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自从有了《读和写》,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作文啦!
◎ 一本销畅销半个世纪、重版无数次的经典少儿作文辅导读物。
◎ 作者是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的爱徒,有在中小学教育的一线经验,最深刻了解儿童写作文的困难之处。
◎ 大教育学家叶圣陶亲自作序推荐,盛赞不已。
既有教孩子写作文的方法,也有优美的范文。
★词语如何理解和应用?
★怎样组词,怎样吸引优美的词汇?
★长句和短句如何搭配?
★如何写好作文的开端和结尾?
★如何树立好作文的中心思想?
★如何选好作文的题材?
★抒情文、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区别在什么地方?又如何能写好?
★怎样写日记和书信?
★怎样使用标点符号才能使文章更优美?
★怎样培养自己读书的方法?
|
內容簡介: |
《读和写》本书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文字浅显,故事性强。采用故事体的表达方式,学生们很容易就会被其情节吸引,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浅入深出,寓教于乐。二是比喻新奇,印象深刻。书中采用了很多形象鲜明的比喻和小故事,来阐明对学生们来讲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的一些读写知识。
|
關於作者: |
?沐绍良(1912—1969),浙江宁波慈溪(今慈城)人。1933年9月,受春晖中学时期的老师夏丏尊之邀,至上海开明书店工作。在此期间,在《中国儿童时报》上连载发表《读和写》,深受小读者欢迎。后由开明书店出版叶圣陶作序的单行本,曾多次重版。同时在《中学生》、《新少年》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1936年7月后,先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员、《中美日报》科学副刊编辑、《大晚报》副刊编辑。曾用刘振汉、斯文等笔名在《文心》、《译报周刊》、《科学趣味》等刊物上发表大量科普文章。
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新儿童世界》(半月刊)杂志主编,并为《开明少年》、《中华少年》、《展望》等刊物写稿,编写《幼童算术课本》、《幼童语文课本》、《幼童常识课本》、《劳动英雄的故事》等儿童读物。
1952年底,调往北京商务印书馆编审出版部工作。1957年,因工作需要调至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机关,任联委会委员兼宣传部秘书,主编《民进》会刊。
|
目錄:
|
目录
一?宽紧带1
二?菩萨和活佛10
三?三个求婚的少年19
四?急惊风与慢郎中29
五?疳积糖36
六?一看再看和一比再比42
七?矛盾和隔膜50
八?大脑便便57
九?姐姐的恶作剧61
十?哼哈二将66
十一?开端和结束71
十二?梦和现实81
十三?饼干和文章89
十四?花朵和蚯蚓96
十五?题材的选择和剪裁101
十六?从“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说起109
十七?茶拨翻了116
十八?上下左右东西南北125
十九?真理只有一个132
二十?一本账簿139
二十一?父亲大人入目145
二十二?呆子和音乐家152
二十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163
二十四?蟹和馒头170
重版后记176
|
內容試閱:
|
十三?饼干和文章
?——文章的题目与内容的关系
“哎呀,你哪里来的这许多稿子?”秦莲香看见六年级的林文英抱了一大堆的稿子,走进她的教学室里来,不觉怔住了问。
“是读写研究会会刊的稿子。”
“这一期会刊的内容准比第一期丰富一倍!”跟在林文英背后的徐宽,也抱着一大堆的稿子走了进来。
