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NT$
4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NT$
440.0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NT$
36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NT$
275.0
《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售價:NT$
290.0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NT$
395.0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
編輯推薦: |
在编这套书的时候,我想,这里要有时代的声音,但也要有个人的声音,要有我对时代和人生的独立思考,并且,还要能激起你们的思考。我要把这几十年里关于人生的阅读和思考,如实告诉你们。我要尽可能在书中保存更多“由经验得来的老实话”。我要把我所读到的最好、最重要、最适于引起你们思考的文字,选入其中。
|
內容簡介: |
本套丛书为著名学者刘绪源先生专为少年读者编选的人文读本,丛书以一种辽阔的“大人文”视角,收录了胡适、费孝通、李泽厚、吴晗、黄仁宇、庞朴等知名学者和杰克伦敦、伍尔夫、菲茨杰拉德、沈从文、汪曾祺等著名作家笔下最适于引发少年思考的名家美文,为少年朋友奉献了一场启迪成长、润泽心灵的青春阅读盛宴。每一分册均采用了按不同主题单元来统筹全书的编选方式,并附有编选者精当的导读文字。这套丛书秉承现代人文教育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旨在为中国少年读者提供一个包罗世界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经典人文阅读平台,培育新一代少年的人文素养和生命品格。
该书以“喜欢”为主题单元来统筹,从喜欢“最普通的日常生活”、“读书”、“艺术”、“科学”、“独立思考和平等探讨”几个角度收录费孝通、李泽厚等知名学者和沈从文、汪曾祺等著名作家笔下最适于引发少年思考的美文,为少年朋友奉献了一场启迪成长、润泽心灵的青春阅读盛宴。
|
關於作者: |
刘绪源,著名作家、学者。历任《文汇月刊》编辑、《文汇读书周报》副主编、《文汇报》“笔会”主编。著有《解读周作人》、《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冬夜小札》、《桥畔杂记》、《今文渊源》等。
|
目錄:
|
喜欢最普通的日常生活
慢慢走,品味人生 李泽厚 著
慢镜头下的春天 朱正琳 著
活一百万次,还是一次? 柳园 著
网络上的文化复兴 于坚 著
子非鱼 裘山山 著
村上春树:现实魔幻主义
——读《1Q84》 刘绪源 著
喜欢读书
希特勒藏书的启示 杜雨生 著
书的礼赞 [奥地利] 茨威格 著 叶灵凤 译
读者是谁?
——面对浅阅读时代的一个发问 曹文轩 著
上课记 王小妮 著
华氏451 [美] 布拉德伯里 著 于而彦 译
喜欢艺术
艺术和艺术家 [英] 贡布里希 著 范景中 译
一花一世界 辛丰年 著
我遇到了林散之 傅益瑶 著
小米 徐慧芬 著
最好的音乐 卡乎 著
艺术·物理 马慧元 著
喜欢科学
回忆我的学生时代 [英] 达尔文 著 毕黎 译
玩世不恭的费曼 陈蓉霞 著
科学的不确定性 [美] 费曼 著 王文浩 译
科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日] 汤川秀树 著 周林东 译
论“冯友兰—爱因斯坦问题”
——从“李约瑟问题”谈起 陈晓平 著
喜欢独立思考和平等探讨
论辩的魂灵 鲁迅 著
倡导“听德” 成放 著
爱因斯坦与玻尔 [德] 弗尔辛 著 薛春志 译
适之师的“不苟且” 罗尔纲 著
跛足的英雄 吴咏慧 著
|
內容試閱:
|
艺术只是供片刻观赏或创作的“作品”,如果生活、人生本身即艺术,该多么好。杜威曾讲艺术即经验。儒家也讲生活即艺术(梁漱溟、冯友兰、钱穆等,见《华夏美学》),均无非求艺术于人生,使生活成艺术。既无天国上帝,又非道德伦理,更非“主义”、“理想”,那么,就只有以这亲子情、男女爱、夫妇恩、师生谊、朋友义、故国思、家园恋、山水花鸟的欣托、普救众生之襟怀,以及真理发现的愉快、创造发明的欢欣、战胜艰险的悦乐、天人交会的皈依感和神秘经验,来作为人生真谛、生活真理了。为什么不就在日常生活中去珍视、珍惜、珍重它们呢?为什么不去认真地感受、体验、领悟、探寻、发掘、“敞开”它们呢?你的经历、遭遇、希望、忧伤、焦虑、失望、欢快、恐怖……不也就是你的实际生活吗?回忆、留恋、期待、执着、追悔……种种酸甜苦辣,即使作为自体验不也重要吗?一切事件、事物、景色、环境,不也都围绕着它而构成意味吗?不正是在这里,你才真正活着吗?人生无常,能常在常驻心灵的,正是那可珍惜的真情“片刻”,此中大有深意在。只有它能证明你曾经真正活过。于是在这日常、平凡的似乎是俗世尘缘中,就可以去欢庆自己偶然的生;在这强颜欢笑中,这忧伤焦虑中,就可以去努力把握、流连和留住这生命的存在。使四大非空,一切如实,宇宙皆有情,万物都盎然生意。何必玩世逍遥?何必诅咒不已?执着它(体验)而又超脱它(领悟),不更好吗?这就是生命的故园情意,同时也就是儒家的“立命”。“命”并非别的,它关注的正是这个非人力所能主宰、控制的人生偶然。别让那并不存在的、以虚幻的“必然”名义出现的“天命”、“性体”、“规律”主宰自己。重要的是让情感的偶然有真正的寻找和家园归宿:“山仍是山,水仍是水。”在这种种似如往昔的平凡、有限甚至转瞬即逝的真实情感中,进入天地境界中,便可以安身立命,永恒不朽。何况,人类的生存延缓虽不神秘,但宇宙的存在仍是神秘的。用什么来参透这神秘?欲望和理性均难以为力,于是也只有通由此诗意的感情了。
“不知何事萦怀抱,醉也无聊,睡也无聊。”如此偶然人生,如此孤独命运,怎能不“烦”、“畏”?但与其去重建“性”、“理”、“天”、“Being”、“上帝”、“五行”等等“道体”来管辖、统治、皈依、归宿,又何不就皈依归宿在这“情”、这“乐”、这“超时间”、这“天人交会”,总之这“故园情意”中呢?这里不更安全、熟悉和亲密吗?君不见,流行歌曲唱道:“一场噩梦醒来后,只见夕阳挂山头。再多回忆,再多少理由,也是杯苦酒”;“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多少青春不在,多少情怀已更改,我还拥有你的爱” ……《美学四讲》说:“把社会氛围转化入作品,使作品获有特定的人生意味和审美情调,生活积淀在艺术中了。在那么吵闹、毫无思想的Disco舞蹈中,也仍然可以有人生的深刻意味,青年们之所以为此‘疯狂’,其实并不是件浅薄的事。”它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对偶然——命运的情感探寻的后现代人生。
慢慢走,欣赏啊。活着不易,品味人生吧。“当时只道是寻常”,其实一点也不寻常。即使“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它融化在情感中,也充实了此在。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死亡,克服“忧”、“烦”、“畏”。只有这样,“道在伦常日用之中”才不是道德的律令、超越的上帝、疏离的精神、不动的理式,而是人际的温暖、欢乐的春天。它才可能既是精神又为物质,是存在又是意识,是真正的生活、生命和人生。品味、珍惜、回首这些偶然,凄怆地欢度生的荒谬,珍重自己的情感生存,人就可以“知命”;人就不是机器,不是动物;“无”在这里便生成为“有”。
(本文作于1994年,摘自《哲学探寻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