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5.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編輯推薦: |
1.教材丰富,品种齐全。含盖了“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的“视觉设计类”“工业设计类”“工艺美术类”“服装与时尚设计类”“空间设计类”“动画与数字媒体设计类”“人物形象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类”等所有类别的大部分教材。既有经典的传统专业教材,又有新兴的专业教材,且课件、PPT等配套元素齐全,能广泛适应各层次的教学需要。
2.专家指导,特色鲜明。得到业界权威专家的指导支持,吸取了教育部的最新改革精神和成果,广泛听取了各院校相关专业领导、专家和一线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融入了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符合教改主题,以探索、引领人才培养模式。
3.结合实例,体例新颖。结合实际,教材采用最合适的理念和体例进行编写,力求使教材适应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需要。
4.加强实践,联合编写。立足教学和学生的特点,切实加强实践要素,很多编者是来自院校和企业的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水平很高的优秀教师。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这些骨干教师,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发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课程模式和教材。
5.注重层次,兼收并蓄。教材体现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层次分明,能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要求。
|
內容簡介: |
设计基础的课程目的是解决在形态造型上的眼、脑、手问题——即观察方法、分析方法、表现方法的问题, 关系到如何看、如何想、如何表现的综合能力。观察方法涉及到每一个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不同观察视角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方法是人们对视觉语言与形式美感的思维之体现, 分析方法的掌握首先要求学生对视觉形式与秩序感有理性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掌握图形和色彩的各种形式美法则。表现方法是涉及选用什么工具、何种技法以及如何创新性表现的问题。为了达到以上三方面的培养目标,学生首先必须对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形、色、质的概念与原理有系统全面的掌握;对设计形态与基本的形态要素——点、线、面有深入的理解;对从构成到设计的转换再到多种设计领域的延展应用有清晰的认识。总之,突破传统构成教学的教条化、机械化、孤立化、表象化的局限,强调应用型、实践性、创新性、实验性、衔接性是本书编写的宗旨。
|
關於作者: |
张君从事艺术教学十余年,教学经验丰富。
|
目錄:
|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从构成基础到设计基础
第二节 视知觉、视觉经验与形态设计
第三节 设计基础的研究范畴与领域
第四节 单元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基本形态要素
第一节 点的形态
第二节 线的形态
第三节 面的形态
第四节 点线面的综合形态
第五节 单元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视觉元素
第一节 设计的形、色、质
第二节 图形
一、形与形态
二、形态的类型
三、形的存在状态
四、形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色彩
一、色彩的原理
二、色彩的要素
三、色彩的调性
四、色彩的情感
第四节 质感
一、材料与肌理
二、媒介与载体
三、光线与明暗
第四节 单元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形态的观察方法
第一节 从表象到本质——形态、结构与空间
第二节 从宏观到微观
第三节 从具象到抽象
第四节 多元化的视角
第五节 生活中的点、线、面
一、自然物象中的形态提炼
二、人造物象中的形态提炼
三、概念中的形态
第六节 单元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设计的分析思维
第一节 形式与秩序
一、形式与形式感
二、秩序与秩序感
第二节 图形的形式法则
一、多样与统一
二、局部与整体
三、简化与繁复
四、比例与分割
五、对称与均衡
六、重复与相似
七、放射与聚集
八、渐变与特异
九、节奏与韵律
十、空间与层次
十一、运动与静止
第三节 色彩的形式法则
一、对比与调和
二、均衡与节奏
三、呼应与重点
四、形状与面积
五、空间与层次
六、象征与心理
七、联想与意象
八、经典与流行
第四节 单元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设计的表现手段
第一节 表现工具与手法
一、手绘形式
二、摄影表现
三、电脑表现
四、综合表现
第二节 创意表现技巧
一、图底关系
二、群化组合
三、分解与重构
四、矛盾与错视
五、切割与构图
第三节 单元思考与练习
|
內容試閱:
|
前言
设计基础是指在平面范围内,认识、研究、发现、创造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形态要素和视觉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形式法则和造型规律。它将既有的形态在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设计基础重在思维的理智判断和创新。