“岂止一倍!十倍也说不定!”教学室窗外又有一个人这么说。这个人也抱着一大堆稿子进来了,秦莲香一看是朱觉明。
这时候,窗外又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又是两个人各抱着许多稿子走进五年级的教学室里来,把秦莲香惊得呆住了。
“觉明,你和学文拿来的稿子也已经请梁先生看过了吗?——趁现在还是自修的时间,我们快些把所有的稿子整理好了再说。”林文英兴奋地说。
“我们先把稿子分成落选的与入选的两部分。——文华,你专管落选的稿子,我们把那些稿子都交给你罢。”学文说。
五个执行委员一阵敏捷的手法,在短时间内就把入选的与落选的稿子分了开来。钱文华又把落选的稿子用麻线捆在一起,预备等一会去发还投稿的会员。
“梁先生说,这一次入选的稿子,他已经逐一批上了发表的先后顺序。有谁找到了第一篇的稿子没有?”学文向其余三个人问。
“我这里已经找到了第三篇,是你和觉明合作的题材的《选择与剪裁》,”钱文华说。
“第二篇在我这里,是林文英和秦莲香合作的,叫作《花朵和蚯蚓》,”徐宽说。
“第一篇在我这里!——哎呀,是柳无忌作的,题目是《饼干和文章》。想不到无忌的文章竟进步得可以排在第一篇了。在一月之前,大家不是知道他的文章因为常要越出题目的范围,曾受过梁先生一顿严厉的训斥吗?”林文英像是不胜感慨地说。
四个执行委员都立刻跑到林文英的身边来,大家以一种钦敬的神色去默读那篇《饼干和文章》的稿子:
饼干和文章
柳无忌
假使把一篇文章譬喻做一箱饼干,那么文章的内容就等于箱里饼干的性质,文章的题目就等于箱表面的字,如“苏打饼干”“什锦饼干”之类。
在箱表面写着“什锦饼干”的,箱子里的饼干就不待我们去开箱验看,可以断定它都是些什锦饼干。我们平时读到的文章也是如此:假使有一篇文章,它的题目是写着“游泰山记”,那么这篇文章的内容就不待我们细看,可以断定它是些关于游泰山的话。
箱表面的“某某饼干”决定了箱里面饼干的性质,文章题目决定了文章的内容。
万一箱里面饼干的性质与箱表面“某某饼干”不符,那当然是饼干制造厂里工人的错误,使本来要买“××饼干”的客人,得了不要买的货色,很不快乐。同样的,万一我们写了一篇文章,它的内容与题目不符,那当然是文章写作者的错误,使别人读了引起与买饼干的人同样的不快乐。
说是不快乐,那还是客气的说法呢。不客气地说,是饼干工人欺骗了买饼干的;文章的写作者欺骗了读者!
亲爱的读者——各位会员!你们在写作的时候,曾犯过那样的欺骗罪吗?我是曾一再犯过那样的罪来的,我在这里忏悔我自己。
记得有一次,爸爸从城里回家,他带来了许多玩具和许多好吃的东西。其中有一箱饼干,因为箱子的表面漆画着美丽的彩图,很引起一家人的注意。祖母的老花眼看不清那只箱子是什么,就问:
“你们抢着瞧的是什么呀?”
“是一箱饼干!”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她。
“哦,饼干。无忌,那么你快开了这箱子,拿几片苏打饼干来给我吃。”
我听了祖母的吩咐,就兴冲冲地找来了一把剪刀,用刀尖挑开了箱盖。只见满箱子都是各式各样的小饼干,竟找不出一块祖母所要的。
“祖母,箱子里都不是苏打饼干!”
我一头说,一头又仔细把箱子查看,果然在箱子的一面,发见了四个字“什锦饼干”。
过了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游西湖记”,我在开始动笔的时候,因为以前曾被教师训斥过,说是我的文章常要越出题目的范围,因此那一次就格外小心,把题目意思紧紧地记在心里。
这样写着写着,起初我的笔尖确不曾越出题目的范围;可是写到后来,因为写得兴起,竟又把题目忘了,将当时游西湖以后顺道游绍兴东湖的事写了进去——写了长长的一段。
这篇文章的结果,依然遭了和以前同样的失败,这是不待说的事。当时教师在我文章后面又批了一句:“我不知你的脑筋是怎样生着的!”这句话却给予我一个很大的刺激。
是的,教师一再告诫,而我竟一再犯同样的毛病,难怪教师要批出这么挖苦的话来了。“我的脑筋是怎样生着的呢?”
事情真是凑巧,那一天我的作文簿,又被我的爸爸看到了。爸爸看了我历次所写的文章,就提醒我:
“喂,孩子!你的文章不是恰和前几天开饼干箱的事情成一个巧妙的对照吗?什锦饼干的箱子里,找不到苏打饼干,而在你游西湖记的文章里,却可以找到游东湖的记载,我倒很佩服你的糊涂!”
当天我受了教师和爸爸的两重刺激,觉得自己实在糊涂得不配做人;“羞”“愧”这两个字实在不足以描摹我当时的心境!
