻。这让人想起了宋代诗人苏轼曾写的一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意思是,人间事不外乎两类:一是人可掌控的,前有信约而坚守的,就像秋鸿,到了季候就应约而来;而另一个则犹似春梦,梦醒了也就忘了,唯有朦胧美意,却了无痕迹。一切皆是“无常”,繁华过尽是虚无。如果人们能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境界,那就不会滋生这样那样的烦恼了,也就不会陷入于执著的怪圈不能自拔。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对繁华的虚无便看得很透。她的小说总是以繁华开场,却以苍凉收尾,正如她自己所说:“小时候,因为新年早晨醒晚了,鞭炮已经放过了,就觉得一切的繁华热闹都已经过去,我没份了,就哭了又哭,不肯起来。”
张爱玲生于旧上海名门之后,她的祖父张佩伦是当时的文坛泰斗,外曾祖父是权倾朝野、赫赫有名的李鸿章。凭着对文字的先天敏感和幼年时良好的文化熏陶,张爱玲7岁时就开始了写作生涯,也开始了她特立独行的一生。
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显赫的身世背景并没有让张爱玲从此置身于繁华富贵之乡,相反,正是这优越的一切让她在幼年便饱尝了父母离异、被继母虐待的痛苦,而这一切,却不为人知地掩藏在繁华的背后。
其实,纸醉金迷只是一具华丽的空壳,在珠光宝气的背后通常是人性的沉沦。沉迷于荣华富贵的人通常是肤浅的人,在繁华落尽时他会备受煎熬。转头再看,执著于尘俗的快乐,执著于对事物的追求,往往最受连累的就是自己,因为你通常会发现,你所执著的事物其实并不有趣,而且有时会令你一无所得。
只有内心清净,懂得释然,才能快乐,见到任何繁华,不去蝇营狗苟;遇到任何逆境,自然舍得放下,这样才可远离烦恼,享受生活。放松心情,你会发现在这繁华喧嚣的无常世界,你享有了一片安静。
内心的自在应从内心清净中来,世界上的种种繁华虚荣,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刺激只能片刻,无法永恒,运用耳、鼻、舌、身、意所求来的感官快乐往往是暂时的,好比看一场电影或听一场音乐会,终有结束。
宋代汾阳有位善昭禅师,得佛法奥义,修行真挚涅槃,他曾自我揶揄:“我不过是一个混日子的粥饭僧。传佛心宗,并非我的职责。”当时许多僧众、官员前后八请,求他出来讲法开示,他都坚卧草庵,不肯出山。
那时得道僧者皆喜游历,四处看繁华事态,寻觅优雅风景,但善昭禅师却很少出行,时人批评他缺少禅者的潇洒与韵味。善昭却严肃地说:“自古以来,祖师大德行脚云游,是因为圣心未通,道业未成,所以驱驰丛林,以求抉择,而不是为了游览山水,观风望景。”
在善昭看来,风景再繁华,不过是风景,大德的禅师之所以游历,是因为感悟天地之道,而不是因为美景之美,才四处游玩。
出家人不慕繁华之心,如泥中青莲,清新入脾,令人敬佩。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过哪种生活,只要他内心清净、安谧就可以过得幸福。
人世中一切事、一切物都在不断变幻,没有一刻停留。万物有生有灭,不会为何人何事停滞不前。所谓繁华,大半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觥筹交错、衣帽光鲜、熙熙攘攘的背后往往透出的是一丝丝的苍凉。愚人却总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一如孩子贪恋糖衣药片上那薄薄的一层糖。禅宗中有一句格言,“万物唯心造”。这是一个无善无恶、无爱无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表象、色相、成见等,不存在一切束缚,因而他能来去自由,洒脱轻松。
繁华过后尽苍凉,人更应该珍惜现在,别去想着“未来一定发财”、“将来一定富贵”,谁知道将来又能如何?现在过得好,活出了真我,就已经很快乐,何必强迫自己非要把未来建设得如何辉煌呢?丢掉那些虚幻的东西,认真享受沿路的风景,这才是活着的证明。
有一种幸福叫“忘怀”
人人都想得到幸福。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从古至今,无数人追求幸福的真相,却发现它并无标准可言。精神的满足、心理的慰藉、美的感受、物质的收获,都会给人带来幸福感。有人说幸福是顺利的境遇,有人说幸福是理想达成后的成就感,有人说幸福是万贯家财与高官厚禄,但在更多人看来,幸福无非就是有一份好工作、一个好家庭、一群好朋友、一个好身体。鞋子是不是舒服,只有脚清楚;人是不是幸福,只有自己才知道。
想要得到幸福,除了要努力要奋斗,要向着更光明更美好的未来前进,还有一点常常被人们忽略,那就是少计较过去。人的一生既不可能一直风风光光,也不会一直糟糕不已,过去的经历都是辉煌与落魄的交织。沉溺在过去里的人,或许是满足于自己的意气风发,从而止步;或许会因昔日的失败怯懦不前,再无斗志。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势必都会让人的幸福感大打折扣,所以,更好的方式就是与过去潇洒再见。忘怀,也是一种幸福。
在美国有一位叫罗伯特?菲利浦的心理学家,精于个性分析,帮助很多困惑的人解开了心里的难题。有一天中午,他已经准备下班了,但助手告诉他有一个人前来求助,助手说:“这个人看上去精神非常萎靡,急需您的帮助。”
当菲利浦亲眼见到这位求助者时,才知道助手为什么会那样说。求助者仿佛已经在街上流浪了很多天,衣衫褴褛,鞋子上满是泥土与破洞,更令人担心的是,他满脸胡须,表情沮丧,眼神茫然。菲利浦请这位狼狈的求助者坐下来,要求他把自己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讲出来。
最初,这位流浪者还有些犹豫,他讲话有些磕磕巴巴,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和人交流了。在菲利浦的引导下,他才一点一滴地说出了自己的经历。原来,这个流浪者本来是一家企业的老板,收入丰厚,手下人才济济,另外,他的妻子年轻貌美,还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但是,由于一次决断错误,他的企业破产了,员工们纷纷离开,他变得一贫如洗,连妻子也带着女儿离开了他。
从巅峰坠落到谷底,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无法适应。破产后的日子里,他总是不时地回想着自己在事业巅峰时期的样子,回忆起与大人物们交往的日子,想着那些高端酒会上的名贵红酒,还想起众多职员对自己恭恭敬敬的样子。然而,这一切转眼之间就再也不存在了,他甚至无法支付房租,在街上偶遇昔日的伙伴,他只想灰溜溜地躲藏起来。他痛不欲生,甚至想自杀来逃避现实。
求助者痛苦地捂住了自己的脸庞,声音都哽咽了。菲利浦安静地听他说完,问他:“那你为什么又想到来向我求助呢?”