设计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它强调学生学习中的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基础课程是对原有构成基础课程的优化与组合,包含了原“三大构成”中“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它打破了以往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所呈现的一种简单化的、技术性的、机械式的格局,并从艺术设计的实践案例中汲取新知识,形成一个动态的知识体系。使设计基础知识体系得以连贯并相互渗透, 它吸收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抽象的视觉元素特性和视觉形式美法则,拓宽了学习和研究的范围,强化了理性和感性的有机结合,增加了综合运用各种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的训练环节。
设计基础的教学方法更为灵活、生动,更多是从传授方法入手, 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便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学生为做练习而做练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缺憾。以往设计基础作业过多关注手工的精细描绘与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设计意识、设计应用的创意思考。本书提倡在新的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工具和创作手法,寻求多种视觉表达的可能性,从而将多媒体、综合材料等技术引入到作业训练中。另一方面,拓展传统表现的范围,探索多种材料或媒介表现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结合,借以提高设计练习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此外,注重教学内容间的延续性和相互支撑。通过多个单一的单元作业,将形态、色彩、材料、媒介等知识体系一一细化,每一单元都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学生在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训练目标,都明确本单元的难点与重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
设计基础的课程目的是解决在形态造型上的眼、脑、手问题——即观察方法、分析方法、表现方法的问题, 关系到如何看、如何想、如何表现的综合能力。观察方法涉及到每一个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不同观察视角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方法是人们对视觉语言与形式美感的思维之体现, 分析方法的掌握首先要求学生对视觉形式与秩序感有理性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掌握图形和色彩的各种形式美法则。表现方法是涉及选用什么工具、何种技法以及如何创新性表现的问题。为了达到以上三方面的培养目标,学生首先必须对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形、色、质的概念与原理有系统全面的掌握;对设计形态与基本的形态要素——点、线、面有深入的理解;对从构成到设计的转换再到多种设计领域的延展应用有清晰的认识。总之,突破传统构成教学的教条化、机械化、孤立化、表象化的局限,强调应用型、实践性、创新性、实验性、衔接性是本书编写的宗旨。
本书是中国美术院校设计基础教材,浓缩并提升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相关理论、技法的精髓,按照先感性后理性,先简单后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安排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从感性中寻找逻辑,从逻辑中研究规律,从规律中掌握方法。
编者
2014年6月
文摘
第一章 概述
设计是一种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基本的造型要素和创意方法相结合的产物。设计基础作为一种视知觉的设计活动。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其在形态、肌理、面积、空间、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对不同的抽象元素进行组合与创造。同时也涉及到形态的创造方法与规律、色彩的基本知识与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图形生成与构成关系等基础知识。
设计基础注重现代观念的抽象构成的表现能力、具象图形的意象表现及图形的创意,揭示各要素之间的形态组合关系。它集合了造型语言、造型方法、造型心理效应等多方面的综合探索,是由形和色等抽象、具象形态构成的研究核心主体,也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体现。在设计教学上,侧重于抽象造型要求、构成规律及原理的训练,设计基础通过对形态要素、视觉元素的研究形成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分析思维,再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来实现设计的视觉表达。可以说,设计活动是对设计对象的提取、概括、提炼、整合的过程,也是理性和感性、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结果。