可是到了现在,我总算已从教师和爸爸的两重训斥下改正过来了。以后每写一篇文章,我总是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地不让我的笔尖越出题目范围以外去;等到全篇写完,我还要从头至尾地细看一遍,检点我的文章里有没有越出题目范围的地方。假使有,我就把它涂去。
到了最近,我的毛病已经完全医好了。起初是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地写,还不免有旧病复发的地方;要等到复看全稿,才能发觉;可是最近,即使我不提心吊胆,也不会再犯以前同样的错误。原来我已经养成一种写作上的新能力了。
(1)想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有没有和过去柳无忌同样的毛病?
(2)有没有读到过“文不对题”的文章?如有,检出它毛病的所在。
(3)当你写完了一篇文章以后,有没有把全文复读一次的习惯?想想看,这种习惯有什么好处。
(4)想:假使在写文章的时候,提心吊胆地注意自己的文章不要越出文题以外去,这件事对于写作本身有没有什么妨碍?
十四?花朵和蚯蚓
?——文章的中心思想
“无忌的文章果然进步了不少!”学文第一个读完柳无忌的文章,忍不住喊了出来。
“可不是,尤其是前面几段,真写得精彩!我想假使给我的祖父看到了,一定会戴起老花眼镜,提起朱笔一面摇头摆脑,一面密密地加上红圈呢!”
觉明说着,同时还装出他祖父读文章的态度,大家看了都笑起来。
这时候,学文又走近徐宽的身边,去读林文英和秦莲香合作的文章。钱文华和朱觉明也跟了过去。
“我们做得不好,你们不要取笑!”林文英走过去说,秦莲香却害羞跑了。
“不要来抢!”四个人一面读着她们的文章,一面拒绝林文英跑近去,恐怕她去抢夺。
花朵和蚓蚯
林文英 秦莲香
通常,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譬如就“参加本学期第一次读写研究会记”的题目来说,我们在握笔作文的时候,就以这个题目的意义作为中心。文章做成以后,当别人拿起我们的文章来看时,只要先看了题目,也就立刻明白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哪里,如果我们在文章里所说的并不是参加这次集会的事,就犯了“文不对题”的毛病。那样的文章当然是不成其为文章的。
要明白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怎样重要,最好用花来做比喻,花是有花心的,雄蕊和雌蕊都生在花心里,所以花的生命完全寄托在花心上面。但是一朵花当然不只是一颗花心,在花心外面,还有密密层层的花瓣。这些花瓣的功用,一半是保护花心;一半是烘托这朵花,使它能显出美丽姿态。文章也是如此:中心思想好比是花心,没有中心思想也就失却了文章的生命。
文章有没有花瓣呢?当然也有。如果只是一个中心思想,就可以成为一篇文章,那么,每篇文章就只要一个题目就够了,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文章的题目就是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单是一个中心思想,是不能算一篇文章的,还要许多花瓣似的文句把中心思想烘托出来,才能算一篇文章。
文章既然像一朵花,中心思想是花心,许多的文句是花瓣,那么,文章的一节一段,又是花的什么呢?
