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读一本小说,读它自成书之日的全部岁月
读小说艺术的奥秘,读我们自己,也在读过往和经历着的文学时代
《经典作家十五讲》为独角兽公开课之“北大课堂”的第一本。本书源自北京大学中文系曹文轩老师的小说课,此书不仅是一部专业的小说阅读、写作的入门之作,更是一部解读时代文学涵义的经典评论集。
|
內容簡介: |
《经典作家十五讲》为独角兽公开课之“北大课堂”的第一本。本书源自北京大学中文系曹文轩老师的小说课,通过对14位古今中外伟大作家的生平趣事、人生轨迹、创作特点的精彩解读,引出“摇摆”、“渗延”、“情调关系”等一系列文学观念。在坚持学理梳理的同时,作者也将自己在创作实践中所感悟到的若干小说艺术的奥秘融入其中进行理论的深度探讨。此书不仅是一部专业的小说阅读、写作的入门之作,更是一部解读时代文学涵义的经典评论集。
|
關於作者: |
曹文轩,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系博士生导师,代表作品《草房子》、《红瓦》等。主要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小说门》等。
|
目錄:
|
引言 解读四个成语
第一讲 “细瘦的洋烛”及其他 … 读鲁迅
第二讲 达夫词典 … 读郁达夫
第三讲 圈子里的美文 … 读废名的《桥》
第四讲 回到“婴儿状态” … 读沈从文
第五讲 面对微妙 … 读钱锺书的《围城》
第六讲 水洗的文字 … 读汪曾祺
第七讲 樱桃园的凋零 … 读契诃夫
第八讲 银斧高悬 …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九讲 春花秋月杜鹃夏 … 读川端康成
第十一讲 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 … 读毛姆
第十二讲 天际游丝 … 读卡尔维诺
第十三讲 无边无际的眩晕 … 读博尔赫斯
第十四讲 进入现代形态 … 读米兰·昆德拉
第十五讲 结语: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
附录 三个放羊的孩子:三个文学的隐喻
|
內容試閱:
|
一个艺术家的本领不在于他对生活的强信号的接收,而在于它能接收到生活的微弱信号。中国当代小说的薄弱之处,就正在于他们感觉的粗糙,而缺乏细微的感觉。他们忙于对大事件,大波动的描述,而注意不到那些似乎平常的生活状态,注意不到那些似乎没有声响没有运动的事情和人情。而事实上,往往正是这些细微之处藏着大主题,大精神和深刻的人性以及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方式。
——《面对微妙——钱锺书的围城》
作家也是知识分子,但却是知识分子的一种。他既需要具备一般知识分子的品质,同时又需要与一般知识分子明确区别开来。作为知识分子,他有责任注视“当下”。面对眼前的社会景观,他必须发言,必须评说与判断。“知识分子”这一角色被规定为:他必须时刻准备投入“当下”。李敖甚至将知识分子一生的使命定位在唱反调上。他说,刽子手不杀人,这是他的失职,而一个知识分子不唱反调也是失职。当一个知识分子对他所处的环境中所发生的种种事件竟然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时,他就已经放弃了对“知识分子”这一角色的坚守。在庞大的国家机器中,知识分子永远是强劲的驱动力。
《引言解读四个成语》
对于“五四”白话文运动,我们忽略了许多细节,因此得出了许多不确切的结论。当时反文言倡白话的人,都是在古文、文言的浸润中长大的。这些人的语言之所以是那样的质地,皆是因为他们有深厚的旧学根底,得了文言的底蕴和神气。他们是吃饱了,然后说吃饱了撑的对身体不利——说文言害人,而后来者还空着肚子,却也跟着喊吃饱了撑的对身体不利。
《达夫词典——读郁达夫》
以平民文化为基调的中国,曾在一度时期里对其嗤之以鼻,当中国委身于平民思想,对从前文化中的那一点点士大夫情调都不能够容忍时,中国极端地选择了朴素、简单乃至简陋。长久浸泡之后,这个国家最终丧失了情调,并以庸俗为美,使自己的文学艺术再也不能从世俗尘埃中得到飞升。漫无边际的平民趣味席卷着这块土地。中国文坛到处散发着恶俗的气息。但中国作家心安理得,因为他们从心里认定他们摒弃了虚伪与矫饰,从而获得了道德上的快意。平民化的生活图景,被成百上千的目光所注视——这还在其次,要紧的是这些图景得到了观赏,作家与这种生活“同流合污”。
《寂寞方舟——读普鲁斯特》
“流逝”这个字眼大概是词典中一个最优雅但却最残酷的字眼。
为了躲避这个字眼,人类创造了小说。因为小说能够追回时间——虽说是在纸上追回,但这毕竟给了人类几许温馨的慰藉。那部辉煌大著《追忆似水年华》最贴切的译名其实应是《寻找失去的时间》。“寻找失去的时间”,既是他小说的主题,又是他小说的全部动机。
《寂寞方舟——读普鲁斯特》
文学界不谈文学,已是司空见惯之事。每年一度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以及一年不知要开多少回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都是以文学的名义而进行的。但,你如果身处现场,保证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将要获取文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文学论文答辩、这是一个关于文学的会议,你会误以为一脚闯进了政治局或某个社会问题论坛。这个场合的几乎所有人都在侃侃而谈政治、革命、现代性、经济、全球化、反恐、三农、格瓦拉、卡斯特罗与普京。而谈来谈去,就只有憎恨——对制度的憎恨、对人性的憎恨、对人类的憎恨、对历史和经典的憎恨。
《结语“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
中国当下文学在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之间严重失衡,只剩下了恶、丑与恨。诅咒人性、夸大人性之恶,世界别无其他,唯有怨毒。使坏、算计别人、偷窥、淫乱、暴露癖、贼眉鼠眼、蝇营狗苟、蒜臭味与吐向红地毯的浓痰,这一切,使我们离鲁迅的深仇大恨越来越远。
说到底,怨毒是一种小人的仇恨。
文学可以有大恨,但不可以有这样一种绵延不断的、四处游荡却又不能堂而皇之的小恨。
并且文学必须有爱——大爱。文学从它被人们喜爱的那一天开始,就把“爱”赫然醒目地书写在自己的大旗上。而今这面肮脏不堪的大旗上就只有精液、唾沫与浓痰。
《结语“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
我不赞成中国文学对现实的看法,对这个制度,我自有我的看法,但同时我不赞成将这个制度妖魔化。不要将人类共同面临的困境、灾难,错误地理解成是一个制度的结果。怎么说,这个到处是酒楼,到处是洗脚房的社会,也比沙皇俄国强。托尔斯泰既然没有采用拉屎撒尿的方式来糟蹋他所处的社会,你也就没有理由来糟蹋你所处的社会。
《结语“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
艺术与客观,本来就不属于同一世界。我们把物质性的、存在于人的主观精神以外的世界,即那个“有”,称之为第一世界,把精神性的,是人——只有人才能创造出来的文学艺术,即从“无”而生发出来的那个世界,称之为第二世界。
《三个放羊的孩子:三个文学的隐喻》
|
|