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的文化随笔,文笔优美动人,观点鲜明深刻,将关于绘画、书法、建筑、戏剧等的赏析融合在传统文化之中,对美的感悟或激情、或扼腕、或敬仰、或批判,读来毫无堆砌与雕琢之感,仿佛一切自然天成,但又美的惊世骇俗,这完全源于作者的文化功底和审美造诣,想来读者读后定会有诸多受益,哪怕只是纯粹的阅读享受,也必不负时光。
|
內容簡介: |
当一个人用汪洋恣肆的语言,点评一幅画、一幅字的时候,他一定是有极好的审美造诣的。将简单的线条背后的美,完整地表达出来已属不易,在完整的基础上更增添了美感,将种种意境用波诡云谲的文字展现,这就不仅需要审美造诣,更要有极深的文化功底了。作者刘传铭就是如此。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关于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种种与美相关的文字的结集。作者贯通美术史,文化史、书法史还有历史……在点评某一作家或者某幅作品时,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名言佳句信手拈来,上下前年皆成文章。纵向叙事流畅,横向多有佐证,将尺寸之间的作品,扩大为恢弘的长卷,叙事宏大却不乏点睛之笔,每一个作者的观点,都成为作者用笔构成的画卷中,那浓重的一笔。文章轻重有别,叙事疏离有度,让人读来酣畅淋漓,这不仅是一部关于美术的论述,更是关于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
|
關於作者: |
刘传铭 著名学者,艺术史论家,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导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百集大型纪录片《百年巨匠》总撰稿,国家文物出版社《中国经典》主编,德国奥布思威德艺术中心、布伦瑞克高等艺术学院公派访问学者,南京博物院客座研究员,安徽省博物馆特聘研究员,中华(海外)信誉协会终身荣誉顾问。已出版作品:《中国经典·绘画卷》主编(国家文物出版社)、《绘事物语》(作家出版社)、《绘事观止》(学林出版社)
|
目錄:
|
上篇
审美决定论
关于肖像的当代寓言
荷花,从池塘里绽放的宗教
关于词的哑赏
野性呼喊——非洲木雕“超时尚”的审美品格
论“真实”
关于“聊斋戏”
杖具典藏
山之赋
徽学四章
未见对手的“遭遇战”——高剑父与范曾绘画观比较研究
亚麻布上的交响——读第二届“华人酉回”
风雅二百年——我看中国近现代书画
下篇
大道通天——评赖少其晚年的山水画及其“丙寅变法”的历史意义
古典精神的当代符码与现代意识的欢乐发酵——论郭泰来绘画
造梦者王农
扇画话善
纯粹的写实——杨克山与中国的“写实派”油画
中国画古典精神新证——论张伟绘画书法艺术
陈非所呈秀当自秀
古典主义的复归——读施立华迪凹布上的中国画
本格的解读与出格的思考——关于封尘迪凹中的性意识
我亦能高咏——读徐刚书孙过庭《书谱》
掰开的太极——程十发论
书法与印刻的哲学意味
读石涛
任仁发《圉人图》
孩童般纯洁的艺术家心灵
士心匠作话古建
关于《中国经典书画印三百丛书》——编纂会议上的讲话
附录
上石堂记
珠崖府记
始复馆记
庋园路引
万和书院记
新旧诗八首
|
內容試閱:
|
作为一种思想,“审美决定论”不是这本文集所能系统阐述清楚的,甚至也非吾写作之初衷。然而在提笔写序时,首先想到的却是这五个字:“审美决定论。”在一个被金钱和物欲吹涨的“盛世”,在“经济决定论”“政治决定论”“军事决定论”等强势话语的时代,连“文化决定论”作为一种价值信仰和史学观也会被视为“软弱与可笑”,被视为不合时宜。何况,“审美”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文艺学观点,是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自得其乐或庸人自扰”。审美无关痛痒,遑论生死。现将之与政治、经济、军事等量齐观,将之作为一种道统的思想力量,似有“托大”之嫌?何来“决定”一说?!