一节一段,原来也是文句,所以也可以说是花瓣,不过我们应该注意:文章本来是整个的一篇,在一篇之中是无所谓节或段的。后来因为整篇的文章不便一口气读下,而且在一个中心思想之中,还可以分成许多小思想,于是就照小思想来分了段。例如,我们读过的《国语教科书》第二课,题目是《春风的使命》,也就是这篇课文(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在春风的使命这个中心思想之中,还可以分做:对于花的使命,对于草的使命,对于蜜蜂的使命,对于蝴蝶的使命和对于游人的使命。以这五个小思想作为中心,又把全文分成五节或五段。我们若把这篇课文画起表来,就是如此:
其实这篇文章,还可以这样来分段:
我们看了这个表,就可以明白:这篇文章的整个中心思想是“春风的使命”,在这个中心思想中,又分为春风对于植物、小动物、游人的使命三个小中心思想,各有一段文章(这课书原有五段,也可归纳成三段,就是把花草归纳成一段,蜂和蝶归纳成一段,游人另成一段),把三段文章组合起来,就成了整个的一篇。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有这种解剖文章的眼光,在自己作文的时候也要有这种组合文章的能力。
而且我们更要知道,因为文章的每一节包含着一个小中心思想,所以每节也都是有生命的。打个比方,文章又好比是蚯蚓,若把蚯蚓一段一段割断,它每一段都有生命,不会死,合起来却又成了一条大蚯蚓。文章的一段或一节,也是这样的。
任选一篇读过的文章,加以解剖。说明它的中心思想和小中心思想是什么。
十五?题材的选择和剪裁
“现在,索性让我们把第三篇的文章也读了吧!”徐宽说着,跑到钱文华的身边去。
这时候,林文英也跟了过去,而窗外的秦莲香也已经改变了害羞的态度,笑着跑进来了。
“我们虽然是共作的,可是文章却并不好。”学文说。
“不用客气!这是梁先生故意把你们的大作挤到后面去的。”林文英像老于世故的样子。
“不用客气!我的文章大概还在你们的末后呢!”钱文华也说。“不用客气!我的文章连录取与否还在‘不可知之数啊’!”徐宽也跟了一句。于是大家又展开了题材的选择和剪裁:
题材的选择和剪裁
周学文 朱觉明
文章的题材,不外梦和现实二者,这是梁先生以前在野宴时告诉过我们的。但是这两种题材,不见得都是文章的好题材。就梦来说,有的梦很有意思,有的却是莫名其妙的。譬如你在有一次梦里,起先是在旷野中追一只恶狗,追到后,前面是一条大河,恶狗跳下河去,泅水逃了;你一时性急,也跳下河里去追,却忘了自己是不会泅水的,心里一急,身子已扑在河里;于是你就大哭起来,同时,梦也就醒来了。这样的梦,是我们常常要做的,但并不是文章的好题材。为什么,因为梦的经过是无意义的;把无意义的梦写在纸上等于胡说八道地写了一篇梦呓。
梦是如此,现实也是这样。许多现实的题材,也都是无意义的,把它写了出来,徒然白费心力,白费纸笔。
那么,哪样的题材才算有意义的呢?这是随各人鉴别能力的强弱而被决定的。能力强的人,鉴别的标准就高,能力弱的人,鉴别的标准就低;一个鉴别能力低的人以为很好的题材,在鉴别能力高的人看来,也许以为并不算好。
若希望有较强的鉴别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读书。多读了书上的好文章,鉴别能力自然会强起来的。这好比是看惯了真钞票的商人,一叠钞票中的一张假钞票总逃不过他锐利的目光一样。但是这种鉴别能力当然不能在一朝一夕中养成;我们要慢慢地来,不用着急。
这样说来,我们现在在提笔作文以前,对于题材的抉择,不是依然莫知所从吗?现在有一个消极的方法,可以用来判别题材的好坏而把坏的丢弃。原来在许多题材之中好的也有,坏的也有,只要丢弃了不好的,剩下来自然是好的了。
大概说来,不好的题材约有下列两种:
(一)出于想象以外的题材——例如:溪水倒流上山。
(二)平凡的题材——例如:看叫化子吃冷饭。
这两种题材都不宜采取。也许有人要问,“那么,像梦里自己生了翅膀飞上天,是不是好题材呢?”我们的回答是:“好题材。”因为这样的事,虽然事实上不可能,但它的想象却是以事实做根据的。因为在事实上,蜜蜂生了翅膀会飞,小鸟生了翅膀也会飞,蜻蜓生了翅膀也会飞,那么,人若长了翅膀,当然也有飞的可能。但如果人身上不生翅膀就希望会飞,这就失却了事实的根据,变成了像溪水倒流上山一样,是出乎想象以外的了。