此外,设计基础旨在拓宽学生对视觉组织在创建意义和功能上的理解。在这里包括适用于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的概念,由基本要素点、线、面、形式、形态、比例,以及更复杂抽象的色彩、图案、知觉和错觉等问题。设计基础对于各个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系统地接受构成、基本要素、形式要素等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它和一些专业课程直接对接,如平面设计的图形语言、编排设计等。同时兼顾了对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训练,媒介和数码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使学生能够迅速有效的认识创造图形的基本规律。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与设计能力中,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 从构成基础到设计基础
构成,是一种思维创造活动。它反对写生、再现、复制、模仿、临摹等一系列的非创造性的活动。构成设计的关键就在于由表及里的观察和对其形成规律的思考,是一个从事物表面的具象观察到事物内部构成规律的抽象思考的过程,是充满设计者主观能动性的再创造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对于“构成”本质的探索始终应该围绕在二维或三维空间内,“形状”与“形态”的存在与视觉心理感知的规律上面。简单来讲,构成设计应该是一个“观察物体表象——分析内部构成——总结视觉心理感知规律——利用规律再创造”的完整过程。从二维、三维空间中的形式表现形成到人类的视觉心理感知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不能将他们活生生割裂开来,便捷的用别人得出的“法则”、“定理”来指导我们自己的视觉心理感知。
构成基础是以各种造型领域中共同存在的形式因素为主要内容,如形态、色彩、质感、构图、布局、空间、表现形式、美感以及观察力等为研究对象。虽然自然与生活给人以启迪,但它是扬弃自然形的反生活现象,构成是一种思维再造活动。设计基础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二度平面上组合成图形。构成早已作为造型的基础教育来实践,以便应用构成的原理来进行设计。
设计,即平面上视觉要素的组织。设计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平面范围内,认识、研究作为艺术设计基本视觉元素的形、色、质的发现、创造、构成的内在规律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形式法则,学习培养符合现代设计需要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基本表达能力。
设计基础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设计基础主要在于探求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韵律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构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设计形式”。它扩大了传统抽象形和几何形的表现领域,有效地丰富了视觉表现与传达的手段。
第二节 视知觉、视觉经验与形态设计
一、视知觉
设计与视知觉、视觉经验是分不开的。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视知觉,视知觉是指人的正常视觉在感知客观对象时在心智上的一种反映。这种能力包括视觉敏感度、辨别力、记忆力和视觉空间知觉能力等方面,由此产生的视觉经验与视觉认知是一切视觉设计活动的基础。
人类的传播和接受行为是视知觉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的结果。人眼的视觉功能包括若干方面,如形觉、色觉、光觉等。通常所说的视力即为形觉。(形状)眼还具有色觉功能,能够辨认各种不同的颜色,这是辨色力。(色相)光觉是眼对光的敏感性,包括对强光和弱光。(明度)要照得一张满意的照片,质地优良的照相机镜头,准确的焦点调节和有效的感光胶片,这三者缺一不可。注意是人知觉和认知的起点,是主体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的指向和集中,也是对外部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人的视觉认知除了观察外部信息,还具备了对信息的感知、认知、记忆与思考等能力。视觉认知面对复杂变化的信息,能够选择、判断、识别、辨认、记忆等。人的认知心理活动可谓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了获得外部信息并利用它形成自己生活经验的全部过程,归纳为这样几个阶段:注意、识别、记忆、思考和语言。
人眼的视觉生理功能是视知觉的前提,视觉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光觉三个主要方面。通常所说的视力即为形觉,形觉功能是人眼对形状辨识能力。色觉功能是人眼能够辨认各种不同的颜色的能力力。光觉是人眼对光的敏感性,包括对强光和弱光。眼睛的形觉、色觉、光觉三个功能是我们分别能感知事物的形状、色相和明度。人眼的视觉功能好比照相机镜头的成像功能,准确的焦点调节、合适的光圈孔径和有效的感光材料,这三者缺一不可。对比(图)中的两个几何形,从形觉的角度,我们能辨识出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三角形一个是圆形;从色觉的角度我们能感知到两者都是红色;从光觉得角度,两者相比而言左边的三角形暗,右边的圆形要相对亮一些。对事物的形状、色彩和明暗的研究也恰恰是进行二维设计最基本的研究领域。
二、视觉经验
视知觉有时会受到视觉生理机能和生活文化经验积淀的同时作用,没有体验过的东西可能无法感受到,而丰富的生活经验又有可能使某种感觉功能格外发达。视觉所感受到的不仅是眼前所见的信息,过去积累的信息也会参与影响。而且,由于生活环境、视觉经验、生活体验及专业知识的不同,对同一形式的认知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来自生活和社会,与先天的个性差异有所不同。图1-3是“土豆皮”装置作品,在展厅的角落我们远远看上去我们认为是美丽的装饰图案,走进观察后却发现是一堆肮脏的土豆皮,这种美与丑之前的瞬间转变正是人的视觉生理作用的结果。(图1-4)是美国存粹派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的青椒系列作品之一。第一眼看上去,每一个人的感觉可能都不一样,或许有的人能感觉到人体,有人的能看到耳朵,还有的人能看到石头。这些不同的判断恰恰是每一个人物个体不同视觉文化经验的体现。
