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在旧时,童伶大多出身贫寒,一入戏班,即类贱妇。童伶的卖身期一般以变声为限,训练不易,而演出的黄金期却不长。戏班生活颠簸,潮剧的童伶多用男童,女童伶只是极少数。本书的主角——陈銮英便是极少数潮剧女童伶中的一位。她对戏班生活以及戏班中人的关系和感情,有更真切而敏感的体验。
本书试图通过一个人一个戏班来反映一个剧种的历史,从一个人以其所在的戏班看出时代的变迁。
|
內容簡介: |
因为天生的好嗓子,加上饥荒战乱,小小年纪的陈銮英被卖入戏班,几经曲折,成为戏班的票房保障,受到戏爹的特别优遇。然而,在性别比例失衡、声名不佳的戏班中,銮英时时有危机感,她以一种极端的态度维护自己的清白,甚至为了躲避各方逼婚,不惜一切,与心上人私奔,无愧于“名伶傲骨”四字。这位潮剧最后女童伶的足迹,穿掇起诸多戏班往事,带出了一个时代,也带出了潮剧的整个戏班史。
本书图文并茂,兼具可读性与资料性。
|
關於作者: |
梁卫群 饮韩江水,听潮曲,生于70年代。昔承师训,知书能养人,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到自己也出书了,便愿所传播者倘不能有补于世,也能有益于人。已出版《知蝉声几度》、《她潮剧》两本著作。
|
內容試閱:
|
戏班四乡六里去做戏,免不了会碰到寻事的。事若不谐,有的滋事者拿个铜钱压在鼓面上,意思是要戏班歇鼓罢戏。戏班若无权势,出门是很艰难的。
一次在揭阳官硕,师兄们看出台下几个流氓蠢蠢欲动,暗自准备好布袋。他们果然上台来,江泉师父招呼道:“走一边去!”銮英会意,就躲避开。等到流氓走近,师兄三几个用布袋套住他,用拳头捶打一通,推下台去。便杀鸡儆猴。
但不是每次可以这样摆平,遇着强横有势力的主,戏班只能度势而为。
有一次,戏班到潮州做戏。演出在乐观戏院。銮英演《二度梅》“和番”场,一个钟头的戏,又是曲又是武,銮英的衣服都湿透了。台下反应热烈,要求加演一场。同样一场戏,銮英滴水不漏又做了一遍。回到后台,有歹仔 上来,指定要銮英捧茶。銮英冷冷地说,她还没卸妆,不便捧茶。其中一个说,那就即刻卸了!銮英马上被老姆带回邻近的古大士庵,戏班留宿于此,老姆将神龛下的被褥取出,让銮英进去躲着,再三叮嘱她,若不叫她,莫出来。銮英藏在里头,一下就睡着了。
这边,戏班准备了金花红绸赔礼,又找人花钱疏通关节。戏台上叫一个老丑撑着。总算全身而退。
班里没有责怨銮英,知道她不是那种人,她做不来。潮州这桩风波,要戏爹出面才平息。
一年后,老怡梨春班又入潮州。票房却不景气。经打听,原来都说銮英一年前惹大麻烦,已经死了。没有陈銮英,老怡梨票房大损。
于是赶紧差人去寻銮英,銮英当时正在老姆陪伴下在潮州西湖逛着。找着她们,让赶紧坐人力车去太平街上的相馆拍张戏装相片。放得大大的,放在戏院售票窗口,作为海报,以救票房。
这张照片现在留着,照片上的銮英一脸稚气,还带着些许不情愿,脚上还穿着逛西湖的白力士便鞋。这张相片本来也随銮英许多剧照一样,因为属于“帝王将相牛鬼蛇神”,付之一炬的,是她的婆母从火中抢救出来。
后来但凡到一处演出,把这张照片挂出去,就有票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