至于平凡的题材,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意义的题材之一种。例如上面说过的追恶狗的梦,也是平凡的题材和看叫化子吃冷饭一样。但是聪明的人有时也能运用他的智慧,把平凡的题材改变过来,使其成为不平凡的题材。譬如就“看叫化子吃冷饭”来说,这件事本身虽然平凡,但是写作的人,若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把这件事和有钱人家的人吃大菜写在一起,做一个鲜明的对照,就把平凡的题材变成不平凡的题材了。譬如,他先写某处桥上一个叫化子饿得怎样可怜,怎样把一碗冷饭分成对半,怎样把一半吃得津津有味,眉开眼笑,怎样把剩下的一半用破布包起来,揣在怀里,当作宝贝一样。接着说桥堍?a[a堍(tù):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的富人家怎样兴高釆烈,怎样喝大盅的酒,怎样吃大块的肉,大条的鱼,雪白的香喷喷的饭,又说一个酒醉饭饱的大肚皮富翁,怎样把吃进去的又呕吐了出来,狼藉了一地……这样的对照,不是很有意义吗?不是很不平凡吗?如果他再聪明一些,
把那个叫化子用笔尖一钩,使他走下桥来,站在那个富人家的门前,让他看了呕吐出来的饭菜叹息,使他向富人恳求一些残羹冷炙,使这个呕吐的富人发怒,大骂“滚出去!”……这样的写法不是更有意义吗?不是更不平凡吗?从前有人做一首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他的写法也一样的是用对照的写法。
总之,在选择文章题材的时候,若能注意避免出于想象以外的题材和平凡的题材,剩下来的也就差不多是好的题材了。
有了好的题材之后,还不能提起笔来马上就写,正像一方块的布,不能就照方块的样子缝成衣服一样。在写作之前须要像裁衣那样,把题材加上一番剪裁的工夫。不经过这一番工夫呢,原也可以,不过写出来绝不会是好文章,试看下面的例:
妈妈的归来
今天上午,妈妈到亲戚家去。她在动身之前,复了一封朋友的信,叫我去寄。妈妈走了之后,我很寂寞,弟弟也吵着寻妈妈,哄他他不管,骗他他不信,真把我烦恼煞了。……
上面这一节的文章,也许所写的都是实情,但其中妈妈写复信给朋友的事,大可省略;如果不把它省去就显出文章的松弛,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要避免这个毛病,就全靠事前的剪裁。
那么,题材要怎样剪裁呢?在初次做这件事的时候,最好先把整个的题材先列成几个简单而扼要的项目。例如“看马戏记”,题材的项目有下列几点:
(一)校门外空场上来了一个马戏班,在场上扎起几个篷帐。
(二)马戏班里的人把出演的节目准备起来。
(三)马戏班里的人敲锣,使许多看客闻声跑来,在篷帐外买票进去看马戏。
(四)看客有小学生、女人、不做事的大人。
(五)有一个人在买票时和马戏班里的人起冲突,竟至于相打。
(六)马戏开场演了许多节目,每个节目都演得很好。
(七)有一个演马戏的小孩子在表演时不留神跌坏了腿。
(八)节目演完,看马戏的人都走散了。
(九)马戏班里的人收拾一切。
(十)马戏班里的人那天晚上宿在一个庙里。
列好了像上面那样的项目之后,接着应该仔细审察,哪几个项目可以丢弃不写,审察的结果,因为第(二)(五)(九)(十)等都不重要,就把它一一省去。裁剪的工作就完了。
这时候,就可以握起笔来,照剩下的几个项目去写。
对于题材的剪裁,固然不一定要在动笔作文之前,即使是已经写成了的一篇文章,如果自己写了不满意,要把它再加剪裁一下也未尝不可,这就是所谓“删改”。不过与其在写成全文之后删改,不如在未写之前先把文章的题材剪裁为省力,因为某一节既然应该丢弃,那么,动手就不去写它,不是比写了再删除要省不少心力的时间吗?
其实“剪裁”这一步工夫,在写惯文章的人,决不会像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先列了项目再做的。他们有了题材,就动手写,在写的时候,一面就想某项应丢弃,一面也就丢弃不写了。
所谓剪裁,当然不只是把应该丢弃的项目丢弃了就算,此外对于应该留存项目的写法,也要注意。例如某项应该详细地写,某项只要说个大概等等。假使我们还能做到这一步,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不需要多大修改了。
(1)想:题材不经过一番剪裁,写出来的文章有什么缺点?
(2)想:梦想的题材为什么也可写成文章?
(3)照上面所说的题材剪裁法,自己做一篇文章。
(4)想:徐宽所举的例,是怎样的一种题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