“审美决定论”于我而言,首先是深埋在青年时代“小布尔乔亚”心底温床里的一颗种子;是在“诗经”“离骚”“唐诗”“宋词”里陶然酣梦的一派天真;是在“别、车、杜”思辨网阵中冲突寻路和在“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的精神盛宴上消化的营养;是在“求器”“求技”“求道”等无数个不眠之夜写作与思考中的不停追问;是在重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时逐渐清晰的哲学意蕴与价值法则……而真正将“审美决定论”激活的是老子的四个字“绝学无忧”。“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见《老子》二十章),心灵之自由(无忧)才能真正以道养己(食母),即是这一思想之精神支柱。
提出“审美决定论”是基于以下两个思考。
其一,检点本卷所录文章,时间跨度三十年,内容庞杂无所序。涉猎:绘画、建筑、电影、戏剧、文学、音乐、古诗词等等。一些轻薄为文之青涩少作也赫然在列,提起来未免脸红。收录这些,无非是要呈现作者于尚古精神追索中那些深深浅浅的真实脚印,更重要的也是因为这些文章虽然大小长短不同,但文心纠结缠绕的,仍是一个“大美之求”的共同指向。大美、大学、大德、大道,难道不是人们共同追求的思想之花吗?!就文艺学而言,中西之论的差异,不能永远停留在“唯心唯物”“主观客观”“中体西用”等概念是非判断的浅表层面上,不能只审形辨色,分香别臭。粗暴地以功利断生死,以实用判扬弃。而是要发其根荄,细分慢说,从审美的原点出发去探索艺术本质之人文价值。这即是“审美决定论”对新古典主义精神阐发梳理的原动力。
其二,我们面对的时代与生活,犹如一场“文化大爆炸”,正制造着匪夷所思的“奇迹”。大规模灾难、雷人官员、群体事件、山寨器物、娱乐偶像、电视达人、网络红人、文化丑角、匿名哄客、恶搞词语,各种乱象林林总总,风起云涌。更令人无所适从的是,当下社会主流意识,虽然倡导“文化立国”和“文化复兴”,但何谓文化?却知之阙如。于是追之愈急,离之愈远。文化人的犬儒主义和“伪文化”的肆意扩张叠加在一起,令仍然保留道义担当的知识分子怎不忧心忡忡。当今,连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也早已面目全非,已非净土,大多成了假文化之名表演的舞台。至于如火如荼的“文化地产”和“文化产业”,更为奸商文化、痞子文化蹿红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些“精神雾霾”不仅散发出恶心的臭气,也窒息了人们的良知。他们在探击知识分子生命价值底线的同时,也加速引发了强烈的时间焦虑。这焦虑被岁月的流逝所触发,而指向变化莫测的未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何处去?谁来主宰我们的命运?谁来续写我们的精神族谱?这些历史久远的拷问重新横亘在每一个人迈向未来的道路上。
时代的精神病了,这无疑是真正的家国之忧!
一个世纪以前,当旧王朝分崩离析、新社会挣扎阵痛之际,一大批知识分子纷纷于时代问诊给药。他们或温和或激进,或保守或革命,或高喊实业救国,或提倡教育兴邦……在一片昏热嘈杂声浪中,人们却忽略了一个由前清三甲进士出身的蔡孑民所发出的声音:“以美术代美育,以美育代宗教。”这声音被淹没在大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中。是理论太单薄,还是声音太微弱?今天,人们对厘清这团历史乱麻失去了兴趣。更何况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之、周树人、郭沫若等人的背影早已模糊不清,隐隐约约看到的只是一个个长满荒草的灵魂。
“审美决定论”不是往事与沉思,也不是一句革命性的“口号”。只是我还无法将之逻辑、系统、理论地阐述清楚。随着岁月流逝,在我终将无可奈何地撤退到窘迫的、麻木的失语与缄默状态之前,现在唯一的抵抗和选择,便是通过一些个案(某一种艺术形式)的分析思考,来为未来理论大厦的建设,做些聊胜于无的筹谋。
审美无处不在,审美对象无物不是。但狭义的审美往往是指艺术欣赏。从丹纳到朱光潜,那时的人们都是把美学称作“艺术哲学”。说到中国的艺术审美,没有任何一个门类的艺术欣赏能像汉字书法之美那样多姿多彩,那样典型集中,那样俯拾可见,那样深邃莫测。有人说,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体会学习,是安持慎修的定力,是书者与自己静坐对悟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进而有人说,“笔性即人性,一字定终生”。好,现在就用“汉字书法之美”来检测“审美决定论”是否成立吧。
不久前,台湾要出版熊国英《说文解字部首源流考》一书,熊先生来函索题。我便写了一段话复答:“汉字乃中国文化之源,字源诚源之源,考订部首无异敲骨探髓,穷渊究薮,史上虽称小学,其善实大,其意弥深,是为颂祝。”台湾学人颇为嘉许,算是不辱使命。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汉字情结,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