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庄子解读(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

書城自編碼: 240434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陈鼓应,林光华 撰
國際書號(ISBN): 9787300191317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6/32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花外集斠箋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有兽焉.8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90
《 中学图书馆文库——庄子浅说 》
+

NT$ 437
《 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
內容簡介:
《庄子》是中国道家思想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本书是对《庄子》其中十四篇的解读,包括《庄子》内七篇及从外、杂篇中选取的七篇经典文本。每一篇均由经文、注释、译文与解读四个部分组成。“经文”采用比较通行的郭象本;“注释”部分对重要词语、句子进行了解释,对有分歧的解释进行了辨析;“译文”部分是对经文的现代转译,力求简洁、优美;“解读”部分是对各篇主旨的揭示及其现代意义的引申,入于《庄子》又出于《庄子》,从现代人的视野和生存感受重新看待它,以展现这部经典与当代生活的息息相通之处。
關於作者:
陈鼓应,男,福建长汀人,1935年生。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期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道家易学建构》、《管子四篇诠释》等。
林光华,女,江苏沭阳人,1979年生。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道家哲学。在《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与文化》、《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錄
导论
内篇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外篇(选读)
马蹄第九
天道第十三
秋水第十七
至乐第十八
杂篇(选读)
寓言第二十七
渔父第三十一
天下第三十三
內容試閱
 导论
《庄子》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元典之一,与《老子》共同构成道家思想的主体。目前,海外有多种关于该书的译本在流传,国内也不断地掀起读庄的热潮。《庄子》在当代大学的人文讲堂上始终不可或缺,民间相关的读书社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显示出这部经典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它不仅在历史上有过深远的影响,对当代文化的建构也有巨大作用。作为道家元典,它与儒家元典一样参与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是我们今天了解自己、走向世界需要参考的宝贵资源。
本书是我们多年阅读《庄子》的产物,在书写上尽量平实易懂、深入浅出、贴近现实。我们在前人所作的大量注译、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主要篇章作了注释、翻译和解读。这里,先对《庄子》的总体面貌及主要思想作简单的介绍。
庄子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的思想宏大深邃,源远流长,但作为历史上的一个客观人物,其人其书的真实面貌我们却知之甚少。他的生卒年、故里以及该书究竟哪些出自其本人之手等重要问题,至今都没有完全考证清楚,争议性的说法很多。至于他的生平事迹、兴趣爱好、家族背景以及写作过程等等,史书留下的客观记录就更少了。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司马迁:《史记》,第七册,2143~214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2。由此可以确知的是,庄子名为庄周,战国时期人,很有学问,思想根植于老子,对孔子思想多有批评,其书以“寓言”为主,《渔父》、《盗跖》、《胠箧》三篇是他所作。此外,他淡泊名利、个性独特、终身不仕,过着简单的生活。但是,“蒙地”究竟是今天的哪里,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哪一时段,《渔父》等外、杂篇是否出自其本人之手等问题都很复杂。
关于庄子的故里蒙地,目前有两种最为主流的说法,一说属宋国,即今天的河南商丘境内;一说属楚国,即今天的安徽蒙城境内。以下宋国说、楚国说的介绍参考康中乾:《从庄子到郭象——〈庄子〉与〈庄子注〉比较研究》,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另有庄子是齐人说、鲁人说等观点,参见崔大华:《庄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宋国说,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古代文献证据:《史记?庄子列传索隐》说庄子乃“宋之蒙人也”;《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庄子名周,宋蒙县人”;《汉书?艺文志》班固说庄子“名周,宋人”。马叙伦在《庄子义证》之附录《庄子宋人考》中又提出两个有力的证据,一是《史记?宋世家》所据《左传?庄公十二年》的“宋万弑湣公于蒙泽”;一是《史记?宋世家索隐》所据庄子佚文:“桓侯行,未出城门,其前驱呼辟[按:辟乃宋桓侯名字],蒙人止之,后为狂也。”以上都证明了庄子是宋国人。当代持这一看法的学者相对比较多。
楚国说,始于宋代,多是从庄子的思想风格上来推断的。朱熹在《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中说:“庄子自是楚人……大抵楚地便多有此样差异底人物学问。”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其与屈原的风格有相似之处,譬如光怪陆离的想象、恣意放荡的笔法、意味隽永的隐喻。康中乾则认为:“庄子的文风有楚文化的特色,这确是实情。但不能因此就说庄子为楚人。”康中乾:《从庄子到郭象——〈庄子〉与〈庄子注〉比较研究》,5页。他的思考可谓冷静、严谨,毕竟风格相似的作品未必出于一地,关键还要看思想指向。杨义在《庄子还原》中则提出了一个比较中和的说法,他认为:“庄子为宋国蒙地人,但庄子思想上承老子,乃为楚学,多有楚人的文化基因。”杨义:《庄子还原》,5页,北京,中华书局,2011。 书中有大量例证,说明庄子的祖脉在楚,其家族为楚庄王后裔,大约在楚悼王、肃王之际流亡于宋,所以他的思想、风格中都有楚文化的基因。庄子有楚国情结,时常流露故国之思。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根据:1.楚悼王死后,宗室发生暴乱,庄子家族受到牵连。从楚国北境到宋国有一条由墨者把守的通道,对于因吴起之变而逃亡的楚国公族,墨者会给予救济。庄氏的某一支可能通过这条道逃到宋国。