他迟疑地说道:“我还不甘心,但我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明天。”
菲利浦说道:“我来帮你确定。请跟我来。”
菲利浦带着求助者来到了另一间办公室,让他站在一块帘布前面。菲利浦说:“现在,我将带你见一个人。”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帘布拉了起来,露出了一面镜子。求助者诧异地望着镜子中潦倒的自己,不禁瞪大了眼睛。
“仔细看看吧,镜子里就是你的过去。不论是辉煌的还是失败的,都在里面了。”菲利浦一边说话,一边仔细观察求助者的神情。看到他眼中流露出痛苦与悲伤时,菲利浦突然拿起身边的锤子,将镜子击碎了。“哗啦”的巨响让求助者大吃一惊,他惊恐地望着菲利浦,只听见对方说:“现在,你可以与过去的自己道别了!”
求助者茅塞顿开,握着菲利浦的手说:“感谢你让我知道如何遗忘,又如何重新开始。”后来,这位求助者果然东山再起,重新开创了一份事业。
和过去说再见,说简单也简单,说不易也不易。生活里很多人觉得不幸福,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和过去纠缠不清,就像一个人总与旧情人瓜葛不断,又怎么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对眼下幸福的追求里呢?
遗忘是一种幸福,生命里的很多烦恼都来源于不曾遗忘的往事。善于遗忘的人,常常会过得更好些。
为活着的每一天喝彩
有人说,一个人从生下来就开始走向死亡,其实,生活远没有那么悲观,“走向”是一个生命的经历,最起码我们没有立即死亡。我们从出生到死亡,要过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时间旅程,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有拥有过律动的生命,就没有什么理由去惧怕死亡。
一位中年人和一位年轻人都不幸身患绝症,他们住在同一间病房。中年人的生命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年轻人则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年轻人对自己即将终结的生命感到很沮丧,同时也不断怒骂老天对他的不公平。尽管他的父母为了给他治病,几乎倾家荡产,累得筋疲力尽、心力交瘁,但他还是对父母充满了怨恨、指责,埋怨他们没有给他好的身体,也没有挣很多的钱给他治病。每次来探望他的时候,他的父母听到的都是对他们的愤恨。老人家只能默默流泪。
而另一位中年人则表现得很平静,每次对前来探望他的家人、朋友都非常平和,经常还谈笑风生,非常幽默,根本看不出一个即将死去的人的悲凉。一次,年轻人的父母在受完儿子的责骂走后,中年人终于忍不住对年轻人说:“你死了,不仅是对你父母的解脱,也是对你自己的解脱。”年轻人很愤恨地问道:“你为什么这么说?”
中年人平静地解释道:“你的内心充满了怨恨,丝毫没有怜惜你的父母,他们是在承受着你的折磨;而你自己在折磨他人的同时,也在折磨自己。生命走到最后了,你却还是没有看到美好的东西,如果这样,给你100年的寿命也活不出什么意义来!”
托马斯曼说:“死亡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用几个贫乏的、煞有介事的字说出来的……死亡是一种幸福,是非常深邃的幸福……是在痛苦不堪的徘徊后踏上归途,是严重错误的纠正,是从难以忍受的枷锁桎梏中得到解放。”
有生便有死,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自己恐吓自己,自己折磨自己,意志消沉。笑对人生,笑对死亡,这才是珍惜生命的重要法则。
生命从起点到终点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死的悲伤就没有生的喜悦,洞悉了生与死的本质,就不会为终究要死去而坐立不安,只会为生存的每一天而喝彩、叫好。
弗洛伊德说:“我们当然有着思想准备,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必然归宿,从而同意这样的说法:每个人都欠大自然一笔账,人人都得还清帐——死亡是自然的,不可否认的,无法避免的。”正所谓“尘归尘,土归土”,死有何惧呢?
生活就像一个山坡。眼望着坡顶往上爬,心里会觉得很高兴,但登上峰顶,马上就会发现,下坡路就在眼前,路走完了,死亡也就来了。上坡很慢,但下坡却很快。或许生命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只要我们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珍惜每一寸光阴,不要去担心死亡,凡事平常心待之,便能生活得更加充实而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