总体来说,视觉经验来源于两个方面,一种是个人生理上的经验,是人的感觉能力一部分是先天的功能,也有一部分来自生活的体验和和文化背景的影响。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指出:“眼前所得到的经验,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一个人毕生所获取的无数经验当中发展出的最新经验。因此,新的经验图式,总是与过去所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
1、生理机能上的视觉经验
由于生活经验的参与,我们能从倒立的金字塔形上“看出”不稳定感,是来自对实物的印象。我们有了在斜面上的物体会滑落的生活经验,才能在看斜线时感觉到动感。白色分量“轻”,黑色分量“重”,红色给人以热烈感,蓝色给人以沉静感,这些感觉同生活中对实物的感受经验也是大致吻合的。我们能从以频闪式样制造的霓虹灯广告牌上看到字母、图案、花边等不停地移动,但实际上仅仅是灯光的时亮时灭,它们自身并没有运动。
2、生活文化经验上的视觉经验
一种是个人生活文化经验的视觉体验:不同的阅历和体验会导致感觉上的差异,专业素质的差别也会影响艺术感受。如,美术中的三维空间感来源于生活与专业训练,没有受过美术专业训练的人,不可能在石膏像上看出诸多的“素描关系”。如(图1-5),对于蒙德里安的构成主义的作品,学过美术史的专业人士可能会理解其的创作意图,会品读抽象的、纯粹的形式语言,而对于
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的家庭主妇来看,或许她会认为是一种被单的花纹。
另一种是集体文化经验的视觉经验:对色彩、形状的把握能力会随着观看者所在的物种、文化圈和受训练的不同而不同。在二维设计中,任何一种图形或符号的意义都会随着时间和地区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图1-6)莲花中国古人素来喜欢,它象征着高洁,出污泥而不染,尤其深得中国文人的喜爱。而在日本,莲花的意义却大相径庭,它是祭奠的象征。龙的形象在中国备受推崇,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可见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地位之高。但在国外就缺乏认同基础,所以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的选定,龙的形象被考虑过但最终没有运用,也是为避免引起国外观者的误解与反感。
视觉经验认知具有一种能动作用,不论一个印刷品页面是否被字体、插图或者摄影图片所覆盖,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都会感受到比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更多。大脑将图像筛选和分类,我们拥有与那些图像相互交流的经验。只要设计作品有效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和程序来处理。那么,它的视觉创造力便悠然而生。所以,不可忽视以往的视觉经验对设计传达的作用,视觉经验在设计的应用方面存在着极大的探索空间和可能性。
第三节 设计基础研究范畴与领域
设计作为一种理性与感性共存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研究形态之间的比例与均衡、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运动与静止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心理和情感上的引导作用。设计基础注重探索空间的视觉法则、基本型的创造、骨骼的组织、各种元素的组合规律。它集合了造型语言、造型方式、造型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心理学、数学、逻辑学以及美学的相关知识,扩大了传统装饰图案的表现领域,大大丰富了旧有构成设计的表现手段。
设计基础构建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融合前卫艺术成果和现代设计精神,倡导在各种实验性视觉体验中探寻各种可能的视觉效果。强调在基础教学中注入了新鲜的观念和要素。设计基础内容宽泛、适用性强,注重全方位多角度训练创造能力和设计素质,有着广泛的指导作用,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开端。它是一个载体,探索设计空间的视觉文法,既有基础训练的部分,又有应用设计的延伸,使设计基础能够突破拓展到三维、四维乃至多维设计空间。设计基础以形态、色彩、质感、材料、构图、表现工具和方法、视觉美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范畴概括起来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四个方面。
概念元素:实际中不存在、不可见的,但在头脑里又能感觉到的东西。例如我们能够感知到三角形的尖角上有点的存在,而边缘上有线的存在。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等。
视觉元素:概念元素在实际设计中的体现,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概念元素只有通过视觉元素体现在设计中,它才能形成多种多样的视觉感受和意义。
关系元素:指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骨骼等。关系元素又分为可视的和非可视的,可视的关系元素如方向和位置,通过人眼的视觉功能可以直接感知;非可视的关系元素如空间和重心,必须依赖感觉去体验到。
实用元素:是从功能性的角度探索设计所表达的内容、含义、美感以及设计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