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的第一辑,本辑具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社会调查。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参与体验等方式,作者们获取了诸多真实材料。二是帮助弱者增能。全书秉持社会工作的增能理念,致力于帮助服务对象提高自己的能力。三是坚持理论探索。作者们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业界展现了社会工作理论探索存在的广阔空间。作者本着每个生命都能够富有尊严和价值、像自由一样美丽的主旨,期待着通过对社会工作理论和概念在具体实务情境中的分析运用,探索一条中国大陆本土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实现路径。
|
目錄:
|
致谢
序一
序二
引言
第一篇 移民青少年
城市新移民的孩子
——家庭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初中后教育选择
“隐性抗争”与“隐性合谋”: 城市新移民家庭策略的互动模式
——以上海市流动人口家庭的初中后教育选择为例
微观系统视角下城市新移民子女身份的建构
城市新移民子女身份认同研究
——以上海市M 公立中学为例
都市新移民子女需要满足研究
——以上海市闵行区民办小学学生为例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农民工子女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研究
——基于上海市闵行区的实证分析
80后来沪务工青年社会适应模式研究
——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第二篇 值得关注的青少年议题
初中生街头少年的社会互动研究
观护青少年再犯罪的预防机制——社会支持视角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互动性研究
——以上海个案为例
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社会认同研究
——基于对HS 大学的个案调查
支持与回应:社区青少年求职网络研究
第三篇 青少年正面成长
青少年成长中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博弈
——一项促进初中生正面发展的行动研究
初中生人际交往认知研究
——透过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一项行动研究
第四篇 家庭增能
萨提亚模式在外来媳小组工作中的运用探索
——以上海市JP 街道家庭增能项目为例
外地来沪随军军嫂增能的行动研究
——以“媛动力”家庭增能计划项目为例
后记:无论如何
辑刊稿约
机构介绍
上海闵行区吴泾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上海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
|
內容試閱:
|
一直以来都坚持认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都是有使命的。今年恰逢我的知天命之年,对使命的探索和践行也算是对我自己的一种生命交待方式吧。
1999年,在澳门开会时的一个偶然机会,我遇到了我的恩师魏雁宾教授,这使我此生与社会工作结下了深深的缘分。
2000—200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攻读社会福利博士期间,是我与社会工作相遇、相知、相依存的开始,“助人自助”“人在情境中”“整合资源”“优势视角”“全人正面成长”“公平公正”“无条件接纳”……一系列体现社会工作这个独特专业和职业所持守的理念和价值观进入我的头脑,与我对这个世界和人类的认知高度吻合。于是,我默默地下了决心,将与社会工作的这份相识相知践行到每一天的生活之中。
2006年,我有幸来到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期间见证我青葱岁月的华东师范大学,更有幸的是有机会创建自己热爱的社会工作专业。这些年来,非常感激我的研究生们不离不弃地陪伴我成长,他们用无悔的青春和探究的智慧在中国大陆极度贫瘠的社会工作田地里辛勤耕耘,以硕士论文的形式结出了一份份异常珍贵的果实。
感恩于这些年来研究生们的全力付出和陪伴成长,我决心尽自己作为导师的一份微薄责任,出版这本《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一辑),既作为我们对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和理论知识及实务技巧的共同探索,也作为他们青春美好的见证,同时还作为我们师生缘分的记忆停泊。我期望为这本辑刊起个副标题,为“拾星者”。“拾星者”来自我初到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时获得的一枚素雅小书签,在这枚背景静谧温暖的小书签上印着“拾星者的愿望”:
一天,一个年轻人到海边散步,正值潮退,沙滩上留下不少被冲上岸的海星。年轻人不忍海星枯死,小心地逐一把海星捡回大海。
一位过路人嘲笑他说:“留在沙滩上的海星这么多,你救得了多少呢?不如让它们自生自灭吧!”
年轻人认真地对过路人说:“虽然我不能救回所有的海星,但是对每只被放回大海的海星来说,这就是一个生存的机会。”
有生以来也拥有过很多很多小书签,陪伴着嗜书如命的我,但从未想到一枚小小的书签竟然改变了我的人生。
读了这个故事,我一直在想是否有可能成立一个“海星之家”。在我的理解里,社会犹如大海,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大海里搏击的小海星,也许一个偶然,我们都有可能被冲上沙滩。在这个时刻,我梦想“海星之家”里有着这样的年轻人,给予我们捧在手心里的温暖和爱,他的协助使我们获得重归大海的机会,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再次拥有搏击的力量。
为着这个梦想,我的研究生们和我一起努力,终于在嘉宁的直接运作下于2010年5月24日注册成立了“上海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其口号便是“爱+温暖=力量”。
在本书中,所有的论文作者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对“海星之家”做出了贡献,有些论文更是“海星之家”项目运作和专业探索的直接成果。
2013年10月21日,一家直接以“拾星者”命名的新的民非机构在我们的努力下诞生了,那就是上海闵行区吴泾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样,我和我的研究生们又多了一个全新的平台,重点探索政府职能转移和委托购买社会服务的社会创新治理模式,协助镇政府培育和孵化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的各类社会组织,对注册成立的社会组织进行规范化管理和专业推动,监督和评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质量和进程,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全人素质。
当我的梦想一点一点逐步实现的时候,在我感到欣喜和激动的同时,更多的是惶恐和不安。我深深地知道,我的惶恐和不安来自目前中国大陆社会工作的现状,来自大学教育里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脱节,来自优秀社会工作者付出与获得之间的巨大失衡,来自中国文化和普通大众思维与社会工作背后逻辑的艰难磨合,来自强政府与小社会的共舞智慧,来自我内在自信和自我评价的某些不足……
在这样的惶恐和不安里,我告诫自己要学习我最尊敬的三个人:特蕾莎嬷嬷、史怀哲和弘一法师李叔同,他们都是用自己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践行人生信念的人。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不再活在惶恐和不安里,也要每天为了自己信念里的社会工作做点事情,而本书正是我改变自己为社会工作所做事情的产物。
本书共分四个篇章。第一个篇章辑录的7篇论文旨在探索中国大陆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内部移民家庭和孩子的命运和出路,有从家庭社会资本视角探索城市新移民孩子的初中后选择,有对城市新移民家庭策略的互动模式展开探索,也有对城市新移民的身份认同进行研究,还有对民工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加以剖析。
第二个篇章辑录的是一组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下的青少年重要议题,包括初中街头少年、观护青少年、网络成瘾、大学生吸烟、社区青少年等,这组论文旨在揭示青少年从“牺牲者”到“威胁者”的复杂逻辑,从而为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社会工作服务的安排提供学理依据。
第三个篇章是我7年前获得香港理工大学石丹理教授大力支持后引进的长期项目,本项目基于两个理念:一是孩子今天没有问题并不等于为迎接明天的任务和挑战做好了足够准备;二是每个孩子都是有待我们共同开发的资源而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两篇论文是我们大陆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探索的最初成果,更加系统和丰富的研究将在《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二辑里呈现。
第四个篇章聚焦家庭增能,是两个依据家庭“媛动力”计划的社区行动研究,旨在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实务促进外来媳家庭和军嫂家庭的正面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