2. 庄子“其学无所不”,可见受过良好的教育。其能与侯王直接对话,楚王还专门派“大夫二人”请他去楚国做官,这都说明庄子不是一般的平民,而很可能是“破落贵族后裔的身份”。
3. 《庄子》中描写的楚人多聪明、智慧、修养很高(如郢人运斤、汉阴丈人、佝偻承蜩等故事),而宋人则多鄙陋(如宋人资章甫而适越等故事)。
4.《庄子》中流露出浓厚的思乡情结,如《徐无鬼》中的“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则阳》中的“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5.《庄子》中诸多意象显示出楚民俗信仰,如《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与楚人的“神鸟情结”有密切关联。同上书,15、17、19、21、24页。这些说法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庄子》的视角,但其中也或多或少有些推测的成分,并无铁证。总的来说,以上两种说法各有道理,至今还有很大的争论,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增加,还有进一步考实的空间。其对我们理解《庄子》的哲理思想并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只是提供一个更好地理解《庄子》的背景。
关于生卒年,《史记》只说“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具体年份可能在司马迁的时代就已经模糊不清了,所以他没有具体说。目前学界比较一致认可的是马叙伦的考证结果,即庄子生于公元前369年(周烈王七年,即魏惠王二年、楚宣王元年),卒于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参见崔大华:《庄学研究》,5页;康中乾:《从庄子到郭象——〈庄子〉与〈庄子注〉比较研究》,2页。
《庄子》文本目前流行的是郭象本,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七篇是庄子本人所著,代表庄子思想,写于战国中期。外、杂篇是庄子后学所著,不晚于战国末期,可能掺入了一些后代文字。刘笑敢在《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一书中对此作了严谨的考证。其概念方面的重要证据是:“内篇虽然用了道、德、命、精、神等词,但没有使用道德、性命、精神这三个复合词(由词根和词根合成的词),而在外、杂篇中,道德、性命、精神这三个复合词都反复出现了。”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版),26~27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例如,内七篇中“道”字出现四十二次,“德”字出现三十四次,但没有二字连用的“道德”一词,而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汉语词汇中首先出现的是单纯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复合词才逐步出现。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刘笑敢断定内篇早于外、杂篇。当然,还有一些次要证据。
《庄子》内七篇为庄子本人所作,这一点基本没有什么争议。外、杂篇则比较复杂,因为其思想有与内篇抵牾之处,譬如最明显的是外、杂篇批评孔子的言论甚多,内七篇中则没有如此。但也有与内篇吻合的地方,譬如《秋水》中视野的不断开显与《逍遥游》中“鲲鹏”的逍遥境界、《齐物论》中“道通为一”的境界都是一致的。所以,很难说外、杂篇没有庄子的痕迹,有可能是庄子后学根据他的意思修改完成的,也有可能偶尔窜入一些另类的思想。刘笑敢在《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断定外、杂篇是庄子后学所作,并且将其分为“述庄派”、“无君派”与“黄老派”,具体内容如下:
“述庄派”以继承与阐发庄子思想为宗旨,对庄子的本根论、人生论以及方法论都有比较深入的演绎和发挥。与庄子不同的是,这一派的思想更为现实,并赋予其更多的合理性,例如把庄子“无心”、“无情”的主张用于现实目的。《达生》中“佝偻承蜩”、“梓庆为”等故事都说明了这一点,它们不似内篇中庄子追求精神上的超越,而更多地思考如何将精神上的专一用到现实的成功中来。另外,这一派还提出了道家的“性超善恶论”,对道家人性论的建构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参见上书,251页。
“无君派”对庄子思想作了很多重要的改造,激烈地抨击君权及仁义道德,强调因顺人性之自然,提出人性淳朴、没有剥削、万物平等的“至德之世”(《马蹄》),而不是逃到“无何有之乡”(《逍遥游》)。春秋战国时期,仁与义是儒墨显学所推崇的重要道德观念,这一派正是把批评的矛头对准于此。《骈拇》篇开宗明义便说:“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认为仁义是道德败落的结果,圣人标榜仁义不但无功,反而有过。仁义是重要的传统道德规范,无君派却把仁义与道德对立起来。参见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版),260页。
“黄老派”是庄子后学中年代较晚的一派,其思想与庄子相距最远。这一派吸收了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兼谈道德、仁义、法术,还提出了君无为而臣有为的观点。这一派对儒、法思想的容含,最明显的体现是在《天道》篇。《天道》曰:“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这里明显容含了法家的刑名思想,又曰:“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这明显容含了儒家尊卑有序的思想。参见上书,272~274页。
由此可见,《庄子》三十三篇尤其外、杂篇的思想比较复杂,我们需要对出自庄子本人之手的内七篇有深刻、准确的理解,才能分辨出外、杂篇中哪些可能是庄子的思想,哪些可能是庄子后学发挥的思想,哪些可能是完全与庄子意图相悖的别派窜入的思想。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不能先入为主地把《庄子》三十三篇看成是一个逻辑谨严、内容一致、没有矛盾的哲学体系。毕竟我国古代书写哲学的方式与西方不同,其多用箴言、寓言,写作方式本身也荒诞诡谲,并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门下弟子的记录与传承。此外,古代也不像今天这样有版权意识,作品不受法律的保护,经文常常被任意更改,诠释者可以主观地加入自己的思想,并且还常常根据时代、现实的需要删修、整理。这些都导致了我们识别孰为庄子本人所作所述的困难,但这不妨碍我们了解《庄子》的主旨,因为贯穿这部经典始终的主线、核心精神是清晰的。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